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個人經歷和投資緣起

沃倫·愛德華·巴菲特,1930年8月30日出生于內布拉斯加州奧馬哈市,是奧馬哈巴菲特家族的第七代。家族第一代在1869年開了一家雜貨店,巴菲特的爺爺經營著這家雜貨店,伯克希爾后來的副董事長查理·芒格,竟然曾經在巴菲特爺爺的雜貨店里打過工。巴菲特的爸爸——霍華德,曾是當地的一名股票經紀人、銀行家,后來還做過共和黨的眾議員。

據說巴菲特一出生就癡迷于數字,這也許有些夸張了,但有記錄表明,他在進入幼兒園之前就已經是臺“小計算機”了。小時候,他和最好的朋友鮑勃·羅素坐在羅素家的門廊上,背經過的小汽車的車牌號。天黑之后,他們倆進屋,把《奧馬哈世界先驅報》鋪在地上,計算每個數字出現的次數。然后,在他們的剪貼簿上整理計算的結果,好像在做什么頂級秘密的事情。

巴菲特最為珍貴的禮物來自他的姑姑——愛麗絲,她非常喜歡這個可愛的侄子,并且向他提出一個無法拒絕的提議:如果他同意吃蘆筍,她就送他一塊秒表。巴菲特完全被這個精密的計數器迷住了,他在各種男孩子喜歡的游戲中都使用它,例如彈珠游戲。他叫來兩個姐妹,在浴缸里放滿水,讓她們將彈珠放進去,利用浴缸內壁的弧度,看哪一個彈珠能先到達漏水口,他在一旁按著秒表計數時間。

而來自愛麗絲姑姑的第二件禮物,將六歲的巴菲特引領上了新的人生方向——不是數字的魅力,而是金錢的魔力。圣誕節時,巴菲特拆開禮物,發現是個鍍鎳的錢包,這成為他最珍貴的東西,他將它立刻別在腰上。他發現錢包有很多用處,他在門口放了張桌子,向每一個路過的人兜售巧克力。他挨家挨戶地敲門,賣口香糖和汽水。他從爺爺的雜貨店以25美分的價格批發來6罐一包的可口可樂,然后拆散了,以每罐5美分出售——這樣就有了20%的投資回報。他還上門叫賣《星期六晚郵報》和《自由》雜志。每個周末,他在當地的橄欖球場賣爆米花和花生。所有這些生意,他都要用上他寶貴的錢包——收錢、找零。8

然而,這種田園牧歌式的好日子突然被打斷了,大蕭條終于也席卷到了奧馬哈。一天晚上,巴菲特的父親回到家,告訴大家他工作的那家銀行關門了,他丟了工作,他們的存款也損失了。巴菲特開雜貨店的爺爺,給了他父親一些錢支持他們家渡過難關。

幸運的是,這樣絕望的感覺沒有延續太久。霍華德很快振作起來,宣布成立自己的公司——巴菲特·斯坎蘭尼卡公司,開始了他的投資合伙企業,公司設在法納姆大街上,多年以后巴菲特在同一條大街上買了房。

大蕭條的影響盡管短暫,但給巴菲特的家帶來了艱難,這給年輕的巴菲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巴菲特傳:一個美國資本家的成長》一書的作者羅杰·洛溫斯坦說:“這種人生早期的艱難生活成為絕對的驅動力,他要變得非常、非常、非常富有。在他五歲之前就這么想,自那時起,他從未停止過這個念頭。”9

巴菲特10歲的時候,父親帶他去了紐約,這是霍華德給每個孩子的禮物。巴菲特說:“我告訴父親,我想去三個地方——我想去斯科特郵票錢幣公司,我想去萊昂內爾火車公司,我想去紐約證券交易所。”10在坐了一夜火車后,他們到達了華爾街,在那里他們見到了交易所的成員艾特·莫爾。巴菲特說:“午飯之后,有人拿過托盤,上面擺放著不同的煙葉,莫爾先生挑出自己喜歡的,然后有人將它們現場做成雪茄。我想這就是所謂的定制雪茄吧,太棒了。”11

之后,霍華德領著兒子還見了高盛公司的合伙人西德尼·溫伯格——當時華爾街的名人。在溫伯格的辦公室里,巴菲特被墻上的各種照片和證書深深吸引,很多鏡框中都是名人作品的原件。當霍華德和溫伯格談論金融事務時,巴菲特在辦公室里四處走動,看著那些藝術品。當他們父子離開時,溫伯格擁抱著巴菲特問他喜歡什么股票。巴菲特后來回憶道:“他一定在第二天就忘了,我卻永遠地記住了這一天。”12

