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的春城,生機盎然、花海流溢、情深意暖。“天下第一湯”的安寧溫泉街道山清水秀、環境優美、森林資源豐富。隨著4月13日16時21分發生的一場森林火災,打破了安寧的寧靜,在官莊村秋木山箐形成數個火點,迅速在林海中躥出一條條火龍,溫泉告急!
14日晚上21時00,KM市西山林場森林消防專業隊時刻戎裝在身,整裝待發,災情就是命令,受市級領導命令,調動我單位骨干力量前往安寧支援火災滅火救援任務,“養兵千日,用兵也是千日,參加實戰就是對實戰訓練成果的最好檢驗,演練變實戰,更見真功夫。”滅火機具上車、野戰給養備齊、車輛裝備加油、檢查防護裝備,一系列的準備工作就緒,整裝待發,20名指戰員、5車星夜馳援,向火場一線奔赴。23時受領聯指任務后,領導班子帶領20人采取摩托化機動的方式,朝著安寧市溫泉街道官莊村秋木山箐火場進發。
針對火場山高坡陡,溝谷縱橫,地表枯枝腐質層厚,風向多變不定,地表火、地下火、樹冠火交替發展,撲救與清理難度極大的實際,隊伍綜合衡量,精準研判,按照“抓住最佳時段,選擇最佳地段,運用最佳手段”的原則,采取“堵截隔離、分段撲救,打清結合、鞏固戰果”的戰術戰法實施撲救。
隊伍到達火場后主要負責南線,這里植被茂密,溝谷縱橫,中強度地表火和局部樹冠火交替分布,加之地形復雜,道路、水源等條件不足,火線周圍布滿低矮的云南松,灌木叢間雜其中,撲火隊員抵進火線受阻,用風力滅火機向前推進滅火更是舉步維艱,加之火場持續高溫,許多地段明火撲滅后,在高溫天氣下又繼續復燃,給撲救工作帶來極大困難。
15、16、17日4次轉移陣地,殲滅5個火場,全體指戰員,與難纏的北線,西南線,火魔焦灼纏斗3天4夜,“火場北線是塊難啃的骨頭,撲打北線就要跨越難關,撲打過程不斷出現新情況新危險,弦繃得緊緊的,哪還能有心思睡覺。”
3天4夜戰斗中,火光、濃煙、高溫持續折磨著每一名隊員,一陣熱風吹過,燃燒的煙霧讓人感到炙烤熏嗆,滅火隊員不得不掩面忍受炙烤撲打。
濃煙熱浪不斷涌來,防護鏡在強溫下開始慢慢地變軟,漸漸地開始有些燙臉,水槍頭烤得燙手,烤得鼻子開始出血,鼻血滴答滴答往下滴。
溫度實在太高,就只能往自己身上澆水,然后又沖在一線繼續戰斗。
吃苦不言苦,有痛不說痛。
當你看到二十啷當歲的小伙子背著幾十斤重的裝備翻山越嶺,見到經歷無數次撲火戰斗的“老炮兒”們臉上露出“人到火滅”的笑容,你就會些許懂得這些苦痛給他們帶來的快樂。
勁旅長奔襲??利劍指安寧。
距離安寧500多公里外的高黎貢山腳下,BS市森林消防支隊正在組織“三集中”實戰化訓練。安寧火場告急的信息傳來,剛剛結束野外實戰化訓練的森林消防指戰員,征塵未洗又赴撲火前線。“養兵千日,用兵也是千日,參加實戰就是對實戰訓練成果的最好檢驗,演練變實戰,更見真功夫。”支隊長武紅斌說到。滅火機具上車、野戰給養備齊、車輛裝備加油、檢查防護裝備,一系列的準備工作就緒,整裝待發,120名指戰員、21車星夜馳援,向火場一線奔赴。
4月14日凌晨5點,經過一夜的長途機動,支隊指戰員抵達溫泉街道。受領聯指任務后,武紅斌支隊長、和智政委帶領120人采取摩托化機動的方式,朝著安寧市溫泉街道官莊村秋木山箐火場進發。針對火場山高坡陡,溝谷縱橫,地表枯枝腐質層厚,風向多變不定,地表火、地下火、樹冠火交替發展,撲救與清理難度極大的實際,支隊前指綜合衡量,精準研判,按照“抓住最佳時段,選擇最佳地段,運用最佳手段”的原則,采取“堵截隔離、分段撲救,打清結合、鞏固戰果”的戰術戰法實施撲救。
北線殺血路??固守主陣地。
支隊到達火場后,主要負責火場北線。這里植被茂密,溝谷縱橫,中強度地表火和局部樹冠火交替分布,加之地形復雜,道路、水源等條件不足,火線周圍布滿低矮的云南松,灌木叢間雜其中,撲火隊員抵進火線受阻,用風力滅火機向前推進滅火更是舉步維艱,加之火場持續高溫,許多地段明火撲滅后,在高溫天氣下又繼續復燃,給撲救工作帶來極大困難。負責指揮北線滅火任務的武紅斌支隊長、和智政委認真研判火場態勢,定下“必須堵住北線火頭,再跟進撲打清理,一定要殺出一條血路,穩控火場整體態勢”的作戰意圖,采取“依托防火公路進行點燒隔離,逐段進行殲滅”的戰法,實施參戰隊伍派出由點火手和風機手組成的攻堅分隊輪流拓寬防火隔離帶的行動計劃。
全體指戰員,與難纏的北線火魔焦灼纏斗兩天三夜,政治部副主任石淮漢此時已經是滿目煙塵,眼中布滿血絲。石淮漢作為一名政工干部,曾經也是一名優秀的基層主官。此次滅火行動點多線長,正是用人之際,他沒有推脫,再次“跨界”擔負起作戰參謀的角色,準確記錄坐標位置、匯報火場情況、傳達首長意圖、協助定下決心,一個個火點準確標出,一份份作戰計劃快速擬定,一道道作戰命令果斷下達,撲火隊員可以采取車輪戰術輪番攻堅,他卻要協調所有北線滅火隊伍的行動,休息時間少的可憐。
“火場北線是塊難啃的骨頭,撲打北線就要跨越難關,撲打過程不斷出現新情況新危險,弦繃得緊緊的,哪還能有心思睡覺。”他感慨道。“雖然干了這么久的政工干部,作戰業務可一點沒耽擱啊!”隊友們半開玩笑的說到,可誰又知道,“萬金油”的背后是焚膏繼晷的鉆研和付出,是業精于勤的努力和勤奮。4月16日上午7時,支隊成功堵截火場北線火頭,此時的石淮漢同志只想安靜地睡會,因為他知道接下來還要奔赴火場西南線,但他堅信:一定會重還安寧一片安寧。
頭枕松間月??腳下一片星。
很多接觸過森林消防員的人都會有一個困惑,就是他們為什么總會說他們不懼怕打火,他們在被一種什么樣的力量推動著走上火場,是什么讓他們從小男孩快速地成長為火場上的男子漢?
