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侯惇的先鋒部隊又分了三萬由李典率領先行一步踏入了博望坡。
新野城內,因為有著一定的情報差,諸葛亮心中演化了一萬遍夏侯惇的行軍路線,都是得不出李典這支“先鋒部隊”有抵達新野的可能后也是松了口氣。
他的治理水平已經得到了體現,雖然在朱里麾下學習過后的他已經不認為這是自己本來就會的了。
而眼下,到了他體現出謀劃策能力的時候了。
時至今日的荊襄之地,已經逐漸“流傳”起了“伏龍鳳雛,二者得一可安天下”的言論,作為伏龍先生的諸葛亮自然也有著屬于自己的野望。
在與朱里接觸過后,他的夢想一直都是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上馬定乾坤。
立志要做朱里那般,文治使境內百姓安居樂業,哪怕是最底層的平民也能夠發出屬于自己的言論而不被世家大族所操控,武功則可以保境安民,在被需要的時候,也能獨領一支軍馬開疆拓土!(不要太糾結詞匯用語,解釋是朱里本身是個穿越者,她知道很多不屬于這個時代的名言,盡管記憶已經消失了,可也在本能的驅使下,使得她說出了這樣的言論,并且逐漸流傳開來了,只是沒有人專門記載這些話的“第一人”是她,所以嚴格意義上來說不算“剽竊”。)
而眼下,這些事情還需要一步一步的來,目前的諸葛亮還需要一個臺階使他離自己的野望更進一步,在他眼里足以被稱為博望坡之戰的這場戰役,便是他的開山之作。
只要他體現出了出謀劃策別具一格的水平,那么只需要再偶爾透露些統兵之道,那他遲早也會如在劉備身邊的徐庶一般,有統兵作戰的資格。
因為性子驕矜而下意識忽略了一部分情報的關羽也沒覺得諸葛亮的計謀有什么問題。
只要在博望坡挫了李典這支先鋒部隊的銳氣,那么按照正常情況,為了撫慰士兵,重新凝聚他們的戰斗力,不致使導致兵變這等無法承受的后果,那么夏侯惇必然會有一段時日只能駐軍不前。
屆時,新野方面就有了充足的時間來準備防守器具,等那夏侯惇卷土重來的時候,即便雙方兵力有所差距,勝負也猶未可知。
自視甚高的關二并沒有把肉票將軍夏侯惇放在眼里,且他有著足夠的自信俾睨天下將領。
世人皆知,呂布“復出”無望,甚至在郭嘉病逝之后,呂布的死亡也開始了倒計時。以曹操的性子,哪怕只有萬分之一的可能性,他都不會容忍朱里還有另外一種意義上的強大“靠山”的。
其他諸侯怎么看的不知道,但荊州集團的劉備麾下的有識之士沒有一個不這么認為,甚至劉備本人都已經開始欣喜了起來,向來喜怒不形于色的他都有幾次沒能控制住自己的情緒。
由此可見一斑。
劉備本身也有著極強的統兵作戰能力,放眼整個曹營,除了曹操與朱里之外,目前還沒別的能讓他看的上眼的人物,這與相互之間的了解以及對對手戰績的知曉程度有關系,在這個信息不發達的時代,還真怪不了劉備,要不是他屢屢在朱里手下吃癟,讓劉皇叔不得不認清現實的話,其實他也看不上朱里的,單論統兵作戰。
在劉備集團的人看來,郭嘉病逝就代表著朱里調任,目前情況雖然有些特殊,卻也不會讓他們等待太久。
這個結論的推出,又衍生出了另一個結果——距離被分出南陽郡的南郡重回荊州懷抱的日子也不遠了。
經由種種事跡而推斷出來的結果,也導致了關羽親自率兵在距離博望坡還有二十里路程的地方作為“誘餌”。
被夏侯惇單獨分兵三萬的李典,其實一開始不相信朱里的謀劃的。
李典這個人,年紀不大,但卻有著屬于自己的驕傲。說的通俗一點就是:誰曾經還不是個天才少年了?
(李典這個人各類記載有出入,在不改變其壽數36的情況下,取三國志215年逍遙津之戰他在場的記載(多半不太可能打完就死了,故此假設216年亡),207年的他是29,按虛歲說是30,還沒到“老”的時候。三國時代雖然也是三四十歲就可以稱老夫,但相對的,不服老的人也非常多。)
故此,當初在曹丞相帳下也是一員文武雙全,運籌帷幄的儒將的他出于雙方都是天才(同性相斥嘛,這里的性代表性質),盡管他是曾經,可也下意識的就不認同朱里的看法。
這是人的本能,雙方在外人看來都是天縱之才,那么多半會在暗暗將二人所經歷的一切進行比較。
朱里是沒有什么偶像包袱,甚至連“士子”包袱都沒有,一點都不講究禮儀(每個朝代的禮儀制度都有些出入,不細講),他李典有啊!
