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創造與創新思維系列(6冊裝)
- (美)約翰·史維奧克拉 米奇·科恩 斯科特·佩奇 丹尼爾·平克 雷·庫茲韋爾 (英)西蒙·斯涅克 戴維·米德 彼得·多克爾 黃峰 賴祖杰
- 2748字
- 2021-01-14 16:46:50
前言
與眾不同的億萬富翁
每當發現自己和大多數人站在一邊,你就該停下來反思一下。
馬克·吐溫
美國作家
試想,如果20世紀80年代雅達利(Atari)能夠留住史蒂夫·喬布斯,讓他參與開發首臺面向大眾的個人計算機,雅達利會取得什么樣的成績?如果史蒂夫·凱斯(Steve Case)留在百事可樂,而不是孤注一擲創辦美國在線,那他會為百事可樂做出什么貢獻?如果約翰–保羅–米切爾系統公司(John Paul Mitchell Systems,以下簡稱JPMS)的聯合創始人約翰·保羅·德喬里亞(John Paul Dejoriaw)沒有因為不同尋常的銷售風格遭到解雇,麗得康(Redken)會不會已經成為首個引爆美發沙龍行業的護發品牌了?如果邁爾斯實驗室(Miles Laboratories)采納時任公司律師邁克爾·賈哈里斯(Michael Jaharis)的主意,在泰諾成為家喻戶曉的品牌前就搶先給撲熱息痛藥品注冊商標,并且積極營銷,會不會已經成功了?如果當初所羅門兄弟公司留住邁克爾·布隆伯格(Michael Bloomberg),結果會怎么樣?如果貝爾斯登公司采納斯蒂芬·羅斯(Stephen Ross)的創新想法,結果又會怎么樣?
喬布斯、凱斯、德喬里亞、布隆伯格、羅斯以及Broadcast.com的創始人馬克·庫班(Mark Cuban)、Celtel公司的創始人穆罕默德·易卜拉欣(Mohammed Ibrahim)、石油大亨T.布恩·皮肯斯(Thomas Boone Pickens),還有其他很多極其成功的企業家,他們在創業前都曾在知名公司工作過。他們中有些人創業是為了逃離公司的約束,有些人則是被迫離開,但每個人都白手起家,最終成為億萬富翁。他們都創辦了自己的企業,打造出了標志性品牌,有些還實現了多元化經營。他們和其他約800位在世的白手起家的億萬富翁一起,影響著世界各地人們的衣食住行,我們幾乎每一天都會接觸到他們創造的產品或服務。
但是,如果這些能夠創造巨額價值的人才決定留在原來的公司追求他們的理想,他們原來的雇主會變成什么樣?換句話說,為什么現有公司不能像白手起家的億萬富翁那樣創造巨額財富?在很多情況下,大公司是有能力創造出巨額財富的,畢竟這些白手起家的億萬富翁都曾經是它們的員工。如今,很多聰明優秀、經驗豐富的領導者眼看著自己的公司被急劇的外部變化壓得喘不過氣來,這個問題成了他們首要關注的一個問題。
當今的社會環境下,關于創造、維持價值的所有基本假設都處于不斷變化中:什么能造就有效規模?競爭對手是誰?顧客是誰?他們想要什么?誰又擁有什么?風險在哪里?普華永道最近針對CEO進行的一份調查顯示,超過一半受訪者預測,在不久的將來他們需要逐步或大規模調整戰略以應對變化。將近70%的受訪者表示他們關心人才問題;25%的受訪者認為,公司在過去一年因為缺乏善于掌控機遇的人才而錯失商機。但很多白手起家的億萬富翁在創業前都曾在大公司里擔任中層管理者的事實表明,調查中的受訪者并沒有正確認識人才問題。實際上,他們擁有人才,只不過沒有用心識別人才、培養人才。
總之,這份調查表明,領導者不知道在當今環境下如何應對持續創造價值的挑戰。這些領導者在整個職業生涯中,都在留心培養、提拔擁有正確判斷力的管理者。正確的判斷力確實是一種很重要的能力,能讓人看到世界原本的樣子,并根據現實做出明智的戰略決策。如果游戲規則確定、可變因素已知,判斷力確實能發揮最大的作用,但當今世界不斷變化,可變因素也在不斷變化,你又該怎么辦呢?
