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千古偉業大運河
- 直播:這個主持人太秀了!
- 白衣彌勒佛
- 2181字
- 2021-02-21 14:56:48
第237章 千古偉業大運河
“修建大運河——這,就是隋煬帝偉大理想的起點標桿!”
王旭心潮澎湃地說完這句話,
現場無數觀眾們卻完全一臉懵逼了!
修建大運河.是偉大理想的起點標桿?
這什么鬼?
歷史書上不是這樣說的呀!
不是說.隋煬帝正是因為修建大運河所以最后導致民怨四起,遍地盜匪,最后隋朝滅亡的嗎?
怎么
修建大運河,反而成為了偉大理想了?
無數人忍不住疑惑地想著。
而王旭,很快向眾人解釋道,
“為什么遷都洛陽、修大運河是偉大的理想起點?”
“我想很多人聽到這,心底肯定很多疑惑。”
“畢竟,熟讀歷史書的我們,會發現,這個時候,那個我們熟悉的隋煬帝似乎出現了!”
“這家伙,明明之前頒布三個指令的時候,英明神武,一派明君氣質,怎么突然之間就要征調百萬民夫來做修建大運河這種事兒了?”
“這完全是抽風的節奏嘛!為什么非得像個精神病似的同時開建那么多大工程呢?”
“如果讀史書的話,會發現,《資治通鑒》對此曾給出過解釋,”
“說,這是因為迷信。”
“有一個江湖術士跟隋煬帝講:“五行當中您屬于木命,水生木,所以您不能在長安待著,得去洛陽。”
“ 隋煬帝聽了之后說:“好,那就遷都洛陽。””
“又有一個術士跟他說:“老臣往東方一望,睢陽那個地方有王氣,有人想要取您而代之啊。”
“隋煬帝就問:“那怎么辦呢?”術士說:“修大運河,破他的王氣。”
“好,那就修大運河。”
“當然,還有一些五花八門的解釋,說隋煬帝就是愛玩,想去揚州又不愿意坐車,就修條大運河坐船去。”
“可,大家覺得這合理嗎?”
“恕王旭直言——這也太滑稽了!”
“簡直荒謬不堪!”
“這完全就是三流腦殘劇才會寫的劇情!”
“隋煬帝是什么人?”
“他怎么會基于這些可笑的理由征發天下的民夫呢?”
“現在,就讓我們回到1000多年前的隋朝,如果大家處在隋朝當時的歷史情境里,你就會看得比較清楚,明白隋煬帝這樣做的真正原因了!”
王旭說到這,語氣瞬間凝重,隨后只見他伸手一揮,一塊巨大的屏幕自他身后緩緩浮現——
整個華夏1000多年前的巨大山形地勢圖便出現在了直播間屏幕了!
“隋朝在統一之前,中國已經分裂了400年,只有在西晉的時候短暫統一過,所以分裂的勢力仍然非常大。”
王旭伸手指著地圖,緩緩講解道。
“隋朝雖然統一了全國,可在精神文化上統一了嗎?”
“并沒有、”
“正如老師之前直前講過的——時間推進到隋朝這個時期,已經進行到了民族大融合的最后關頭。”
“這個時候,雖然在地理上,漢胡雜居一處,再加上北魏孝文帝的改革,華夏各民族有了生活習慣上的同化,”
“但在精神文化上,還沒有做到完全的統一。”
“所以,要想鍛造一個大一統的千秋帝國,還要下幾招妙棋!”
“楊廣下的第一招妙棋,就是把都城移出關中,在洛陽新建一個東都,和原來的長安形成扁擔之勢,這才挑得動整個帝國!”
“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為,如果只把長安當都城,那么對江南、山東發生的事情就鞭長莫及。”
“比如在楊廣登基那一年,他弟弟造反,消息兩個月后才傳到長安,雖然這次起事被鎮壓了,但這是一個危險的信號,如果帝國的中央沒有一個中樞機構,很多事情都是照顧不到的。”
“另外,楊廣是帶兵并滅掉陳朝的主將,他還當了將近十年的揚州總管。”
“他知道這個國家的南北方人民在精神文化上沒有統一,互相瞧不起,畢竟在長達400年的時間里,南方和北方都屬于兩個國家。”
“所以必須修建一條大運河,完成南北雙方貨物乃至軍事物資溝通的一個大通道。”
“不管是站在當時來看,還是站在千秋萬代之后的今天來看,當年的這兩項大工程,都是重組帝國地緣格局的重要棋子,也是兩招妙棋。”
“要知道,楊廣可是“富二代”,”
“他老爹搜刮天下,攢了五六十年的糧食,作為“富二代”的他怎么想?”
“接著搜刮、囤積糧食?”
“那是沒出息的“富二代”!”
“有錢就得花,而且得花在刀刃上。”
“楊廣做的事情,和其他英明神武的帝王沒有什么兩樣。”
“比如說漢朝,文景之治積攢了大量的財富,漢武帝上臺就開始花——攻打匈奴,雖然打到后來也是民窮財盡,但畢竟使帝國拓地千里,而且除卻了匈奴這個肘腋之患。”
“后來的清朝也是這樣,康熙、雍正負責積攢錢糧,到乾隆上臺的時候有錢了,于是就有了十全武功。”
“雖然在乾隆末期,國家也是民窮財盡,但是畢竟由他造就了一個帝國的盛世。”
“所以,聽到這,大家明白為什么隋煬帝為什么非要修這個大運河了嗎?
“這,并不是因為楊廣昏庸!”
“反而是他雄才大略,高瞻遠睹的表現!”
“畢竟,既然老爹攢了銀子,他為什么不花在刀刃上呢?”
“當然,大家聽到這兒,可能會說,你花錢歸花錢,也不能把老百姓逼得太狠了,老百姓會造反的,你怎么不吸取歷史教訓呢?”
“但實際上,楊廣此前的所有歷史經驗都告訴他——楊廣不是不造反,而是她根本瞧不起那些農民起義的家伙!”
“在他的認知里,泥腿子造反,根本沒戲!”
“雖然秦末農民戰爭也是陳勝、吳廣兩個泥腿子起的哄,但是最后真正把秦朝天下掀翻的是西楚霸王,還是貴族。”
“所以楊廣認為,過度使用民力,雖然老百姓苦了一點,但是為了帝國的千秋大業,還是值得的。”
“也不至于惹出什么巨大的麻煩,只要貴族階層還掌握在我的手里,就不會出現什么大問題。”
“因此,實際上,真實歷史上的隋煬帝,是帶著這樣的心態來修建大運河的。”
“但,他想的雖然萬事完備,但他偏偏忘了一件事——”
“那就是,他的一系列的舉政措施,因為觸碰到了貴族的利益,而遭到了貴族的忌憚.”
“一個原本固若金湯的隋朝大帝國,也因此,而開始緩緩出現了裂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