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子虛賦[1]

楚使子虛使于齊[2]。王悉發車騎與使者出畋[3]。畋罷,子虛過姹烏有先生[4]。亡是公存焉[5]。坐安,烏有先生問曰:“今日畋,樂乎?”子虛曰:“樂。”“獲多乎[6]?”曰:“少”。“然而何樂?”對曰:“仆樂齊王之欲夸仆以車騎之眾[7],而仆對以云夢之事也[8]。”曰:“可得聞乎?”

子虛曰:“可。王車駕千乘[9],選徒萬騎[10],畋于海濱。列卒滿澤,罘網彌山[11]。掩兔轔鹿[12],射麋腳麟[13]。騖于鹽浦[14],割鮮染輪[15]。射中獲多[16],矜而自功[17]。顧謂仆曰[18]:‘楚亦有平原廣澤,游獵之地,饒樂若此者乎[19]?楚王之獵,孰與寡人乎[20]?’仆下車對曰:‘臣,楚國之鄙人也[21]。幸得宿衛[22],十有馀年,時從出游[23],游于后園,覽于有無[24],然猶未能遍睹也[25]。又焉足以言其外澤乎[26]?’齊王曰:‘雖然,略以子之所聞見而言之。’仆對曰:‘唯唯[27]。臣聞楚有七澤,曾見其一,未睹其馀也。臣之所見,蓋特其小小者耳[28],名曰云夢。云夢者,方九百里[29],其中有山焉。其山則盤紆岪郁[30],隆崇[31]。岑崟參差[32],日月蔽虧[33]。交錯糾紛[34],上干青云[35]。罷池陂陀,下屬江河[36]。其土則丹青赭堊,雌黃白坿,錫碧金銀[37]。眾色炫耀,照爛龍鱗[38]。其石則赤玉玫瑰[39],琳瑉昆吾[40],瑊玏玄厲[41],碝石碔砆[42]。其東則有蕙圃[43]:衡蘭芷若[44],芎菖蒲[45],江蘺蘼蕪[46],諸柘巴苴[47]。其南則有平原廣澤,登降陁靡[48],案衍壇曼[49],緣以大江,限以巫山[50]。其高燥則生葴菥苞荔[51],薛莎青[52]。其埤濕則生藏莨蒹葭[53],東蘠彫胡[54],蓮藕觚盧[55],菴閭軒于[56]。眾物居之[57],不可勝圖[58]。其西則有涌泉清池[59],激水推移[60],外發芙蓉菱華,內隱鉅石白沙[61]。其中則有神龜蛟鼉[62],玳瑁鱉黿[63]。其北則有陰林[64]:其樹楩柟豫章[65],桂椒木蘭[66],檗離朱楊[67],樝梨梬栗[68],橘柚芬芳[69]。其上則有鹓孔鸞[70],騰遠射干[71]。其下則有白虎玄豹[72],蟃蜒[73]

于是乎乃使諸之倫[74],手格此獸[75]。楚王乃駕馴之駟[76],乘彫玉之輿[77],靡魚須之橈旃[78],曳明月之珠旗[79],建干將之雄戟[80]。左烏號之雕弓[81],右夏服之勁箭[82]。陽子驂乘[83],孅阿為御[84]。案節未舒[85],即陵狡獸[86],蹴蛩蛩[87],轔距虛[88],軼野馬[89][90],乘遺風[91],射游騏[92]。倏眒倩浰[93],雷動猋至[94],星流霆擊[95],弓不虛發,中必決眥[96]。洞胸達掖[97],絕乎心系[98]。獲若雨獸[99],揜草蔽地[100]。于是楚王乃弭節徘徊[101],翱翔容與[102]。覽乎陰林[103],觀壯士之暴怒,與猛獸之恐懼,徼[104],殫睹眾物之變態[105]

于是鄭女曼姬[106],被阿[107],揄纻縞[108],雜纖羅[109],垂霧縠[110]。襞積褰縐[111],紆徐委曲[112],郁橈谿谷[113]。衯衯裶裶[114],揚袘戌削[115]。蜚襳垂髾[116],扶輿猗靡[117],翕呷萃蔡[118]。下靡蘭蕙,上拂羽蓋[119]。錯翡翠之葳蕤[120],繆繞玉綏[121]。眇眇忽忽,若神仙之仿佛[122]

于是乃相與獠于蕙圃[123],媻姍[124],上乎金堤[125]。揜翡翠[126],射[127]。微矰出[128],孅繳施[129]。弋白鵠[130],連駕鵝[131]。雙鸧下[132],玄鶴加[133]。怠而后發,游于清池[134]。浮文鹢[135],揚旌栧[136],張翠帷[137],建羽蓋[138],罔瑇瑁[139],鉤紫貝[140]金鼓[141],吹鳴籟[142],榜人歌[143],聲流喝[144]。水蟲駭,波鴻沸[145]。涌泉起[146],奔揚會[147];礧石相擊,硠硠礚礚[148],若雷霆之聲,聞乎數百里之外。將息獠者[149],擊靈鼓[150],起烽燧[151]。車按行,騎就隊[152]乎淫淫,般乎裔裔[153]

