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茶席的環境布置

茶席的環境布置包括茶具的組合和擺放、鋪墊的選擇、掛畫、音樂等,是茶席設計的主要內容,讓講究生活情趣的人將藝術帶進現實生活。

茶具的組合

茶具組合是構成茶席的主體因素,也是茶席設計的基礎。古代茶具組合一般遵循“茶為君、器為臣、火為帥”的原則,現代茶具組合則遵循實用性與藝術性相結合的原則。

茶具組合按照器具的數量可以分為兩類:一是基本配置,指的是必不可少的茶具,包括茶壺、茶杯、煮水器、茶匙等;二是齊全配置,指的是必不可少的茶具以及可以替換的茶具,包括公道杯、聞香杯、茶荷、茶漏、茶巾、茶盤等。

茶席上的茶具組合通常是自由選擇配置的,但也要考慮到實用性,盡可能做到兼顧藝術性,主要從以下三方面進行選擇。

根據茶葉品種選擇茶具

不同的茶葉品種具有不同的茶性,要根據不同的茶葉選擇不同的茶具組合。如福建的青茶在沖泡的時候要求用沸水,所以選擇茶具時就要考慮茶具的保溫性能,可以選擇紫砂茶具或蓋碗茶具等保溫性能較好的茶具;沖泡綠茶,要求能展現茶葉在水中的沉浮美,所以宜選用玻璃茶具。

茶具

根據泡茶目的選擇茶具

同一種茶葉,如普洱茶,如果是為了親朋好友相聚,可以選用紫砂壺沖泡,不僅美觀實用,還能達到養壺的目的;但如果是為了進行茶葉審評,則要選擇審評杯或蓋碗沖泡,因為紫砂壺會吸收茶的香氣,且紫砂茶具本身具有顏色,無法直接觀察到茶葉的色澤,而用審評杯或蓋碗則能最直觀地審評出茶的優缺點。

根據茶事主題選擇茶具

茶事主題不同,選擇的茶具也不同,茶具的選擇要和茶事主題所反映的時代、地域、民族以及參會人員的身份相一致。

蓋碗茶具組合

紫砂茶具組合

鋪墊的概念

鋪墊指的是茶席整體或者局部物件下擺放的各種鋪墊、襯托、裝飾物的總稱。不同的茶席設計主題需要用到不同的鋪墊。在選擇鋪墊時,其質地、款式、大小、色彩、花紋等都是需要考慮的因素,同時,根據茶席設計的主題和立意,要對對稱、不對稱、烘托、反差等手段加以選擇,或鋪地上、或鋪桌上、或疊一角,既可以有蜻蜓點水的意象,也可以有綠草茵茵的聯想。

鋪墊的作用

鋪墊的作用主要有兩點,一是使茶席中的茶具等不接觸地面或桌面,達到保持器物清潔的目的;二是以鋪墊自身的特征輔助器物共同完成茶事活動的主題。鋪墊雖是器外物,但是對茶器的烘托和茶事主題的完美表現起到了無可比擬的作用。

鋪墊的類型

鋪墊按照常用材質的不同可以分為織品類、編制品類和其他鋪墊。織品類鋪墊包括棉紡織品、麻紡織品、化纖織品、絲織品等,編制品類鋪墊包括竹編、草編等,其他鋪墊常見的有玻璃鋪墊、樹葉鋪墊、書畫作品鋪墊、瓷磚鋪墊、紙鋪、石鋪等。當茶桌的質感、色澤、紋理等符合茶藝要求時,也可以不鋪。

