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相如
司馬相如(前179—前118),字長卿,蜀郡成都(今四川成都)人。少好讀書擊劍,景帝時,為武騎常侍,稱病免官。后至梁國,與梁孝王的文學侍從鄒陽、枚乘等同游,著《子虛賦》。梁孝王死,相如歸蜀,路過臨邛,結識富商卓王孫之女卓文君。文君新寡,喜音樂,慕相如之才,遂私奔相如。武帝即位,讀了相如的《子虛賦》,深為贊賞,召為郎。后又拜中郎將,奉使西南,在溝通漢與西南少數民族關系方面有所貢獻。因被指控出使受賄,免官。過了一年,又召為郎,遷文園令,故稱司馬文園。常稱疾閑居,因患糖尿病,以病免官,卒。司馬相如是漢代辭賦的代表作家,《子虛賦》、《上林賦》是其代表作。漢代大賦的模式,基本上可以說是由司馬相如奠定的。原有集一卷,已佚,明人張溥輯有《司馬文園集》,收入《漢魏六朝百三家集》中。1996年人民文學出版社有朱一清、孫以昭《司馬相如集校注》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