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市尋端·大連開埠建市
- 蔣耀輝
- 8837字
- 2021-02-07 17:10:38
商港、城市選址
幾乎就在《旅大租地條約》簽訂的同時,沙俄當局就迫不及待地開始了遼東半島不凍商港、城市的選址工作。
當時,大連海岸線綿延1,906公里,其間港灣眾多,但是要尋找到一處各方面條件相對滿意的商業港口,沙俄當局也是頗費心思。這次選址,就是在沙俄駐芝罘副領事所提的建議的基礎上,好中選優,最終確定維多利亞灣西南岸為商港最佳位置。
1898年6月4日,沙俄負責建港的東清鐵路公司副董事長蓋爾別茨和尤科維奇從旅順口向遠在圣彼得堡的俄財政大臣維特發去電報:“昨天,由杜巴索夫上將(沙俄太平洋艦隊旅順分艦隊司令)帶隊,本州軍事總督及各級政府部門一起考察了大連灣,并選取了商業港口和歐式城市的建設地點。大家一致同意選用維多利亞灣西南岸Horse Anchorage(馬場)附近作為港口。未來城市建設用地有2,000多俄畝(1俄畝=16.35畝=1.09公頃,下同),地理位置優越,遠處有防御工事。”
其實,當年沙俄當局為大連灣商港和城市選址時,有著眾多不同的意見。
盡管早在1898年3月27日簽訂的《旅大租地條約》中第六款已明確大連灣為各國通商口岸,第八款亦確定從東清鐵路干線某站點起到大連灣修建一支線,同年5月7日簽訂的《續訂旅大租地條約》第三款明確“俄國政府同意,為旅順港和大連灣港服務,遼東半島的鐵路末端的站點應該和西伯利亞鐵路相連接,而不是其他在所標注半島海岸的站點”,但是,圍繞遼東半島租借地商業港口以及東清鐵路支線終點的選址并未消停。
1898年4月22日,東清鐵路公司副董事長蓋爾別茨在哈巴羅夫斯克時,就被指示“前往貔子窩,那里將來可能成為敵人登陸和港口建設的地點。州長認為應該把貔子窩納入我們的范圍”。
1898年5月8日,格羅杰科夫中將從哈巴羅夫斯克給沙俄遠東軍總司令部指揮官發去第775號電報:“貔子窩非常不錯,深深地吸引了東清鐵路建設者們的注意力,認為在這里安置遼東半島的主要港口,并且不要把大連灣作為貿易終端,而是貔子窩。阿爾圖爾港(今旅順港,下同)支線方向打算避開大連灣通向貔子窩,從那里穿過山嶺到營口。根據這個情況,我給在南滿洲出差的總司令部兩位軍官和工程師蓋爾別茨、尤科維奇下達了指令。由于貔子窩具有相當的意義,因此必須完整地把這個港灣納入我們的使用范圍,否則可能發生其他國家占領它并修建港口,在那里利用和平時期集中一切可能力量,發生戰爭時來反對我們,并成為我們大連灣的競爭對手。為了事實上占領貔子窩,在那里可以派遣一小股部隊。”并且,“根據給陛下的這個報告,陛下恩準采取措施,在貔子窩附近占領必要的土地劃入我們的租借區”
。
對于沙俄遠東軍總司令部欲將貔子窩作為遼東半島商港及南滿鐵路終點的意見,甚至在沙皇尼古拉二世已經恩準采取措施“占領必要的土地”的情況下,沙俄外交部表示了強烈反對。1898年5月26日,俄國外交部在給財政大臣維特的電報中指出:“毋庸置疑,您清楚4月25日我們同中國全權代表簽署的補充紀要(即《續訂旅大租地條約》)的所有條件,第三款規定我們必須對中國政府承諾,連接西伯利亞和遼東半島的干線鐵路終點,應該是大連灣和阿爾圖爾港,而不是半島沿岸其他的地點。因此,我們在4月25日的補充紀要里很清楚地表述了我們修建鐵路終點的責任,恐怕目前不能和北京政府聯絡關于這條鐵路修到貔子窩的問題,況且從軍部指揮官的信函中看得出,他已經下令不僅占領貔子窩灣,而且包括它周圍的土地,包括不屬于我們租借范圍內的部分,違反了占領區和中立區界線紀要的第一條款和第二條款的規定。”沙俄外交部以警告性的口吻提醒維特這樣做的嚴重后果:“最后我不能不說這個危險性,如果我們不能準確地執行和北京政府簽訂的條約,可能破壞中國人對我們的信任,很大程度上加大我們今后同他們處理很多其他問題的外交關系的難度。不顧簽訂的合約,用軍事力量強占中立區的領土,使其劃入租界區,這樣會引起其他列強采取同樣措施對待中國,當然,給遠東地區不可能不帶來相當危險而且絕不愿意看到的麻煩。”