麻布

麻布歷史悠久,人類先織麻,后織線,再織絲,現代科技進步,出現機械織麻,所以現在的麻織品品質優良,古樸大方。

麻布有粗麻和細麻之分。粗麻紡織品質地較硬,不適合大面積鋪設,可以用作重要器物的鋪墊;細麻紡織品質地相對較軟,可以大面積鋪設。

麻紡織品鋪墊常用在傳統題材和少數民族題材的茶席中。

麻布鋪墊

棉紡織品

棉紡織品的優點是質地柔軟,吸水性強,易裁剪,不反光,視覺效果柔和。

棉紡織品的缺點是清洗后容易皺、容易掉色。

棉紡織品鋪墊常用在傳統題材和鄉土題材的茶席中。

棉布鋪墊

化纖織品

化纖織品品種繁多,花色鮮艷,色彩多樣,具有輕、薄、軟、透的特點,同時清洗方便,是茶席鋪墊時常用的紡織品。

化纖織品鋪墊適合現代生活題材的茶藝表演。

化纖鋪墊

絲織品

絲織品包括織錦、綢緞、絹、紗和帛等。絲織品在經過提花或刺繡后更具有民族氣息,顯得華貴而美麗。

絲織品鋪墊適合宮廷茶藝、雅士茶藝等。

絲織品鋪墊

不鋪

不鋪就是將桌、臺本身當作鋪墊,要求桌、臺本身有一定的質感,如紅木桌、仿古茶幾等。此外,不鋪也對茶席設計者的文化功底與藝術功底有著很高的要求。

不鋪

絲葦鋪墊

書畫鋪墊

蕨根鋪墊

樹葉鋪墊

鋪墊的色彩

鋪墊的色彩多種多樣,大體可以分為三類,即單色、碎花和繁花。茶藝鋪墊以單色最佳,碎花次之,繁花為下。

單色

單色的鋪墊最能適應器物色彩的變化,能很好地烘托器物的色彩。所以單色的鋪墊看似平淡,實則非常實用。

碎花

碎花的鋪墊包含有紋飾,如果選擇得當,一般不會影響茶席的整體視覺效果,甚至還能更好地點綴器具。碎花鋪墊應選擇與器具顏色類似但是稍淺一些的色彩。

繁花

茶席設計中一般不使用繁花鋪墊,除非要造成一種十分強烈的視覺效果。

繁花鋪墊給人喧賓奪主的感覺

鋪墊的方法

鋪墊的材質、色彩等選好之后,就要考慮如何鋪墊才能達到理想的效果。鋪墊的方法大體可分為平鋪、疊鋪、立體鋪、對角鋪、三角鋪、簾下鋪等。

平鋪

平鋪是茶席設計中最常用的鋪墊方法,多用長方形或正方形平鋪,顯得大氣莊重。一般選擇一塊比桌、臺稍大的方形鋪墊進行平鋪。平鋪可以遮住桌沿,也可以不遮住桌沿;垂沿可以完全觸地,也可以不觸地。

平鋪作為基本鋪,是疊鋪、三角鋪、對角鋪等的基礎,幾乎適合所有茶藝題材的器物擺置,所以又被稱為“懶人鋪”。

不遮沿平鋪

遮沿平鋪

立體鋪

立體鋪指的是先在鋪墊下方固定一些支撐物,然后將鋪墊鋪在支撐物上,以構成某種物象,如綿延的山脈、綠樹叢中緩緩流淌的河流、如茵的草地等。

立體鋪是鋪墊中最具藝術性的方法,它從茶藝的主題和審美的角度設定一種物象,讓觀賞者從主人設定的物象中去品味器物,達到傳達茶席設計理念的效果。立體鋪因為對藝術具有一定的追求,所以對鋪墊的材質、色彩要求比較嚴格,否則難以達到理想的效果。

立體鋪一般應用于地鋪上,其面積可大可小,大者氣勢恢宏,小者精巧別致。

疊鋪

疊鋪是在不鋪或者平鋪的基礎上,疊鋪成兩層或多層的鋪墊。可以將書法、國畫等紙質藝術品疊鋪在桌面上,或者將多種形狀的小鋪墊組合在一起,疊鋪成某種圖案。疊鋪的作用是使茶席更富層次感。

疊鋪

簾下鋪

簾下鋪,顧名思義就是在窗簾或掛簾下進行桌鋪墊或地下鋪墊。

簾下鋪常用兩種不同質地和色彩的紡織品,以巨大反差給人以強烈的層次感。如果所用的紡織品和窗簾或掛簾的材質、色彩相同,則會給人一種一瀉千里的恢宏之感。簾子在外力的作用下會形成線、面的改變,這種改變使靜態的茶席富有動感,而動與靜的完美結合使得茶席中的器物仿佛有了生命,這種藝術效果是其他鋪墊所沒有的。

插花

插花指的是以自然界的鮮花、草葉為原料,經過一定的藝術加工,使花卉成為一種表達思想和情感的形象。插花是一門古老的藝術,承載著人們美好的情感。中國的插花歷史悠久,素以風雅著稱,具有獨特的民族風格。

插花的類型

根據花材分類

根據所用花材的不同,可分為鮮花插花、干花插花、人造插花和混合式插花。

鮮花插花

指插花所用花材均為新鮮的花朵,其優點是具有自然花材之美,顏色豐富、花香四溢,應用廣泛且具有強烈的藝術魅力;缺點是購買費用較高、養護周期不長,容易失去光澤、色彩。

鮮花插花

干花插花

指插花所用花材全部或部分經過自然干燥或人工處理干燥,既不失鮮花花材的自然形態美,又可隨意拼接、組合,且能長期擺放,不受光線的限制;缺點是容易受潮,不適宜長時間在陽光下擺放。

