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4章 西國戰亂

「老同學,這地方可以同時望見天寧寺三重塔與瀨戶內海,是除了千光寺之外的定番景致唷!」說完杉原看了看手機,已經下午四點多了「走吧,我家就在圖書館附近。」說完兩人就慢慢的走下階梯離開這里沿著二號線前進,沒過多久就看到一棟白色并不高的建筑「這圖書館春天的時候門前兩株染井吉野櫻花樹開的可好看了!」「難道你選擇住這附近理由之一是這個?」「是啊,可以不用走遠進去圖書館之前能夠看到櫻花,這該有多享受,還不用跑遠呢!」「服了你了!」說完杉原領頭從圖書館旁的坡道走上,到了T字形路口右轉后,沒多久就來到一間濃濃和風的二層樓白色外觀獨棟屋外「到了!」兩人隨即進入屋內,此時謙信取笑的說:「這么大一間房子沒個女主人啊!」「少笑我,你自己也沒好到哪去!」互相取笑完杉原就讓老同學到二樓休息,自己則下廚弄幾樣菜,等到兩人先后洗浴后,就在餐桌上以麥茶互相干杯作為開頭:「老同學,你要我拆解的謎題可不只這些吧?」「當然,這點東西勞煩京大教授可是小題大做,其實你知道這邊離戰國時代村上水軍的三大基地:因島、來島與能島就在眼前,但是對我來說,戰國時代的歷史實在是太過困難,這點我只能求助于你了!」「我先問你知道村上水軍是怎么來的嗎?」「說來聽聽!」

原來瀨戶內海的村上氏并不是一般人印象的土豪或是野武士,相反的來頭并不小,這三島村上氏原為一家,本家其實是擊敗兩次武田軍、最后卻被逼逃往越后投靠上杉家的信濃村上氏,這家來頭其實跟武田家都是源氏,只不過村上家是村上天皇這一系的庶流,武田家來自于清和源氏的支系河內源氏,同為天皇血脈源氏卻兵刃相向,在戰國時代并不稀奇就是。三島村上氏就是來自信濃村上氏,據傳平安時代村上為國之弟定國在保元之亂后,經由淡路島在塩飽諸島定居;后代在平治之亂后的永歷元年移居越智大島,成為后來伊予村上氏之祖。

水軍這兩個字其實與現代的海賊類似,不過并非以打劫為業,說起來比較像是海上保全業者,因為掌握瀨戶內海這段制海權,就在海上設關征收通行費,付費后派遣引水人還有海上警護等業務,與今天我們認知新航海時代的特許海盜或是索馬里海盜不同。

「你還記得戰國時代村上家的家督是誰嗎?」「不就是村上武吉嗎?」戰國時代開始的永正五年祖父隆勝被殺死、父親義忠死后,舉目無依的他離開能島、投靠九州島肥后的菊池氏,拜領當家武俊偏諱「武」取名為武吉,重回故鄉后與叔父隆重擊退企圖爭奪家督的村上義益,終于成功取回故鄉能島,之后更與伊予河野家的村上通康和解,并迎娶其女締結盟約,終于成為村上三島的頭領。

真正使村上水軍一戰成名的關鍵,無非就是被后世譽為「海上桶狹間」的嚴島海戰。要說這場戰爭就要往前從永正七年大內家在畿內進出開始說起。那時細川家為了幕府管領職位開始內哄,這時位在本州島島最西邊的義興帶著臣服于他的九州島及中國地方國人眾加入這場亂斗,該年八月十四日將軍足利義澄死去,為處于劣勢的他與支持的細川高國創造機會,在船岡山之戰擊破對手澄元順利取得京大權。這場勝利不僅為這個位處偏地的大名獲得從三位官階晉身公卿行列,經濟上最重要的收獲莫過于得到派遣遣明船特權,壟斷利潤甚豐的日明貿易機會,不過這也引起在中國明朝嘉靖二年發生的貿易糾紛:寧波之亂。

不過領主長期不在領地一定會出事,除了許多國人眾離開之外,最重要莫過于永正十五年曾隨軍的出云國人尼子經久起兵襲擊安藝、石見外,更得到安藝守護武田元繁響應,這下事情可不得了,同年趕緊辭去守護代回家處理,但是他一回去京又陷入混亂就是。

在他回到山口后,趁著尼子家與安藝國人毛利家的矛盾之際,趕緊拉攏成為家督不久的毛利元就,這個動作讓本來陷于略微不利的情況,隨著尼子家東進攻打山名氏,讓奪回有石見銀山的大內家重新取得上風。但是享祿二年義興過世后由義隆接手的大內家,卻發生了變化。

要說義隆是個不成才的繼承人也不,至少他與大友、少貳兩家開戰后完成對北九州島沿岸的壓制,天文五年得到大宰大貳官位的他接受幕府請求上洛,卻被尼子家阻攔,四年后尼子家掀起對大內家的攻擊,結果不僅遭到擊退,更失去本領出云國的白鹿城等地,天文十一年大內家攻擊尼子家主城,但是這次卻大敗虧輸,連未來繼承人養子大內晴持也溺死途中。

順利逃回山口的義隆,自此失去爭雄的想法,開始把山口營建為有京都風味的地方,并且邀請流落在外的朝廷公卿來此,逐漸對象來是高級文化的和歌、連歌等京都文化事物表達很強的關心,加上父親那輩以來獨占與明朝和朝鮮王朝的勘合貿易,逐漸把注意力轉移到文化與貿易,得到強調治理領地的文治派支持,但也引起陶隆房為首的擴張領地武人派的反感,是不是與豐臣秀吉時代后期很像呢?