三天三夜戰斗中,火光、濃煙、高溫持續折磨著每一名隊員,一陣熱風吹過,燃燒的煙霧讓人感到炙烤熏嗆,滅火隊員不得不掩面忍受炙烤撲打。4月14日晚,黑色煙塵籠罩四野,火龍狂奔,一棵棵燃燒著的喬木噴濺著火星,騰沖中隊中隊長秦智明帶著黨員突擊隊包抄到火頭側前方,采取強攻突破戰術意圖壓制火頭。濃煙熱浪不斷涌來,防護鏡在強溫下開始慢慢地變軟,漸漸地開始有些燙臉,水槍頭烤得燙手,烤得鼻子開始出血,鼻血滴答滴答往下滴。溫度實在太高,就只能往自己身上澆水,然后又沖在一線繼續戰斗。
吃苦不言苦,有痛不說痛。當你看到二十啷當歲的小伙子背著幾十斤重的裝備翻山越嶺,見到經歷無數次撲火戰斗的“老炮兒”們臉上露出“人到火滅”的笑容,你就會些許懂得這些苦痛給他們帶來的快樂。全體參戰指戰員堅信:安寧上空必定銀河璀璨,綠水青山必定重現安寧,林間小路必定折射出點點星輝。
守護青山,無尚榮光!
4月16日上午,告別玉溪社會各界群眾歡送的YN省森林消防總隊前指和昆明支隊、普洱支隊400余名指戰員,帶100余輛車和5000余套全部救援裝備火速向昆明安寧溫泉鎮火場駛去。
此次增援安寧溫泉鎮火場的400余名指戰員,自4月11日投入玉溪江川火場以來,歷經5天5夜120余小時艱苦鏖戰,在遭遇數十次生死險情后,終將大火撲滅。4月15日凌晨,全線森林消防隊伍陸續安全撤離玉溪江川火場。4月16日上午,YX市委市政府組織歡送儀式,社會各界數萬名群眾沿途歡送滅火英雄。在群眾高聲感謝和依依惜別中,YN省森林消防總隊總隊長齊興彬帶增援隊伍有序向安寧溫泉轉場。
由于連日高溫干旱,加之火場地形復雜、植被茂密且易燃,火場風力風向多變,雖經前線隊伍全力撲救,但火勢仍未得到有效控制。
連續轉場作戰,對于昆明支隊森林消防指戰員來說,雖不是家常便飯,但也并不陌生,早已在日常戰備工作中做好了不經任何調整直接轉場作戰的準備,確保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隊伍都能夠拉得出、打得贏。
16日上午,安寧溫泉火場東線、南線已無明火,重點是火場北線受地形和風力影響,火勢正在向北發展。昆明支隊到達火場后,受領了最為危急的火場北線任務,各大中隊由支隊主官和黨委班子成員帶隊,依托防火公路,采取泵車結合和開辟隔離帶等方式分段堵截,進行增濕作業,防止火勢繼續向北蔓延,同時保護風力發電機等重要目標。
由于風力過大,堵截過程中,隊伍幾次遇到飛火翻越隔離帶的情況,指戰員利用水泵和常規裝備,從火線側翼追擊飛火,控制火勢突破蔓延。特別是轉入夜間作戰,由于山體坡度幾乎達到了80度,加之林密煙濃,給火災撲救任務帶來了一定的困難,但指戰員毅然決然地始終堅守在陣地上寸步不離,以專業精準的撲救方式與火魔對抗。
沒深入了解森林消防隊伍之前,很多人并不知道什么叫“扣頭”“內線火”“坐火”“輪流攻堅”,并不知道什么樣的火可以打,哪里可以休息,上山應該帶什么,并不知道原來人真的可以每天只睡3小時……
清晨,火場上煙霧繚繞,火燒跡地內的幾個煙點昭示著這場戰斗還在繼續。武紅斌、和智,這對BS市森林消防支隊主官,倚靠在樹木旁半瞇著雙眼。昨夜,他們兩個人分別帶領著隆陽、直屬兩個攻堅分隊全力堵截火頭,計劃與北面的昆明支隊“扣頭”。所謂“扣頭”,就是兩個隊伍沿著火線相向撲打,最終會合。盡管已經連續翻越了2個山頭,一刻不歇地戰斗了近10個小時,他們還是沒能完成既定目標。
“這個火場實在太大了,目前我們也就打了5公里。”和智政委疲憊地對武紅斌支隊長說道。安寧的山連綿起伏、坡陡林密、溝谷縱橫,雖然有簡易的防火公路,但依然只能“望火興嘆”,無法直接抵進火線撲打。這一夜,隊員們在筆直的山坡上,一手抓著灌木,一手用油鋸、砍刀開路,水槍跟進撲滅,每一道工序都容不得馬虎。兩支分隊不停地在火線上賽跑,兄弟們的衣服濕透了一遍又一遍,即便林區夜間的風很大、氣溫很低,他們臉頰的汗珠依然不停的滴落。
幾名指戰員扛不住困意,倒在地上便睡。“快起來,這么睡容易得風濕。”和智政委生氣地提醒他們,這不是胡編亂造,因為在30年的滅火任務中,有指戰員就因為長期任務后習慣性席地休息,造成了現在腰疼、膝蓋疼的毛病。火還要繼續打,幾名新同志看到火燒跡地內的內線火,跑去清理。結果被武紅斌支隊長喊住了:“不用管,把隔離帶擴寬,把可燃物往里扔,內線火沒事”。其實所謂“內線火”,就是火燒跡地內燃燒的火。當大火蔓延時,森林消防員們要做的就是沿著火蔓延的最外圍,把他們撲滅干凈,這樣一來,整個火場自然也就熄滅了。
從4月13日晚接到命令直至戰斗到17日,這群人,尤其這兩個“森林硬漢”平均每天只睡3個小時。行進路上,作為指揮員的他們需要分析研判形勢,全程導調車隊行進,叮囑駕駛員謹慎駕駛。上了火場,更是要考慮全面。
太陽升起,氣溫升高,林內的危險系數又在攀登。當油鋸、水泵再次啟動,山谷里又一次變得激情熱烈。16日上午10時,在連續戰斗了3天3夜后,火場北線得到有效控制。累癱的隊員倒在一起,互相念叨著“太不容易了!”,兩名支隊主官湊到一起,“嗨,這才哪到哪,那年咱們整整在火場上待了一個月!”
