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漢初政論文的發展與繁榮
- 燦爛散文
- 羅潔編著
- 2700字
- 2021-05-28 10:19:15
延續轉變 兩漢散文
到了兩漢時期,散文有了很大的發展,兩漢散文是先秦散文大發展之后的繼續和變化發展時期,呈現出一種新的氣象。
兩漢的散文在許多方面繼承先秦傳統而有所發展,涌現出了許多著名的散文家。漢賦是在漢代涌現出的一種有韻的散文,在兩漢400年間,一般文人多致力于這種文體的寫作,因而盛極一時。
雖然漢賦盛極一時,但漢代散文最高代表卻不是漢賦,而是司馬遷所著的《史記》。無論從哪方面來看,《史記》都將漢代散文推向了最高峰。
兩漢散文前承春秋戰國“百家爭鳴”之風,下啟魏晉南北朝散文之端,被公認為漢代文學的主要部分,兩漢散文與先秦散文一起構成了我國古代散文發展的第一個高峰。
西漢初年,社會初定,文化方面較少限制,學術思想趨于活躍,很多文人意氣風發,銳意進取,力圖以自己的所學應用于社會,為國家服務,這就促進了政論文章的發展和繁榮。
政論文由先秦諸子文章發展而來,作者往往以歷代興亡的經驗教訓為主題,抓住當代國家、社會的重大問題,表達自己的政治見解。在書中,作者飽含熾熱的感情,暢所欲言,文風縱橫馳騁,氣勢恢宏。
陸賈的《新語》是最早為鞏固漢代政權而立論的政論文章之一。之后,是賈山的《至言》、賈誼的《過秦論》和《陳政事疏》、《論積貯疏》,緊接著是晁錯的《賢良文學對策》、《論貴粟疏》、《守邊對農疏》等政論文章,此外,還有鄒陽、枚乘等人的上書獻策文章。
陸賈 出生于(約前240年~前170年),西漢政治家、文學家、思想家。其先為楚人。劉邦起事時,以陸賈有口才、善辯論,常派他出使諸侯各國。高祖十一年奉命出使南越,他對于安定國內局勢,溝通南越與中原地區的經濟文化交流起了良好的作用。他的著作有《楚漢春秋》和《新語》等。
《新語》是陸賈的政論文代表作,共12篇,文章大意說明治理天下應當依靠詩書,行仁義。文章多引史事,征古論今,以闡述君主治國的政策,風格曉暢明快。
賈山生活在漢文帝時期,他的政論文代表作《至言》意為極言,直諫之言,屬于長篇奏疏,有2500余字。書中,賈山以宏闊的歷史眼光總結了秦王朝滅亡的教訓,并大加贊揚古代圣王的民主作風,并對現今君王提出希望。
太中大夫 我國古代官名。秦代開始設置,漢朝以后各代多承襲這個設置。唐、宋為文散官,從四品上。金時稱大中大夫,從四品。元代時升為從三品。明代時稱大中大夫,為從三品。
《至言》有戰國縱橫家說辭的遺風,雄健疏放,善于在鋪陳中交錯使用短句、長句、疑問句和語氣詞,造成跌宕起伏的氣勢,流露出慷慨激昂的情緒。議論中愛把鋪張性描摹和結論性判斷結合起來,語言簡短有力,節奏緊湊。
賈誼是西漢初年著名的政論家、文學家。18歲即顯露出驚人的才氣,年輕時由河南郡守吳公推薦,20余歲被漢文帝召為博士。不到一年被破格提為太中大夫。
《過秦論》是賈誼政論散文的代表作,分上中下3篇。全文從各個方面分析秦王朝的過失,故名為《過秦論》。該書在總結秦速亡的歷史教訓,以作為漢王朝建立制度、鞏固統治的借鑒。
《過秦論》先講秦代自秦孝公至秦始皇逐漸強大的原因:具有地理的優勢、實行變法圖強、正確的戰爭策略、幾代人的苦心經營等。
行文中采用排比式的句子和鋪陳式的描寫方法,造成一種語言上的生動氣勢;之后則寫將領陳涉雖然本身力量微小,卻能使貌似強大的秦國覆滅,從史實的分析中得出“仁義不施,攻守異勢”的結論。