于是楚王乃登陽云之臺[154],怕乎無為,憺乎自持[155]。勺藥之和具,而后御之[156]。不若大王終日馳騁,曾不下輿[157],脟割輪焠[158],自以為娛[159]。臣竊觀之,齊殆不如[160]。’于是齊王無以應仆也。”

烏有生先曰:“是何言之過也!足下不遠千里,來貺齊國[161]。王悉發境內之士,備車騎之眾,與使者出畋,乃欲戮力致獲[162],以娛左右[163]。何名為夸哉?問楚地之有無者,愿聞大國之風烈[164],先生之馀論也[165]。今足下不稱楚王之德厚,而盛推云夢以為高[166],奢言淫樂而顯侈靡[167],竊為足下不取也。必若所言,固非楚國之美也;無而言之,是害足下之信也[168]。彰君惡,傷私義[169],二者無一可[170],而先生行之,必且輕于齊而累于楚矣[171]。且齊東陼鉅海[172],南有瑯邪[173],觀乎成山[174],射乎之罘[175]。浮渤澥[176],游孟諸[177]。邪與肅慎為鄰[178],右以湯谷為界[179],秋田乎青丘[180],彷徨乎海外[181]。吞若云夢者八九于其胸中,曾不蒂芥[182]。若乃俶儻瑰瑋[183],異方殊類[184],珍怪鳥獸,萬端鱗崪[185],充牣其中[186],不可勝記。禹不能名[187]不能計[188]。然在諸侯之位,不敢言游戲之樂,苑囿之大[189],先生又見客[190],是以王辭不復[191]。何為無以應哉[192]?”

[1]本文選自《文選》卷七。《子虛賦》與《上林賦》應視為一篇,實即《天子游獵賦》的異名。明清學者焦竑、顧炎武、閻若璩等人,都曾指出《子虛賦》、《上林賦》乃為一篇,《文選》把它們誤分為兩篇。此說近是。詳見焦竑《筆乘》卷三、顧炎武《日知錄》卷二十七及閻若璩《潛邱劄記》卷五。《子虛》、《上林》的思想與藝術,應當從整體上去把握。賦的上半篇以云夢澤為描寫中心,主旨在于諷諫諸侯藩王的奢侈佚樂,下半篇以上林苑為描寫中心,主旨在于諷諫天子。子虛使者與烏有先生分別代表楚國與齊國,他們都想炫耀己方而壓掉對方。亡是公則以上林苑的繁華富麗和天子的游獵盛觀,來壓倒齊、楚。全賦所用的手法是鋪張揚厲,既有絢麗的文采,也有恢宏的氣勢。最后讓天子幡然省悟,認識到“此太奢侈”,于是解酒罷獵,歸之于節儉。這就是“卒章顯其志”。在賦中我們可以看到對大漢帝國的頌揚,也可看到對封建統治者的善意諷諫。同時在體式上也奠定了漢賦的模式。

[2]楚使:楚國的使者。子虛:虛構的人物。

[3]王:指齊王。畋(tián田):打獵。

[4]過:過訪。姹:“詫”的假借字,夸耀。烏有先生:虛構的人物。

[5]亡是公:虛構的人物。存焉:在那里,在座。

[6]獲:指獲得的獵物。

[7]仆:自身謙稱。夸仆:在我面前夸耀。

[8]云夢:即云夢澤,古云夢澤歷來說法不一,一說云夢為二澤,云在江北,夢在江南;一說云夢實為一澤,可單言云或夢。先秦兩漢所稱云夢澤,大致包括今湖南益陽、湘陰以北,湖北江陵、安陸以南,武漢以西地區。此澤久已淤平。云夢之事,指云夢澤打獵之事。

[9]乘(shèng圣):四馬一車叫一乘。

[10]選徒:選擇士卒。騎(jì記):一人一馬稱一騎。

[11]罘(fú浮)網彌山:捕兔的網布滿山野。罘,捉兔的網。彌,滿,布滿。

[12]掩兔轔鹿:用網掩捕兔子,用車輪輾壓鹿類。掩,用網蓋住捕捉。轔,音義同“”(lìn吝),用車輪碾壓。

[13]射麋:射殺麋鹿。腳麟:抓住麟的一條腿把它捕獲。腳,作動詞用。麟,鹿類。《說文》:“麟,大牝鹿也。”陸璣《毛詩草木鳥獸蟲魚疏》:“今并州界有麟,大小如鹿,非瑞應麟也。故司馬相如賦曰:‘射麋腳麟。’謂此麟也。”

