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馮至譯文全集(卷二):審美教育書簡 給一個青年詩人的十封信
- (德)席勒等
- 1942字
- 2020-12-30 18:24:08
第八封信
【內容提要】
國家固然不會遏制盲目自然力的統治,理性本身也不可能做到這一點。理性的職責是找到和提出法則,而這些法則的實現要靠勇敢的意志和生動的感覺。現在,理智已經啟蒙,但感覺方式還沒有改變,追求真理的沖動還沒有產生。因此,培養感覺功能是時代的當務之急。
難道哲學就因此而沮喪絕望地從這個領域撤退嗎?當形式的統治向各方擴展時,這個一切財物當中最重要的財物反倒該被無形體的偶然(1)支配嗎?難道盲目力的沖突將在政治世界中永遠延續,合群的法則永遠也戰勝不了敵對的自私嗎?
絕對不是!理性本身固然不會同這種與它的武器相對抗的粗野勢力直接進行戰斗,像《伊利亞特》中薩杜恩的兒子一樣,它也不會自行下降到陰暗的戰場(2)。但是,理性卻從戰士中間選拔出最合適的人來,像宙斯對他的孫子(3)那樣,給他配備上天神的武器,通過他那必勝的力而成就偉大的裁決。
理性如若找到并提出法則,它就做了它能做的事,實行法則必須由勇敢的意志和生動的感覺來擔當。真理要想在同各種力的斗爭中取勝,它本身必須先變成力,并在現象世界設置一種沖動作為它的代理人,因為沖動是感覺世界中惟一的動力。如果說,直到現在真理還沒有表現出它那必勝的力,這并不是因為理智不懂得把它揭示出來,而是因為心對它置之不理,沖動不為它行動。
盡管哲學與經驗已經使人們撥云見天,為何偏見的統治還如此普遍,人的頭腦還如此昏庸?時代已經啟蒙,就是說,知識已經找到并已交給公眾,這些知識至少說足以糾正我們的那些實際的原則;自由研究的精神已消除了長期以來堵塞通向真理之門的虛妄的概念,挖掉了狂熱和欺騙建立它們寶座的基礎;理性已經清除了感官造成的錯覺和欺騙性的詭辯;哲學最初曾使我們背棄自然,可如今它大聲疾呼要我們回到自然的懷抱——既然如此,為何我們還老是蠻人(4)?
既然原因不在事物之中,那么,在人的內心里必然存在著某種東西,它阻礙接受真理,雖然真理之光是如此明亮,它阻礙承認真理,雖然真理是如此生動地令人信服。有位古代的智者已感到這一點,他說了一句意味深長的話:sapere aude(勇于為智)。(5)
要克服由于天性的怠惰和心靈的怯懦而造成的接受教化的障礙,必須有堅韌不拔的勇氣。古代神話讓智慧女神從朱庇特的頭上長出,全身披甲,不是沒有意義的,因為她做的第一件事就具有戰斗性質。(6)在出生的時候,她就必須同感官進行艱苦的斗爭,感官不肯脫離它們那甜美的靜止狀態。大多數人由于與窮困戰斗已筋疲力盡,因而無力再抖擻精神去同謬誤進行新的、更加艱苦的斗爭。只要能逃避開思維的艱辛,他們就感到滿意,因此他們很樂意讓別人來監護他們的概念。假使他們心中激起更高的需要,他們就懷著信任的心情急切地攫取國家與教會為這種情況已經準備好了的公式。如果說,這些不幸的人值得我們同情,那么另一部分人就應受到我們理所當然的蔑視,他們有較好的命運,可以不受需要的束縛,但他們自己的選擇卻屈從于需要。它們寧肯要模糊概念的昏暗,也不要真理的光芒,因為在前一種情況下,他們的感覺更生動,幻想可以隨意地創造各種適意的形體,而在后一種情況下,真理的光芒將會驅散他們夢幻中的各種舒適的幻影。可是,他們整個的幸福大廈又正好是建立在這些認識的犀利之光要驅散的幻覺之上,因而真理要奪取的一切是他們認為有價值的東西。既然這樣,他們怎么肯為了真理而付出如此高昂的代價?因此,要熱愛真理,他們必須先是智者,給哲學命名的那個人已經感到這一真理。(7)
所以,理智的一切啟蒙僅僅因為都回溯到性格上,還不足以贏得尊重,它們還必須從性格出發,因為通過心而及頭腦的路必須得打通。因此,培育感覺功能是時代更為緊迫的需要,不僅因為它們是一種手段,可以使已經得到改善的審視力對生活發生作用,而且還因為它本身就喚起審視力的改善。
(1) 即盲目的自然力。
(2) 薩杜恩(Saturn)的兒子即宙斯。按照希臘神話,宙斯的父親是克羅諾斯(Kronos),席勒按照古羅馬說法稱克羅諾斯為薩杜恩。宙斯禁止群神參加希臘人與特洛伊人的戰爭,他坐在伊達(Ida)山上觀戰。這個故事見荷馬《伊利亞特》第八篇第四十一行以下。
(3) 即阿基琉斯(Achilles),系特洛伊戰爭中希臘最勇敢的英雄。
(4) 關于“蠻人”的定義見第四封信,即以原則摧毀他的感覺。
(5) “勇于為智”,見古羅馬詩人賀拉斯的《書札》(Episteln)第一篇第一章。
(6) 朱庇特(Jupiter)是羅馬神話中的最高天神,這里席勒意指希臘神話中的宙斯。智慧女神是雅典娜(Athene),她同時又是戰神。據傳宙斯第一個妻子智慧女神懷孕后,按預言將生下一個比宙斯還強大的孩子。宙斯感到恐懼,便把妻子吞進肚子,從此胎兒在宙斯的頭上繼續成長。后來宙斯讓匠神用斧劈開他的頭顱,雅典娜全副武裝逃了出來。她兼有雙親的長處,成為智慧與威力的化身。
(7) 據說哲學(Philosophie)這個名稱是古希臘哲學家和數學家畢達哥拉斯(Pythagoras)取的,“哲學”一詞希臘文本義是“愛智”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