滅火行動,對于森林消防隊伍來講,既是技能的檢驗,更是意志的考驗。他們用實際行動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的接力沖鋒。
火場故事:
4月11日,YN省YX市江川區突發森林火災。“我們接到上級通知時正好是晚飯的時間,戰友們匆忙扒了幾口飯就回到各自崗位,15分鐘就完成了任務前的一切準備工作。”在采訪時,特勤大隊二中隊消防員李江勇說。對于97年出生的李江勇而言,這次任務是他參與的滅火作戰中最特別的一次,他守護的是離他家不到6公里的大山。據他說,他孩童時期經常上山撿菌子。向火場機動的途中,兒時的記憶在他的腦海中不斷閃過......
與母親隔車窗相望。這次增援玉溪作戰是李江勇第4次來回到家鄉參加滅火任務。由于前幾次都沒見到家人,而這次任務地域正好離李江勇家不遠。出發之前,李江勇就告訴母親,車隊肯定會經過這條門前的小路。
從特勤大隊到家,大概有1個半小時的車程。李江勇的母親提前一個小時就等在路邊。“怕萬一錯過了,萬一車隊開的快!就見不到兒子!”。聽到遠處傳來的警笛,李江勇的母親激動的捋了捋散落在額前的頭發,等車開到近處才看到是一輛消防水車,并不是江勇乘坐的運兵車。她想,“是啊,怎么可能那么快。可應該快到了吧,應該快到了吧。”夜間的風很大,李江勇的母親時不時就要整理一下被風吹亂的頭發。
終于,一條長長的車隊閃著警燈、鳴著警笛,由遠及近逐漸變大。李江勇在電話里告訴母親,自己就在這條車隊里,車牌號也清楚告訴了母親。李江勇的母親很激動,同時她也提醒自己,一定不能哭。等車開到了眼前,看到半年未見的兒子朝自己揮手。李江勇的母親竟一時不知從何說起,只能喊江勇、江勇。李江勇喊了兩聲“媽”,她應和著“哎”。其實李江勇在車上就一直提醒駕駛員,馬上到他家了,讓他開慢點,但因為是車隊行進,速度降不下來,李江勇只能隔著車窗看了幾眼母親并和她簡短對話。車走了,李江勇生怕母親過于想念,趕緊給母親發去信息。李江勇安慰母親,休假時再回家看望她。
滅火中遭遇風向突變。????
李江勇所在的特勤二中隊到達柏池古火場已是當晚22時30分,等到隊伍徒步接近到火線時已是凌晨2時。他們的左側是數輛鏟車、挖機,在火光映襯下這些大型機械像一頭頭鋼鐵巨獸,轟鳴著加足馬力開設隔離帶。右前方就是蜿蜒的火線,滾滾濃煙裹挾著無數火星席卷著如墨的夜空,現場的風是熱的,空氣中飄滿了草木灰。
李江勇緊了緊肩上滅火機的背帶,斗志昂揚的問中隊長謝孳向:“隊長,怎么干?”謝孳向笑答:“急什么,這么長的火線,到時候夠你打的,就怕到時候你累的爬不起來,先觀察情況。”確實,對于這樣火線長、風力大、環境復雜的火場,偵查火場非常重要,打的準比上得快有用得多。隊伍剛剛展開,對講機里就傳出支隊長李孝忠的聲音:“所有單位撤回休整點,當前火場風勢不穩,火環境太復雜,休整待命,等有利時機再行撲打。”隊伍很快就撤回休整點,李江勇覺得有點憋屈,但現場情況確實很復雜,隊伍強行撲打的話很容易出現意外情況,他懷著對明天戰斗的期待,慢慢地睡去。次日凌晨6點,天剛露出魚肚白,火場氣溫不高,風勢穩定,正是撲打最好的時機,李江勇和戰友們向火場西北線發起了沖鋒!上午的進展很順利,他們基本控制住了火勢。
12時50分,“風大起來了,風向很亂,大家接近火線一定要小心,觀察員給我擦亮眼睛,有情況在對講機里及時通告攻堅組。”謝孳向在對講機里喊道,李江勇也感受到了現場逐漸加大的風力,這時的風是滾燙的,情況急轉直下。“221!221!謝孳向!火上來了,你們快往后撤,快!”對講機里突然傳出支隊長李孝忠急促的呼喊,隊伍迅速向后方開闊地轉移,李江勇眼睜睜的看著剛才他們撲打過的火線瞬間復燃,在強風的作用下形成樹冠火,黑煙在他們周圍肆虐,現場一剎之間暗了下來。他從未見過發展如此迅猛的火勢,伴隨著樹木燃燒時發出的噼啪聲,他清晰的聽到了自己劇烈的心跳,一時間愣住了。
“沒事,避險路線咱們早就看好了,再說支隊長一直在制高點觀察著這一線的情況呢,有險情咱們肯定能安全撤回,昨天還嗷嗷叫,這就嚇傻了?”中隊長謝孳向笑著和李江勇說,李江勇知道隊長不是在笑他,是怕他經歷了這么緊急的情況有心理包袱。但李江勇知道,他不會退縮,哪怕前方是熊熊烈火,在后續的作戰中他會更加的謹慎,注意力會更加集中,戰術動作會更加有力而準確。
4月12日下午,火場東北線火頭迅速向楊家河居民小組蔓延,嚴重威脅周邊村莊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16時30分,李江勇所在的特勤大隊和支隊其他任務分隊緊急機動到楊家河居民小組。
