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明尋脈·大連掌故
- 韓悅行
- 2664字
- 2021-02-07 18:51:25
大連華商八大家
20世紀初,沙俄對大連進行建港開發,工商貿易也隨之逐漸繁榮起來,于是在工商界中,產生了較有名望的商號,俗稱“老八大家”,即德和號、順發棧、福順棧、同興德、同盛德、公順棧、洪成興和雙盛泰。進入30年代初,大連的民族工商業有了長足的發展,個人資本金達到200萬以上者有8人,人稱“新八大家”,以區別沙俄殖民統治時期的老八大家。新八大家是日本殖民時期民族工商業資本家的代表,他們發跡于20年代,形成于30年代,衰落于40年代,隨著日本戰敗、大連解放,他們經營的工商企業也蕩然無存了。
張本政(1865—1951)是新八大家之首,字德純,祖籍山東文登,旅順人。20世紀初,張本政創設政記輪船公司,航運于煙臺、威海、大連、大東溝之間,由于經營順利,發展迅速,直至1945年大連解放,總購進大小船只39條,總運力約7萬噸,雇用中日員工1630余人,籌集資金1000萬元。張本政個人擁有70%的股金,中國招商局也認購了部分股票。公司先后在安東、青島、天津、上海、廣州、香港及東南亞、日本等地設立分支機構,成為壟斷中國北方海運的一霸,被稱為“北方船王”。此外,張本政還在大連本地及外地經營政記油坊、鐵工廠、染廠、錢莊、農園、銀行、五金行、窯廠、木材廠、電燈公司、制紙廠等。1946年清理他的財產時,查出銀行存款171.5萬元(時幣),在大連有土地1050畝、房屋1886間,是大連頭號富戶。張本政在日本殖民時期擔任日本官差49個之多,太平洋戰爭期間,他先后向日本“獻金”74萬日元,輪船均為日本征用,日本天皇賞給他五等勛位瑞寶章1枚、金牌1個、表彰狀1紙。1951年,張本政被以漢奸罪判處極刑。

張本政
邵尚儉(1881—1950),字慎亭,金州人,大連工商界第二號人物。1907年在大連開設天興福油坊,接著又開設天興福第二油坊、天興福銀號、金州寧海制粉廠、金州天興福錢莊。1913年在黑龍江肇東縣購置土地4000畝,墾荒種植大豆、小麥,加工出口,在長春、開原、哈爾濱開設5個天興福制粉廠。邵家在中東鐵路和南滿鐵路沿線廣置房產,設立糧棧和產品分銷處,形成產、供、銷一條龍,這種經營方式在大連華商企業中是首家。20世紀30年代初,邵家在大連及外地以“天興福”命名的企業多達20余家,同時在大連市內外新建房屋100余間,重修金州老宅5處,計300余間,又置果園兩處,興建邵氏家廟。邵氏兄弟對地方公益事業竭力支持,如1919年、1924年金州遭災,他們從東北運來97節火車皮苞米、高粱,無償救濟災民。1927年,邵尚儉被選為大連市商會副會長,直至1945年解放。他在日本殖民統治期間,擔任日本官差28個。1940年在他60歲生日時,日本天皇授予他六位官階勛章1枚。1941年,殖民當局以天興福油坊為核心聯合16戶油坊,組成協和制油株式會社,邵尚儉任社長兼總經理。1947年4月,大連地方法院以漢奸罪判處其有期徒刑15年。1950年,邵尚儉病死于北京。