1898年5月28日,沙俄派哥薩克騎兵連占領了貔子窩。對此,東清鐵路公司負責大連灣港口建設的副董事長蓋爾別茨5月29日、6月10日兩次發密電給沙俄財政大臣維特,說明“當地政權設在貔子窩完全不適合”,同時認為“遼東當地政權從自己的角度出發,指給我們離阿爾圖爾港11俄里(1俄里=1.0668公里,下同)的鴿子灣(今旅順羊頭洼,下同)作為商港。我們自己考察了阿爾圖爾港、大連灣和鴿子灣后,認為最好是大連灣的維多利亞灣作為商港——雖然建港需要資金1,200萬。鴿子灣很不適合作為商港。我們命令工程師詳細地考察了大連灣”。維特致電沙皇在遠東的代表阿列克謝·尼古拉耶維奇伯爵:“東清鐵路建設者蓋爾別茨和尤科維奇工程師沒有通知任何人關于將貔子窩建成主要港口,并作為東清鐵路南滿支線的終點。而且相反,他們申請說,根據地方政權的看法,該港灣不完全適合,并且他們設計的鐵路線走向繞過上述港灣,因此他們甚至沒去考察。”
至此,沙俄遠東軍總司令指揮部欲將遼東半島租借地商業港口和南滿鐵路終點建在貔子窩的意見沒有被采納。
當然,沙俄負責遼東半島商港選址的東清鐵路公司副董事長蓋爾別茨等人反對在貔子窩建港的另一個主要理由,就是貔子窩冬天是冰凍的,不屬于不凍港,每年冬天北黃海從今天的金石灘直到丹東港均被海冰封凍,這與沙俄要尋找遠東不凍港的目標顯然不符。
然而,就在大連灣商港的選址早已塵埃落定,開始了轟轟烈烈的筑港建設之時,1901年4月26日,沙俄海軍部滿洲鐵路事務負責人、上校工程師謝爾致信關東州駐軍司令阿列克謝耶夫大將,就大連灣商港選址維多利亞灣提出嚴重質疑:
一是該港口選址決策太過匆忙,沒有經過深入的調查和時間的檢驗。謝爾認為:“在這一大型項目開始之前,必須要對可能影響選址和方案制定的一切情況有精確的了解。當時,需要了解風向和風力、海浪、水流、沖積土、淤泥沉積、土質、降水、溫度、冰凍程度等信息。這些信息需要花很長時間去收集。這是因為,例外現象并不是常常出現,遠非每年都有,但它們卻都影響著對該地區的評價,影響到方案的制定,甚至會讓港口不能使用。”他舉例指出,曾有一個港口由于先前對沖積土的調查不夠而被迫改建。這是因為初步調查不到位,港口的入口建成后,天氣寒冷時輪船無法入港。
謝爾強調,開始在達里尼工作之前,這些港口建設的基礎資料幾乎都還沒有,現在在兩年半的時間內就認為收集好了這些資料,這是完全不夠的。這么急著建造達里尼港,讓人感到遺憾。他指出:“可以建造這一港口的地方,即使在附近區域里也并不是唯一的選擇。在它北方25俄里的地方有一個基爾灣,在離旅順8俄里的地方有個鴿子灣。鴿子灣非常重要,因為它處于旅順要塞的保護之下。”
二是港口選址維多利亞灣并不具備最佳條件。謝爾認為,港口的選址通常因其港灣、停泊場、沖積土、周邊地區環境等條件優越而確定,但達里尼絲毫不具備這些條件。達里尼港口不是建在港灣內,而是建在呈直線形延伸、距離為8.53公里的海岸上。這是建設海港最復雜、最費錢的情況之一。開闊海面上的海浪從兩條途徑進入大連灣:東邊有兩條通道——一條寬3.73公里,一條寬2.67公里,南邊有一條寬9.6公里的通道。所有通道的深度幾乎一樣,為25.56~31.95米。