機動途中,謝孳向簡要傳達了火場情況,在距離火場不到1公里的上方,有一個存放約20噸煙花爆竹的煙花廠,周邊還有110戶370余名村民。聽到這個消息,李江勇和他的戰友們面色凝重,車里的空氣仿佛凝固了,大家都知道這是一場硬仗,是一場輸不起的仗。“大家快養精蓄銳,到了地方咱可要打個大勝仗!”中隊長謝孳向及時打破了這壓抑的沉靜。大家仍然沉默著,但狀態與之前不同,都閉上眼休養著、積蓄著,等待著即將到來的戰斗。李江勇根本睡不著,他知道那個煙花廠,小時候在廠子的直營店買過煙花,當被人告知一個自己非常熟悉的地方隨時可能被烈火覆滅時,他很難平靜。
傍晚,隊伍到達了任務區域,村民幾乎都聚在村口,在交警的疏通下也只是留下了一條剛剛夠車隊行駛的通道,他看到了村民眼中的惶恐、焦慮與不安,尤其是徒步開進時聽到了自己熟悉的鄉音,談話的內容全是火會不會燒到自己的家,他十分揪心,心里憋著一股勁,是的,這是一場輸不起的仗。剛剛進村沒多久,就看到了火線,最近的一條離村莊不足10米!所有人都默默加快了腳步。附近的山不算高,但植被很密,還有很多刺藤,李江勇主動請纓擔任砍刀手。一般來說砍刀手絕對算是一個苦差事,因為要走在隊伍的最前端,用砍刀、油鋸清理周邊的植被,為隊伍打開一條接近火線的通道,大家都知道他此刻心情,就是希望隊伍能快點抵近火線,快一點,再快一點。
砍刀不停的翻飛,油鋸鋸樹時帶起的碎屑和汗水和在一起粘在李江勇的護目鏡上,只要不影響視線他都不會浪費清理眼鏡的時間。接近一公里的路程,隊伍只用了不到半個小時就看到了火線。不需要多余的命令,他的戰友有條不紊的啟動滅火機,水泵組迅速架設水泵、鋪設水帶,隨著隊伍展開撲打,火勢明顯減弱,但李江勇不敢有一絲一毫的松懈,他氣還沒喘勻,就背起水帶筐朝著更遠處的火線跑去......兩個小時的持續攻堅,隊伍遏制住了東北線火頭,村莊保住了,等李江勇的動作停下來,他已經有些脫力。據他說,有那么幾十秒,他有一種恍如隔世的感覺,看著清朗的月光傾瀉在冒著余煙的火燒跡地,一切似乎不那么真實,我們真的保住村莊了嗎?確實保住了,他們勝利了。
村莊保衛戰后,火場的形勢也一直在朝著好的方向發展,接下來戰斗,雖偶有驚險,但最后也都能完美收官,直至4月16日晚22時,經過5天4夜的持續奮戰,在多方努力下,玉溪江川森林火災終于全線封控。晚上休息時,李江勇感覺到身體上極度的疲憊,但他卻沒有睡意,他總覺得這次滅火作戰讓他產生了極大的變化,具體是什么樣的變化他也說不清,也許是更加清晰的感受到了肩上的責任,也許是更加深刻的認識到了這份事業的崇高,同時他的目標更清晰了,就是當好一名消防員,就是把這份對家鄉的熱愛投射到他即將去往的每一個火場,充滿激情的去工作、去訓練、去戰斗!
4月17日上午,YX市舉行了規模盛大的歡送儀式,就在歡送儀式結束后,支隊接到了轉場安寧溫泉的戰斗命令,在機動途中,李江勇給自己的母親發了一條信息:媽,我們轉場安寧了,您放心,我一定注意安全,您也注意身體,等我回家。發完這條短信,李江勇將目光投向遠方的群山,眼睛里充滿了堅毅。(故事完)
成功避險罕見“爆燃”、拿下4個村莊保衛戰、決勝龍馬山阻擊戰、上萬市民夾道歡送......來不及道別的玉溪。
抓住有利戰機,速決南線東段。16日16時30分,該支隊周東輝支隊長、劉東君政委抓住火場風向穩定、風力較小、氣溫回落等有利戰機,帶西雙版納大隊35人、思茅中隊28人在南線東段打開突破口,采取“一點突破,兩翼推進”戰術展開撲打。西雙版納大隊、直屬中隊采取“泵車結合”戰術,由南向北撲打清理;思茅中隊利用常規機具由東向西撲打,快速撲滅明火,轉入火場清理。
利用有利水源,固守南線中段。17時00分,景谷中隊34名指戰員機動至火場南線中段。針對火場有2條長約300米的斷續火線,煙點較多較散實際,利用附近水源,實施水泵滅火。中隊長陳胡帶17人由東向西撲打,指導員祝知良帶17人由西向東撲打,打一段鞏固一段,確保一次奏效,防止復燃火的發生。
備有機動隊伍,處置南線西段。19時00分,火場南線西段發現一條約800米長火線,如果得不到有效控制,將威脅到草莓村安全。防火監督科科長周春偉帶領作為機動備用隊伍的景東中隊25名指戰員,依托草莓村附近的小河,快速架設水泵撲打火線。20時50分,火場南線全段得到有效控制,隊伍轉入清理看守。
空中勘察預警,突擊東線特情。21時20分,為確保負責火線再無明火,支隊利用無人機熱成像技術進行空中觀察,發現火場東線有一條長約1公里的斷續復燃火線,周東輝支隊長帶思茅、景東中隊迅速前往撲救。隊伍抵達火線后,采取“一點兩面”戰術,利用泵車結合、以水滅火的方式沿火撲打,消防救援支隊2輛水車保障輸水,成功處置突發復燃火。
經過12小時連續戰斗,截至4月17日3時30分,全體參戰人員累計架設水泵36臺、鋪設水帶13.2公里、撲打火線5.4公里、清理大小煙點200余處、處理站桿倒木近百根,安寧火場南線得到有效控制,為火場全線告捷奠定了基礎。