[14]騖于鹽浦:馳騁于海濱的鹽灘。

[15]割鮮染輪:宰割鮮活的野獸,血染車輪。

[16]射中獲多:言射中、獵獲的鳥獸甚多。

[17]矜而自功:驕傲而自伐其功。自功,自以為有功,自我夸耀。

[18]顧:回頭。

[19]饒樂:富有樂趣。若此:像這樣;如此。

[20]“楚王之獵”二句:言楚王的游獵與我比較起來,誰更壯觀?寡人,君主的謙稱。

[21]鄙人:鄙陋之人。乃自謙之辭。

[22]宿衛:在宮中值宿侍衛。

[23]時從出游:有時跟隨楚王出去游獵。

[24]覽于有無:言看到的極為有限。《文選》李善注:“有無,謂或有所見,或復無也。”

[25]遍睹:遍觀;全面看到。

[26]焉足:何足;怎能夠。外澤:指楚國野外的大澤。與上文的“廣澤”相呼應。

[27]唯唯:答應的聲音。

[28]蓋:大概。特:僅;只。

[29]方:指方圓。

[30]盤紆(yú淤):紆回曲折。岪(fú服)郁:山勢曲折的樣子。

[31]隆崇:山勢高聳的樣子。李善注引郭璞曰:“隆崇,竦起也。”崒(lǜ zú律卒):山勢高而險峻的樣子。

[32]岑崟(cén yín涔銀):山勢高峻的樣子。參差:指山勢高低不齊。

[33]日月蔽虧:日月或完全看不見,或只看到一半。王先謙《漢書補注》引王文彬說:“蔽,全隱也;虧,半缺也。”

[34]交錯糾紛:指山峰互相重疊錯綜而雜亂。

[35]上干青云:言山峰高峻,接青天而入云霄。干,觸,接觸。

[36]“罷池”二句:言山勢傾斜而下而與江河相連接。罷池(pí tuó皮駝),傾斜而下的樣子。陂陀(pó tuó婆駝),亦作“陂阤”、“陂陁”,傾斜的樣子。屬(zhǔ主),連接。

[37]“其土”三句:言土中含各種礦物,故呈現出不同的顏色。丹,朱砂,赤色,為一種礦物,可作顏料,古代亦用來煉丹。青,石青,其色青翠不渝,可作顏料。赭(zhě者),赤土。堊(è餓),白土。雌黃,礦物名,晶體,橙黃色,可制顏料。白坿(fú伏),石灰。錫,金屬錫。碧,青白色的玉石。

[38]“眾色”二句:各種色彩鮮明燦爛,就像龍鱗一樣閃閃發光。

[39]赤玉:赤色的寶玉。玫瑰:美玉名,一說珠之尤精者曰玫瑰。一說玫瑰即火齊珠。

[40]琳:美玉。瑉(mín珉):似玉的美石。昆吾:一作“琨珸”、“琨”。石之次子玉者(用《索隱》引司馬彪說)。

[41]瑊玏(jiān lè兼叻):似玉的美石。玄厲:一種黑色的石,可用以磨刀(用李善注引張揖說)。

[42]碝(ruǎn軟)石:一種似玉的美石,白者如冰,半帶赤色。碔砆(wǔ fū武夫):一作“武夫”,一種次于玉的石,赤地白文。

[43]蕙圃:生長香草的園圃。蕙,香草名。

[44]衡:杜衡。蘭:蘭草。芷:白芷。若:杜若。四者皆香草名。

[45](xiōng qióng兄窮):香草名。生于川中者曰川芎,莖葉細嫩時曰蘼蕪,葉大時曰江離,根與莖可入藥。菖蒲:草名,生于水邊。有香氣,根可入藥。亦名“白菖”、“泥菖蒲”。

[46]江蘺:亦作“江離”。香草名。又名“蘼蕪”。晉張華《博物志》卷七:“芎苗曰江離,根曰芎。”蘼蕪:江離之別名。按,高步瀛《文選李注義疏》認為江離、蘼蕪非一物,并詳加辨證,可參。

[47]諸柘(zhè這):即甘蔗。巴苴(jū居):即芭蕉。

[48]登降:上下,指地勢的高低。陁(yǐ以)靡:亦作“阤靡”,地勢斜長,連綿不斷貌。

[49]案衍:形容地勢低洼。壇曼:形容地勢平坦而寬廣。

[50]“緣以”二句:言云夢澤以長江為邊緣,以巫山為界限。巫山,即陽臺山,在湖北漢川南。《史記》之《集解》引郭璞注,謂巫山在建平巫縣(今四川巫縣),非是。詳見高步瀛《文選李注義疏》之辨證。

[51]高燥:高地干燥之處。葴(zhēn針):馬藍,一說葴為酸漿草。菥(sī斯):一作“析”、“”,一種似燕麥的草。苞:草名,似茅,即席草,莖堅韌,可織席編鞋。荔:草名。即馬荔,又名馬藺,形狀似蒲,根可制刷子。