甚至在去紐約之前,巴菲特就已經對股票和股市充滿了好奇,他經常去他父親經紀公司的辦公室,看著墻上掛著的各種股票和債券證書,就像溫伯格的辦公室里的一樣。很多人漸漸喜歡上這個總是不停問問題的小家伙,并允許他用粉筆在黑板上抄寫股票的行情報價。

周六上午,證券交易所開盤兩個小時,巴菲特和他叔叔弗蘭克·巴菲特、舅舅約翰·巴伯一起待在證券公司的辦公室里。根據巴菲特的回憶,弗蘭克叔叔總是看空,而約翰舅舅卻總是樂觀派。他們倆總是談論自己對于世界的看法,這些故事都吸引著小巴菲特。在所有的時間里,巴菲特都直直地盯著股票行情機,看著不停跳動的股票價格,他想知道這背后到底蘊藏著什么。每個周末,他都認真閱讀《巴倫》雜志的“交易”專欄。當他將父親書架上的所有書讀完之后,又讀了當地圖書館里所有關于投資的書。不久之后,他開始親自畫股價的圖表,試圖搞清楚眼前這些不斷變動的數字到底有何規律可循。

當11歲的巴菲特宣布他已經準備好投資他的第一只股票時,沒有人感到意外。然而,當他宣布他的投資金額為120美元時,大家還是震驚了。這些錢是他賣汽水、花生和雜志的所得。他決定買入城市服務優先股,這是他父親的愛股之一,他還說服了姐姐多麗絲加入。他們各自支付了114.75美元各買了三股。巴菲特已經下功夫研究了圖表,對這項投資信心滿滿。

那年夏天,股市在下跌,在6月觸及年度低點。這兩個年少的小投資者眼睜睜地看著他們的股票價格下跌了30%,多麗絲天天來問巴菲特股票的損失情況,這讓人有些崩潰。最后,當這只股票回升到40美元/股時,巴菲特將其賣出,終于賺了5美元。

隨后發生的情況是,城市服務優先股不久飆升至202美元/股,這令巴菲特懊惱不已。他計算了一下,除去傭金,他整整少賺了492美元。而此前,他用了5年時間去積攢那120美元,這樣算下來,此次錯失令他損失了20年的工作所得。這是痛苦的一課,但非常有價值。

巴菲特發誓,首先,他再也不會被支付的成本所牽制。其次,他不會再僅僅滿足于蠅頭小利。以他11歲的智慧頭腦,巴菲特已經學會投資中最為重要的一課——耐心。(這個重要的品質我們將在第7章中展開討論。)

1942年,巴菲特12歲,他父親當選為國會議員,全家搬到首都華盛頓。環境的變化令年少的巴菲特難以適應,他非常思念家鄉的氛圍,于是他返回奧馬哈,與爺爺和愛麗絲姑姑一起生活。但第二年,1943年,巴菲特與首都華盛頓之間有了另一種緣分。

證券公司里沒有了熟人,漸漸地巴菲特的興趣從股市轉向了小生意。13歲時,他跑兩條送報路線,分別投送《華盛頓郵報》和《華盛頓時代先驅報》。在伍德羅·威爾遜高中,他結識了小伙伴唐·丹利,這個小伙伴迅速點燃了巴菲特賺錢的熱情。兩人一起湊了25美元,買了一臺二手翻新的彈球機,巴菲特說服了當地一位理發師,將機器放在他的理發店里,賺了錢分一半給對方。第一天的運營結束后,他們發現這臺機器里竟然有4美元硬幣的收入。他們很快將業務擴大到七臺的規模,不久巴菲特每周可以拿50美元回家了。

到巴菲特高中畢業時,通過各種努力,他已經積累了9000美元的財富。他立即宣布,他不想上大學,因為這將干擾他的商業計劃。父親否定了他的想法,秋天到來的時候,巴菲特上了賓夕法尼亞大學的沃頓商學院。盡管沃頓商學院以商務和金融聞名,但巴菲特似乎沒有留下什么印象,他回憶道:“我好像在那里沒有學到太多東西。”13沃頓強調比較多的是商務理論,而巴菲特感興趣的是實操層面——如何賺錢!兩年之后,他轉學到了內布拉斯加大學,一年修完了14門功課。1950年畢業時,他還不滿20歲。

回到奧馬哈,巴菲特又有了與股市的聯系。他開始從經紀人那里搜集信息、訂閱刊物,重新開始畫股價圖表,并閱讀股市技術分析的書。他使用麥吉點數分析系統和其他能找到的系統,試圖發現哪一個技術手段真的有用。一天,他在當地圖書館看書,發現了剛出版的本杰明·格雷厄姆的新書《聰明的投資者》,他描述當年的情景:“就像看到了一道光!”14