火場故事2則:
4月17日下午15時,安寧溫泉火場北線九子山一埡口處,因氣溫較高,風力陡增,迅速形成飛火越過防火隔離帶向東蔓延,產生一條新的火線,形成急進地表火并局部伴有樹冠火。飛火在強風的作用下迅速蔓延,一時間打破了北線的平靜,如果追擊不上北線必定失守。在這千鈞一發之際,昆明支隊迅速組織調集沿線所有力量,集中兵力對越過隔離帶的大火展開追擊。
支隊長李孝忠、政委楊仙永帶特勤大隊和楚雄駐防隊伍150人,依托地方水車,采取“泵車結合”戰法架設水泵追殲火頭,指戰員克服山高坡陡密灌叢生等困難,上不去的地方就兩人合作踩著肩膀往上爬,走不通的路就前方隊員用油鋸和砍刀砍掉較粗的藤灌,后面的隊員直接用身體將細枝壓倒,在密林中趟出一條追擊通道,與時間賽跑把水帶一條接一條向火線逼近。
副支隊長于鑫帶五華中隊從西南方向開辟隔離帶,采取同樣方式,依托消防水車架設水泵,從火線側翼繼續縱深追殲余火,采取“打清結合”的戰法,水泵在前方殲滅火頭、打壓火勢,常規裝備跟進清理鞏固,確保追擊的每一段火線徹底殲滅。
副支隊長黃凱、副政委周明泉帶直屬大隊70人,從火線另一側尋找有利位置打開突破口,依托消防水車架設水泵,采取水泵強攻的方式,向西南方向持續清理撲打,控制火勢蔓延。
地方專業撲火隊和干部群眾400人分段配合行動,調集7輛地方水車持續配合隊伍進行增濕作業。目前火勢正在控制中,計劃18日早上利用溫度低、風力小的有利時機發起總攻——決戰九子山。
火場北線山勢較為陡峭,平均坡度幾乎達到了80度,這給隊伍接近火線帶來了一定困難,而且北線風力較大,一天內6-7級的大風持續十幾個小時。也正因為常年大風天氣,在山脊線上安裝了數十個風力發電機,這也是北線重點保護的重要設施。經過現場勘查,常規裝備很難發揮有效作用,支隊前指決定采取“泵車結合”的戰法壓制火勢,采用“增濕阻燃”的方法對火勢發展方向進行增濕作業,從而有效控制火勢蔓延。
決戰九子山。
吹響安寧火場總攻的沖鋒號。
4月18日早上6時,在安寧火場北線的指戰員整裝待發,伴著一縷縷黎明的霞光,一往直前地向九子山火場挺進,這是整個安寧火場的決戰之地。
北線是此次火災撲救的重點一線,如果大火越過山脊的防火隔離帶后,直接威脅青龍峽4A級景區安全,將給國家森林資源帶來更大損失。
臨危決斷穩如泰山。
山風呼嘯烈日當頭,16日下午展開戰斗后,烈焰在西南風的作用下一次次向北線特勤大隊布防的埡口發起沖鋒,埡口以北的群山被當地人稱之為九子山,顧名思義,就像9根手指一樣交錯而盤,山間灌木叢生,溝壑眾橫,在里面展開滅火極為困難。此時的九子山與烈火之間僅隔著一群身著橙色防火服的指戰員。17日下午15時,風力陡增,埡口下近百米處的可燃物被強風裹挾,越過隔離帶點燃北側九子山的一處山頭,火焰爆燃形成高強度樹冠火,霎時間濃煙彌漫,白晝如夜。前指領導迅速將重兵調至埡口處,指戰員們望著已經堅守了2天2夜的陣地,牙關咬緊,負責堅守這一線的特勤大隊一中隊指導員李曉明立即請戰,帶領20名黨員架設水泵追擊火頭,隨后又調集特勤大隊二中隊、昆明大隊80人,試圖阻止大火翻過山頭向北蔓延,然而由于現場風力極大,大火呈爆燃態勢逼近指戰員,在支隊領導的命令下,指戰員們緊急撤離。“撤!快往下撤!”指揮員在對講機里大喊著,劇烈的爆燃火迅速形成了蘑菇云,現場濃煙滾滾,3米以外已經看不清楚任何物體,指戰員們憑著感覺和對講機中的呼喊聲往下極速撤退,情況危急,防火道兩側就是幾百米的山崖,稍不留神就有跌入谷底的危險。連續沖鋒2小時后未果,看著火焰沿著山坡向北蔓延,指戰員們心情極為復雜。現場指揮員李孝忠支隊長、楊仙永政委勘察火情后,決定先避其鋒芒、伺機再戰。李支隊長沉著冷靜告訴指戰員:“明天凌晨風向穩定,風力較小就是決戰之時,大家必須一鼓作氣殲滅大火,保住北線,保住身后萬畝森林。”堅毅的目光和鏗鏘的言語立即穩住了軍心,大家緊鑼密鼓開始備戰第二天的殲滅戰。
閃擊飛火決戰決勝。
4月18日早晨6點,天灰蒙蒙剛亮開,紅色的火線布在山間尤為顯眼,整裝待發的指戰員們眼神犀利,從中迸發出必勝的決心。經過無人機勘察分析,支隊長李孝忠動員道:“同志們,現在風向穩定、火焰強度低,我們必須在最短的時間內拿下這條3公里的火線,大家有沒有信心”。“有、有”,指戰員的回答響徹整個山谷。6時30分,飛火阻擊戰正式打響,特勤大隊作為總隊的尖刀鐵拳再一次擔當先鋒,采取“兩翼對進鉗形夾擊”的戰術,特勤大隊二中隊到達北線左翼由左向右撲打,特勤一中隊從64號風機處打開突破口,依托水車架設水泵,以水滅火,昆明大隊五華中隊、楚雄駐防分隊隨后跟進清理。