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企業納稅籌劃技巧與案例分析
- 平準
- 10字
- 2021-01-08 18:10:06
第一部分 稅務籌劃理論
第1章 稅務籌劃的概念和意義
1.1 什么是稅務籌劃
稅務籌劃,由英文Tax Planning意譯而來,也可以將其譯為“稅收籌劃”“納稅籌劃”,它是指在稅法規定的范圍內,通過對經營、投資、理財等活動的事先籌劃和安排,盡可能地獲得“節稅”的稅收利益。近年來,稅務籌劃在許多國家都得以迅速發展,日益成為納稅人理財或經營管理決策中必不可少的一個重要部分。許多企業都聘請專門的稅務籌劃高級人才或委托中介機構為其經濟活動出謀劃策。在我國,稅務籌劃的功能和作用不斷被人們認識、接受、重視,并且,稅務籌劃已經成為相關中介機構一項特別有前景的業務。
從稅務籌劃的定義可以總結出以下四點。
第一,稅務籌劃是遵循法律規定進行的活動,與偷稅有著本質的區別。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以下簡稱《刑法》)第二百零一條的規定,納稅人采取欺騙、隱瞞手段進行虛假納稅申報或者不申報,逃避繳納稅款數額較大并且占應納稅額百分之十以上的,就構成了逃稅罪。例如,納稅人做假賬、憑假發票入賬、用虛開的增值稅發票沖減銷項稅額等行為,如果涉及的金額較大,就會違反《刑法》第二百零一條的規定。若納稅人沒有違反《刑法》的規定,但違反了稅法的規定,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征收管理法》(以下簡稱《稅收征管法》)第六十三條的規定屬于偷稅。《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以下簡稱《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四十三條規定:“企業發生的與生產經營活動有關的業務招待費支出,按照發生額的60%扣除,但最高不得超過當年銷售(營業)收入的5‰。”如果企業的財務人員將招待客戶用餐的發票上的金額全部在稅前列支,就違反了稅法的規定,這種行為就是一種違法行為。
與發達國家的稅務籌劃產業相比,我國的稅務籌劃產業并不發達,但我國企業的偷稅行為卻較為普遍。稅務籌劃是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的活動,但有些人以稅務籌劃為幌子做出違法行為,這是真正的稅務籌劃專業人士所反對的。稅務籌劃靠的是專家對稅法的理解,靠的是專家的智慧,而不是靠非法手段。
第二,稅法中納稅義務差異的存在主要是由各項稅收優惠政策導致的,稅務籌劃的基本手段是充分運用國家出臺的各項稅收優惠政策。
我國之所以出臺這些稅收優惠政策正是為了讓納稅人做出該政策所鼓勵的行為。另外,稅法漏洞和盲區也是稅務籌劃可利用的方面,主要可能是由稅法制定得不嚴密或無法具體規定所致。這些漏洞和盲區一旦被納稅人發現,都可能被用于避稅。
第三,稅務籌劃是在納稅義務產生之前發生的行為,其目的是不讓納稅義務發生或推遲其發生,而不是在納稅義務已發生的前提下少繳稅款(這實際上已構成了偷稅)。
第四,稅務籌劃的含義是納稅人做出的符合政府立法意圖的節稅行為,這說明稅務籌劃不僅對納稅人有利,對國家也是有利的。我國之所以出臺各種稅收優惠政策,正是為了讓納稅人做出該政策所鼓勵的行為,稅務籌劃是我國順利推進稅收優惠政策必不可少的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