許億年(1883—1950),字萬亭,大連小平島人。安惠棧是許億年經營的企業,1904年,許家在大連開設安惠棧雜貨店,此后經營順利,發展很快,在大連先后開辦安惠棧油坊、錢莊、特產代理店、雜貨批發代理店、沙河口安惠棧支店、長春安惠棧特產代理店等。20世紀二三十年代,安惠棧以房產做抵押,又以政記輪船公司張本政為保證人,同日本三菱商事株式會社、三井物產株式會社、昌光硝子株式會社簽訂經銷面粉、砂糖、玻璃、火油的合同。許億年將面粉、砂糖包銷到東北各地,從中獲利巨大,使得安惠棧有能力向農業方面發展。1934年,安惠棧在營城子牧城驛購地近500畝,蓋房近40間,打電井6眼,成立萬億農園,專門從事蔬菜生產、加工,又在馬欄屯成立第二萬億農園;在梁家溝種植果樹4000棵,養豬700頭,養雞4000只;設立貨運汽車站,購進貨車11臺,另有3個浴池;雇用人員總計1000余人。他經營的安惠棧門類齊全,在西大連地區經濟實力最大,1929年出任西大連商會會長,1950年病死于北京。

政記輪船公司
周子揚(1886—1953),名承武,甘井子區革鎮堡羊圈子村人。西崗子頭號大富商,1910年隨其父在大連開設泰來當鋪,1913年開辦泰來油坊,每日生產豆餅1000片,每月可得2萬元。20世紀20年代,其財產已超過200萬元,是大連后來居上的大富商。臨近30年代,油坊業日漸衰退,周子揚當即轉向老本行當鋪業,開設了5處當鋪,成為當鋪業和估衣業的霸主。這時,周子揚得益于協理韓岡璇(字佐衡)的協助,企業大有發展,先后開設了窯場、錢莊、雜貨店、針織廠、糧棧等。1930年開始投資房地產業,建設房屋近2000間。1943年與許億年等出資125萬元買下露天市場,更名為樂天市場,又在農村購置果園和菜園。從1924年開始,他被西崗商會常務董事選為第一副會長,1940年龐睦堂病故后接任會長。他熱心公益事業,籌款興建黑嘴子碼頭和黑嘴子大橋,辟建新開大街、大連西站貨場等,做了許多好事。1953年,周子揚病逝。
安承生(1873—1944),字春和,山東福山人。1906年在大連開設雙聚福雜貨店、肉食店和糧棧。由于大連工商貿易日趨繁榮,各地商人來連經商貨幣不統一,給商人帶來許多不便,安承生根據這一情況,立刻在自家店鋪辦理貨幣兌換業務。他是大連開埠以來第一個從事這種業務的華商,因此生意火紅,日進斗金,后來發展到辦理存貸、國內通匯業務,成為金融匯兌業務大戶,是大連華人錢莊銀號業的開山祖。他除了經營雙聚福錢莊外,還有雙聚福油坊、房地產等,并長期擔任大連市商會常務董事。
郭精義(1876—1922),字學純,號炳文,大連傅家莊人。1896年任福順成雜貨店經理,1905年開設福順成分號,是華人首家經營規模比較大的對外貿易商行,又開設福順成油坊(后改為福順厚油坊)、福順厚代理店、特產商號、銀號、木廠、浴池等企業。1905年,郭精義當選為大連公議會協理。1908年參與創辦《泰東日報》、宏濟善堂。1914年出任大連華商公議會會長。1921年,在“金建制”風潮中堅決維護華商的利益。逝世時,當時的政府送匾額一方,上書“義聲載道”。
龐睦堂(1882—1940),名志順,大連柳樹屯人。1907年,在西崗子開設福順義錢莊,資本金20萬元,不久又開設福順義第二錢莊。1919年,在劉家屯開設福順義油坊,1921年又在寺兒溝開設福順義第二油坊,每年產豆餅50萬片。20世紀30年代創建睦堂機制造紙廠。1923年起任西崗商會會長,直到1940年病逝,時稱“終身會長”。龐會長熱心于公益事業,做了許多對中國商民有利的事情。
劉仙洲,山東登州人。早年隨其伯父劉肇億來連經商。劉肇億是老八大家之一,經營順發棧,是大連開港建城時期的最大承包商,從山東、河北招來大批民工,民工居住的香爐礁地區就是他辟建的。1905年劉肇億任大連公議會總理,1914年卸任回山東,劉仙洲被推為公議會協理。1907年,他經營的儲蓄公司資本金達40萬元,為大連華人最大的金融公司。
1945年8月,大連解放時,新八大家只剩下4個人,即張本政、邵尚儉、周子揚、許億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