由上而下接近火線在森林滅火戰斗中風險極大,加之陡峭的地形、茂密的樹林、滾落的石塊給指戰員接近火線帶來極大困難,快速解決戰斗憑借的是身經百戰后形成的頑強戰斗意志、高效協同配合、優秀技戰術水平。特勤二中隊在推進過程中遇到一段接近90度的陡崖,如若平時,可能會選擇繞過,但是此時情況緊急,如不快速處置,山火翻過另一座山形成上山火,將無法控制。二中隊中隊長謝孳向迅速做出決定,向溝谷直插,迅速阻隔山火蔓延,砍刀手黃雙恒用壞了3把砍刀,硬是在陡坡密林中開出了一條決戰通道。一中隊班長李燕春,在運送水帶時不慎踩滑,在山坡上翻滾兩圈才停住,立馬爬起繼續前進。為了能夠在有利時機內撲滅明火,全體參戰指戰員一刻不敢停歇,沿線鋪設105根水帶,終于在上午12時特勤一中隊和二中隊扣頭,整個火場形成合圍,為后續徹底解決明火奠定了堅實基礎。合圍時,兩支隊伍的指揮員激動地擁抱在了一起,很多指戰員熱淚盈眶。為了能夠鞏固戰果,贏得最終勝利,大家又一刻不停歇的投入到火場清理工作中去。
攻堅克難敢打敢拼。
九子山一戰,指戰員們充分展現出不畏艱險的忠誠擔當和敢打敢拼的血性膽魄。在接近90度的山坡上,指戰員手腳并行,就像壁虎一樣緊緊地貼在山壁上,慢慢的拉著樹枝往下艱難前行,有的隊友手上磨出的血泡早已讓山石剮破,腳下是松軟腐殖質層,很難找到支點,稍不留神就會滑落,加之有時滾石順著山坡掉落,指戰員隨時面臨被砸傷的危險。“滾石,滾石!”,聽到后面的人在大聲的呼喊,只見一大片石頭從山上滾落,危急關頭,消防士楊政立刻抱頭蹲下,有驚無險,大滾石從頭上飛過,成片的小滾石被水帶筐擋在了身后。事后,楊政幽默地說:“水帶筐救了我的命,以后人在,水帶筐就在”。班長王吉陽在鋪設水帶時不慎被藤條絆倒,就在王吉陽即將摔下去的瞬間,中隊長謝孳向猛地撲向王吉陽并抱住他,用自己的身體死死護著王吉陽。砰!一陣灰塵伴隨著一聲悶響后,隱約的看到兩人抱成一團,“你沒事吧”謝孳向翻過身來焦急地問道,“沒事,隊長,繼續前進!”王吉陽爬起身來繼續向山下沖去。向前推進過程中,由于陡崖綿延,很多火點掛在陡崖上方,水槍無法打到,特勤一中隊陳常軍、高云飛、姜斌3名班長主動承擔槍頭手,輪番上陣,面對打不到的懸崖火,他們互相踩著肩膀、拽著水帶攀上懸崖,確保將每一處火點處理干凈,經歷3個小時的不間斷輸水,他們早已全身濕透,防火鞋都能倒出水來。
黃沙百戰穿金甲,3小時合圍、5小時清理、5小時看守,在極其艱苦、艱險、艱難的情況下,在90度懸崖陡坡,溝壑密林深谷的惡劣環境下,昆明支隊指戰員閃擊飛火,打下此次滅火戰斗的決勝之戰,用澎湃熱血再一次書寫了國家隊專業隊的戰斗之歌。
7時00分整,決戰的沖鋒號在北線吹響。昆明支隊支隊長李孝忠帶特勤、昆明2個大隊采取“兩翼對進、鉗形夾擊”戰法組織對整個火場實施合圍。副支隊長于鑫帶特勤一中隊、五華中隊從九子山右側64號風機處打開突破口,依托水車架設雙泵,采取“打清結合”戰法向西北方向推進。副支隊長黃凱帶特勤二中隊、楚雄駐防隊伍從火線側翼打開突破口,采取同樣方式向東北方向推進。與此同時,政委楊仙永帶直屬大隊負責火場北線左翼火線鞏固清理,沿線依托水罐車架設水泵,全線布兵、分段看守,確保遇有情況及時處置,嚴防火線突破蔓延。
越是艱難險阻,越是勇往直前;越是千難萬險,越是斗志昂揚。昆明支隊參戰指戰員敢啃最硬的骨頭、敢打最惡的仗。九子山山高坡陡、谷深林密,隨時伴有滾石滑落,前面的戰友毫不猶豫地踩著兄弟的肩膀一步步向山頂爬去,用血肉之軀鑄就鋼鐵長城,將一根根水帶沿著火線向前鋪去。從槍頭噴射出的團結之水、力量之水、正義之水,一點點將火魔消滅。
感動了千百萬網友的祿勸中隊消防員余傳義,被馬蜂蜇傷的眼睛雖還沒有好全,卻已然扛起了水槍,戰斗在了隊伍的最前方;昨天還在牽掛家中妻兒的五華中隊助理張林東,今日在如同滾滾洪流的戰斗隊伍中,卻是叫的最響、打的最狠、走的最遠、斗志最高的那一個;特勤一中隊消防員余潮磊不顧身體持續多日發燒感冒,面對4米高的峭壁,順著水帶縱身一躍,面對火魔毫不畏懼;4個小時一直堅守在水泵邊的泵手直屬大隊二中隊班長謝俊文,長時間被轟鳴的水泵聲陣得頭暈目眩,依然將對講機緊貼耳旁,按照前方的指令加壓減壓;特勤二中隊水槍手王吉陽,穿著早已浸濕了后背和衣袖的防火服,面對60多度高溫炙烤,一打就是2公里。
支隊黨委班子成員,不僅全部壓實在一線,更是每一個方向的旗幟,發揮自身表率作用,始終與支隊全體指戰員戰斗在一起,激發了強大戰斗力。經過近4個小時的全力奮戰,10時55分,兩支隊伍成功扣頭,九子山總攻戰宣告勝利,這也標志著安寧溫泉火場全線告捷。
面對來之不易的勝利果實,指戰員絲毫不敢大意,即便是身心疲憊,也要把最后的戰果堅決守住,各大中隊隨后轉入到縱深清理任務,一定要把最安全的火場交給黨和人民。