遼東半島夏天吹南風,而建成的港口吹不進南風;冬天基本是北風、東風和東北風,港口卻很難避開這些風。當然,開闊海面上的海浪通過兩個通道進來以后,會有所減弱,但這些通道太寬太深,所以大連灣里仍會有相當大的風浪,尤其會形成碎浪和回浪。冬天,停泊場很不方便停泊。海港的海灣,除一塊不大的區域被防波堤擋住了以外,其他部分都完全暴露無遺。北風和東北風對于港口尤其危險,因為北風和東北風是直接把海灣的海洋趕進港口,海浪鋒面達10.67~14.94公里寬,風還會把整個港灣里以及港灣北岸的冰塊沖入港口,可能會損壞港口。
謝爾工程師舉例說明,曾有帆船被海風和冰塊甩到海岸上去的情況發生。1898年3月初,“留里克”號巡洋艦停靠在大連灣,龍骨下是4.27米深的水,巡洋艦急劇搖擺,因擔心船只撞上海底,只好撤到更深的水域。1898年12月,阿穆爾州駐軍司令和隨同的軍官們從海岸上到海灣里停靠的大船時差一點兒葬身大海。當時,風浪極大,快艇無法接近大船,快艇船底因撞上了大船的螺旋槳而損毀,這些人被人用繩子拖上大船。1899年,在該地區,工程部一艘快艇的螺旋槳因撞上冰塊而損毀。謝爾親自詢問過一個中國的船長,大連灣和達里尼哪兒停靠更好一些,這名中國人回答說,達里尼經常起大風浪,而大連灣的海浪要小許多。
關于在達里尼港內建設防波堤,謝爾工程師指出:“我曾偶爾聽說,達里尼港之所以很少冰凍,是因為風浪原因。建了防波堤以后,封凍的可能會增大。因為整個海灣里的所有港灣都封凍,港口就會封凍。”
三是就薩哈洛夫關于達里尼商港未來的通郵、通商、貿易、煤炭交易和市場控制、城市用煤油的運輸等設想,在分別與遠東鐵路、營口、香港、上海、符拉迪沃斯托克、長崎、美國的賓夕法尼亞以及俄國的黑海沿岸城市敖德薩等鐵路、港口運輸和貿易一一做了詳細比較之后,謝爾工程師歷數達里尼商港的缺陷,認為“達里尼這個城市的作用還很不明確,還不能說它日后會是一個頂級港口,要按這個要求來建設它,是操之過急。對各種條件不能用蠻力和杜撰,應讓達里尼全然自然地經歷所有階段——全球幾乎所有大型港口都是這樣經歷過來的”。
四是認為資金投入不清晰,投資規模過大,許多設計不合理,造成投資浪費。謝爾工程師仔細算賬:“蓋爾別茨工程師說,達里尼需要花費2,500萬盧布。從已經擬訂的方案和各項擬執行的工作來看,可以斷定,這只是初期投入,這些錢不夠用。達里尼港口項目——不包括達里尼市內項目——約需要3,000萬盧布。該港口條件非常不適宜,要直接建在海岸上。城市的費用要用于建設街道、各種宗教信仰的教堂、政府機關、賓館、職工大樓、劇院、銀行、議會、俱樂部、各類中小學、醫院、供水、照明、排水系統、公園等。總工程師預計,他們向私人賣地能獲得大筆資金。表面看上去,似乎是等這筆資金到位了,就可以用于上述建設,而不用花費國家資金。但要考慮的一點是,該企業(負責達里尼港口和城市建設的東清鐵路公司)在該市的建設方面絕對不會這么忠誠于俄國,為俄國利益著想。”
針對達里尼港建設船塢之事,謝爾在與附近的旅順港、遠處的上海港、長崎港、敖德薩港等比較后,指出:“沒有說明立即在達里尼建設大型船塢的需要。只有確認大型船塢有必要時才能建設。現在還不知道什么時候才會有這種必要。從總規劃圖上可以看出,北風和東北風可以從大船塢和造船濕船塢的入口直灌而入。從小港灣筑設防波堤一點可以看出,人們很擔心北風和東北風。其實,大船塢和造船濕船塢前應當風平浪靜,以避免發生事故以及船塢使用時的不安全因素。”
基于以上原因,謝爾工程師得出結論:“現在建設港口的地區還未得到充分調查,而達里尼的作用不明確。因此,預定在該地區開展的許多工作還過于超前。”
