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數字之趣

數字是用來記數的符號。世界上有中國漢數字、阿拉伯數字、巴比倫楔形數字、埃及象形數字、希臘數字、瑪雅數字、羅馬數字等,其中中國漢數字、阿拉伯數字和羅馬數字為世界三大數字。

中國漢字數字是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〇,大寫是壹、貳、叁、肆、伍、陸、柒、捌、玖、拾、零。數字,也叫“數碼”,因是我國過去商業上通用的數字,即〡、〢、〣、〤、〥、〦、〧、〨、〩、〇。阿拉伯數字是1,2,3,4,5,6,7,8,9,0,是世界各國通用的數字。它是印度人發明的,由于十個數碼記數非常方便,因而被阿拉伯人所學,九世紀由阿拉伯傳至歐洲,從此推廣開來,后人把它稱為“阿拉伯數字”。羅馬數字只有Ⅰ,Ⅴ,X,L,C,D, M七個,其數值依次是1,5,10,50,100,500,1000。記數法是:不同數字并列表相加,如Ⅲ=3;不同數字并列而左邊小于右邊的表示右邊減去左邊的,如Ⅸ=9;數字上加一橫表示一千倍,如X=10×1000=10000;上述三法結合起來可表示所有的數,如XIV =10+(5-1)=14。

數字所占的位置叫作數位。數位有四個分級:個位、十位、百位、千位為第一級,叫個級;萬位、十萬位、百萬位、千萬位為第二級,稱萬級;億位、十億位、百億位、千億位為第三級,稱億級;數字單位在“億”后,還有十五個。據元朝數學家朱世杰的《算學啟蒙》有關“大數之類”記載:“凡數之大者,天莫能蓋,地莫能載,其數不能極,故謂之大數也。”這些數均以“萬萬”計,依次為兆、京、垓、秭、穰、溝、澗、正、載、極、恒河沙、阿僧祗、那由他、不可思議、無量數。在古代,“不可思議”是個數量單位,數量很大,相當于10的64次方。真叫人吃驚!

單獨看這些數字,會感到枯燥乏味,但在某種情況下,你又會感到很有趣味,且又令人深思。請看一封純數字的書信。

漢朝司馬相如與卓文君的愛情故事——私奔結伉儷,恩愛有加可謂家喻戶曉。后相如辭別嬌妻,長安做官,時過五年,才給文君寄去一信:“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萬。”全信僅十三個數字。文君見之,一眼就見其中奧妙:數無“億”字,“無億”諧音“無意”,原來司馬相如有離異之心了。相如不寫“億”是別有用心的安排:一是難以向妻子啟齒棄舊之念;二是讓妻子明白其欲斷夫妻之情;三是借此告訴妻子書信久滯的原因。手法甚妙,風格別具,古今稀見。文君接此家書,極其傷心,立即揮筆回書:“一別之后,兩地相懸,只說是三四月,卻誰知五六年,七弦琴無心彈,八行書無可傳,九連環從中折斷,十里長亭望眼欲穿,百思想千系念,萬般無奈把郎怨。萬語千言說不完,百無聊賴十倚欄。重九登高看孤雁,八月中秋人不圓。七月半秉燭燒香問蒼天,六月三伏天人人搖扇我心寒。五月石榴如火偏偏陣陣列冷雨澆花端,四月枇杷未黃我欲對鏡心意亂。急匆匆,三月桃花隨水轉,飄零零,二月風箏線兒斷。噫!郎呀郎,巴不得下一世你為女來我做男!”回書之妙,在于將來信的十三個數字,先順后倒,依序嵌入,不僅抒發了真切動人的感情,而且其感情隨夫信中數字遞增,落墨少,機趣多。相如接信,越讀越愧疚,越覺得對不起才華超群、對自己癡情的妻子,終于用駟馬高車親自回家迎文君到長安,和好終身。可見枯燥乏味的數字,一旦聯系特定情意,進入文學語言,也就意趣盎然、風味無比。

