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壹·故宮的半個房間在哪里

故宮里除了人多,房間也多。傳說宮里的房間數為9999間半,這個設計據說來自皇帝的一個夢。

關于這個夢,版本很多,但夢的內容大體上都差不多:

某天,朱棣做了一個夢,夢中,他飛到了天宮,并且偶遇上了正在遛彎兒的天帝。天帝挺熱情,帶著他游天宮,游著游著,天帝突然壓低嗓子,神秘地給了朱棣一個暗示:“我這天宮有10000間房哦!”剛說完,朱棣就醒了。

“10000間房?我的天爸爸到底想表達什么呢?”正想著,外面有人來報,說是北京的皇宮設計師問要建多少間房,朱棣一拍腦袋,恍然大悟,“這是天爸爸知道我要建房,給我提示呢!”

既然天宮有10000間房,那一定不能超過天爸爸,但又不能建得太少,干脆來個9999間半吧,于是乎,北京紫禁城就有了半個房間的說法。

文淵閣,“半間房”的大致位置如箭頭所指

雖然傳說一般都不可信,何況這還是個“傳說+夢”,不過,有很多人都言之鑿鑿地說半間房真的有,它的位置就在文淵閣二樓樓梯間的西盡頭。

這個房間是挺小的,它能算半間房嗎?

要回答這個問題,得先知道什么叫“一間房”。

古人一般用“間”來表示建筑物的大小,比如面闊或者進深多少間,這個“間”指的是四根柱子圍合起來的空間,稱“四柱為一間”。

根據這樣的算法,“半間房”難道是只有兩根柱子圍合的空間?但是這樣的房間似乎是不存在的,而剛才說的那半間房其實也算一間,只是它面積比較小而已。

說到這里,相信眼尖的小伙伴已經發現了文淵閣的端倪,它的比例不太對,太不協調了,最西邊怎么多了兩個那么小的窗戶?

按照“四柱為一間”的算法,文淵閣上、下兩層應該是面闊六間。

古人把奇數稱為陽數,偶數稱為陰數。紫禁城以皇權為尊,陽為主,所以一般建筑物的面闊和進深都建成奇數。同時,古人建房講究對稱性,尤其在皇宮中,建筑物做成奇數開間,有利于把正中那間(明間)的地位凸顯出來,因為這里一般是皇帝專座,必須是“C位”(中間位)!

而文淵閣卻建了偶數間,這在整個宮里是唯一一例,之所以這么建,不是當年工匠搞錯了,而是源于乾隆皇帝的“矯情”。

文淵閣是乾隆的藏書樓兼閱覽室,這里存放著《四庫全書》,整個閣的設計仿照了寧波的天一閣。

天一閣修建于明嘉靖年間,最早是兵部侍郎范欽的藏書樓,被譽為民間藏書樓的典范。

文瀾閣

乾隆當年下江南特別喜歡天一閣,所以回宮后下令仿照天一閣建成了現在的文淵閣、文瀾閣等藏書樓,因此六間的設計源頭在天一閣。

可單建成六間沒法凸顯中心明間的地位,所以為了仿照天一閣,兼顧對稱性,同時也凸顯出中間明間的地位,工匠們絞盡腦汁,終于想出了這個辦法,把最西邊做成一個超小間,這樣從外觀看,還是五大間的格局,明間依然在最中間。

這個辦法看起來有點自欺欺人,但乾隆很滿意,或許有時候人活在謊言中,只要自己相信,也會開心快樂,也挺好的。

既然半間房的說法不成立,那么故宮里到底有多少間房呢?

在20世紀七八十年代,有故宮專家專門統計過,故宮的房間大概有8700間,在很多關于故宮的解說詞或者科普中都用了這個數據。

不過,原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先生用5個月的時間,踏破布鞋20余雙走遍故宮幾乎所有的房間,得出的數字是9000多間,很多媒體將單先生稱為:“第一個走遍故宮9000多房間的人。”

不管8000間還是9000間,房間數就是個數字,我們去故宮更應該關注的,是每間房身上所承載的故事,建筑、歷史、文化、哲學等方面的故事,它們比數房間更有趣,也更有意義。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大连市| 龙川县| 云龙县| 商水县| 那曲县| 邻水| 鹤山市| 遂平县| 洪江市| 尖扎县| 巧家县| 海丰县| 高密市| 苍山县| 介休市| 札达县| 西昌市| 余干县| 武川县| 永福县| 天长市| 清涧县| 赤壁市| 沂源县| 博乐市| 尤溪县| 从化市| 临西县| 汶川县| 张家港市| 凉山| 安顺市| 张掖市| 定远县| 湛江市| 贵州省| 大同县| 分宜县| 黔江区| 西城区| 固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