就連大連灣商港和城市規劃建設的總工程師薩哈洛夫當初也對大連灣商港選址維多利亞灣提出了異議,認為“基爾灣靠近大連灣,比維多利亞灣更適合建設商業港口。優勢有如下幾點:一是自身海灣深度較深,港口建設成本較低。二是地腳更好,因為北面有山,南面朝向大海。維多利亞灣相反,而且在拐角處有一條臭水河,按照中國人翻譯這個灣叫‘臭水灣’,退潮時隔很遠就裸露出腐爛的淤泥。所有這些自然條件不是很好,而且不得不考慮這些因素。在其海底發現了瘧疾、痢疾、霍亂病原,而且在那里執行測量的‘德米特里·頓斯科伊’號巡洋艦全體人員相繼得病。三是在基爾灣附近有一塊大約8俄里的長條形地塊,在維多利亞灣才有3~4俄里。和基爾灣并排還有一個相當深的海灣弗拉斯圖灣(今小窯灣,下同),單獨的半島,可以作為將來港口擴展的儲備”。
但是,最后薩哈洛夫還是認同了東清鐵路公司董事會議的決定,因為“港口地點的選擇可能取決于其他的一些技術和經濟意圖,可能有超過我的想法及我不知道的意圖。而這種意圖決定了維多利亞灣更適合建設商業港”。
海岸線地質結構一般有三種類型:一為基巖岸,適合建設海港;一為沙礫岸,適合建海水浴場;一為淤泥岸,適合海水養殖。的確,單就水深而言,基爾灣水深達8.5米,有利于大型船舶停泊,是建設商業港口比較合適的選擇。但是,綜合當時的技術條件和依港建城的思路,沙俄當局最終放棄了在大窯灣建港和在大孤山半島建城的選項。這在沙俄的檔案中有明確記載:“大連灣附近的各海灣中水深最合適的是基爾灣,如果依托這一海灣建設城市,那么城市就坐落在山的南坡上。但是,此處缺水,鋪設鐵路有技術難度,缺乏城市所需的海岸地段,所以,只能選擇維多利亞灣。”
最終,沙俄當局選擇了維多利亞灣,即當時的東青泥洼海域、原大連港所在海域作為商業港口建設之所。
1899年5月,東清鐵路公司董事會召開的大連灣商港和城市規劃草案審查特別會議通過了由薩哈洛夫起草的方案,會議認為:“選擇維多利亞灣建設商業港,是一個正確的決定,這是因為該港灣比大連灣其他港灣都大,能避風浪,而且其港口規模日后可為港口設施提供最大的發展空間,港灣毗鄰區域完全可以建設一個大型港口城市。距離規劃中港口位置10俄里遠處有馬欄河河谷和一個超過100平方俄里(1平方俄里=1.138平方公里,下同)大小的水域,可以為港口和城市提供相當豐富的水資源。最后一點,只要建設一條15俄里長的鐵路支線,規劃中的這一港口就可輕松與東清鐵路南滿支線連通。”
沙俄殖民當局之所以選定今天大連港所在地為商港,有眾多原因。歸納起來主要為:其一,灣闊水深,面積達數百平方公里,平均水深6.7米,最深處8.5米,適于大型船舶停泊;其二,灣口朝向東南,灣口處有三山島,陸地南部亦有山阻擋,減輕了太平洋季風的影響;其三,海灣三面陸地環繞,呈半封閉狀,可避風;其四,毗鄰陸地廣闊,沿岸地帶依山勢而下的緩坡綿延數十里,有利于大型港口和城市建設;其五,海灣北岸663米高的大黑山阻擋了冬季西伯利亞強北風的直接侵襲;其六,灣內無較大的內陸河流流入,鹽度稀釋有限,泥沙來源不多,不凍不淤;其七,距馬欄河水源地僅10.67公里,可解決港口和城市供水;其八,建港地帶海底多為黏土層和泥沙,便于掃淺挖淤,建港區域水深適宜,便于填海和水下施工;其九,連接南滿鐵路便利,僅16公里,有利于港、城、鐵路一體規劃建設;其十,遠處有防御工事,以備發生戰爭時應急之需。
一直以來,關于沙俄當年大連灣商港選址有種說法,認為最初選址旅順港,因其地處軍港要地,遭到了沙俄軍方反對,又因當時主管大連灣商港事務的沙俄財政大臣維特與沙俄太平洋艦隊旅順分艦隊司令杜巴索夫有個人恩怨,所以一氣之下遠離旅順,選擇了大連港作為商業港口。近年來,從俄羅斯征集的檔案資料證明,商港建設之初確實存在是否選址旅順口的爭論,而個人恩怨的說法是沒有事實依據的,甚至是根據傳說主觀臆斷的結果。