[52]薛:《漢書》顏師古注引張揖說:“賴蒿也。”《漢書》“薛”作“薜”。莎(suō唆):蒿的一種。青(fán凡):青色的草,似莎而大。

[53]埤濕:低洼潮濕之地。與上文高燥相對成文。藏莨(zāng láng臧狼):即狼尾草,俗名狗尾巴草。蒹葭(jiān jiā堅加):蘆葦。

[54]東蘠(qiáng墻):即沙蓬。《史記索隱》引《續漢書》說:“東蘠似蓬草,實如葵子,十一月熟。”彫胡:《史記》作“雕菰”,即菰米,可食。

[55]觚(gū孤)盧:即菰蘆,今作“葫蘆”。

[56]菴(ān安)閭:青蒿,又名覆閭,子可入藥。《政和證類本草·菴閭》:“菴,草屋也;閭,里門也。此草乃蒿屬,老莖可以覆蓋菴閭,故名。”軒于:即蕕草,一種臭草。

[57]居之:生存、生長在這里。

[58]不可勝圖:言草木眾多,不可勝計。《漢書》顏師古注:“勝,舉也。不可盡舉而圖寫之,言其多也。”

[59]涌泉:從地底涌流而出的泉水。清池:清澈的池水。

[60]推移:流動。

[61]“外發”二句:言池面開放著荷花菱花,池內隱藏著大石頭和白砂粒。外,指池面。發,開放。內,指池內。隱,藏。鉅,大。

[62]神龜:即烏龜,因可用龜甲占卜吉兇,故謂之神龜。為古代四大神物之一。一說活了五千歲的龜稱神龜。蛟:古代傳說中的一種動物,龍類。據《山海經·中山經》郭璞注說:“似蛇,而四腳小,頭細,頸有白癭,大者數十圍,卵如一二石甕,能吞人。”鼉(tuó駝):即鼉龍,俗名豬婆龍,又名揚子鱷,體長丈馀,力猛,能壞堤岸,皮可蒙鼓。

[63]玳瑁(dài mào代茂):一作“瑇瑁”。海中動物,形似龜,甲上有花紋,可做裝飾品。鱉:甲魚。黿(yuán元):俗名癩頭黿,似鱉而大。

[64]陰林:山北的森林(用服虔注)。

[65]楩(pián駢):木名,即黃楩木。柟(nán南):即楠木。豫章:即樟木。

[66]桂:指肉桂、月桂之類。《漢書》顏師古注:“桂即藥之所用其皮者也。”椒:即花椒樹。木蘭:木名,又名杜蘭、松蘭。皮辛香似桂,皮與花可入藥。

[67]檗(bò簸去聲):即黃檗,俗名黃柏。高數丈,葉類茱萸,經冬不凋。外皮白,里深黃色。離:同“樆”。《玉篇》說:“樆,山梨也。”郝懿行《爾雅義疏》說:“梨生人家者名梨,生山中者別名樆。”朱珔《文選集釋》說:“《說文》無‘樆’字,當作離。”朱楊:即檉,一名河柳,生水旁,皮正赤如絳,一名雨師,枝葉似松(用《爾雅·釋木》及陸璣《毛詩草木鳥獸蟲魚疏》說)。

[68]樝(zhā楂)梨:即今之鐵梨,黃赤而圓。梬(yǐng郢)栗:即梬棗。又名丁香柿,似柿而小。

[69]柚(yòu右):柚子,又名文旦。

[70](yuān chú冤除):傳說中鸞、鳳一類的鳥。孔鸞:孔雀與鸞鳥。《山海經·西山經》:“女床之山,有鳥焉。其狀如翟而五采文,名曰鸞鳥。見則天下寧。”《說文》:“鸞,赤色,五采,雞形,鳴中五音,頌聲作則至。”

[71]騰遠:舊注其說不一。一說是鳥。《史記集解》引《漢書音義》、《史記索隱》引孟康注主此說。然后代學者多非之。一說是蛇類,能騰,龍屬,能興云霧。司馬彪、郭璞主此說。一說騰遠即騰猿。明清學者多主此說,詳見高步瀛《文選李注義疏》卷七。按,后說近是。射(yè夜)干:獸名,似狐而小,能緣木而行(用司馬彪、郭璞說)。

[72]白虎玄豹:《山海經·西山經》:“鳥獸同穴之山,其上多白虎。”《海內經》又言:“幽都之山,其上有玄豹。”玄豹,即黑豹。

[73]蟃蜒(wàn yàn萬宴):大獸名,狼屬而似貍。《說文》無“蟃蜒”。《廣韻》作“獌狿”,是。郭璞注:“蟃蜒,大獸,似貍,長百尋。”“云百尋恐不足信,百尋當是一尋之誤。”(用朱珔說)犴(chū hàn出汗):猛獸名,似貍而大(用王先謙說)。一說、犴為二物。,似貍而大。犴,胡地野犬(見《文選》李善注引郭璞說)。

[74](zhuān專)諸:《史記》作“專諸”。吳國的勇士,曾為吳公子光(即位后為吳王闔廬)刺殺吳王僚。事見《史記·刺客列傳》。倫:類。

[75]手格此獸:徒手格殺這些野獸。格,擊。

[76]之駟:用四匹馴服的猛獸所駕的車子。馴,馴服。狡,李善注引張揖注:“,如馬,白身黑尾,一角鋸牙,食虎豹。”一說,同“駁”,指毛色不純的馬。但從馴字推斷,作猛獸解義較優,且有神奇色彩。駟,四馬駕一車。

