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熊貓竹石圖》(大班)

圖1-1所示為吳作人在1978年創作的《熊貓竹石圖》。

0

圖1-1

一、活動設計思路

選擇吳作人的《熊貓竹石圖》的主要原因如下:其一,熊貓是一種非常可愛的動物,適合幼兒年齡階段特點,并且能夠激發幼兒的興趣;其二,這幅作品形象生動活潑,表現手法清楚明了,并且畫中靜中有動、以靜寓動。

鑒賞活動的設計以幼兒的生活經驗為基礎,采用了觀看視頻、欣賞畫作、討論、示范表演等多種方法。活動整體上形式內容多樣化,能夠支持幼兒的綜合學習。

活動時間為大班的1課時。

二、活動目標

(1)教師邀請幼兒欣賞作品中熊貓活潑、憨厚的姿態,培養幼兒對動物的美好情感。

(2)幼兒能夠根據畫面內容感知并描述畫面展現的情境,感受作品中物與景的動、靜之美,并初步了解畫家的創作特點(擅長濕畫法,擅長畫熊貓)。

(3)教師鼓勵幼兒發揮想象力,邀請幼兒嘗試使用畫家作品中的濕畫法創作自己的熊貓圖。

三、活動準備

1. 經驗準備

(1)幼兒曾去動物園觀察過熊貓,了解其特征及活動。

(2)幼兒有初步的畫國畫的經驗。

2. 物質準備

(1)吳作人本人的照片及其部分畫作。

(2)畫具畫紙:幼兒人手一張宣紙、一支毛筆(大白云);一組幼兒一盒顏料、一個調色盤、一小瓶油煙墨。

(3)一段熊貓錄像資料。

四、活動內容

1. 請幼兒觀看錄像,引起幼兒興趣

教師在幼兒觀看完錄像后,通過提問導入具體的學習內容。

教師引導語:

——剛才你們看到了什么動物?(熊貓)

——你喜歡大熊貓嗎,什么地方讓你最喜歡?大熊貓喜歡吃什么東西呢?(竹子)

——有一位叫吳作人的大畫家,把熊貓用簡單而樸實的筆墨畫出來了。他的畫的名字叫《熊貓竹石圖》。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2. 教師展示國畫《熊貓竹石圖》,引導幼兒鑒賞畫作

(1)教師展示作品后,給幼兒足夠的時間靜靜地觀賞整幅畫。

(2)教師通過提問引導幼兒欣賞畫面內容。

——在這幅畫里,你都看到了什么?

——這兩只熊貓是什么樣子的?

——你能模仿一下這兩只熊貓,示范一下它們的動作和神態嗎?

(3)教師通過提問引導幼兒感受畫面意境。

——兩只熊貓在做什么呢?你為什么這樣認為呢?

——你覺得這幅畫里,哪些是靜態的東西,哪些是動態的東西?

——你覺得這幅畫好看嗎?為什么?

(4)請幼兒完整地描述畫面內容與意境,表達自己的感受。

注意

如果幼兒描述不出來,教師可給出帶有一定情節的示范性描述進行引導,如:在寂靜的樹林里,有兩只可愛憨厚的大熊貓,它們是一對好朋友。一天,它們一起結伴去竹林里找東西吃,一只大熊貓正席地而坐,品嘗著美味的竹子,愜意極了;而另一只大熊貓趴在一塊大石頭上,俯下身子,想采折下面的竹子,但是它的手臂太短了,夠不到,于是它就請它的好朋友—坐在地上的大熊貓,幫它摘幾枝竹子。

(5)教師展示吳作人本人的照片,介紹畫家背景信息,并請幼兒簡單欣賞畫家的其他代表作。

教師介紹語:

——吳作人爺爺是我國著名的國畫大師,他擅長畫熊貓。熊貓則是我國特有的珍稀動物,它因為憨態可掬而受到人們的普遍喜愛。吳作人爺爺的熊貓在憨態之中充滿了靈氣,很多人都很喜歡他的畫。我們來簡單地欣賞一下吳作人爺爺的其他作品吧(見活動設計后的附錄)。

3. 教師示范并引導幼兒發揮想象力用濕畫法作畫

教師引導語:

——我們看了吳作人爺爺的其他作品后,發現吳作人爺爺表現熊貓的方法很特別。大家看,熊貓的眼睛,有點圓,又有點方,用濃濃的墨塊,是不是看起來特別精神?它的身體,是用淡淡的墨跡勾勒出來的,四肢則是用濃墨畫出來的。但是你看它的身體和四肢的連接部分,墨跡比較淡,像是墨跡在紙上遇到水滲透、暈染開來一樣,這種畫法就叫作濕畫法。老師示范給大家看。現在請小朋友來試試用濕畫法畫出自己心中可愛的熊貓吧!