不過李典聽到的坊間傳聞對他并不友好,這讓他在潛意識中就將朱里視為了競爭對象,昨日商談之時,他只是夏侯惇的副將,嚴格意義上“沒資格”跟朱里對話,故此他不好當場提出來。
在他看來,別說朱里,就連他都在了解過博望坡地形之后得出了對方一定會設伏的言論,那新野守將關羽難道還看不出這點?
即便關羽真的沒看出來,可劉豫州帳下如今也是謀臣如雨,李典不信沒人看得出來這點。
他更相信新野軍隊會將計就計。
所以,領了命令的他其實沒太把這件事放在心上,畢竟換個角度來看,這是夏侯惇對自己的信任,自己也沒理由去反駁這么一位地位崇高的人對自己的信任。
只是,這一切的想法在他看到了關羽之后,就沒了。
李典看著遠方纛旗上大大的“關”字,又看著下方那道極具標志性的雄偉身影,還有胯下那匹不知道哪里來的形似馬中赤兔的駿馬(沒有關羽約三事,自然也沒理由給他赤兔),沒理由猜不出對方是誰。
李典咽了咽口水,覺得自己的軍旅生涯已經到了頭了。
潛意識將朱里視作競爭對手的他在這一刻也真正意義上的對那個小姑娘(207年的朱里也24歲啦,只是她的外表一直沒變,順帶一提呂玲綺比她大三歲(女性不講虛歲)。)產生了敬佩的心理。
“居然讓她料中了...”
李典的額頭都已經開始冒出冷汗了,這個對手實在太可怕了,不光是字面上的關羽,還有潛意識里的朱里。
一個武藝幾乎冠絕天下。
一個智慧深沉似海,不弱于其師鬼才郭奉孝。連人都說對了!
但,箭在弦上不得不發。
他李典好歹也是文武雙全之將,怎么可能發生在看到關羽之后就被嚇到不敢動了的事情呢?
他的驕傲不允許他這樣做!
強行驅使猶如灌了鉛般的雙腿夾緊馬腹,策馬向前。
“來將何人?”
李典不是不認識關羽,這是牌面,也是常見的開場白,不能放下。
“左將軍、豫州牧、宜城亭侯、皇叔劉備帳下大將,關羽。”(沒了赤兔,也沒了斬顏良誅文丑,更沒了漢壽亭侯,二哥有點慘..不過他其實也有官位的,只是我還沒研究明白漢代的官位制度,所以沒寫....)
關羽所帶士卒并不多,在這片不算大的寬闊地上也是足夠列陣以待。
李典見對方答話了,就知道今天這一場必須要做過才行了。
當下也是手中長槍斜指蒼天,身后士卒自發的列出陣腳。
常見的排兵布陣,只要是個將領,都會,操練的多了,手下的老卒們自然也下意識的展開行動,從而達到了老帶新的目的。
“關羽,”見自家陣腳也列的差不多了,李典打馬上前,道:“汝隨劉備,不過孤魂隨野鬼,何不棄暗投明,入丞相麾下。”
“曹丞相視賢如命,且向來頗愛閣下武藝,又何必非要明珠暗投耶?”
關羽安靜的聽完眼前這個無名小卒的聒噪,是的,在他眼里,李典的確跟無名小卒沒什么區別。
待得李典語畢,關羽那一雙丹鳳眼陡然圓睜,殺氣畢露,大怒,也不答話,徑直縱馬直取李典!
本就在心中提起了十二分警惕之心的李典倒是沒出現被一刀斬落馬下的情況,反而頗為輕松的接下了關羽這銷魂的第一刀。
當下心中也是立馬就產生了些許疑惑,隨即淡去。
自己武藝的武藝自己清楚,而眼前這家伙似乎只是空有一副好賣相?(可憐只有溫酒斬華雄戰績的關二哥確實不足以讓世人敬畏,若是換成本書射顏良、誅文丑的趙云在這里,李典就不會這么想了。)
真是可惜了丞相的愛才之心!
當下自信心陡然大增,李典精神抖擻,手中長槍如游龍,上下翻飛,越戰越勇!
反觀關羽,在最初的一刀之后似乎暴露出了外強中干的“真實”面貌,從一開始的強烈猛攻被動的轉攻為守。
兩人之間大戰了二十余合,關羽丹鳳眼微瞇,只道再打下去,真的要控制不住局面,壞了這小子的性命,若如此,目的就達不到了。
心思至此,關羽佯斬一刀,被李典堪堪躲過,而他本人也仿佛因為這一刀而短暫脫力,頓時喘了一口粗氣,恨恨的看了回過神的李典一眼,撥馬敗走。
不得不說,關羽的演戲天賦還是不錯的。
至少李典本人并沒有覺得自己能夠擊敗關羽這件事有什么問題。
看著陣容瞬間潰滅,倉皇敗退的關羽與其士卒,儼然已經忘記了朱里曾說的“詐敗誘敵”,已經開始充滿自信的他長槍一揚。
“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