鳥賦并序[1]
誼為長沙王傅[2],三年,有鳥飛入誼舍[3],止于坐隅[4],
似鸮[5],不祥鳥也。誼既以謫居長沙[6],長沙卑濕[7],誼自傷悼[8],以為壽不得長,乃為賦以自廣[9]。其辭曰:
單閼之歲兮[10],四月孟夏[11]。庚子日斜兮[12],集予舍。止于坐隅兮,貌甚閑暇[13]。異物來萃兮[14],私怪其故[15]。發(fā)書占之兮[16],讖言其度[17]。曰:野鳥入室兮,主人將去[18]。請問于
兮,予去何之?吉乎告我,兇言其災(zāi)[19]。淹速之度兮,語予其期[20]。
乃嘆息,舉首奮翼[21],口不能言,請對以臆[22]:
萬物變化兮,固無休息。斡流而遷兮,或推而還[23]。形氣轉(zhuǎn)續(xù)兮,變化而蟺[24]。沕穆無窮兮[25],胡可勝言。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26]。憂喜聚門兮,吉兇同域[27]。彼吳強(qiáng)大兮,夫差以敗;越棲會稽兮,勾踐霸世[28]。斯游遂成兮,卒被五刑[29];傅說胥靡兮,乃相武丁[30]。夫禍之與福兮,何異糾[31]?命不可說兮,孰知其極[32]?水激則旱兮,矢激則遠(yuǎn)[33];萬物回薄兮,振蕩相轉(zhuǎn)[34]。云蒸雨降兮,糾錯相紛[35]。大鈞播物兮,坱圠無垠[36]。天不可預(yù)慮兮,道不可預(yù)謀[37]。遲速有命兮,焉識其時(shí)[38]?
且夫天地為爐兮,造化為工;陰陽為炭兮,萬物為銅[39]。合散消息兮,安有常則[40]?千變?nèi)f化兮,未始有極[41]。忽然為人兮,何足控?fù)?a id="noteBack_296">[42]?化為異物兮[43],又何足患?小智自私兮,賤彼貴我[44]。達(dá)人大觀兮,物無不可[45]。貪夫殉財(cái)兮,烈士殉名[46]。夸者死權(quán)兮,品庶每生[47]。怵迫之徒兮,或趨東西[48]。大人不曲兮,意變齊同[49]。愚士系俗兮,窘若囚拘[50]。至人遺物兮,獨(dú)與道俱[51]。眾人惑惑兮,好惡積億[52]。真人恬漠兮,獨(dú)與道息[53]。釋智遺形兮,超然自喪[54]。寥廓忽荒兮,與道翱翔[55]。乘流則逝兮,得坻則止[56]。縱軀委命兮,不私與己[57]。其生兮若浮,其死兮若休[58]。澹乎若深泉之靜,泛乎若不系之舟[59]。不以生故自寶兮,養(yǎng)空而浮[60]。德人無累,知命不憂[61]。細(xì)故蒂芥,何足以疑[62]。
[1]此文選自《文選》卷十三,是賈誼謫居長沙時(shí)所作。《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說:“賈生為長沙王太傅。三年,有鸮飛入賈生舍,止于坐隅。楚人命鸮曰。賈生既已適(dí敵)居長沙,長沙卑濕。自以為壽不得長,傷悼之,乃為賦以自廣。”這與《序》的內(nèi)容大體相仿佛。此賦借同
鳥的對話,表達(dá)了作者的苦悶與悲觀。其中有對人生的探索和哲理性的思考,這一切熔鑄錯綜復(fù)雜的感情中,使作者陷入痛苦的深潭而不能自拔,最終不得不乞靈于《老》、《莊》之道,委身自然、樂天知命,以求得人生的解脫。劉勰《文心雕龍·詮賦》說:“賈生《
鳥》,致辯于情理。”此賦的藝術(shù)特點(diǎn)正是情理交融,開頭以物興感,又以感入理,以理見情,文筆勁健,格調(diào)亦復(fù)深沉。
[2]長沙王:指劉邦所封的異姓王吳芮的玄孫吳差。見《漢書·吳芮傳》。傅:即太傅,古代為三公之一。但諸侯國的太傅,地位低于皇帝的太傅,其地位次于諸侯國的國相。
[3](fú服)鳥:即貓頭鷹。古人認(rèn)為
為不祥之鳥。諺云:“不怕貓頭鷹叫,就怕貓頭鷹笑。”“貓頭鷹上宅,不知死誰。”
[4]坐隅:坐席的一角。
[5]鸮(xiāo消):即貓頭鷹。一說鸮與是形貌相似的兩種鳥。
[6]謫(zhé哲):貶官。
[7]卑濕:低洼潮濕。
[8]傷悼:憂傷。
[9]自廣:自我寬解。
