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汽車動力電池智能制造工廠建設框架與實踐
- 朱明皓 鐘發平 匡德志
- 722字
- 2021-01-05 18:45:44
序一
隨著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的不斷發展,以動力電池為代表的二次電池應用呈現顯著增長態勢,大力發展高性能綠色二次電池成為人們的共識。近年來,國家頒布了多個規劃來支持動力電池的發展,并將提升電池能量密度作為關鍵指標之一,以滿足人們對新能源汽車續航里程不斷提高的需求。值得注意的是,在提升動力電池能量密度的同時,還要兼顧電池的安全性、壽命、倍率等指標。
截至2018年12月,國內已有近200家動力電池企業為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提供動力電池配套。呈現出總體產能過剩,優質產能不足的態勢,面對2020年國家相關補貼下降,市場競爭日益激烈,動力電池企業面臨新一輪的洗牌。因此,加快新一代信息技術融合,通過人、機、料等的互聯互通,建設從原材料制備端,一直到售后服務端的全程信息化,提高電池制造和使用的安全性,降低電池使用和維護成本,對動力電池提高競爭力、取得市場話語權具有重要意義。
《汽車動力電池智能制造工廠建設框架與實踐》一書,從世界主流的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角度入手,梳理了汽車動力電池的發展狀況,提出智能制造的主要內涵和模式,智能制造工廠建設所需的技術路線和主體構思。該書提出了動力電池智能制造工廠應具備的主要特征,即信息基礎設施高度互聯,及時進行信息傳輸和對接,從柔性化、敏捷化、信息化到智能化,在此基礎上,以需求為導向,提出動力電池智能制造工廠的總體布局和建設框架,并從設計、經營、生產、服務和物流等五大模塊提出相關建設內容。該書以湖南科霸汽車動力電池有限責任公司為案例,將上述理論與方法進行實際應用,并提出技術應用展望。該書系統梳理、分析、總結了我國動力電池智能制造工廠的建設模式,對我國動力電池智能制造的發展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極高的應用價值。
中國工程院院士
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