再看幾首數字詩。宋朝邵康節用純自然數表示的《鄉村風俗圖》:“一去二三里,煙村四五家,亭臺六七座,八九十枝花。”展現了清新素麗的旅游風光。清代鄭板橋的《詠雪》:“一片兩片三四片,五六七八九十片,千片萬片無數片,飛入梅花總不見。”寫出了優美別致的梅雪風光。當代人寫的《新農村》:“一年割出兩年谷,三家有余四家足。舉目五六七里內,八九十幢高樓矗。”表現了改革開放農村巨變的嶄新風貌。諷舊時重慶交通的打油詩:“一去二三里,拋錨四五回,上下六七次,八九十人推。”汽車朽壞,行進如蝸爬,令人生厭。嘲諷清代貪官的《詠麻雀》:“一個兩個三四個,五六七八九十個。食盡皇家千鐘粟,鳳凰何少爾何多。”借雀嘲諷貪官污吏劣跡斑斑,一針見血。

還有要求嚴苛的嵌數詩。傳說清末流落廩生(廩,糧食,即廩膳生員)伍炳離,求助海南儋縣塾師周南屏。周要伍以《閨怨》為題寫七律詩,一必嵌入十八個字: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萬雙兩半丈尺;二須以“溪、西、雞、齊、啼”五字為韻。伍炳離沉思片刻,終成七律:“紅樓百尺俯清溪,三十六橋月已西;二八羞窺雙宿燕,萬千恨觸五更雞。四周一顧愁彌遠,兩黛半鎖畫不齊;七弦撫罷腸九斷,丈人峰外夜鳥啼。”柔弱少女滿腔哀怨,以視覺、聽覺感受外界事物,揭示內心抽象變幻情感,“怨”得細膩入微、淋漓盡致。周塾師聽罷,大為贊許,解囊相助;眾人聽了,無不叫絕。

有位八路軍傷員,在日寇大掃蕩的1942年,寫了一首“亭塔”式的嵌數詩,而詩面上無一個數字,讀起來卻數數嵌入。全詩十三行,怎么讀呢?請你看清每行字數與倒寫字的諧音,定會讀出來。試一試吧。

有位叫李志秘的先生,出了一道“成語中的數字游戲”題目:“一二一二三四五,六七七七八十九。若問答案何處尋,成語詞典書中有。”請用上述前兩句中的十四個數字,依次組成八個成語。讀者朋友,動手試試吧!

對聯也有純數字的。如“二三四五;六七八九”。相傳為呂蒙正作的一副隱字聯,暗示缺一(衣)少十(食),連同寓意,正好十個數字,其構思獨具匠心。又如,廣東一農夫承包拖拉機勤勞致富,喜不自禁而作聯“一六一六一一六;六一六一六六一”。以樂譜讀之,成“多拉多拉多多拉;拉多拉多拉拉多”。此聯既形象地說明拖拉機手的職業特征,又說明只有勤跑多拉才能致富。

眾所周知,袁世凱是個竊國大盜。有人在他稱帝后,撰聯曰:一二三四五六七;孝悌忠信禮義廉。橫批:五世其昌。聯中隱去“八”與“恥”,又諧音“昌”“娼”,以痛罵袁世凱是政治上的娼妓,是“無恥”的王八(忘八)。真是入木三分,痛快淋漓。

在國慶五十周年時,有這樣兩副對聯:

一九九九如意歲;二〇〇〇太平年。

一二三四五,改革皆由一字起;六七八九十,開放均從六面來。

更有以阿拉伯數字與漢數字撰聯的,如:

1234567;一二三四五六七。此聯讀為“獨覽梅花掃臘雪;細睨山勢舞流溪”。

嵌十數對聯很多。如,彭善民撰寫的歌頌新中國的對聯:

一窮二白三山去,四海五湖歌舜日;六縱七橫八面興,九州十億樂明曲。

意指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一窮二白的舊中國今天欣欣向榮,經濟建設蓬勃發展,人民當家做主,民主、自由,有了堯天舜日,有了燦爛光明。

再如一副知識量甚大、富含典故的感人婚聯:

一陽初動,二姓克諧,慶三多,具四美,五世其昌征鳳卜;