[10]單閼(chán è蟬餓):卯年的別稱。《爾雅·釋天》:“太歲……在卯曰單閼。”《史記》之《集解》引徐廣說:“文帝六年歲在丁卯。”按:北京大學(xué)中國文學(xué)史教研室選注《兩漢文學(xué)史參考資料》云:“據(jù)清錢大昕《十駕齋養(yǎng)新錄》及《廿二史考異》,則定丁卯為文帝七年,他說:‘徐氏不知古有超辰之法,故云六年也。’按,錢說是。因此可見賈誼初出為長沙王太傅時(shí),當(dāng)在文帝五年;及文帝七年,乃作《鳥賦》,正合為太傅三年之?dāng)?shù)(參閱清朱珔《文選集釋》)。”文帝七年,即前173年。
[11]孟夏:夏季的第一個(gè)月。
[12]庚子:查《中西回史日歷》,是年四月庚子日為四月二十八日。日斜:太陽偏西之時(shí)。
[13]閑暇:不驚不慌、悠然自得。
[14]異物:指鳥。萃:集,引申為止。一說萃,應(yīng)作“
”,止也(用王念孫《讀書雜志》說)。
[15]私:暗自。故:緣故。
[16]發(fā):打開。書:指占卜一類的書籍。占:占卜,算卦。
[17]讖(chèn襯):即讖語,預(yù)示吉兇的話。度:即數(shù),定數(shù)。此句言書中的讖語已把吉兇的定數(shù)指示出來了。
[18]去:離開此地。
[19]“吉乎”二句:言如果有好事,你就告訴我;如果有壞事,你也要把災(zāi)禍向我說明。
[20]“淹速”二句:言自己的年壽是長是短,到底能活多久,請把期限告訴我。《文選》李善注:“淹,遲也;速,疾也。謂死生之遲疾也。”度,數(shù)。期,期限。
[21]奮翼:振動翅膀,將飛之貌。
[22]請對以臆:《文選》李善注:“請以臆中之事以對也。”臆,胸臆,言鳥心中明白,請示意作答。臆,《漢書》作“意”,即以賈誼之意會作為回答。
[23]“斡(wò握)流”二句:言萬物的運(yùn)轉(zhuǎn)推移,是循環(huán)反復(fù)的。斡流,運(yùn)轉(zhuǎn)。遷,移動。推,推移。還,回還往復(fù)。
[24]“形氣”二句:言有形之物與無形之物互相轉(zhuǎn)化連續(xù)不斷,其變化就像蟬蛻皮一樣。形,指有形體之物。氣,指無形體之物。而,通“如”。蟺(chán蟬),通“蟬”。
[25]“沕(wù勿)穆”二句:言自然變化之理深微無窮,非言語所能說清。沕穆,深微,指上六句所言萬物變化之理。
[26]“禍兮”二句:語出老子《道德經(jīng)》第五十八章。言禍福無常,往往福而禍生,而禍藏于福。倚,因,依。伏,藏,潛伏。
[27]“憂喜”二句:言憂與喜、吉與兇常常是同聚一門,同在一處。域,處所。
[28]“彼吳”四句:以春秋時(shí)代吳、越強(qiáng)弱勝敗的變化,說明禍福吉兇的轉(zhuǎn)換與無常。據(jù)《史記·越王句踐世家》說:先是越王允常與吳王闔廬因互相征伐結(jié)下怨恨。允常死,其子句踐繼位,闔廬伐越,反被越王句踐所敗,闔廬被射傷,臨死前,告其子夫差“必毋忘越”。夫差日夜練兵,準(zhǔn)備報(bào)仇,句踐聞之,先法治人,結(jié)果句踐敗于夫椒。句踐派大夫種向吳王夫差請和。句踐被赦反國后,棲息會稽,臥薪嘗膽,發(fā)奮圖強(qiáng),終于滅了吳國,迫使夫差自殺。霸世,即為一代霸主。
[29]“斯游”二句:言李斯游說秦國得以成功,但最后還是受刑被害。李斯本楚國上蔡人,學(xué)成之后認(rèn)為楚王不足事,六國皆弱,無可建功,遂西入秦,游說成功,位終宰相。二世二年七月,為趙高所讒,被腰斬咸陽市,夷三族。見《史記·李斯列傳》。五刑,古代的五種刑罰。具體所指,其說不一。腰斬屬五刑之一的大辟。
[30]“傅說(yuè悅)”二句:言傅說雖身為刑徒,但終于做了殷高宗的宰相。傅說,本為奴隸,后為殷相。相傳傅說曾執(zhí)版筑于傅巖,武丁訪得,與語大悅,舉以為相,遂出現(xiàn)殷中興的局面。《尚書·說命》、《呂氏春秋·求人》、《史記·殷本紀(jì)》均有記載。胥靡,是古代處分犯輕罪者的刑罰,用繩索將罪人系在一起,相隨而行,以服勞役。胥即相義。靡,系也。武丁,殷高宗名武丁,他是殷代的中興之主(見《史記·殷本紀(jì)》)。
[31]“夫禍”二句:言禍與福相為表里,像兩股繩與三股繩一樣,常糾纏在一起。糾(mò墨),糾,為兩股線撚成的繩。
,為三股線撚成的繩子。
[32]“命不”二句:言天命是不可用言語解說的,誰能知道它的終極呢?