大連灣和旅順口相比較,其一,沙俄當局認為大連灣比旅順口相對安全。早在1897年沙俄駐芝罘副領事對大連灣偵察后寫給沙俄外交部的報告中,就明確指出大連灣內有四個天然良港,而且,“其他一些內行人士也發來情報,表達了大連灣的上述方便及其較旅順口——旅順很易被大連控制——的優越之處”。之前的甲午戰爭和后來的日俄戰爭都證明,旅順口均未被從海上攻破,而是從大連灣的陸地方向被攻破并被占領。可見,沙俄當局在未踏足遼東半島之前,從一開始選港,就對大連灣情有獨鐘,把其作為首選之港,而旅順港則不在其選擇之列。另外,沙俄駐芝罘副領事的報告中,只字未提占領旅順港一事,也可說明旅順港不被看中的理由,至于后來先占領旅順口港,再占領大連灣,則是從戰略全局考慮的結果。
其二,旅順港面積的局限,作為軍港都不夠其用,更不可能作為商港之用。“阿爾圖爾港灣過于窄小,入口處漲落潮很大;同時作為軍事港口和要塞最好不同商業港相連。最后決定在大連灣修建商業港。”“如今,旅順港比俄國其他許多港口都要好,這是因為它遵循協調一致的主導思想,而且法國設計師的布局縝密合理。該港口的主要不足之處是它面積太小,與我艦隊規模并不匹配。以前曾有設計師提出過要進一步改造港口設施,但后來因日本軍隊的行動(即甲午戰爭)而受阻。如果上述提及的各大設施都能順利建成,那么旅順將毫無爭議地成為當代最好的軍港之一。”
在裁決東清鐵路公司與沙俄軍隊就旅順港碼頭沿岸地段劃分問題的爭論時,沙皇尼古拉二世宣布:“旅順主要是一個軍事港口,所以東清鐵路公司的需求應符合軍事和海軍部門的利益;東清鐵路公司已受準對大連獨家管轄,不宜再對臨近的旅順港提出其他要求,其中包括不宜索要旅順海岸的一大塊地段。”
但是,“從旅順市政府自身利益出發,為增加城市財政收入,可對過往商船收取碼頭使用費。鑒此,沙皇陛下今年(即1901年)5月19日命令:海岸地區及其軍港所至的所有碼頭對外公用”
。這里,“過往商船”停靠在旅順被指定的“對外公用”碼頭,并非商港意義上的對外開放碼頭。
其三,旅順被“法定”為軍港。在1898年3月27日簽訂的《旅大租地條約》第六款規定:“旅順一口既專為武備之口,獨準華、俄船只享用,而于各國兵、商船只,以為不開之口。至于大連灣,除口內一港亦照旅順口之例,專為華、俄兵艦之用,其余地方作為通商口岸,各國商船任便可到。”可見,沙俄在確保旅順口和大連灣首先為其軍事之用的前提下,大連灣較之旅順口在其決策之初就被確定為商港。
關于沙俄軍方反對將商港建在旅順口之事,檔案中也有直接記載。1907年,蓋爾別茨給財政大臣維特的報告中說:“我攜第一批工程師抵達旅順后,最初的想法是:軍港和商業港口都建在旅順港內。”并且,還做出了在旅順港內對軍港和商港進行具體安排的計劃。但是,“該草案轉呈太平洋艦隊時任總司令杜巴索夫少將審核后,軍政當局表示反對將商業港口和軍港放在一起,并指出,這樣拼接在一起,會不太方便,且空間狹小。那么,就只好為商業港口另行選址”
。
至于維特與杜巴索夫的個人恩怨影響大連灣商港選址之說,并不合邏輯。國之重大決策,很難相信財政大臣與旅順駐地司令因個人恩怨而負氣遠離旅順、選址大連灣為商港的兒戲說法。恰恰相反,在1898年6月4日選址大連灣商港時,由沙俄太平洋艦隊旅順分艦隊司令杜巴索夫上將帶隊,關東州軍事總督及各級政府部門一起考察了大連灣,大家一致同意選用維多利亞灣一帶作為商業港口和歐式居民點的建設地點。之后,由東清鐵路公司副董事長蓋爾別茨等將選址結果發電報給沙俄財政大臣維特,請其決策,并最終由沙皇決定。更何況,俄羅斯館藏的大量檔案顯示,沙俄的每次重大決策,均召開有外交大臣、財政大臣、海軍大臣、交通大臣等參加的最高國務會議研究決定,最終報沙皇批準,而不是單獨某個人的決策行為。