六禮既成,七賢畢集,秦八音,歌九如,十全無缺羨鸞和。

古人認為天地間有陰、陽二氣,每年冬至這天陰氣盡而陽氣生,叫“一陽來復”。《禮記·昏義》曰:“昏(昏即婚)禮者,將合二姓之好。”“二姓克諧”指婚姻男女兩家。“三多”批多福、多壽、多男子(自帶舊觀念:多子多福、重男輕女)。《滕王閣序》曰:“四美具,二難并。”“四美”指四種美好事物:良辰、美景、賞心、樂事。“五世其昌”意為后代將要昌盛,舊時常用作祝賀新婚之辭。“六禮”指古時婚姻的六道手續:納采(送禮求婚)、問名(詢問女子庚名)、納吉(送禮訂婚)、納徵(送聘禮)、請期(告知迎娶吉日)、迎親(迎接新娘行婚禮)。“七賢”指魏晉時期“竹林七賢”,即文學家嵇康叔夜、阮籍嗣宗、山濤巨源、向秀子期、阮成仲容、王戎濬沖、劉伶伯倫。“八音”是古代樂器的統稱,即金、石、土、革、絲、木、匏、竹八類。“九如”出自《詩經·小雅·天寶》中連用的九個“如”:“如山如阜,如岡如陵,如川之方至,以莫不增。……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壽,不騫不崩,如松柏之茂,無不爾或承。”“十全”本指醫術高明,所治必愈。全,愈也。《周禮·天官·醫師》云:“歲終,則稽其醫事,以制其事。十全為上,十失一次之。”

又如,含有數字、動物、地名的對聯:

唐生起早,一線見天,二路乘車,三秦訪漢,四平逛市,五指攀巔,

六合迎春,七星舒眼,八公歡宴,九寨探巒,十渡百崗,千門萬里;

老拙休閑,獅橋繪畫,龍泉作對,馬嶺填詞,鹿苑賦詩,象州讀史,

牛莊潑墨,羊磴放歌,雁石豪吟,鷹潭賞景,鳳翔鶴壁,雞澤鵝湖。

十三個數字,廿六個地名,上聯數字,下聯動物,異曲同工,實在精妙。請讀者試試找出地名吧!

還有一種叫“十字令”的,是把十個數字,由小到大,分置每句開頭,多描寫人物形象,句短意豐,富于節奏,或褒或貶,鞭辟入里。如《廉官》:“一塵不染,兩袖清風,三思后行,四方贊譽,五湖四海(或五官端正),六神鎮定,七情安然,八路作風,九泉無愧,十分可貴。”《貪官》:“一權二用,兩面三刀,三頭六臂,四面楚歌,五斗折腰,六親不認,七上八下,八面玲瓏,九霄難逃,十惡不赦。”還有一首《貪官》十字令,是清朝梁章鉅寫的,全詩五十五個字,每句增一字,諷貪入骨。“一曰‘紅’,二曰‘圓通’,三曰‘路路通’,四曰‘認識古董’,五曰‘不怕大虧空’,六曰‘圍棋馬釣中中’,七曰‘梨園子弟殷勤奉’,八曰‘衣冠整齊言語從容’,九曰‘主恩寵德滿口好稱頌’,十曰‘座上客常滿杯中酒不空’。”

數與數搭配為一個詞,也會生趣。如“一”,與“一”配成“一一”,表示逐個,逐條;與“二”配成“一二”,表示小部分;搭上“五”“十”成“一五一十”,表示從頭到尾無所遺漏;與“萬”配成“一萬”或“萬一”,分別為數目,發生意外的可能性極小,但也要預防。如“二”,與“三、七、八”分別搭配,可成既表不專一、又指小部分的“二三”;既指對死者第二次祭奠,又指史事的“二七”;指十六歲年齡的“二八”。

如“三”表示概略數目時泛指少。如:“三寸不爛之舌”并非恰好三寸,而是形容短小;“三寸金蓮”指女子腳短;“三尺之童”指小孩;“三言兩語”表示話語不多。“三”與“五”“七”“九”數搭配時,如“三五”中“三”表示少,而“五”指多,因此“讒言之亂不過三五”“三五天可回”等中的數字,都非實數,而是約數;“三三五五”“三三兩兩”均指散亂狀。“三七”中的“三”“七”是實指,即第三個七日的祭奠,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環而攻之而不勝”(《孟子·公孫丑下》)中的“三”則表示城小,“七”表示郭大,“三里”“七里”均非實指。“三分畫,七分裱”“三分人才七分打扮”(或“三分模樣七分裝”),及“三分詩人七分讀”都是此種用法。“三七”,另外也是一種多年生中藥材。“三九”指冬至后的第十九天至二十七天,是一年中最冷的時日。故《紅梅贊》中有“三九嚴寒何所懼,一片丹心向陽開”之句。