[33]“水激”二句:言水受外力激發(fā)則流得快,箭受外力激發(fā)則射得遠(yuǎn)。激,指外力激發(fā)。旱,通“悍”,猛疾。
[34]“萬物”二句:言萬物互相逼迫激蕩,引發(fā)種種變化。回,往反,來回。薄,逼迫。《易·說卦》:“山澤通氣,雷風(fēng)相薄。”回薄,往反逼迫,互相影響。振,同“震”。振蕩,激蕩。轉(zhuǎn),轉(zhuǎn)化。《文選》李善注引《鹖冠子》曰:“水激則悍,矢激則遠(yuǎn),精神迴薄,振蕩相轉(zhuǎn)。”為以上四句所本。
[35]“云蒸”二句:以云雨等自然現(xiàn)象說明事物變化的錯綜復(fù)雜。蒸,氣熱而上升,蒸騰。糾錯,糾纏錯雜。紛,紛亂。
[36]“大鈞”二句:言造化運(yùn)轉(zhuǎn)萬物,使之運(yùn)動發(fā)展,其范圍是無邊無際的。大鈞,本為制陶者使用的轉(zhuǎn)盤,此比作造化。播,轉(zhuǎn)動。坱圠(yāng yà央亞),無邊無際的樣子。
[37]“天不可”二句:言天和道皆高深莫測,人的思慮與謀劃對它是不能預(yù)先知道的。《文選》李善注引《鹖冠子》曰:“天不可預(yù)謀,道不可預(yù)慮。”
[38]“遲速”二句:言人的壽命長短自有天命決定,怎能知道具體時(shí)間呢?這兩句是針對上文“淹速之度兮,語予其期”而發(fā)。
[39]“且夫天地”四句:以冶煉金屬為喻,說明萬物的合散變化之道。爐,指冶煉金屬的火爐。工,指冶煉金屬的工匠。古代認(rèn)為天地間的陰陽二氣,是產(chǎn)生萬物的母本,即陰陽所以成物,故把陰陽比作冶金的燃料“炭”。銅,為煉成之物,也由陰陽而成。
[40]“合散”二句:言萬物的聚與散、生與滅,哪有一定的規(guī)律呢?合,聚合。散,分散。消,指滅。息,指生。
[41]未始:猶“未嘗”。極:終極。
[42]“忽然”二句:言偶然生而為人,也不足珍貴,何必對它愛惜呢?忽然,猶偶然。控?fù)唬衷谑种袚慌R隇閻巯д渲亍?/p>
[43]化為異物:指人死后變成另外的東西。
[44]“小智”二句:言眼光短淺的小智之人自私自利,以外物為賤,以己為貴。
[45]“達(dá)人”二句:謂通達(dá)之人見識遠(yuǎn)大,對萬物一視同仁,故無所不宜。達(dá)人,指通達(dá)知命之人。大觀,指所見遠(yuǎn)大。可,適宜。
[46]“貪夫”二句:言貪財(cái)之人以身殉財(cái),重義輕生之人,以身殉名。徇,同“殉”,以身從物曰殉。
[47]“夸者”二句:言好虛名、喜權(quán)勢的人往往為追求權(quán)勢而死,一般百姓則貪生而怕死。品庶,眾庶,普通老百姓。每生,貪生。《文選》李善注引孟康曰:“每,貪也。”
[48]“怵迫”二句:言為利所誘、為貧窮所逼迫的人,總是東奔西跑地趨利避害。《文選》李善注引孟康曰:“怵,為利所誘怵也。迫,迫貧賤也。東西,趨利也。”
[49]“大人”二句:言大人不為外在的物欲所屈,故對千變?nèi)f化,等量齊觀。大人,指道德修養(yǎng)極高深的人。李善注:“大人者,與天地合其德。”曲,同“屈”,指為物欲所屈服。意,《史記》作“億”,億變,猶言千變?nèi)f化。齊同,猶言等量齊觀。實(shí)即莊子的“齊物論”,即把生與死、榮與辱看作一樣。