4月17日12時30分,安寧火場西南方向一條長約3公里的火線,向成昆鐵路蔓延,最近火頭距鐵路僅有50米。YN省森林消防總隊普洱支隊180名指戰員,在成功控制安寧市溫泉街道官莊村火場南線后,奉命前往撲救,經過3個多小時的奮力撲救,確保了成昆線廣通至昆明多趟動車平安通行。
成昆鐵路,是中國境內一條連接SC省與YN省的國鐵Ⅰ級客貨共線鐵路;線路呈南北走向,為中國西南地區的干線鐵路之一,也是中國三橫五縱干線鐵路網的一縱。成昆鐵路全線共有991座橋梁、427座隧道,其中有三分之一的車站處于橋隧中。
新發現火線為急進地表火伴隨大面積樹冠火,火強度較大,周邊植被為云南松、灌木,海拔1900米,坡度60度,火場氣溫30°,風力為西南風4至5級。火線南側如果得不到有效控制,將嚴重威脅到成昆鐵路線上來回的動車通行。
12時40分,該支隊在接到命令后,由周東輝支隊長、劉東君政委帶直屬、思茅、景谷、景東中隊135名指戰員火速前往撲救。因氣溫攀升、風向不定、瞬時風力增至7級以上,對撲火人員造成安全威脅,立即組織參戰人員撤離至安全區域,伺機從西南阻截火頭。西雙版納大隊唐波大隊長、夏明洪教導員帶45名指戰員迅速增援火場。
14時20分,火場風力變小,風向穩定,周東輝支隊長、劉東君政委帶景東、思茅中隊70人,采取“一點突破,兩翼推進”戰術進行撲打,從西南線西南側打開突破口,采取水泵和常規機具結合方式進行撲打,思茅中隊35人沿火線向西北方向撲打,景東中隊35人沿火線向東南方向撲打。版納大隊采取邊增濕作業保重點,邊撲打鐵路沿線明火,對已經蔓延至高鐵線的高危火線進行強勢壓制。
YN省森林消防總隊齊興彬總隊長和政治部童承宗主任坐陣火場南線指揮滅火行動,要求隊伍:“判明火情,科學接近火線,堅決打贏成昆鐵路保衛戰。”齊興彬總隊長、童承宗主任既當指揮員又當戰斗員,和指戰員協力抬起水泵槍頭,精準打向火頭。
“抵近點,不要怕,鐵路就在身后,我們往前一步鐵路就多一分安全!”景谷中隊班長巖溫罕扛著水槍喊到,面對越燒越近的火墻他沒有退縮,不斷給身后的管帶手加油鼓勁,帶領攻堅小隊撲打火頭。16時10分,劉東君政委帶直屬中隊30名指戰員,在火場南側打開突破口,利用消防水車+水泵的戰術,迅速架設水泵,以水滅火,沿火線西北方向撲打,100人地方專業撲火隊員跟隨清理煙點。
16時10分,劉東君政委帶直屬中隊30名指戰員,在火場南側打開突破口,利用消防水車+水泵的戰術,迅速架設水泵,以水滅火,沿火線西北方向撲打,100人地方專業撲火隊員跟隨清理煙點。
煙點。“快,水槍手,火上來了!”周東輝支隊長正帶領指戰員堵截蔓向成昆線的火頭。突然,一陣8級的狂風,大火瞬間形成十幾米高的火墻向指戰員襲來。見此情形,周東輝支隊長奔向火線一把奪過水槍,死死將指戰員護在身后,直面高溫,強攻火頭。由于山高坡陡,在撲打過程中周支隊長摔倒向下翻滾七八米,一身泥濘的他看著身后的鐵路,他朝著指戰員大喊:“截住火!”經過3次強攻火頭,終于把大火堵截在距離鐵路100米的山頭上。
火場故事3則:
守護我們的第二故鄉。
YN省森林消防總隊特勤大隊作為駐守在安寧市的隊伍,他們剛剛完成玉溪江川“4·11”滅火作戰任務后就馬不停蹄趕往安寧溫泉火場,隊伍到達指定位置后隨即投入戰斗,對火頭進行圍追堵截,哪里有險情他們就沖到哪里。在飛火越過隔離帶后特勤大隊立即對飛火進行處置,面對高溫熱流他們沒有退縮,而是選擇直面火頭,在接近80度的斜坡從上自下鋪設水帶進行滅火,火線到哪水帶就鋪設到哪里,面對懸崖他們就利用繩索裝備進行作業,遇到陡坡就手腳并用向上攀爬,他們披荊斬棘,累計鋪設4公里的水帶,持續奮戰數小時后,特勤一中隊和特勤二中隊成功扣頭,李冠銘和謝孳向兩名中隊長激動的擁抱在了一起,特勤大隊常年駐守在安寧市,他們已經對安寧有了特殊的感情,早把安寧當作了第二故鄉,所以他們拼了命也要往前沖,守護他們的第二故鄉。
絕對不能讓飛火“躍”過去。4月16日,KM市森林消防支隊直屬大隊還沒從YX市人民群眾歡送的熱情中走出來,便再次踏上了前往安寧溫泉火場的征程。到達指定區域后,直屬大隊受命守在長度近2公里的防火隔離帶上,首要任務便是阻隔飛火越過隔離帶。剛下車,滾滾濃煙撲面而來,指戰員們向山下望去,蜿蜒的火線望不到盡頭,而大隊所處的區域正好位于火線緩慢推進的邊緣,十多米高的樹冠火時而升騰。在濃煙中,只見水槍手頂著濃煙將槍頭對準火頭,一點點壓制,一步步前行,哪里有在強風作用下升起的火焰,哪里就有向它發起沖鋒的隊員。夜幕漸漸降臨,指戰員們依舊堅守在陣地上,絲毫不敢松懈,雖然風力漸漸減弱,但防止火星飛躍隔離帶的任務依舊嚴峻。“一組一組,有飛火越過隔離帶飛到了樹林中,趕快架起水泵將它追上,決不能讓火勢蔓延。”“下方林子有煙點,二組快速前去處置。”一道道命令從對講機里傳來,這一夜已經數不清指戰員向蠢蠢欲動的火焰發起了多少次沖鋒,也數不清殲滅了多少“成功”越過隔離帶的飛火,當朝陽的光芒灑向大地,漆黑的火燒跡地和翠綠的樹林在防火隔離帶的分割下涇渭分明。