[77]彫玉之輿:用雕刻的玉裝飾的車子。

[78]“靡魚須”句:言揮動著以魚須為旒穗的曲柄旗。靡,同“”,今寫作“麾”,揮動(用胡紹煐《文選箋證》說)。橈旃(náo zhān撓沾):曲柄旗。朱一清等《司馬相如集校注》訓“靡”為“順風輕揚”,為舊注所未發,亦可通。

[79]曳:搖動。明月:珍珠名。用以裝飾旗幟。

[80]建:高舉。干將:原是春秋時吳國人,與其妻莫邪善鑄劍,后人以干將、莫邪作為利劍的代稱。事見《搜神記·干將莫邪》。雄戟:指三刃戟。

[81]烏號之雕弓:見枚乘《七發》注〔184〕。

[82]夏服:箭袋。相傳夏后氏有良弓,名繁弱,其箭亦良,夏服即繁弱的箭服(用李善注引服虔說)。勁箭:強有力的箭矢。

[83]陽子:即孫陽,字伯樂,秦繆公之臣,善于相馬。一說陽子為仙人,指陽陵子。驂(cān餐)乘:在車右陪乘的人。古時乘車,尊者居左,駕車的人居中,右邊有一人乘坐,以保持平衡,防止車子傾斜。

[84]孅(xiān纖)阿:古之善御者(用李善注引郭璞說)。一說孅阿是為月神駕車的御者。《史記索引》引樂彥說:“孅阿,山名,有女子處其巖,月歷數度,躍入月中,因為月御也。”高步瀛《文選李注義疏》說:“陽子為仙人陽陵子,則孅阿為月御;陽子為孫陽,則孅阿當如郭說。此等處實難定其孰是,但必其人相配耳。”此說甚通達,可參。

[85]案節:指馬行緩慢而有節奏。未舒:指馬足尚未舒展開。即未能盡意馳驅。

[86]陵:一作“凌”,侵犯。狡獸:狡健的野獸。

[87]蹴(cù促):踐踏。蛩(qióng窮)蛩:傳說中的異獸。《漢書》顏師古注引張揖說:“蛩蛩,青獸,狀如馬。”

[88]轔:用車輪碾壓。距虛:獸名,似騾而小。與蛩蛩一樣,均善走(用胡紹煐說)。

[89]軼(yì義):突擊,侵犯。野馬:似馬而小的野獸。

[90](wèi衛):踐踏。一說用車軸頭沖殺。陶(táo tú逃途):一作“”,野馬。《山海經·海外北經》:“北海內有獸,其狀如馬,名曰。”

[91]遺風:李善注引張揖說:“遺風,千里馬也。”

[92]游騏:游蕩的騏馬。騏,為一種似馬的野獸。《爾雅·釋獸》:“驨(音攜),如馬,一角,不角者騏。”郭璞注說:“元康八年,九真郡獵得一獸,大如馬,一角,角如鹿茸,此即驨也。今深山中人時或見之,亦有無角者。”

[93]倏眒(shū shùn書順):迅速驚疾的樣子。眒為“瞬”的異體字。倩浰(qiàn lì欠利):迅疾的樣子。此句形容車馬奔馳之速。

[94]雷動猋(biāo標)至:如雷之動,如暴風之至。形容楚王車馬的疾速。動,震。猋,疾風。

[95]星流:指流星之隕墜。以喻迅疾。霆擊:如閃電、霹靂之擊蕩。以喻威猛之勢。

[96]中必決眥(zì自):言射中的禽獸必定射中其目,并使眼眶裂開。決,裂。眥,目眶。

[97]洞胸達掖:言射中的禽獸箭頭穿過其胸,而從腋下透出。洞,貫穿。掖,同“腋”。

[98]絕乎心系:言一箭就把連著心臟的脈管射斷。絕,斷。心系,連系心臟的血管。

[99]獲若雨獸:獵獲禽獸很多,紛紛落地如同天上降雨一般。雨,作動詞用,降雨。

[100]揜(yǎn掩)草蔽地:把草原和平地都蓋滿了。揜,同“掩”,掩蓋。

[101]弭(mǐ米)節:案轡徐行。節,策。指馬鞭。李善注引郭璞曰:“弭,猶低也。節,所仗信節也。”此說誤,高步瀛《文選李注義疏》已辯證。

[102]翱翔容與:從容自得的樣子。

[103]覽:游覽、觀看。陰林:見本篇注〔64〕。

[104]徼(yāo腰):攔截。(jù拒):疲極。受:接受;收拾。詘(qū驅):同“屈”,筋疲力盡。《漢書》顏師古注:“言獸有倦極者,要(攔截)而取之;力盡者,受而有之。”

