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黃龍血灑黃金山

黃龍(? —1633)是明末遼東人(一說為南昌人),為人行俠仗義,文武雙全。天啟七年(1627),在錦州抗后金的戰役中,他英勇殺敵,屢建戰功,升為參將。崇禎三年(1630),在收復灤州的戰役中,他身先士卒,立了首功,升任東江鎮總兵。

顯忠祠碑

崇禎四年(1631),孔有德、耿仲明在山東叛亂,攻陷登州,禍及旅順口和海上諸島。叛軍高成友占據旅順口,黃龍派李惟鸞擊敗高成友,隨后黃龍移軍旅順口。

叛軍孔有德、耿仲明企圖招降黃龍,在登州拘捕黃龍老母和妻兒,黃龍未從,慨然說:“大丈夫忠孝不能兩全,無國焉有家為!”叛軍竟然殺其老母和妻兒。崇禎六年(1633)二月,孔有德、耿仲明被明將朱大典擊敗后,帶領萬余人渡海北上,襲擊旅順口。黃龍率軍打敗叛軍,殺敵千余人,取得旅順口大捷,明廷下令嘉獎黃龍。五月,孔有德、耿仲明帶領士卒兩萬人投降后金。皇太極將孔有德、耿仲明安置在遼陽,以對付旅順口的黃龍。七月,孔有德、耿仲明設計將水軍聚集在鴨綠江口,黃龍將旅順口的水軍全數發往鴨綠江口,圍剿孔有德、耿仲明的水軍。孔有德探知旅順口兵員盡出,城內空虛,便向皇太極獻計,攻打旅順口。皇太極派貝勒岳托和德格類統率八旗馬步萬余人,孔有德、耿仲明為先鋒,直指旅順口。黃金山下成了雙方交鋒的戰場。黃龍以固守旅順口為己任,浴血奮戰,英勇拼殺,突圍不成,拔劍自刎,同死者有部將李惟鸞、項祚臨、樊化龍、張大祿、尚可義五人,這一天是農歷七月十四日。

明廷為表彰黃龍保衛旅順口的英雄業績,追贈黃龍為左都督,賜祭葬。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下詔特賜黃龍謚“忠烈”,修墳墓,建顯忠祠,李惟鸞等五人附祀。光緒十三年(1887)修筑旅順口軍港,海防兵備道臺劉含芳發現黃龍墓。據傳旅順黃龍墓在黃金山東麓海岸,修筑軍港欲用其土,將掘及墓,坍塌幾于不見,黃龍夜寄夢于道臺劉含芳曰:“余前明黃龍將軍也,戰歿,盟軍人瘞骨骸于此,請勿侵陵。”細察已有古墓數冢,道臺因遣人合筑一大冢,刻石以志;外圍以墻。該碑系劉含芳于光緒十五年(1889)修建旅順北洋海軍軍港時所刻。碑文如下:

樊公諱化龍

尚公諱可義

明故 左都督黃忠烈公諱龍 之墓

李烈愍公諱惟鸞

張公諱大祿

項公諱祚臨


二品銜直隸按察使司按察使建德周馥

頭品頂戴四川提督二等輕車都尉世襲格洪額巴圖魯蓬萊宋慶

頭品頂戴北洋海軍提督西林巴圖魯廬江丁汝昌

二品銜署理直隸海軍關兼管海防兵備道貴池劉含芳

皇清光緒十五年正月丙寅朔修建


光緒十九年(1893)五月,劉含芳為旅順顯忠祠立碑。碑記如下:

前明崇禎六年癸酉七月十四日,我朝以兵取旅順,明故島帥黃公龍、部將李公惟鸞、尚公可義、項公祚臨、張公大祿、樊公化龍均戰歿于黃金山麓。乾隆四十一年,特詔予謚黃公“忠烈”、李公“烈愍”,建祠旅順,尚、項、張、樊諸公咸附祀焉,旌其祠曰“顯忠”。光緒八年壬午,含芳奉欽差大臣督辦北洋海軍、太子太傅、文華殿大學士、直隸總督部堂、一等肅毅伯李,委駐旅順辦理海防,尋其故跡,而歲久祠湮。丁亥年春,金州紳士知縣喬君有年,指尋諸忠墓所,因合同人封土勒碑,每歲清明日,以牲牢祭于墓道,而祠宇缺然。戊子仲夏,含芳捐廉于三官廟西,建祠一楹。每歲七月十四日,同人虔備牲牢為之祠祭,以彰忠藎而永皇仁。是為記。

后來俄、日帝國主義相繼占據旅順口,墓祠均被平毀。該遺址現已辟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主站蜘蛛池模板: 修文县| 凤冈县| 安阳县| 亚东县| 新邵县| 洛南县| 喜德县| 滦平县| 卢氏县| 武鸣县| 福鼎市| 孝昌县| 和静县| 陇南市| 金昌市| 石狮市| 大兴区| 石河子市| 芦溪县| 靖宇县| 新平| 高平市| 长沙县| 祁连县| 海丰县| 香格里拉县| 海南省| 太白县| 陕西省| 竹溪县| 英山县| 措美县| 霍邱县| 新民市| 类乌齐县| 崇信县| 原平市| 涟水县| 宝应县| 蒲城县| 南皮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