人造插花

指通過特定的技術人工仿制各種花材,優點是具有一定的仿真性,能隨意設計,種類繁多,且存放時間長,不受外部環境的影響,也便于清潔;缺點是沒有干花的質感和鮮花的香氣。

混合式插花

指將鮮花、干花、人造花結合,混搭出人們想要營造的氛圍。混合式插花可塑性較大,如果搭配得當具有很強的藝術感,搭配不當則會讓整個茶席黯然失色,因此對插花者的藝術修養要求較高。

根據花材與器皿的組合方式分類

根據插花器皿的不同,可分為瓶式插花、盆式插花、盆景式插花和盆藝插花。

瓶式插花

指將適合的花枝配上綠葉等,插入花瓶中。一般花瓶瓶身較高,而口較小,所以不用花泥,是一種古老而又普遍的插花方式。瓶式插花適合普通家庭茶室。

瓶式插花

盆式插花

指利用淺水盆或類似于水盆的淺口容器進行插花,由于水盆較淺,所以需要有輔助工具,如花泥、泡沫、卵石等。盆式插花因口較大,盛放的花枝較多,所以要先設計造型,再根據造型需要插入花枝。盆式插花適合各種茶室活動。

盆景式插花

指利用淺水盆進行茶藝插花,根據盆景藝術布局的方法,將茶室內的插花作品做成類似植物盆景的形式。這樣的插花形式所用花材一般以樹枝、綠葉為主。

盆藝插花

指將盆景和鮮花花藝結合在一起進行藝術創作的一種插花形式。所選用的盆栽一般是小型室內觀葉植物,利用鮮花鮮果搭配,使盆藝插花豐富起來。

盆藝插花

根據器皿材質分類

插花的器皿多種多樣,用于茶席環境布置的主要有陶瓷、金屬、玻璃、草編、塑料、素燒陶等,材質和形態不同,設計出來的效果也不相同。器皿的材質要根據茶席設計的主題、選用的花材進行合理選擇。

金屬器皿插花

金屬器皿指由銅、鐵、銀、錫等金屬材質制作而成的花器。用金屬器皿插花能給人一種莊重肅穆、敦厚豪華之感,其材質的特殊性又能反映出不同歷史時代的藝術發展。在插花藝術中,金屬器皿是必不可少的。