[105]殫:盡。變態:眾獸各種不同的姿態。

[106]鄭女:鄭國的女子。相傳古代鄭國出美女。曼姬:猶言美姬。曼,美也。閔赤如《文選瀹注》:“鄭女曼姬,泛言鄭國之女與曼澤之色也。(李)善謂夏姬與鄧曼,恐非。”

[107]被:同“披”。阿:同“”,細繒。(xī錫):細布。

[108]揄(yú于):曳,拖著。纻(zhù住):麻布。縞(gāo高):白色的絹。

[109]雜:猶“飾”。纖羅:細紋的羅綺。

[110]垂霧縠(hú胡):身邊垂著薄霧般的輕紗。

[111]襞(bì必)積:腰間裙幅的折疊。褰(qiān千)縐:縮蹙(用蘇林說),縮疊出皺紋。此句言衣裙的皺褶很多,狀如百褶裙。

[112]紆徐:衣服的線條婉曲多姿。委曲:與“紆徐”義相近。一說“紆徐”,“裙下垂貌”(用五臣注《文選》呂向說)。

[113]郁橈(ráo饒)谿谷:言女子衣服褶縐深曲的樣子好像一條條的溪谷。郁橈,深曲貌。

[114]衯(fēn紛)衯:長衣貌。裶(fēi非)裶:義同“衯衯”。郭璞注:“衯衯裶裶,皆衣長貌也。”

[115]揚:掀起。袘(yì義):同“”,衣裳的下緣。戌(xū須)削:整齊貌。此句“狀行時裳緣之整齊也”(用王先謙說)。

[116]蜚襳(xiān先):飄動著的上寬下狹的衣帶。蜚,同“飛”。襳,古代婦女衣上用作裝飾的上寬下狹的長帶。《釋名·釋衣服》:“婦女上服曰袿,其下垂者,上廣下狹,如刀圭。”正所謂襳也。垂髾(shāo梢):原指燕尾形的發髻,此指燕尾形的衣尾。

[117]扶輿:猶“扶于”。《上林賦》有“垂條扶于”,即垂條婀娜之義,此形容女子的體態婀娜的樣子。猗靡:與“扶輿”義近,皆形容女子體態的曲線美。參見高步瀛引胡紹煐說。李善謂扶輿為扶持楚王車輿,非是。

[118]翕呷(xì xiá細匣)萃蔡:走路時衣服一張一合所發出的聲音。

[119]“下靡”二句:言坐在車上的美女裙帶下摩地上的香草,上衣飄舞,上邊拂擦著用翠羽裝飾的車蓋。靡,《史記》、《漢書》及《五臣本文選》皆作“摩”,作摩是。與下文之“拂”相對成文。

[120]錯:雜用。翡翠:本為鳥名,雄曰翡,其毛赤;雌曰翠,其毛青。此處指翡翠的羽毛。葳蕤:鮮麗貌。此句言美女雜用各種羽毛為首飾,十分鮮麗。

[121]繆繞:同“繚繞”。纏繞之意。玉綏:用玉裝飾的車攀帶。綏,登車所執的攀帶。此句言車上美女又將各種羽毛纏繞在玉飾的車綏上。

[122]“眇眇”二句:言鄭女曼姬姿態縹緲看不真切,但個個像神仙一樣美麗。眇眇,猶言“縹緲”。忽忽,飄忽不定,喻看不真切。

[123]獠(liáo遼):夜間打獵。

[124]媻姍(pán shān盤山):走路緩慢的樣子。窣(bó sù勃速):義與“媻姍”相近(用胡紹煥說)。

[125]金堤:堤的美稱。

[126]揜(yǎn眼):覆蓋,罩住。指用網蓋住以捕捉之。翡翠:此指翡翠鳥。

[127](jùn yì俊義):亦作“”,有文彩的赤雉。《漢書》顏師古注:“似山雞而小冠,背毛黃,腹下赤,項綠色,其尾毛紅赤,光彩鮮明。今俗呼為山雞,其實非也。”因其似傳說之鳳,故又以為瑞鳥。

[128]微矰(zēng增)出:小的短箭射出。

[129]孅繳(xiān zhuó纖茁):系在矰尾的細絲繩,實代指箭。孅:同“纖”。施:放射。

[130]弋(yì義):用帶絲繩的箭射鳥。白鵠(hú胡):《史記正義》與《漢書》師古注皆言鵠為水鳥。陸璣《毛詩草木蟲魚疏》以為是“鴻鵠,羽毛光澤,純似白鶴而大,長頸,肉味如雁。又有小鴻,大小如鳧,色亦白,今人直謂之鴻也。”《說文》曰:“鵠,鴻鵠也。”桂馥《說文義證》卷十說:“白者為鴻鵠,別于黃鵠也。”李時珍《本草綱目》卷四十七說:“鵠即天鵝,大于雁,羽毛白澤,其翔極高而善步。”高步瀛認為“此白鵠似非天鵝,而類陸疏之小鴻”。余以為李時珍說可取,白鵠即白天鵝也。

