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年管理者:管理理論、實踐歷練與學問修養
- 張云亭
- 3080字
- 2020-12-18 10:25:53
序一
在我過去60多年的學術生涯中,曾為許多書寫過序;但從未有一本書像這本書一樣,值得我給出如此高的評價。在我動手寫這篇序的時候,與未來絕大多數讀者一樣,我與作者本人素未謀面,更談不上認識和了解。我只是根據書本內容就事論事地予以評述。
這本《青年管理者》書稿(導讀簡版),是我的學生李操綱博士推薦給我的。他告訴我,這是他初中班主任孩子寫的一本書,他讀后有很大啟發和收獲。我知道操綱同學的風格,他常年在業界打拼,素來做的都是務實的事情;盡管不太熱衷于系統化地讀書,但他的鑒賞力還是獨到的。他的極力推薦引起了我的好奇,我于是很想看看這究竟是一本怎樣的書。
當我在電腦上閱讀書稿時,發現這本書可讀性很強,文字生動流暢,書中有許多引人入勝、發人深思之處,讀起來讓人欲罷不能。以我之見,這本《青年管理者》有以下特點:
首先,作者高度重視管理理論的研究,使得本書具有較高的理論水平。由于歷史的原因,我國工業化起步較晚,因而我國的現代管理理論與方法,較西方發達國家也落后許多,這是不爭的事實。我們要奮起直追管理好我們的企業,提高企業的效率與效益,就先必須老老實實地學習西方的管理理論與方法。任正非堪稱這方面的典范,他當年擋往巨大的阻力,不惜化費20億美元的重金,全面引進IBM的全套管理制度和方法。經過幾年時間,在全面學習、貫徹執行和逐步消化的基礎上,再結合本企業的具體實際進行改進和創新,終于形成了今天的華為管理。近幾年,美國傾全國之力,甚至動員其全球盟國之力,對華為進行史無前例地嚴酷打壓和制裁。面對如此嚴峻的局勢,華為也能沉著應對,巍然不倒,而且越戰越勇、愈發強大,這跟它扎實的管理體系是分不開的。反觀有些管理者,尚未吃透現代管理理論與方法,就急著要創新;企業稍微有點起色,就揚言自己已經顛覆了傳統的管理理論,這些言行確實顯得有些浮躁。管理是科學,在科學面前狂妄自大的人,注定他們往往走不遠,反而暴露出他們自身的淺薄和無知。經過一百多年的發展,現代管理理論浩如瀚海。本書沒有像許多管理學教科書那樣,從泰勒科學管理原理開始,羅列各學派理論依次論述,而是采用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方法,以管理實踐為綱,把有關管理、管理者、戰略、結構、組織、人力資源等主流的理論加以剖析,討論其優點、缺點、適用場景和改進方向。這樣的編排和闡述,可以幫助青年管理者生動系統地建立起現代管理學的知識基礎。這對他們今后職業生涯的發展,無疑是極其寶貴的。
其次,本書十分重視文化在管理中的重要作用。管理具有兩重性,即自然屬性和社會屬性。管理的社會屬性就是指管理必須適應所服務對象的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環境的特性。在全球化條件下,所有成功的跨國公司,在經營管理不同國家和地區的企業時,都必須對當地的文化有充分的認知,把原有的管理制度、管理方法,甚至產品設計、制造作必要的變革,以便更加貼近當地的消費者需求。不僅不同國家或地區有不同的文化,不同的企業也都有自己獨特的文化。本書對華為的企業文化起源、員工能力建設、干部管理體系、薪酬激勵等方面,均進行了實亊求是地評述,彰顯了華為管理文化的特色。華為管理是優秀的,華為的變革與創新十分成功。但華為的管理經驗,并不是任何企業都可以學到的,更不是輕易就能學會的。任何企業都可以學習華為管理精神,參考華為管理方法,但絕不能生搬硬套,其深層次的原因即在于:華為管理是建立在華為特定的企業文化基礎之上的。文化是管理的靈魂。企業文化決定了管理者和員工在處理人與物、人與人、個人與集體、局部與全局關系時的抉擇取舍,決定了管理者和員工的精神面貌、士氣、斗志與信心。本書對中國傳統文化、企業文化以及如何在企業結構中注入文化,均有較新穎、較翔實的論述。