草編器皿插花

草編器皿形式多種多樣,能將自然素材應用到茶席中,讓茶事更貼近自然。用草編器皿還能體現出田園風情,適合以自然為主體的茶席設計。

草編器皿插花

陶瓷器皿插花

陶瓷是花藝設計中最常見的器皿,其中中式、日式、歐式的陶瓷器皿各有千秋,且以突出民族風情和不同的文化藝術為主,所以在選擇時要與茶席風格樣式一致。

陶瓷器皿插花

玻璃器皿插花

透明玻璃最大的好處在于能將花材完整地呈現在人們面前,而彩色玻璃又能利用自身的圖案、顏色,映襯出花材的美麗。

塑料器皿插花

塑料器皿最大的優點就是經濟實惠,且色彩較為豐富,造型多樣,在插花中也經常用到。

素燒陶器皿插花

用素燒陶設計插花,給人一種回歸大自然的感覺,其材質的自然美麗能使整個茶席作品樸素而典雅。

插花的基本原則

茶席設計是一門相對高雅的藝術,而插花是點綴茶席的一個重要部分,所以插花宜選擇清新淡雅的花材,不要過于繁復,以免喧賓奪主。插花應遵循以下幾個原則。

1.高低錯落:花朵的位置盡量不要在一條直線上,應該高低左右錯落開來,使其更具層次感。

2.虛實相應:以花為實,以葉為虛,要做到實中有虛,虛中有實,虛實相應。

3.疏密有致:花葉不要過于密集或過于疏松。

4.上輕下重:含苞待放的花蕾放在上方,盛開的花朵放在下方;淺色的花朵放在上方,深色的花朵放在下方。

5.上散下聚:花葉下方聚生在同一根上,上部疏散。

疏密有致的插花

掛畫

我國自古就有“坐臥高堂,窮盡泉壑”之說,在茶室中張掛字畫是茶席布置中很重要的內容,一般會在茶室中掛上一幅或多幅字畫,這也是體現主人的胸懷和素養的一種方式。

茶室掛畫注意事項

茶室掛畫要求主次搭配、色彩照應、內容和形式相協調,要有較高的文學素養和美學修養。在茶室掛畫應注意以下幾點。

1.位置的選擇:如是以書法為主的字畫,應掛在進門一眼就能看見的墻面上,也可以掛在主賓席的正上方。

2.采光的選擇:如是繪畫作品,宜放在向陽的茶室內,張掛在窗旁或直角的墻壁上,能夠達到很好的觀賞效果。

3.字畫的高低:字畫是供人欣賞的,為便于人們欣賞,宜掛在距離地面兩米左右的高度,如字畫中字體較小,則可以適當低一些。

4.字畫的顏色:字畫的顏色要與茶室的裝修和陳設相協調,在簡單素雅的居室內盡可能選用簡樸的字畫裝飾。

茶室的陳設效果

焚香

焚香是指人們從動物或植物中提取天然香料進行加工,形成各種不同的香型,在不同的茶藝場合焚不同的香,能給茶藝增添色彩,給來賓帶來精神上的享受。

焚香的歷史

在唐代,達官貴人、文人雅士聚會時,都會爭奇斗香,同紫砂茶壺漸漸成為一門藝術一樣,焚香在當時也已經和茶文化一起發展起來。到了宋代,焚香、點茶、插花、掛畫,被文人稱為“四藝”。明代的徐惟起在《茗譚》中論述茶與香的關系時說:“品茗最是清事,若無好香佳爐,遂乏一段幽趣;焚香雅有逸韻,若無名茶浮碗,終少一番勝緣。是故茶香兩相為用,缺一不可。”說明焚香在當時的茶藝中是不可缺少的一項活動。我們在宏揚傳統茶文化的前提下,也應融入時代特點,讓茶藝活動形成特色。

香爐的種類

春秋之鼎是現代茶席香爐的主要原型。

宋代,瓷質香爐大量出現,主要樣式有鼎、乳爐、鬲爐、敦爐、筒爐、缽爐等。

明代制爐風氣大盛,其中產地在宣德的香爐最具代表性。而其他材質的香爐(如鐵、銅、金、銀等)也有出現,其中金爐、銀爐多在達官貴人府內和宮廷內出現,銅質香爐則在表現宗教題材或宮廷題材的茶席中出現。

現代香爐多為銅質、鐵質和紫砂材質。

在沖泡青茶時,一般選用紫砂材質的香爐;沖泡綠茶時,可選用瓷質青花的香爐。

香爐

焚香

香料的種類

茶席中所用的香料主要有檀香、沉香、龍腦香、紫藤香、干松香、丁香、石蜜香和茉莉香、玫瑰香等。

在茶室中點上檀香,能讓人思古懷今,沉香讓人陷入沉思,而玫瑰香則將人帶入甜蜜的愛情中。

香品的樣式

茶席中的香品,主要有熟香和生香。

熟香是指成品香料,主要有柱香、線香、盤香、條香、片香和香末等,在一般的香店中就可以買到。

生香是指在茶藝表演開始之前進行香爐制作時要用到的各種香料,此過程就是香道表演。香道表演是一門藝術,很有可觀性,在日本茶道中比較常見。

音樂

音樂在茶藝活動中也起著重要的作用,可以使人放松,安定情緒,在舒適安逸的氛圍中感受茶文化。優美的茶藝配上優美的音樂,是視覺和聽覺的雙重享受。

在音樂的選擇上,通常選用民族音樂,如古箏獨奏曲《高山流水》、《漁舟唱晚》、《梅花三弄》、《平湖秋月》、《出水蓮》,二胡獨奏曲《空山鳥語》,古琴獨奏曲《陽關三疊》、《離騷》,葫蘆絲獨奏曲《月光下的鳳尾竹》、《蝴蝶泉邊》等。調飲茶藝也可以選擇一些外國古典音樂或者現代輕音樂。

播放背景音樂時,音量不宜過大,如果是現場演奏,那么演奏者應該處在茶藝表演者的側后方,否則會喧賓奪主。

撫琴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方城县| 和政县| 宣恩县| 唐河县| 尼玛县| 鸡西市| 东乌珠穆沁旗| 迁西县| 四平市| 金山区| 葫芦岛市| 焦作市| 新密市| 惠州市| 沂水县| 嘉禾县| 钟山县| 古浪县| 衢州市| 潜山县| 黔西| 宁国市| 清苑县| 甘南县| 仙游县| 搜索| 砚山县| 凌云县| 郸城县| 平远县| 调兵山市| 唐山市| 长沙市| 台东县| 临泉县| 江门市| 永丰县| 三河市| 颍上县| 营山县| 鲜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