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底層之聲
- 大明槍騎兵
- 廬暉臣
- 1774字
- 2021-01-25 18:11:05
夜晚,楊家屯軍堡西巷一處空地上,坐落著幾十間簡易三角木屋,頂上鋪滿了麥草席簾子用于防寒,這些住戶都是從馬邑縣、朔州、招來的伙計家庭,也是堡中新軍戶成員。
這夜,其中幾間小木屋子里傳來幾聲老頭子教訓自家娃兒的喧囂聲,給夜晚增添了幾絲人氣。
“二娃子,今日怎回來這早?”
“阿爹,俺力氣太小,師傅叫俺早半個時辰回家歇息。”
“胡說,你力氣再小,拿不動筆乎,要我用竹條削你才老實?”
“還敢騙我,說,是不是學的不認真,被先生趕出來了。”
胡本事一時沒反應過來,以為小孩偷懶,罵罵咧咧說道。
“當家的,你聽咱娃子把話說完,別嚇著他了。”
旁邊一婦人見自家男人拿起墻腳的竹棍,連忙勸阻。
“你就是太慣著他了,咱家日子好不容易紅火起來,一個月一石的麥子啊!換成雜糧夠咱家吃倆月了,咱沒田地,沒手藝,每日起早貪晚,漿洗衣服、給客商扛麻袋做這些苦力活,才掙幾斗糧食。”
胡本事今年三十七了,大黑臉,身高七尺,由于長期做苦力活,背很駝,白發,模樣像五十歲。
“阿爹,王家大牛,李家三愣子跟我一起回來的,一共十三人,不信你去外頭看看,俺真沒騙您,今日俺除了學字,還打了一個時辰鐵呢,累死我了!
二娃子發現老爹誤會了,連忙解釋。
“等著!”
胡本事見狀,打開木門簾子,朝旁邊鄰居家問問。
沒走幾步,正好路遇其他幾家孩子長輩。都是以前在馬邑縣的老鄰居,住的都是漏風的窩棚,職業都是苦力活,一年到頭吃不上幾次飽飯。
“老胡,你家二娃子是不是也回來了。”
“是啊!”
胡本事一愣,回道。
“那就好,我家大牛性子野,我還以為他胡鬧呢!”
“王老哥,老李,你們這是?”
“唉,我們這不是怕小孩在一起串供嘛,你家娃子最老實了,如此我就放心了。”
王大牛他爹王小二,立馬松了一口氣,這鄰居家娃子里,就老胡家二娃子人最忠厚,懂事。
“這一個月以來我這心真是七上八下的,跟做夢一樣,你們說說這當官的,又是給糧食安家,教咱孩子寫字,又是學打鐵,圖啥。”
李三愣子他爹李老爺子是揪著李三愣子耳朵過來的,見小孩沒說謊,松開了手,對著老鄰居感慨道。
“阿爹,諸位叔伯,我學字的時候偷聽了,百戶大人好像是真把我們當家丁了,吃好喝好,學字、又要學打鐵,放銃,不是炮灰。”
十三歲的三愣子唔了唔揪紅的耳朵,在一旁忍不住說道。
這幾孩子性子算他最野。
“誰說不是呢,咱家娃子被糧鋪招去做伙計,管吃管住還有五斗粗糧,咱們剛高興碰著善人了,誰知道沒幾天就關門大吉了,要不是許咱們拖家帶口的過來,說分店要人,我還懷疑是打著賣糧招伙計的幌子,拐賣孩子呢。”
“沒成想到這里稀里糊涂成軍戶了。”王大牛他爹王小二感慨一聲,隨后接著話,道:
“以前只聽說軍戶、匠戶日子窮苦,都不愿跟他們結親家,沒成想此地的官老爺這么仁義,幫咱們做屋子的人說了,自打這小老爺替職了,堡中人都是吃倆頓干的,總有活干。”
“雖說咱娃子伙計做不成了入了這軍戶籍,可二石麥子的安家費,孩子去做余丁包吃包住不說,每月還有一石麥子的工錢,上哪找這好事。”
“是啊!咱一年勞苦掙的幾個銅板都趕不上糧價漲的,這些個奸商,越入冬越沒活做,吃了上頓沒下頓,眼下總算有了盼頭,等咱娃子們當了家丁,一月可是二兩銀子五斗細糧,都夠養老取婆娘了。”
胡本事附和起來。
正是如此,他才怕自家小子處差錯,惹了上官,前程沒了。
“其實,這也是咱娃的賣命錢,餓是餓不死,這年頭兵荒馬亂的,唉!”
王大牛他爹王小二突然有些傷感。
“賣命錢也要看跟誰賣命,這官老爺找這么多半大小子培養寫字、做手藝、我覺得沒那么簡單,沒聽說哪家武官家丁還要識字的。”
胡本事心思想的比較遠,回應道。
“老胡說的沒錯,舍得花銀子練兵,對普通軍戶也公道,做活都管三頓口糧,這官老爺指不準就要發達,聽別人說,上次官老爺身邊家丁殺了十幾個韃子,本來是能升官的,全換成銀子賞給下面的人了,最少都有五十兩銀子的賞賜,這命賣的值啊。”
李三愣子他爹,很是認同胡本事說的,接著想起這幾日傳來的小道消息,對著兩人道:
“聽說韃子殺進京師了,勤王大軍都是餓著肚子打仗,慘啊!”
“從我爹起,我家就沒有地了,都是遇到災年跟舉人老爺家借糧食抵債沒的,這些個讀書人跟著皇帝尿一個褲襠的,根本不管小民死活,現在城里稍微殷實的人家都不要做工的了,都是買奴仆簽賣身契,模樣差、沒力氣的,還不要……”
“這當兵吃糧、種地的、都要餓肚子,這天殺的韃子又來走一遭,真是……”
三人你一言我一語閑聊起來。
這世道,滿是艱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