[131]連:連及,兼及。一說,連為弋的別名。駕鵝:即野鵝。

[132]鸧(cāng倉):即鸧鴰(guā刮),似雁而黑。下:指中箭而落下。

[133]玄鶴:黑色的鶴。加:指被箭射中。言矰加之于眾鳥之上。

[134]“怠而后發”二句:言夜獵疲倦之后,即蕩舟于池水之中。按:《漢書》無“發”字,兩句作一句讀。怠,倦。

[135]浮:指泛舟于水。文鹢(yì義):指畫有文彩鹢首的船。古代天子所乘龍舟,在船頭畫有鹢首,后乃以鹢作為船的代稱。鹢,一種水鳥,形如鷺而大,羽毛蒼白,善翔。

[136]揚:舉。旌:指船中桅桿上的旗子。(yì義):同“枻”,船槳。此句言桅桿上飄揚著旌旗,船中人手舉著船槳劃船。旌,《史記》作“桂”,二字形近,王念孫《讀書雜志》四之十以為“旌”為“桂”之誤,“桂枻,謂以桂為楫(船槳),猶《楚辭》言‘桂棹兮蘭枻’也。”可備一說。

[137]翠帷:用翠羽裝飾的帷帳。

[138]建:樹立。羽蓋:用翠羽裝飾的帷蓋。

[139]罔:同“網”。作動詞用。即用網捕捉。瑇瑁:見注〔63〕。

[140]鉤:釣。《漢書》作“釣”。紫貝:帶紫色花紋的貝類動物。

[141](chuāng窗):撞,敲擊。金鼓:鉦一類的擊打樂器。王先謙說:“鉦,鐃也。其形似鼓,故名金鼓。”

[142]籟:指簫。

[143]榜(bàng棒)人:船夫。

[144]流喝:李善注引郭璞說:“言悲嘶也。”分言之,流,指歌聲悅耳。喝,指歌聲抑揚而多悲涼之音(用《兩漢文學史參考資料》說)。

[145]“水蟲駭”二句:言歌聲使水族動物驚駭奔走,以致引起波濤大作。鴻沸,大浪。

[146]涌泉起:波濤掀起如同噴泉。《釋名·釋水》:“水上出曰涌泉。”

[147]奔揚會:波濤互相會合。奔揚:指波濤(用日人中井積德說,《史記會注考證》引)。揚,五臣本《文選》作“物”,呂延濟說:“奔物,謂急波也。言涌泉騰起,與波相會合也。”

[148]“礧(lěi磊)石”二句:“言石之大而且多,水與相擊,瑯礚作聲也。”(《漢書補注》引王文彬說)礧,同“磊”。《文選·海賦》注:“磊,大貌。”硠(láng郎)硠、礚(kē科)礚,均為石聲。

[149]息獠(liáo聊):停止宵獵。

[150]靈鼓:六面鼓。六面擊之,用以警眾。《周禮·地官·鼓人》鄭玄注:“靈鼓,六面鼓也。”

[151]起烽燧(suì歲):燃起火炬。烽燧,本用于報警,此處指火炬。郭嵩燾引《左傳·文公十年》載宋華御事畋獵時“命夙駕載燧”之事,證明畋獵亦有舉燧之事。可見行將罷獵之時,點燃火炬符合古代畋獵之制。

[152]“車按行”二句:言罷獵時車按行排列,人馬各歸本部。按,依。行,行列。就隊,各歸隊伍。

[153](shǐ始)乎”二句:言罷獵后隊伍相連,絡繹不絕地向前行進。,如絲線相連屬。淫淫,漸進貌。般,以次相連而行。裔裔,流行貌(用王先謙《漢書補注》說)。

[154]陽云之臺:即陽臺,在云夢澤南部巫山之下。

[155]“怕乎”二句:言楚王宵獵之后恬淡安靜,保持著寧靜的心態。怕:通“泊”,恬靜。無為,指心地泰然無事。憺,同“澹”,恬淡。自持,保持寧靜的心情。按:這是道家的主張。

[156]“勺藥”二句:言楚王等待五味調和好,一切齊全之后才從容進食。勺藥,即芍藥。《漢書》顏師古注:“勺藥,藥草名,其根主和五臟,又辟毒氣,故合之以蘭桂五味以助諸食,因呼五味之和為勺藥耳。”具,備。御,進食,用餐。張銑說:“謂具五味而后食之。”

