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拜天了,回奶奶家,看到妞妞的窩,由原來的一窩小狗崽子,有愛吃的,強勢的,才變胖的,有懦弱無能的,老是吃不上的,相對瘦弱的。它們的人生命運也截然不同,胖的,圓乎的狗,早早被人選中,拿到選主的家里養(yǎng)了。長的差不多的狗也被人選走了。
留下了一只,當初在人的庇護下才能喝上妞妞奶的小狗子,一直沒人要,也就一直在奶奶家散著,如今已經(jīng)一歲多了,還是和出生那會一樣的瘦,你是吃不胖的體質(zhì)?
它有時和妞妞一起在窩那坐著曬太陽,有時去外逛了,回來我還發(fā)現(xiàn),它都那么大了,身高和妞妞差不多高了,還吃著妞妞的奶。妞妞也讓它吃,這是溺愛吧!妞妞。是想讓自己的孩子吃胖點嗎?
想起了別人以前的閑話,一對父母經(jīng)常幫自己孩子撥雞蛋殼,讓孩子一直以為著雞蛋是沒有殼的。直到一次老師的提問,他在同學面前鬧出了笑話,他才知道了真相。
為了不體現(xiàn)這份溺愛,我開始想著獨立,不想重要依靠家人。
奶奶還經(jīng)常鼓勵著我們,說她平時看節(jié)目里,有和我們條件差不多的,她們的孩子站在舞臺上勇敢唱歌,唱的真好聽!你們也要有骨氣些,多爭氣些,有時候,你要是不厲害了,別人就會了欺負你們的,想村里的……
回到學校了,我開始找同學和我的三觀一致的,也參與到其中。和她們有說有笑的聊天,慢慢從我一個人的世界里走出來。
我的成績是保持在中等偏下水平。有次,輪到我們班升國旗了,老師在班里挑選了五個女生,要拿國旗,升國旗。我又被選中,她們四個女生的學習成績,是在班內(nèi)排名前十的,而我還在倒數(shù)十幾名中,老師你這次選人,是按什么標準選擇的,不偏向好學生了?
當天,我們穿著校服,一人拿著一個角,前面有一人帶頭,領(lǐng)走著,我們昂首挺胸,抬頭向前看,腳步整齊,胳膊整齊的抬起,放下,抬起,嘴里喊著:“齊步走,一二一,一二一…立正”。走到桿子跟前,將國旗放上,學校音響放著國歌,我們大家開始敬禮,前面的兩位女生,在那一點點的拉著線,升著國旗。下面的同學們,默默的跟唱著國歌,唱完了,旗子也升到了最高點,從臺子上下來后,我們保持著整齊的隊形,“一二一,一二一,一二一。”這才結(jié)束。
在食堂里,同學們都是站著吃飯的,一個桌子兩盤菜,一人一碗粥。饅頭要在過道的大竹藍子里自己拿,將一個饅頭切成四份,吃多少拿多少,避免浪費。在食堂進出的門口站了一位專門看守的,不讓學生拿食物出去。這些措施還是沒有避免的了食物浪費,工作人員經(jīng)常在收拾時,撿到吃了一兩口的饅頭,趣味的說著:“咱們這饅頭還有dai dai 呀!”一句土話。和蘋果吃剩下的蘋果核差不多的意思比喻著。
學校的綠化裝備,有自動噴水的,在地地下按著,夏天了,聽著它“呲,呲呲”的聲音。可以不停的變換散水方位,跑到附近了,噴在身上真是涼快的很。
在寒假時,我們在學校多待了幾天,去商場里準備著衣服,食物,日常用品。在學校門口滑冰,我拉著姐姐滑,姐姐蹲著,雙手給我。我們又換著來,她拉著我滑。很有意思。你推著我,我推著你滑。一起跑著滑冰。各種花樣來滑冰。
我上初中了,我們在學校附近租了幾平米的小房子,一個月房費五百元,有公共的衛(wèi)生間,水龍頭。媽媽辭掉了那份生活老師的工作,在飯店當起了服務員。
在她上班前,把飯菜給我們做好,放在鍋里,我們回來了,打開火一熱就可以吃了。
有一次,下午吃完飯后,我看了一下,家里沒饅頭了,我就開始學奶奶的樣子,擼起袖子,在盆里倒了幾碗面粉,一點點的放上溫水,開始揉,變得光滑了,面團拿到案板上,繼續(xù)揉,搓成條狀的,開始剁從小份的,覺得也很簡單呀!干嘛還需要等上一會,放一下的,我一次性全部干好了,多省時間呀!
在鍋里乘好水后,把剁好的饅頭,放在鐵腰背上,開始蒸,忘了需要多長時間了?先蒸上二十分鐘看吧!
時間到了,“咦!奇怪,除了顏色的變化,它的大小,咋沒有鼓起來呢?”
媽媽回來了,媽媽看著我的勞動成果說:“二蛋,你弄的是死面饃,沒放酵母,沒發(fā)酵的。下次我來蒸,你不會弄。”
過了幾天后,城里的親戚又是給我送饅頭,又是過我送餃子的,她們肯定是得知我一個人在家蒸饅頭的事情了吧!
這年我慢慢學會了做西紅柿炒雞蛋,也想做土豆絲,可刀工不行,切的太粗了,切的時間也久。切后,媽媽都說:“你切的這,我都沒法給你炒了。”最后商量下,媽媽改成做燴菜了,再放上豆角,粉條,蔥姜蒜,醬油,出鍋加鹽,雞精。
在冬天,我喜歡茄子,尤其是蒸茄子菜。我試著切開,和土豆相比要有簡單些,不用講究的那么細。我切后,它們在案板上大小不一的放著,都是可以看出,它們原來是在茄子的那個部位,前面還是中間,尾部地方。
聽媽媽走之前說的,裹上一層面粉,放一點油,鹽,蔥,調(diào)料。攪拌均勻后,放在蒸布上,蒸上個十五分鐘就可以了,茄子好熟。我一一操作著,再放兩個饅頭。蓋上鍋蓋,打開電磁爐。
蒸好后,把菜放在桌子,再拿來蒜辣椒,滿滿的一勺倒在茄子上,拌勻。左手拿著饅頭,一口饅頭,一口菜的吃著飯,那叫一個香。
奶奶的南瓜茄子包子,也好吃,奶奶會在前一天晚上,把南瓜和茄子切成小丁,放在案板上曬出一些水分,包子蒸出來后就沒那么多水了,奶奶在包子里還會放一些麻花,切碎,熟了后,吃到嘴里,給南瓜茄子包子添加了香嫩味。
奶奶在冬天,喜歡炒油茶,做早飯時把面粉放鍋里一蒸,放涼,準備著花生碎,蔥花,芝麻,到下午快吃飯了,在大鍋里放上牛油,油熱了,將準備好的食材放入鍋中,和早上的面粉,鹽。用鐵勺子不停的來回在大鍋里攪動,直到開始變的微黃,可以出鍋了。放在大盆里,涼上一會,再在一個袋子里裝上一半多,裝了三個袋子,每一家子,可夠喝幾星期了。
有時候,奶奶也送來酸菜,或者酸菜包子,家里的大白菜,蘿卜,紅薯等等。多的東西,總是平分給我們幾個家庭里。
互相的分享著食物,有福同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