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巴菲特之道(原書第3版)(典藏版)
- (美)羅伯特·哈格斯特朗
- 893字
- 2021-01-07 11:20:58
推薦序二
價值投資思想薪火相傳
美盛集團董事長兼首席投資官 比爾·米勒
2004年10月
自羅伯特·哈格斯特朗1994年出版《巴菲特之道》第1版,本書迅速風靡一時。時至今日(2004年),一共賣出了120萬冊,這本書的暢銷就是它物有所值的最佳證明。
任何時候,只要是以巴菲特為主角的事件,其規模都很大。當大多數投資者以數百、數千為行為單位時,在巴菲特那里往往以百萬、十億計。但這并不意味著我們無法從他那里學到東西,恰恰相反,如果我們審視他的所作所為,辨識他的行為方式,就可以依此塑造自己的成就。
這正是羅伯特這本書的深刻貢獻,他耗時數年仔細研究沃倫的行為、語言、決策,然后條分縷析地進行說明。在這本書中,他提煉出12個準則,它們是引導巴菲特穿越各種牛熊市場情況的永恒投資哲學。同樣,這些準則能給予任何投資者以啟發。
羅伯特工作的持久價值在于其專注于投資原則,盡管這本書談了不少投資技巧,但依然以投資原則為主,原則是不會改變的。寫到這里,我的腦海中幾乎可以想見沃倫笑著對我說:“這就是原則被稱為原則的原因。”
過去10年向我們展示了一個基本的事實,在這10年中,股市的趨勢多次變化。我們見證了瘋狂的泡沫令很多人致富,隨后是市場巨幅、陡峭、持續的大跌所帶來的痛苦的熊市,直到2003年春天股市到達底部才開始回轉。[1]
一路走來,巴菲特的投資原則從未改變,他目前仍然使用這本書中所展示的原則:
·將買股票視同于買整個企業的一部分;
·構建一個專注的、不頻繁交易的投資組合;
·僅僅投資于那些你明白的企業;
·在買入價格和公司長期價值之間,尋求一個安全邊際。
伯克希爾-哈撒韋的股東們年復一年地有所收獲,自2003年市場回暖以來,伯克希爾股價已經上升了2萬美元/股,漲幅超過30%,大幅超越同期整個大勢。
價值投資者的思想薪火相傳,源自本杰明·格雷厄姆,傳遞到巴菲特和他同時代的人,再到下一代如羅伯特·哈格斯特朗。作為格雷厄姆最為著名的弟子,巴菲特經常建議投資者研讀老師的名著《聰明的投資者》,我自己也經常做同樣的推薦。
我想羅伯特的這本經典之作可能并不能讓你即刻致富,但如果能懂得并有效實施其中的技能和原則,你會成為一個更好的投資者。
[1] 這里指的是2001年美國科技股崩盤。——譯者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