第三節 德俄之宣戰
奧塞既宣戰,于是全世界之視線,突由多瑙河而移于鼐佛河;換言之,即集于維也納與圣彼得堡兩地耳。蓋俄不對奧宣戰則已,對奧宣戰,德必起而助奧,致牽全歐于漩渦中,此勢所必至也。七月二十五日,奧塞邦交決裂,俄皇尼古拉二世即召集御前會議,議決下半部之動員令,俟奧一攻塞,令即隨下。二十七日,俄陸軍總長告駐俄之德陸軍隨員,謂吾國雖已為軍事之預備,然動員令尚未下,茍奧國一旦侵入塞境,則吾國當于鄰奧之軍區,立下動員令,而于鄰德軍區則不爾,此即二十五日御前會議所議決者。至二十六日,奧政府下半部動員令。二十九日,俄以奧既對塞宣戰,遂下半部之動員令于鄰奧境內。同日,威廉二世乃自挪威海濱歸。二十八日,德對塞宣戰。是日晚,德皇再召集緊急會議于寶珠頓行宮,終宵討論,向明方已,于是對俄對法宣戰遂決。法總統普嘉赍及內閣總理維維亞尼亦于是日歸巴黎,總理宣言,與俄國取一致行動,蓋預有接洽也。是日駐俄德大使波塔來司告俄外長薩紹諾夫,謂德國欲擔保塞國疆域之安全,奧政府必能實踐其言,不至失信。薩紹諾夫駁之,謂塞國雖幸而保存,亦必降為奧國之附庸,俄政府而加以容忍,則民情憤激,勢必乘間革命,俄政府之不能不俯順民意者以此。既而奧見俄之態度強硬,愿開和平談判。至三十日下午一時,德皇聞俄已下半部動員令,致電俄皇曰:“聞貴國已下動員令,此舉危險已極,使朕居中之地位,亦為動搖矣?!比蝗?,奧以俄于毗奧之地下動員令,亦下全部動員令,以為抵制。俄聞之,又遂下全部動員令。是日下午二時,德皇致俄皇電曰:“若俄不立即取消其動員令,則破壞和平之責,俄當負之?!蓖胀硎r,德遂發出最后通牒,限以十二小時答復;時間既促,詞復激烈。如俄而果接受此牒也,則一等強國之令名,必為所損。無何,俄皇覆德皇曰:“爾我之渴望和平,彼此同心,愿繼續談判,不致孤注一擲。”德皇以其詞氣含糊,認為緩兵之計,遂再電俄皇,促其切實答復,俄置不理。八月一日,德皇遂下動員令。令既下,全國民政,不數小時,皆移于軍官掌轄之下。同日,德遂對俄宣戰。

◎德皇威廉二世

◎英王喬治五世與俄皇尼古拉二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