格雷厄姆與大衛·多德合著的《證券分析》(1934年出版)對于求知若渴的巴菲特而言,如逢甘霖,他離開奧馬哈前往紐約,加入了格雷厄姆在哥倫比亞大學商學院的課程。格雷厄姆教他懂得公司內在價值的重要性。他相信,那些準確計算價值并以較低價格買入的投資者終將在市場上獲利。這個數學的方式令巴菲特熱衷于數字。

格雷厄姆的班上有20名學生,很多人年齡比巴菲特大,有幾個在華爾街工作。晚上,這些在華爾街工作的學生在格老的班上討論哪只股票被大大低估了,第二天,他們在班上就買入前一天晚上討論的股票,然后獲利。

很快,巴菲特就成為班上最聰明的學生,每當格雷厄姆發問,甚至問題還沒有說完,巴菲特就已經舉起了手。和里克·卡尼夫一起創建紅杉基金的比爾·魯安也在同一個班級,他說在巴菲特和格雷厄姆之間有著瞬間的化學反應般的默契,而其他的同學基本上是觀眾。15巴菲特的最終成績是A+,這是格雷厄姆執教22年以來給出的第一個A+。

在哥倫比亞大學畢業之后,巴菲特向格雷厄姆的公司申請一個工作職位,但沒有得到。剛開始巴菲特稍感意外,但隨后被告知,公司將優先考慮那些在華爾街受到不公正待遇的猶太裔分析師。于是,巴菲特返回故鄉奧馬哈,加入了父親的證券經紀公司,他旗開得勝,熱心地推薦那些符合格雷厄姆價值標準的股票。同時,他繼續保持著與格雷厄姆的聯系,將一個個股票心得發給老師。1954年,格雷厄姆打來電話說,宗教的障礙被取消了,現在格雷厄姆-紐曼公司有個位置,如果巴菲特感興趣可以考慮一下是否愿意來上班。巴菲特二話沒說,登上第二天的飛機,直飛紐約。

在格雷厄姆-紐曼公司工作期間,巴菲特完全沉浸在導師的投資理論中。除了巴菲特之外,公司還雇用了沃爾特·施洛斯[1]、湯姆·納普[2]和比爾·魯安,都是日后大名鼎鼎的人物。施洛斯在WJS管理投資28年之久,普林斯頓大學化學專業畢業的納普創立了特威迪·布朗合伙企業,魯安合作創立了著名的紅杉基金。

對于巴菲特而言,格雷厄姆不僅僅是導師。作家羅杰·洛溫斯坦寫道:“格雷厄姆是第一個證明挑選股票可以有可靠的理論方式的人,而在此之前,它是像賭博一樣的偽科學。股票市場就像一個奇幻的、令人禁足的城市,而格雷厄姆是提供這個城市地圖的第一人。”16自從11歲第一次買了城市服務優先股,巴菲特花了生命中一半的時間研究股市的未解之謎,現在他終于得到了答案。

《滾雪球》的作者愛麗絲·施羅德寫道:“巴菲特的反應就像一個一生都待在山洞里的原始人,忽然有朝一日走出山洞,在陽光下眨著眼,第一次看清這世界。”巴菲特最初認為“股票就是一張張可供交易的紙片,現在,他知道股票是其背后真實企業價值的代表符號。”17

1956年,在巴菲特來到紐約兩年之后,格雷厄姆-紐曼公司解散了,61歲的格雷厄姆決定退休。巴菲特再一次回到奧馬哈,懷揣著從老師那里學來的投資知識,以及家庭的金融背景、朋友們的支持,成立了投資合伙企業,這一年他25歲。

[1] 沃爾特·施洛斯是格雷厄姆的親傳弟子,1955年創辦投資管理合伙企業—沃爾特·施洛斯有限合伙企業(簡稱WJS)。他一生經歷過18次經濟衰退,但他執掌的基金在近50年的漫長時間里長期跑贏標桿股指,被巴菲特贊譽為“超級投資人”。

[2] 湯姆·納普曾在格雷厄姆-紐曼公司工作,1968年與人聯合創辦了特威迪·布朗(Tweedy-Browne)合伙企業,其投資以高度分散化的被動投資為主,偶爾也并購企業取得控制權。

主站蜘蛛池模板: 武夷山市| 曲水县| 宿迁市| 仁化县| 潢川县| 磐安县| 昔阳县| 略阳县| 盘山县| 大兴区| 扶沟县| 碌曲县| 莆田市| 灵川县| 博客| 九江县| 石屏县| 高唐县| 南靖县| 台中县| 钦州市| 夏河县| 新乐市| 育儿| 万荣县| 乐清市| 兴义市| 琼结县| 图片| 隆林| 金华市| 南乐县| 泰宁县| 青岛市| 临沧市| 奇台县| 黔江区| 广东省| 武山县| 洮南市|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