“九”與“五”搭配后,“九五”專指《易經》中外爻名位。九,陽爻,五,第五爻。“九五,飛龍在天,利見大人。”(《易·乾》)孔穎達謂“猶若圣人有龍德,飛騰而居天位”,故以“九五”指帝位。“九”搭“九”,既是兩個實數的相乘,“九九八十一”,也指兩九相重的農歷九月初九“重陽節”,更是農歷夏、冬兩季的兩個“九九八十一天”。“夏九九”“冬九九”“九九艷陽天”中“九”皆實指。

數字歇后語常見的有三種形式,真可謂巧運用,趣自生。

數在前半的:一分錢的份子——禮少;二心夫妻——早晚散伙;三九天穿裙子——美麗而凍(動)人;四月麥子——半青半黃;五月莧菜——正紅;六點鐘的分時針——頂天立地;七竅通了六竅——一竅不通;八哥兒嘴巴——隨人說話;九牛一毛——微不足道;十天九雨——少晴(情);百靈鳥——嘴兒巧;千頃地一棵谷——獨苗;萬歲剃頭——不要王法(發)。

數在后半的:勞動號子——一呼百應;油漆匠的家當——兩把刷子;王府丫鬟——低三下四;菜園里的壟溝——四通八達;南京路上的霓虹燈——五光十色;包黑臉斷案——六親不認;老太婆閑扯——七嘴八舌;文天祥出使元營——九死一生;甕中捉鱉——十拿九穩;黃忠射箭——百發百中;一根頭發系磨盤——千鈞一發;紡織廠下腳料——萬縷千絲;貪官的秘訣——一緊二慢三罷休。

前后皆用數的:一壁打鼓,一壁磨旗——兩頭兼顧;二郎神的兵器——兩面三刀;兩虎相爭——必有一傷;三錢胡椒粉——一撮兒;八人抬大轎——步調一致;十五個吊桶打水——七上八下;三個銅錢放兩處——一是一,二是二;一二五——丟三落四;三分面粉十分水——十分糊涂。

歇后語中有“歇后聯”,更具諷世警人之妙。如抗戰勝利后,河北一流亡者回到老家,看到滿目瘡痍的景象,形成一聯:“千古艱難唯一;八年掃蕩已三。”上、下聯分別隱去“死”“光”兩字,深刻揭露了日寇實行燒、殺、搶“三光”政策的血腥殘暴。

用數字對話,十分風趣,實為猜謎語。有個叫張智的,向殺豬人李敏買豬上物,說:“不要肥,不要瘦,不要骨頭不要肉,不要肝肺長毛汕,十個半斤就足夠。”李敏如數給他,張智問:“給付幾個銅板?”“一二三,三二一,一二三四五六七,七加八,八加七,九個十個加十一。”李敏答道。張智掏錢,如數擺下銅板,兩人笑而告別。張智買了啥?付了多少錢?請讀者朋友猜猜看。

阿拉伯數字間的對話更有趣,請看:

6對9說:“你整天拿大頂累不累?”9對6說:“你整天大頭朝下累不累呀?”

1對7說:“兄弟,你啥時候被人把腰打斷的?”7對1說:“兄弟,你啥時候被人砍了腦袋?”

1對4說:“兄弟,你這金雞獨立的功夫夠可以的呀!”4對1說:“兄弟,你減肥能減成這樣子更了不起呀!”

0對9說:“別以為裝大尾巴狼就嚇唬人?”9對0說:“別以為剪了尾巴你就是個人物了。”

1對0說:“說你啥也不是,你還不承認。”0對1說:“你要有出息咋一輩子打光棍呢?”

8對3說:“大哥,你啥時候被人鋸去一半了呢?”3對8說:“老弟,我那半邊身軀不是被你拿去了嗎?”

數字的對話,形象而有趣!

總而言之,數字并不枯燥,并不乏味,只要它在恰當的環境之中,就會妙趣自生。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于田县| 湟中县| 襄樊市| 吐鲁番市| 和平县| 区。| 五大连池市| 马关县| 磐石市| 鹤岗市| 滁州市| 赫章县| 大方县| 天门市| 清丰县| 正阳县| 佛冈县| 无棣县| 岳阳市| 佛冈县| 靖宇县| 抚顺县| 青龙| 德阳市| 海阳市| 永寿县| 常宁市| 梅河口市| 于田县| 隆安县| 汽车| 中超| 姜堰市| 静宁县| 即墨市| 永年县| 隆安县| 乌恰县| 冀州市| 万载县| 霸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