再次,本書對企業管理戰略、結構、組織的相互聯系及其發展趨勢,作了比較深入、系統和前瞻性地論述。進入互聯網時代的二十多年,正是中國經濟和科技迅猛崛起的時期。許多新興的科學技術,如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等,已在中國迅猛發展,并在許多領域得到了廣泛應用,完全改變了人們原有的生活和工作方式。這股洶涌澎湃的技術進步大潮,必然對企業管理產生巨大的沖擊。中國企業正緊迫地面臨著管理四大轉型的嚴峻挑戰,即數字化轉型、平臺化轉型、生態化轉型和智能化轉型。為什么說它嚴峻,是因為不實現這些轉型就要落后、就要倒下,即便是轉型做得不徹底也有可能會倒下,所以這是企業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現在,除原生的互聯網企業外,各行業都出現了一些成功轉型的企業,但絕大多數企業仍處于轉型的陣痛之中。加之新冠疫情、貿易戰和經濟衰退的打擊,企業都倍受煎熬;相比之下,中國企業的管理者所肩負的歷史使命更加沉重。在這種情勢下,如何制定企業的發展戰略?如何實行組織結構變革?怎樣才能實現企業管理的平穩轉型?這些問題成為當前企業管理者所關注的焦點。關于這些問題的答案,細心的讀者均可從本書中得到啟迪和幫助。
還有,我想要說的是,這本書還有一大亮點,作者不僅具體地告訴管理者如何做事,又親切地告訴管理者如何做人。作者在本書的最后部分,用了約7萬字的篇幅來論述管理者應有的學問和修養。圍繞管理者怎樣才能培養成熟的心智世界,應具有怎樣的知識結構、哲學素養和思維模式,怎樣去高效地實踐,怎樣去讀書求得活的學問,怎樣去追求美好的生活等方面,作者引經據典,評述了許多名人的觀點,同時又暢開心扉,樸實無華地道出了自己的一些心得和體會。其實,這些內容不僅對青年管理者有用,對成熟的管理者同樣具有標桿和引導作用。如果你足夠誠實和謙遜,當你讀到這部分內容時,便可能會為自己已做到的那些方面而感到欣慰,也可能會為那些存在差距的方面而感到遺憾,并為追求更完美的自已增添了前進的動力。我是一個快要走到人生終點的人了,擁有在工農兵學商各界做過被管理者和管理者的經歷。但即便如此,當我讀完這本書后,仍情不自禁地回首過往漫長的歲月,并捫心自問:我做到了哪些,沒有做到哪些?根據我在人生旅途中所思所想、所作所為,應當怎樣定義自己的價值觀、世界觀和人生觀?……我陷入了久久的沉思。確實,能引起讀者高度共鳴,無疑就是一本極好的書。
以上,就是我把這本書推薦給青年管理者,作為必讀佳作的幾個緣由。
我衷心期盼中國的管理學者、管理者,尤其是青年管理者,能認真研究現代管理理論和方法,認真研究中國企業管理實踐的經驗和教訓,并在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中,努力創新。我深信,你們當中終將有人,寫出一本無愧于時代、能充分反映中國企業管理特色的世界名著。
周三多
二零二零年七月一日
周三多教授,著名管理學家,南京大學商學院首任院長,獲得南京大學人文社會學科榮譽資深教授稱號。
周三多教授創建了全國第四個企業管理博士點和工商管理國家重點學科,曾獲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并被時任南京大學校長曲欽岳院士譽為“南京大學商學院的創始人與奠基者”。曾任全國工商管理教學指導委員會第一屆委員,全囯MBA入學考試研究中心主任,創建了我國新的MBA入學考試制度,取得了巨大成功,突破了我國MBA發展瓶頸,促進了中國MBA教育的蓬勃發展。
曾主持多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及省部級科研項目,出版和發表過多部學術專著和論文。由周三多教授主編的《管理學》(復旦大學出版社出版)曾獲得國家教委高等教育優秀教材一等獎。后由國家教委發文,指定周三多教授為21世紀教材《管理學》主編,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這兩本《管理學》教材均受到廣泛歡迎,被全國600多所高校采用,多年來一直暢銷,至2019年已累計發行1 000萬冊以上,引領許多人進入管理科學的殿堂,為我國培養各層次管理人才做出了歷史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