沒錯幾年后,天文二十一年陶隆房的兒子陶隆房發動叛變,逼的義隆以四十五歲在長門的大寧寺自殺,留下「討人者與被討者皆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辭世后離開這個世間。但是別把陶隆房當做天生反叛者如后來的松永久秀之流,他父親陶興房是大內家的重臣,本人年幼因為美貌受到重用(戰國時代男色在大名間很盛行,像是武田信玄就是,義隆還因為耶穌會認為男色是罪惡,把傳教士趕出領地!)。父親死后身為次男的他繼承家督,位列大內重臣,甚至在前面提到尼子家進攻大內家的吉田郡山城之戰,身為總大將的他與元就連手共同擊退來犯敵軍,但是在進攻尼子家的戰役是由他主動提起,義隆不僅接受還親自領兵出征,但不知道擔任什么任務,但是最后殿后的任務是由他擔起,如果沒有足夠忠心與覺悟是不可能主動擔起失敗機率極高任務吧?

陶家其實是大內家的分支,也就是說兩家的興盛是綁在一起,沒有分別的,主家沒落必然帶給庶家衰敗的兆頭,這可不是開玩笑的!因此對沒有作為的義隆不滿與日俱增,他的想法中身為統治北九州島和山陰道西部大名,應該具有更大雄心壯志與遠大的抱負,而不是庸庸碌碌、不思進取,整天跟朝廷公卿和歌唱達,這樣下去遲早有一天會被吞并。

但是這場戰敗帶給大內家不僅是一改退保領地方方針,甚至重用出身九州島肥后國人眾、行政能力出色的相良武任,主要的任務就是統制國人、抑制守護代權力、強化大名也就是義隆權力,前面說到討伐尼子家的過程中,就是他與隆房對立,吃了敗仗之后自然得到大內家最大主導權,與武功派隆房等人勢同水火也就不意外了!

在義隆庇護之下,相良武任三次出奔、三次被找回,可也是戰國一大奇跡了!更于天文二十年提交《相良武任申狀》,直接挑明隆房有叛變嫌疑,不過這沒能引起義隆警惕,反而加深隆房的警戒與敵心。就算擁有再多眷顧,義隆一死他絕對下場悲慘,大寧寺之變后的八月二十日,躲在花尾城的他被隆房命令的野上房忠殺害,五十四歲的他留下「空蟬の つくしよしとは 思はねど 身はもぬけつつ なくなくぞ行く」作為活過的依據后就步下人生舞臺了。據說與大內家爭奪北九州島的大友家重臣、后來改名立花道雪的戶次鑒連曾在『立花家文書』中對大寧寺之變有過評論:「欠缺思慮的義隆,比起說理的陶隆房,更偏愛無道的相良武任(思慮を欠いた義隆が、道理を說いている陶隆房より、無道を企てた相良武任を赑屃した)」,從別人眼中看來,義隆與相良的組合就是個絕對不良的君臣。

據傳大寧寺之變中陶隆房是主要策劃沒錯,但這位被喻為「西國無雙的侍大將」,能夠起事成功單靠他一人也是不可能的,況且文官掌握的權力比起豐臣時代的五奉行可說是只多不少,最重要的助手是他正室娘家的爺爺內藤興盛,把義隆逼死、殺死長男義尊后,并沒有像其他下克上例子自立門戶,而是從大友家迎回先前是義隆猶子(與養子不同的僅僅是一種契約關系,不必更改原本的姓氏,類似結誼,但不同可享有繼承權)大友晴英繼承大內家,并改名義長,隆房也趁這機會拜領原來的名字之一改名晴賢。

這樣的他絕不可能是笨蛋,掌握大權之后迅速與原先在大內家的國人眾搞好關系,比方說在大內家羽翼下逐漸成氣候的安藝毛利家,元就的態度是如何呢?對于晴賢的示好,并沒有立即給予答復,反而是先出兵支持平賀氏宗家平賀廣相奪回被義隆指派、來自小早川氏的平賀隆保占據平賀氏家督位置,逼的走投無路下自盡,隨即拿下平賀氏頭崎城及大內氏槌山城兩地,不過很聰明的并沒有與大內家或是晴賢翻臉。

「我聽傳聞毛利家其實與陶晴賢其實并不如他們自家史書《新裁軍記》所說哪般光明正大?」「哈哈,戰國史上有多少自家軍紀是完全可信的?《甲陽軍鑒》光是山本勘助一個人吵了多少年?如果真把他們寫的完全當史實,那可能一堆歷史都得打架了!」

說白了,毛利家跟晴賢有著臺面下的來往,這點可以從他們來往的書信中可以得到證據,雖然不知道小早川隆景的態度,但是在元就、隆元、元春這些父兄打從一開始支持晴賢的想法,即使想要反對恐怕也是無用,甚至協助晴賢與相熟領主折沖斡旋,作為回報才會知道謀反內情。不過情況在一個事件后產生變化,那就是今天島根縣西部的石見國內戰。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五台县| 灌云县| 泸水县| 揭阳市| 中卫市| 临邑县| 澄迈县| 承德县| 汶上县| 河曲县| 临安市| 上犹县| 井冈山市| 清远市| 平罗县| 额济纳旗| 蚌埠市| 余干县| 南通市| 诸暨市| 应城市| 连云港市| 安达市| 平陆县| 竹北市| 安化县| 福州市| 延寿县| 漳平市| 安宁市| 南城县| 拜城县| 天等县| 家居| 九江市| 竹北市| 洞口县| 宣城市| 正宁县| 辰溪县| 来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