在《過秦論》有著極佳的美學效果,通篇翻騰激蕩,筆勢縱放,運用了大量排比、對偶和夸張等渲染手法,使全文充滿了不可阻擋的氣勢。
《陳政事疏》又叫《治安策》,文章沒有總結歷史經驗,而是直指漢初朝廷現實政治的缺點和弊端,提出“眾建諸侯而少其力”及其他政治思想。
這些文章篇幅長,氣勢盛大;觀察敏銳,筆鋒犀利;縱橫馳說,言辭激切;結構嚴密,富于辭采,有縱橫家文章的特點。因此,《治安策》不僅以其政治思想被后人稱贊,更以其文調勢雅而被后人推崇。
郡守 郡的行政長官,始設置于戰國。戰國各國在邊地設郡,派官防守,官名為“守”。郡守最先為武職,后漸成為地方行政長官。秦統一后,實行郡、縣兩級地方行政區劃制度,每郡設置郡守,治理民政。漢時,改稱太守。明清則專稱知府。
《論積貯疏》中的“積貯者,天下之大命”的思想,讓人深省。文章直抒政見,觀點鮮明,議論鋒利,論證嚴密,善用對比,筆勢流暢,說服力強,有戰國縱橫家遺風,無論對歷代經濟政策的制訂,還是對后世政論文的發展都有深遠影響。
晁錯是西漢漢文帝的謀臣,先因文才出眾任漢文帝時太常掌故,后歷任太子舍人、博士、太子家令、賢文學等。因辯才非凡,被太子劉啟尊為“智囊”。
晁錯為人剛直苛刻,直言敢諫,他向漢文帝獻言獻策,并主持實施了許多積極政策,還寫出了《論貴粟疏》、《言兵事疏》、《賢良文學對策》、《說景帝前削藩書》、《募民徏塞下書》等大量政論性文章。
《論貴粟疏》文章觀點精辟,分析透徹,邏輯謹嚴,文筆犀利,具有汪洋恣肆的氣勢和流暢渾厚的風格。
《言兵事疏》將古代兵法推向了一個新的峰巔。文中見解獨到,有著深刻的歷史依據和堅實的現實基礎,具有較強的可行性和操作性。對漢朝的邊防鞏固起到了巨大的作用,為后來歷代軍事思想家所借鑒和應用。
晁錯的文章被稱為“疏直激切,盡所欲言”,其中《賢良文學對策》、《言兵事疏》、《守邊勸農疏》等,皆為“西漢鴻文,沾溉后人,其澤甚遠”。
晁錯的文章在內容上,不僅應合當時時代的熱潮,積極總結古代圣王治世和秦代覆亡的歷史經驗教訓,以政治家深刻的洞察力和匡正時弊的滿腔熱情,將其視角敏銳地投向事關國計民生、政權安危的一系列重大社會問題,并通過科學的分析論證,不失時機地提出切實可行的主張和具體措施,起到對現實的指導作用。
晁錯文章的文學性不如賈誼的文章耐讀,美感強,但由于這些文章均善于從歷史事實出發,分析時政的利弊得失,見解深刻,盡其所言,因此,不失為優秀的政論文章。
賈誼和晁錯的政論文以及鄒陽、枚乘等人的上書獻策文章把漢初的政論文推向了高潮,這些書中進言的對象已經不再是諸侯之國,而是統一的大漢王朝,因此,書中的視野、見識、氣魄均遠遠超過戰國縱橫家。
閱讀鏈接
西漢初年,百廢待興,漢高祖劉邦為了給百姓一個休養生息的機會,決定實行無為而治的政策。
陸賈是一位辯才超群的人,他曾經隨著劉邦開創事業。劉邦在當上皇帝后,陸賈經常在他跟前說詩書。劉邦開始對這些沒有興趣。
一次,在陸賈再一次說詩書以后,劉邦發起火來,說如今的天下是我騎在馬上得來的,跟詩書有什么關系呢?陸賈馬上說,天下能從馬上得來,但怎么可能在馬上統治呢?
聰明的劉邦很快明白過來,他叫陸賈把秦朝失去天下,漢朝得到天下以及各諸侯國成敗的事情寫些奏折給他看。陸賈很快寫好了一些奏折,呈給劉邦看。劉邦看過,高聲稱贊,決定對諸家學說采取兼容并包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