[50]“愚士”二句:言愚昧之人受世俗的羈絆,拘束得像被拘囚的犯人一樣。系,牽,羈絆。窘,拘束。囚拘,猶拘囚。
[51]“至人”二句:言道德修養(yǎng)最高的人能遺世棄俗而不為外物所牽累,獨(dú)能與大道同在。至人,道德修養(yǎng)達(dá)到最高境界的人,在大人之上。《莊子·逍遙游》:“至人無己,神人無功,圣人無名。”道,指老、莊所推崇的自然之道。
[52]“眾人”二句:言一般人惑于世俗的利害,將好惡愛憎的感情積滿胸中。惑惑,惑之甚也。億,同“臆”,胸臆。
[53]“真人”二句:言得天地之道的人恬淡無為,所以獨(dú)能與大道并存。真人,李善注引《文子》:“得天地之道,故謂之真人。”恬漠,淡泊無欲,虛靜無為。息,生。引申為存在。
[54]“釋智”二句:言棄絕智慧、忘掉自己的形體,超然于萬物之外,嗒然自失。按:這是道家修養(yǎng)的境界,老子主張“絕圣棄智”,莊子的遺形、忘我,“心如死灰,形如槁木”與此二句思想一致。故李善注引《莊子》云:“仲尼問于顏回曰:‘何謂坐忘?’回曰‘墮支體,黜聰明,離形去智,同于大道,此謂坐忘。’”
[55]“寥廓”二句:言與混沌未分的元?dú)馔冢c大道合而為一。按:這是道家的修養(yǎng)境界。李善注:“寥廓忽荒,元?dú)馕捶种病!稄V雅》曰:‘寥,深也;廓,空也。’《鹖冠子》曰:‘與道翱翔。’”
[56]“乘流”二句:言人生如木浮水上,隨流則飄浮而行,遇到阻礙就停止。按:這是道家的委命自然的思想。坻(chí池),水中小洲。
[57]“縱軀”二句:言放縱自己的軀體并把命運(yùn)托付給自然,不把它看作是自己私有之物。縱,放縱。委,托付。李善注引《鹖冠子》曰:“縱軀委命,與時(shí)往來。”
[58]“其生”二句:言活著好比把自己寄托在世上,死去就好比長久休息。浮,寄托。李善注引《莊子》曰:“其生如浮,其死若休。”
[59]“澹乎”二句:言人心的恬靜應(yīng)如無波的深淵那樣寧靜沉寂,浮游在世應(yīng)像一只無繩拴住的舟船一樣,任其自然地飄浮而無所沾滯。澹,恬靜,安定。泛,漂浮。李善注引《莊子》:“老聃曰:‘其居也淵而靜,其唯人心乎?’《鹖冠子》曰:‘泛泛乎若不系之舟。’”
[60]“不以”二句:言人不必因?yàn)榛钤谑郎系木壒示瓦^于看重自己的生命,最好還是養(yǎng)其空虛之性,以浮游于人世。自寶,自珍,自貴。《漢書》注引服虔說:“道家養(yǎng)空虛若浮舟也。”
[61]“德人”二句:言有修養(yǎng)的人是不會有所憂患的,因?yàn)樗苤烀圆粫兴鶓n愁。德人,有修養(yǎng)的人。累,憂患。李善注引淳芒曰:“德人者,居無思、行無慮也。”又曰“圣人循天之理,故無天災(zāi),故無物累。”《周易·系辭上》曰:“樂天知命故不憂。”
[62]“細(xì)故”二句:言鳥來舍,不過小事一樁,不必掛在心上。更不該有所疑慮。此句與開頭幾句呼應(yīng)。細(xì)故,小事,瑣碎的事故。蒂芥,即“芥蒂”。小的梗塞物,比喻心中有嫌隙或不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