[157]“不若”二句:言楚王不像齊王那樣整天駕著車馬奔馳,連車也不曾下。言外之意是齊王不如楚王悠閑會玩。

[158]脟(luán巒)割:把肉切成塊。脟,同“臠”。輪焠(cuì粹):在車輪上烤肉。此句言齊王進食不如楚王。

[159]自以為娛:自認為快樂。

[160]齊殆不如:齊王大概不如楚王。

[161]貺(kuàng況):賜教,惠顧。

[162]戮力:并力,盡力。致獲:指畋獵時致力于多獲得禽獸。

[163]左右:指子虛使者的左右。不直指使者子虛,以表尊敬。此為外交辭令。

[164]大國:指楚國。風:指風俗習尚。烈:指光輝的事跡功業。

[165]馀論:先賢的遺談美論(用李善注引張晏說)。

[166]盛推:大力推崇。以為高:以為高談。

[167]奢言:侈談,大講。顯:顯示。侈靡:奢侈淫靡。

[168]“必若所言”四句:言楚王的游獵如果真像您所說的,也本不是楚國值得夸耀的好事;如果沒有此事是您夸大其辭或無中生有,那就對您的信譽有所損害了。

[169]“彰君惡”二句:宣揚君王的丑事,損壞個人的信譽。承上四句而來。私義,個人做人的正道。義,猶義方。

[170]無一可:沒有一個可行。

[171]“必且”句:必然將要被齊王輕視并使楚王受到牽累。

[172]東陼(zhǔ主)鉅海:東臨大海。陼,濱,水邊。

[173]瑯邪:山名,在今山東諸城東南一百五十里,濱海。山上有瑯邪臺,為秦始皇所筑。

[174]觀乎成山:觀大海于成山。成山,山名,在今山東榮成東北海濱,秦始皇二十八年東巡至此,成山有“天盡頭”之稱。

[175]射乎之罘(fú浮):射獵于之罘山。之罘,山名,在今山東煙臺北,三面環海,一徑南通。

[176]渤澥(xiè謝):即渤海。

[177]孟諸:宋國的大澤,亦作“望諸”、“孟潴”、“盟諸”,在今河南商丘東北,虞城西北,唐代尚存,自宋以后,因黃河數次決口、改道,孟諸澤被淤塞。此藪澤本不屬齊,說孟諸屬齊的根據是《周禮·職方氏》:“正東曰青州,其山鎮曰沂山,其澤藪曰望諸。”然此處所說的青州,乃古九州之一的青州,不盡屬齊。孟諸澤從未屬過齊國,文穎說“故屬齊”。非也。

[178]邪:《史記正義》:“邪,謂東北接之。”張云璈《選學膠言》說:“古‘左’與‘邪’通。《禮記·王制》:‘執左道以亂政,殺。’盧植云:‘左道,謂邪道。’”此說可從。肅慎:古國名,乃北夷之國。在今遼寧、吉林、黑龍江一帶。鄰:接壤。

[179]右:當為左之誤。李善注:“言為東界,則右當為左字之誤。”湯(yáng陽)谷:即暘谷,日所出處。《淮南子·天文訓》:“日出于暘谷,浴于咸池。”

[180]秋田:秋獵。青丘:古國名,在海東三百里。胡紹煐《文選箋證》說:“《清統志》曰:‘朝鮮青丘,在高麗境。’《子虛賦》‘秋獵于青丘’,蓋謂此。”

[181]彷徨:徘徊,往來漫步。海外:指青丘。

[182]“吞若”二句:言齊國吞下像云夢這樣的八九個大澤于胸中,胸中并不感覺有什么東西。蒂芥,瓜蒂草芥。比喻微不足道的小東西。曾不蒂芥,郭璞注:“不覺有也。”

[183]若乃:轉折連詞,猶“至于”。俶儻(tì tǎng惕淌):同“倜儻”,卓越不凡。瑰瑋:珍奇,美好。李善注引《廣雅》曰:“瑰瑋,琦玩也。”殆指玉石之類的寶物。

[184]異方殊類:異域出產的稀有之物。

[185]萬端:指以上各種寶物。鱗崪(cuì萃):像魚鱗般地聚集在一起。喻多。

[186]充牣(rèn刃):充滿。

[187]禹不能名:夏禹叫不出各種寶物的名稱。李善注引張揖說:“禹為堯司空,辯九州名山,別草木。”故禹應是善于辨別萬物的人。名,作動詞用,稱名。

[188]不能計:言善于計算的契也計算不出它們的數量。,古“契”字。他曾為堯的司徒。李善注引應劭說:“契,善計也。”

[189]苑囿(yòu又):蓄養禽獸的圈地,大者叫苑,小者叫囿。

[190]見客:被當作貴賓看待。見,表被動。客,作動詞用。

[191]辭不復:推辭而不回答。

[192]“何為”句:為何說齊王無言以對呢?何為,猶“為何”。此句呼應“于是齊王無以應仆也”。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云浮市| 庐江县| 绍兴市| 威宁| 上林县| 肇源县| 林州市| 斗六市| 谢通门县| 报价| 台南县| 武邑县| 隆化县| 德兴市| 曲水县| 永靖县| 固镇县| 乐业县| 中方县| 双峰县| 木兰县| 公安县| 昭觉县| 夏河县| 连南| 肥东县| 亳州市| 广德县| 连城县| 永福县| 措勤县| 开阳县| 仲巴县| 镇雄县| 区。| 武安市| 蛟河市| 广宗县| 侯马市| 九江市| 郸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