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工智能實踐錄
- 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賽迪研究院) 人工智能產業創新聯盟編著
- 3字
- 2021-01-15 16:49:39
綜述篇
我國人工智能發展環境分析
頂層規劃部署持續加強
2015年,國務院出臺《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將“互聯網+”人工智能作為重點布局的11個領域之一。
2016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簡稱國家發改委)、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簡稱科技部)、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簡稱工信部)、中共中央網信辦聯合發布《“互聯網+”人工智能三年行動實施方案》。該方案提出了三大方向共九大工程,系統地提出了我國在2016—2018年間推動人工智能發展的具體思路和內容,目的在于充分發揮人工智能技術創新的引領作用。
2016年,國家“十三五”規劃綱要將人工智能作為新興技術重點突破領域,工信部、國家發改委、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簡稱財政部)聯合發布了《機器人產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其中提出重點開展人工智能、機器人深度學習等基礎前沿技術研究,并實施機器人推廣應用計劃。2017年,人工智能先后出現在政府工作報告和黨的十九大報告中,“人工智能2.0”被納入“科技創新2030重大項目”。
2017年,國務院印發了《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規劃》指出,人工智能的迅速發展將深刻改變人類社會生活、改變世界,應搶抓人工智能發展的重大戰略機遇,構筑我國人工智能發展的先發優勢,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和世界科技強國?!兑巹潯反_立了我國面向2030年“三步走”的人工智能發展總目標:第一步,到2020年人工智能總體技術和應用與世界先進水平同步,人工智能產業成為新的重要經濟增長點,人工智能技術應用成為改善民生的新途徑,有力支撐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和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第二步,到2025年人工智能基礎理論實現重大突破,部分技術與應用達到世界領先水平,人工智能成為帶動我國產業升級和經濟轉型的主要動力,智能社會建設取得積極進展;第三步,到2030年人工智能理論、技術與應用總體達到世界領先水平,成為世界主要人工智能創新中心,智能經濟、智能社會取得明顯成效,為躋身創新型國家前列和經濟強國奠定重要基礎。此后,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推進辦公室及新一代人工智能戰略咨詢委員會宣告成立,未來將有力地推動人工智能重大項目落地。
為落實《規劃》,工信部于2017年年底印發了《促進新一代人工智能產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以下簡稱《計劃》)?!队媱潯氛J為,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萌發,大數據的形成、理論算法的革新、計算能力的提升及網絡設施的演進驅動人工智能發展進入新階段,智能化成為技術和產業發展的重要方向,發展人工智能產業是我國抓住歷史機遇,突破重點領域,促進人工智能產業發展,提升制造業智能化水平,推動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的重要抓手。《計劃》將通過培育智能產品、突破核心基礎、深化發展智能制造、構建支撐體系四項重點任務,力爭到2020年,一系列人工智能標志性產品取得重要突破,在若干重點領域形成國際競爭優勢,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融合進一步深化,產業發展環境進一步優化,人工智能重點產品規?;l展,人工智能整體核心基礎能力顯著增強,智能制造深化發展,人工智能產業支撐體系基本建立。
2018年年底,工信部印發《新一代人工智能產業創新重點任務揭榜工作方案》,聚焦“培育智能產品、突破核心基礎、深化發展智能制造、構建支撐體系”等重點方向,征集并遴選一批掌握關鍵核心技術、具備較強創新能力的單位集中攻關。
2019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簡稱中央深改委)審議通過《關于促進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的指導意見》(簡稱《意見》)。《意見》指出,促進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要把握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的特點,堅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產業應用為目標,深化改革創新,優化制度環境,激發企業創新活力和內生動力,結合不同行業、不同區域特點,探索創新成果應用轉化的路徑和方法,構建數據驅動、人機協同、跨界融合、共創分享的智能經濟形態。
近年來我國出臺的主要人工智能頂層規劃見表1-1。
表1-1 近年來我國出臺的主要人工智能頂層規劃
時間 |
事件 |
內容 |
---|---|---|
2016年 |
國家發改委、科技部、工信部、中共中央網信辦聯合發布《“互聯網+”人工智能三年行動實施方案》 |
為人工智能發展提出具體的策略方案 |
2016年 |
工信部、國家發改委、財政部聯合發布《機器人產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 |
提出重點開展人工智能、機器人深度學習等基礎前沿技術研究,并實施機器人推廣應用計劃 |
2017年 |
“人工智能”一詞首次出現在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所做的政府工作報告中 |
全面實施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加快新材料、新能源、人工智能、集成電路、生物制藥、第五代移動通信等技術研發和轉化 |
2017年 |
國務院印發《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 |
提出面向2030年我國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的指導思想、戰略目標、重點任務和保障措施,確定我國人工智能的“三步走”戰略 |
2017年 |
十九大提出人工智能發展目標 |
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 |
2017年 |
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以下簡稱科技部)宣布啟動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暨重大科技項目 |
首批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開放創新平臺及新一代人工智能戰略咨詢委員會宣告成立 |
2017年 |
工信部印發《促進新一代人工智能產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 |
以信息技術與制造技術深度融合為主線,推動新一代人工智能技術的產業化與集成應用,推動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推動制造強國和網絡強國建設 |
2018年 |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簡稱教育部)印發《高等學校人工智能創新行動計劃》 |
引導高等學校瞄準世界科技前沿,不斷提高人工智能領域科技創新、人才培養和國際合作交流等能力,為我國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提供戰略支撐 |
2018年 |
中共中央政治局就人工智能發展現狀和趨勢舉行的第九次集體學習 |
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學習時強調,人工智能是引領這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戰略性技術,具有溢出帶動性很強的“頭雁”效應。在移動互聯網、大數據、超級計算、傳感網、腦科學等新理論新版術的驅動下,人工智能加速發展,呈現出深度學習、跨界融合、人機協同、群智開放、自主操控等新特征,正在對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國際政治經濟格局等方面產生重大而深遠的影響。加快發展新一代人工智能是我們贏得全球科技競爭主動權的重要戰略抓手,是推動我國科技跨越發展、產業優化升級、生產力整體躍升的重要戰略資源 |
2018年 |
工信部印發《新一代人工智能產業創新重點任務揭榜工作方案》 |
貫徹落實《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國發〔2017〕35號)和《促進新一代人工智能產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工信部科〔2017〕315號)要求,聚焦“培育智能產品、突破核心基礎、深化發展智能制造、構建支撐體系”等重點方向,征集并遴選一批掌握關鍵核心技術、具備較強創新能力的單位集中攻關,重點突破一批技術先進、性能優秀、應用效果好的人工智能標志性產品、平臺和服務,為產業界創新發展樹立標桿和方向,培育我國人工智能產業創新發展的主力軍 |
2019年 |
中央深改委審議通過《關于促進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的指導意見》 |
促進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把握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的特點,堅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產業應用為目標,深化改革創新,優化制度環境,激發企業創新活力和內生動力,結合不同行業、不同區域特點,探索創新成果應用轉化的路徑和方法,構建數據驅動、人機協同、跨界融合、共創分享的智能經濟形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