而之所以出現維特與杜巴索夫的個人恩怨之說,與曾經從一開始就參與沙俄時期達里尼建設,一直留守至日俄戰爭最后才撤離,后又在日本滿鐵調查課任職的俄國學者古梅諾夫有關。1922年1月16日,古梅諾夫在其所著的《沙俄統治時期的大連回憶錄》中指出,那時軍官們非常希望把旅順作為軍港兼商港來建設。為了達到這個目的,他們想了所有的辦法。首先,必須與大連的規劃者們爭辯此事。然而,大連灣商港的最高管理者、沙俄財政大臣維特伯爵早就知悉軍民共同生活的弊端,尤其是軍港與商港建在一起的時候,陸、海軍部門總想把港市最重要的部分納入自己的掌管之中,將最不便利的地方分配給商港。根據以往的歷史,任何人都很清楚這點。因此,維特堅決支持將商港建在大連灣。對此,沙俄遠東軍司令阿列克謝耶夫及其同黨向沙皇尼古拉二世施加了相當大的壓力,滲透了他們的意愿。然而,維特伯爵堅持自己的主張,不肯把商港建在旅順。最終,以維特伯爵為首的贊成商港建在大連灣的一派取得了勝利。古梅諾夫在回憶錄中記述:“前述的大連、旅順的問題暫時解決后,阿列克謝耶夫不知何原因不斷地對大連挑毛病來保持旅順的優勝。”這也許就是傳說中的沙俄遠東軍司令阿列克謝耶夫與沙俄財政大臣鬧矛盾的真正原因,而傳來傳去,傳成了沙俄財政大臣維特因與沙俄太平洋艦隊旅順分艦隊司令杜巴索夫鬧矛盾而遠離旅順,將大連商港選址在了原大連港位置的錯誤說法。
關于當年沙俄在大連灣港選址的另一說法認為,沙俄曾經考慮將今天的柳樹屯作為商港建造地。對此,1911年4月,滿鐵調查課在《沙俄占領前后的大連和旅順》中做了記述:“俄國租借了關東州以后,欲將大清國經營的大連港,即現在的柳樹屯,建設成為一個大商港,于是收購土地,并將這里稱作大連灣。盡管這里已經建設了亞歷山大和尼古拉耶夫斯克街道,但因經常刮起的南風帶來的泥沙淤積港灣,使港內水深變淺,無法停靠大型船只。因此按照工程師蓋爾別茨的建議決定于大連灣南岸另選一處新址建設大連港。”但是,這種說法至今未在沙俄時期的檔案中出現,也許是后來者認為在沙俄選址大連港之前,大連灣的柳樹屯已有李鴻章于19世紀80年代修建的棧橋碼頭,故大連商港自然就應該選定該處的緣故。其實,沙俄之所以沒有選定柳樹屯作為商港所在地,一個主要原因是該處為遼東半島的最窄處,陸地面積太小,極不適合在建設商港的同時建設城市。否則,將會形成擁擠的“蜂腰”,對整個城市和商港甚至遼東半島的發展都會造成嚴重的瓶頸式制約后果。同時,從馬欄河引水到柳樹屯非常困難,而一個無飲用水的商港和城市是無法生存的。
歷史跨越了86年,改革開放的春風吹拂中國大地。1984年,大連被確定為中國14個沿海開放城市之一。在大連經濟技術開發區(簡稱大連開發區)選址時,決策者們經過比較選項,最終將其定位在毗鄰大窯灣海域的馬橋子村。9月25日,國務院正式批準在金縣大孤山鄉馬橋子村興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10月15日,大連開發區將馬橋子村5平方公里的土地作為第一期工程用地,正式開工建設,邁開了大連改革開放的重要一步,也翻開了大連港口與城市建設發展歷史新的一頁。其時,大連已從碧流河引水,鐵路及公路交通已不是技術難題。如今,經過30多年的建設,大連開發區已與金州、普蘭店部分地區等合并成立金普新區,發展成為一片欣欣向榮的現代化城區。2006年,國務院批準建設大窯灣保稅港區。如今的大連灣和大窯灣地區,港口泊位多、功能全、現代化程度高,形成了中國最為密集的港口群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