建議

教師可選擇舒適的音樂作為背景音樂,讓幼兒可以在幽靜的環境中作畫。教師也可以先讓幼兒擺出熊貓的各種姿態,在動作體驗之后再來請幼兒畫熊貓的動態。

五、活動延伸

(1)教師請幼兒展示分享自己用濕畫法畫的畫。

(2)教師請幼兒使用濕畫法創作其他主題的作品,如生活中常見的水果、蔬菜等。

(3)教師在美工區投放更多吳作人的作品,供幼兒欣賞。

附錄:

一、作品內容形式分析

《熊貓竹石圖》創作于1978年。熊貓是我國特有的珍稀動物,因其憨態可掬而受到人們普遍的喜愛。以熊貓入畫,在吳作人之前是少有人問津的。但吳作人卻能用簡潔而樸實的筆墨充分地表現出熊貓憨態之下的靈氣。《熊貓竹石圖》中,一只熊貓席地而坐,正在品嘗嫩竹的美味;另一只俯身下探,試圖采折石邊的翠竹。兩只熊貓似乎各自專心自己的事情,但畫家巧妙的構圖,使兩只熊貓仿佛又在喃喃細語:上面的一只也許在請下面的熊貓幫忙摘幾枝竹子,或者,它可能正在垂涎欲滴地看著下面的熊貓啃竹子。給讀者充分的想象空間,是中國畫的一個特點。這幅畫在熊貓的動態與取位上給讀者以較大的想象余地。

在構圖上,全圖以靜為主,穩固的石頭,亭亭的翠竹,席地而坐的熊貓,無不給人平和寧靜的感覺,上方熊貓下探一臂,全圖立即活了起來。中國畫每每折射出中國的哲學思想——靜中有動、以靜寓動。這反映的正是中國的哲學。熊貓的筆墨表現,止于黑白二色,又似陰陽太極的陰陽消長、生生不息。全圖的重心,在畫面的右下部,左側拔地而起的墨竹,不僅使畫面的重心得以平衡,而且撐出一方天空,使畫面頓時開闊,尺幅千里之勢奪紙而出。

全圖充滿了對立與統一的格局。熊貓軀體黑與白的對立,統一為充滿活力的生動之軀;石頭的面與墨竹的線條,構成了沉重與疏朗的對立統一。右下角一叢斜竹,既打破了巨石塊面的沉悶,又與左側的墨竹呼應,經由圖中幾組淡竹的穿插,把全圖的內容豁然貫通。這就是此圖神不散、形也不散的原因。

二、畫家其他作品賞析

吳作人的其他作品如圖1-2~圖1-7所示。

0

畫家與作品創作背景

0

圖1-3

0

圖1-2

0

圖1-4

0

圖1-6

0

圖1-5

0

圖1-7

三、濕畫法

濕畫法是利用水分的溶合,使兩塊顏色自然接合的一種方法。作畫時筆上含水色較多,趁前一筆涂上的顏色還未干時,接上后一筆,使筆與筆之間銜接柔和,邊緣滋潤。濕畫法常用來表現光滑細膩的物體。畫遠景、物體的暗部和反光等運用濕畫法也比較適宜,并能表現出特殊的氣氛,如雨、雪、霧氣和朦朧的月光、燈光。濕畫法要注意掌握水分多少和下筆的時機,該用多少水,底色濕潤到什么程度,什么時候把顏色畫上去合適,需要反復試驗。濕畫法比較難掌握,但表現得好,就能充分抒發作者的感情,造成千變萬化和意想不到的效果,甚至可以表現出抽象的意境等。

在國畫創作中,濕畫法還有幾種不同方法:潑墨法,就是用豪放的筆觸,濃暢的水墨,如同潑在紙上一樣;破墨法,先用淡墨畫,然后又在上面用濃墨來破,或先用濃墨畫,后用淡墨來破;渲染法,就是用水墨或顏色來烘染形象,在未干的墨線旁用水來沖,使墨跡跑開,形成自然流動的紋路等。

主站蜘蛛池模板: 虎林市| 青浦区| 浦县| 韩城市| 保定市| 洛川县| 绍兴县| 湘潭市| 香格里拉县| 洞口县| 扶绥县| 柳江县| 麻栗坡县| 芜湖县| 嘉善县| 桐城市| 多伦县| 巴中市| 紫阳县| 长乐市| 阿坝| 廉江市| 仁寿县| 广德县| 仪征市| 什邡市| 原阳县| 嵊州市| 饶平县| 南投县| 三门峡市| 广丰县| 禄劝| 古浪县| 长阳| 西乌| 绥江县| 滦南县| 昌乐县| 宁城县| 偏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