逆火前行的應急尖刀。
4月16日,KM市森林消防支隊昆明大隊剛完成玉溪江川“4·11”森林火災撲救任務,還沒來得及休整,便從玉溪轉戰安寧。到達安寧火場后,全體指戰員隨即投入戰斗,在大風天氣的影響下,火線多次復燃,他們直面火頭,一次又一次架設水泵,一次又一次追趕火頭,一次又一次勇敢直前的身影……盡管身體疲憊不堪,沒有一人叫苦叫累。無論是去年增援重慶、廣西滅火作戰,還是保衛昆明長蟲山的“十八羅漢”,又或是這次接連完成玉溪江川“4·11”、安寧市“4·13”滅火作戰,昆明大隊全體指戰員都表現出頑強的戰斗意志,關鍵時刻敢打敢拼,永遠站在人民群眾最需要的地方。
翻過這座山?我們一起走向勝利。安寧市“4·13”森林火災發生的第5天晚上,楚雄駐防隊伍在完成火場西線的“多點突破、分割圍殲”任務后,又接到緊急馳援九子山的命令。從地圖上看,直線距離并不遠,但如果從山的背面到山下再繞到山頂,至少需要一兩個個小時,眼看火線快要越過隔離帶,時間已經來不及。楚雄駐防隊伍果斷執行前指命令,合理調整人員,背上裝備,決定直接橫跨山脊,以最快速度到達指定位置,在接近90度的山坡上,指戰員們手腳并行,就像壁虎一樣緊緊地貼在山背上,遠遠抬頭望去,隊伍行進顯得尤為困難。“大家堅持住,九子山是整個火場的決戰之地,翻過這座山,我們就到了”,教導員柏戰這一席話激勵著全體指戰員,大家咬緊牙關,克服困難,到達火場后與其他隊伍共同展開攻勢,最終取得了九子山總攻戰的勝利。
截止4月18日,BS市森林消防支隊120名指戰員已連續在安寧火場奮戰6天5夜,留下了一幕幕感人肺腑、激動人心的故事,有效傳遞了火場正能量。
親人離世朝著山河敬禮。
4月16日,已連續在火場一線鏖戰4晝夜的騰沖中隊消防員楊澤江,突然接到家里爺爺去世的噩耗。回想起爺爺生前的一幅幅照片、一段段畫面,他悲慟不已;回想起出發前最后一次和爺爺通話時的噓寒問暖,他眼角泛出了淚花。一邊是爺爺的突然辭世,一邊是熊熊的烈火,復雜的思緒涌上心頭。支隊了解情況后,及時為楊澤江報請了假期,但被他毅然拒絕。他說道“逝去的親人不能再回來,但燃燒的烈火可以焚毀一切。爺爺的辭世讓我很悲痛,不能回去送上一程是我的遺憾,爺爺在世時一直希望我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如今山火告急,我應該堅守一線。也許,這也是爺爺希望看到的。”說罷,他站起身、擦干眼淚,對著祖國的大好山河敬了個禮,再次抗上槍頭投入滅火一線。
退隊不褪色火場再并肩。
4月13日,已經退出隊伍的騰沖中隊原中隊長助理李強,聽說安寧溫泉街道突發山火,BS市森林消防支隊星夜馳援。憑著15年的滅火作戰經驗,他知道安寧的山火不好打,林密坡陡、溝谷縱橫是常態,參加戰斗風險極高,危險伴隨左右。但他第一時間收拾行囊、準備物資,連夜驅車100余公里,奔赴火場一線,毅然選擇隨隊參加戰斗。在火場北線林火阻擊戰中,面對熊熊烈火和滔天熱浪,他堅決要求參加“攻堅隊”,熟練的操起水槍頭,沖鋒在前與火魔硬剛。連續5小時的鏖戰,所有隊員都已筋疲力盡,在火燒跡地內清理余火的水泵聲突然停止,他又顧不上自身的疲憊,第一時間檢修水泵,確保水泵能正常運轉。事后,戰友們打趣的說“都退隊了,還這么拼。”他回答道“退隊后能再次發揮余熱,能和隊友們一起并肩戰斗,是我最開心的事情。”整個滅火戰斗期間,李強始終把隊友當家人,跟隨隊伍轉戰多條火線,火勢蔓延到哪里,他就與隊友奮戰到哪里,危險時刻沖鋒在前,困難時刻挺身而出,始終秉承著“退隊不忘報國志,危難時刻敢勇挺”的精神,深深感染了火場上每一名參戰隊員。
人可以歇?機具不能停。
4月15日下午,安寧火場北線風向突變,風力巨增,火借風勢,風助火威,瞬間產生爆燃,只見一個火球飛過第一道隔離帶,咆哮的林火發出毀天滅地的“嘶喊”,迅速形成新的火場。如果火線越過最后一道防線,前兩天的戰果將功虧一簣,整個火場態勢就會驟然突變。情急之下,隆陽中隊二優班長扛起水槍迅速帶領本班人跑到火頭蔓延的必經之路,與火頭展開殊死搏斗,哪怕濃煙籠罩,哪怕熱浪襲來,哪怕衣服被烤得發燙,哪怕眉毛被烤焦,他始終頂在最前端。鏖戰4小時后才被隊友拉下來,他依然轉身對隊友說“人可以歇一歇,但水槍不能停,一定要把林火堵截在最后一道防線內,否則我們就白干了。”這一天,他的衣服始終沒有干過,他的注意力始終沒有離開過火場,他的身體始終穿梭在林間,就是這樣一個鋼鐵硬漢,一天內多次成功阻擊火頭“越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