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丹,四川南充人,1988年7月出生,2005年12月加入森林消防隊伍,2009年7月入黨,現任YN省森林消防總隊昆明支隊祿勸中隊中隊長助理。入隊17年來,楊丹先后參與姚安7.9地震救援、黑龍江大興安嶺5.31森林火災撲救等各項重大任務多達20余次,榮立個人三等功兩次,多次被評為“優秀消防員”、“優秀共產黨員”。火場上,他是帶領指戰員們遂行各項任務的“領頭羊”,生活中,他是體貼入微的“好大哥”。
嚴格要求的“武教頭”
在訓練方面,他總是堅持帶頭苦練,每一次都保質保量完成各項訓練任務,這對于33歲的他來說無疑是超負荷的,但是他始終咬牙堅持,也從不說苦言痛。“嚴是愛、松是害,只有訓練場上勤學苦練,火場上才能得心應手。”這是楊丹心中不變的信念。記得有一次爬繩訓練,由于新消防員很少接觸這類訓練,動作不規范、發力點不對的現象比比皆是,楊丹邊爬繩邊講解,講到哪做到哪,一遍又一遍的重復著,直到新消防員動作差不多成型了才發現手上的老繭全都破了皮,汗水不經意間浸濕了這個老班長的臉盤,他笑了笑說:“這是關鍵時候能保命的技能,動作要是長期以往不糾正,到真正需要的時候可就晚了”。
職業啟蒙的“楊老師”
楊丹在訓練場上總是板著個臉,像極了“黑臉包公”,但生活上的他確是不折不扣的“暖男”,思想有波動、心里有疙瘩,找他準沒錯。他的兜里總是揣著幾個大白兔奶糖,那是他表揚先進,激勵后進的“制勝法寶”。
“我剛下隊的時候,因為腿上有傷,導致很多訓練都沒法參加,別人訓練我只能在一旁瞎比劃,那時候的我想到了退隊,是楊中隊長助理,他多次給我做思想工作,這期間他了解到我喜歡攝影,有著不錯的攝影水平,他極力向中隊黨支部推薦我擔任新聞報道員這個職務,正是因為他的這一舉動,我才真正了解到自己的閃光點”。新聞報道員沈德回憶起這件事來眼睛里泛滿了光。提起他,消防員們總是會親切叫上一聲“楊老師”,紛紛毫不吝嗇的豎起了大拇指,楊中隊長助理之所以被我們稱為“楊老師”,不僅因為他是訓練上的老師,還因為他是很多人消防生涯的啟蒙老師。
精打細算的“鐵公雞”
楊丹在砍價方面有著過人的“天賦”,每次和地方送菜員交接驗菜都要為了幾毛錢紅紅臉,紙箱里的蘋果要想上稱那就必須褪去包裝,8塊錢的醬油到了他這只能賣7塊5,裝菜的塑料袋總是套了好幾層,這些都是他的“常規操作”,直到后來我才明白,餐桌上無故出現的紅燒肉就是楊丹這樣“省”出來的。“楊丹平時就很勤儉持,很少見過他喝飲料、吃零食,他一個月花銷絕對不超過500塊。”四班長宋余剛說。俗話說,生產好比搖錢樹,節約好比聚寶盆。在他的帶領下,消防員們一個個都成了勤儉節約的能手。
技術精湛的“Tony楊老師”
談起如何成為技術精湛的“Tony老師”楊丹饒有興趣地講到:“剛入隊時,原來負責理發的老班長馬上面臨退隊,我自告奮勇的拜了師,就想著把這門‘手藝’傳承下去……”疫情期間,隊伍長期封閉式管理,消防員們理發的需求更多了,楊丹任勞任怨,解決了消防員們的燃眉之急,不僅方便了大家,還和消防員們拉近了心與心的距離,嘮嘮家常,說說近期苦惱的事情,不知不覺他又成了親切的“楊老師”。“楊丹出品,必屬精品。‘頭’等大事交給他,放心!”分隊長王家營說到。
17年如一日,楊丹在逐夢火焰藍的路上始終保持著沖鋒姿態,談到未來,楊丹堅定地說:“不管身在哪個技位,哪個工作環境,只要我還穿著這身‘火焰藍’,我都會把崗位當作戰位,做好本職工作,幫助兄弟們少走彎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