為了回答這個問題,我們決定仔細研究能在不斷變化的時代持續蓬勃發展的領導者和企業。盡管如今挑戰重重,可用技能和巨大機遇之間明顯不匹配,但依舊有一批人以驚人的速度創造了巨額財富,這些人就是白手起家的億萬富翁。我們對這些人的定義包含:通過創業創造出超過10億美元財富的人;如果是繼承了某些財富或接手經營企業的人,只要他們能夠將資產價值擴大100倍以上,也稱得上是白手起家的億萬富翁。
2012年,全世界共有800多位白手起家的億萬富翁,占所有億萬富翁總數的比例超過2/3。總體來講,億萬富翁的財富增速比世界經濟的增速更快,1987年到2012年間,其財富在GDP中所占的比例從2%漲到了7%,增長了3倍多。
我們為什么要研究這些白手起家的億萬富翁?因為創造超過10億美元財富是一項驚人的壯舉。如果你按部就班地努力工作,可能會成為一名一流的會計或律師。多年努力再加上一點兒運氣,你有可能成為普華永道會計師事務所或某家律師事務所的合伙人,也有可能進入《財富》500強企業的最高管理層。坐上這個位置的你很可能成為千萬富翁,但變成億萬富翁的可能性幾乎為零。獲取財富有明確的方法,但是獲取巨額財富并沒有行之有效的方法。想要獲得億萬財富,就必須得做一些非同尋常的事情。好運可以幫忙,但只能將一個價值百萬的想法變成百萬財富。想要成為億萬富翁,你不僅需要運氣,還需要其他很多東西。
在不斷變化的環境中,白手起家的億萬富翁的事業依舊蒸蒸日上。以紅牛創始人迪特里希·梅特舒茲(Dietrich Mateschitz)為例,他創造了一股飲料熱潮,忠誠的粉絲甚至將這種飲料當止咳糖漿來喝。又如薩拉·布萊克利(Sara Blakely),她曾做過傳真機銷售員和脫口秀演員,為了解決內褲線條在白色褲子下面外顯這一常見問題,她創建了Spanx襪業公司,生產自己想要的產品。另一位白手起家的億萬富翁、風尚引領者奧普拉·溫弗瑞對Spanx襪子的贊美,引發了銷量的爆炸式增長,而同一時期,一些實力雄厚的襪業公司的收益都在驟降。又比如晨星公司(Morningstar)創始人喬·曼斯威托(Joe Mansueto),23歲時,為了更好地操作自己的個人投資組合,他強迫自己在數十份共同基金的招募說明書中仔細挑選。看著身邊堆成小山似的文件,他想:“乖乖,這有可能成為一樁不錯的買賣。”梅特舒茲、布萊克利、曼斯威托和其他幾百人都創造了擁有巨額利潤的生意。
通過更深入地研究白手起家的億萬富翁,我們發現,他們擁有正確的判斷力。他們了解真實的世界,能承受選擇的痛苦,面對殘酷的現實仍愿放手一搏。但是真正讓他們與眾不同的是,他們能在正確的判斷力和非凡的想象力之間取得平衡。
在判斷力和想象力之間取得平衡是一件極具挑戰性的事情。神經科學研究表明,對大多數人而言,判斷力和想象力在神經圖譜中處于兩個相反的位置。經驗更豐富的人容易看到事情本來的樣子(判斷力),而很難看到事情可能的樣子(想象力)。但這些白手起家的億萬富翁突破了將判斷力和想象力放在對立位置的二元心智圖譜。他們掌握了獲取平衡的技巧和習慣,而本書的寫作目的就是,幫助公司和個人采用這些技巧和習慣來提升創造價值的能力。
那么,億萬富翁效應的源泉是什么?是什么讓他們創造出了如此巨大的價值?他們是如何克服困難,在判斷力和想象力之間做出權衡的?還有其他什么技能、習慣、生活經歷或者天分使他們與普通人不同?最重要的是,作為管理者,我們需要尋找、培養人才,依靠人才在富有挑戰性的時代推動企業持續發展,而這些洞見能在人才方面告訴我們什么?
我們將在后面的章節中回答這些問題,并基于自身的研究,介紹億萬富翁與一般企業管理者的不同之處。這些研究發現不僅讓我們吃驚,也改變了我們看待人才管理的方式,以及對企業引進、培養人才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