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汽車動力電池智能制造工廠建設框架與實踐
- 朱明皓 鐘發平 匡德志
- 712字
- 2021-01-05 18:45:50
第4章
國外智能制造的發展現狀與趨勢
制造業是國民經濟的主體,是立國之本、興國之器、強國之基。自十八世紀中葉開啟工業文明以來,世界強國的興衰史和中華民族的奮斗史一再證明,沒有強大的制造業,就沒有國家和民族的強盛。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制造業,是我國提升綜合國力、保障國家安全、建設世界強國的必由之路。
隨著大數據、互聯網、云計算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及人工智能的技術突破,信息技術與制造技術深度融合,制造業新形態新模式不斷涌現,全球制造業正面臨著新的變革。為應對技術和產業變革的挑戰,搶占未來經濟發展制高點,各個國家紛紛把振興制造業作為重大的國策。美國提出了以工業互聯網為核心的先進制造戰略,重振美國制造業;德國以工業4.0戰略主導,促進制造業邁向智能時代;日本提出未來產業新興業態—互聯工業,創造制造業新的價值。
中國圍繞實現制造強國的戰略目標,于2015年5月19日正式提出戰略方針,作為我國實施的制造強國戰略第一個十年行動綱領,以促進制造業創新發展為主題,以提質增效為中心,以加快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為主線,以智能制造為主攻方向。
從美國工業互聯網、德國工業4.0、日本互聯工業和中國制造強國戰略等國家制造業發展戰略可看出,未來制造業的核心競爭力不僅涉及人財物等要素,更涉及萬物互聯、組織變革、數據驅動、綜合集成及協同創新等新興要素,數據、信息、互聯互通成為制造業發展的新的重要組成要素。各國在搶占未來經濟制高點的本質都強調了人與人、人與機器、機器與機器、服務與服務間的數據采集、信息加工、互聯互通,包括了全網絡化的高度信息集成,突出以數據為核心的變革理念,部署實施技術研發、標準制定、產業應用、人才培養等舉措,提高制造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