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2019年7月的一個深夜,躺在從上海開往北京的高鐵動臥上,聽著同艙的三個人發出此起彼伏的鼾聲,我預料之中地失眠了。
天亮之后,我就要去采訪本書的主人公,有著“當代徐霞客”之稱的盲人旅行家曹晟康老師了。臨行之前,我查閱了關于他的很多資料,比如看了紀錄片、新聞報道、他旅行中的錄音錄像、公開演講的片段,等等。我整理了很多問題,但其中最讓我疑惑的莫過于曹老師的那句勵志名言:“既然我看不見世界,那就讓世界看見我。”
為什么要讓世界看見你呢?
我有點“狹隘”地想,如果我是一個盲人,比起被更多的人看見,似乎讓更少的人看見我才會讓我更有安全感吧?畢竟,我面對的是一個伸手不見五指的未知世界啊!
后來見到曹老師,聽他談起人生的種種經歷,我逐漸明白,曹老師就是這樣一個敢于“突破常理”的人:你說盲人待在家里最安全,我偏要出去環游世界;你說大部分盲人的職業是按摩師,我非要當個旅行家、運動員或者演講者;你說盲人能學習的機會有限,我偏要通過聽廣播、聽電視等一切方法學習更多的知識。而這些突破常理的精彩故事,都被我寫進這本書里了。
我們為這本書取名《不和世界講道理》,就是希望告訴大家,每個人從一出生開始,都會或多或少受困于生命給予我們的種種限制,這些限制與DNA有關,與家庭有關,與意外有關……然而,如果我們以限制為由,被常理束縛,遲遲不愿意行動,那么即使我們有再遠大的夢想,也只能是空想。
冉求曾帶著畏難情緒對孔子說:“非不說子之道,力不足也。”而孔子的回答是:“力不足者,中道而廢。今女畫。”簡單來講,就是別人說你不行,你不一定是真不行。要知道,說你不行的那些人或許并沒有充分地了解你,而且你也不知道他們在說你不行時,是站在什么樣的立場上的;但如果你自己說自己不行,那么你就真的很難達成自己的心愿了。因為你的心氣兒已經沒了,開始給自己畫地為牢。
希望你讀過這本書之后,能夠認識并喜歡這位“不和世界講道理”的曹晟康老師。也希望你和我有一樣的體會:
心懷夢想的人,早已走在路上。
宋瑤
2020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