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汽車動力電池智能制造工廠建設框架與實踐
- 朱明皓 鐘發平 匡德志
- 3412字
- 2021-01-05 18:45:46
1.2 德國
1.2.1 汽車市場規模
德國人口相對較少,汽車年銷量一般在300~400萬輛之間,如圖1-2所示。近年來雖略有波動,但整體汽車銷量一直維持在一個穩定水平。2017年的數據顯示,德國擁有8300多萬的總人口,汽車千人保有量約為572輛,汽車保有量總數約為0.47億輛,人均數據與日本比較接近。
2018年,德國汽車市場并沒有較大起色,其中最大因素是現在世界上實施統一的輕型汽車測試程序(WLTP),多家車企對旗下車型進行更新換代來應對更加嚴苛的檢測標準,但沒有完全抵消負面影響。
自德國聯邦最高行政法院通過老舊柴油車禁行法案,以及相關監管機構引入更嚴格的排放標準測試以來,德國車企一直在排放壓力中努力提高自己的銷量。根據KBA的數據,德國汽車市場汽油車占比62.4%,柴油車占比32.3%。柴油車占德國2018年新車注冊量的比例從上一年的38.8%下降至32.3%,汽油車的占比則從2017年的57.7%躍升至62.4%。

圖1-2 2005—2018德國歷年汽車銷量
(數據來源:OICA)
在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方面,2018年,在德國本地的混合動力汽車(包括油電混合動力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銷量為130258輛(其中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銷量為31442輛),占比3.8%;純電動汽車銷量為36062輛,占比1.0%。隨著柴油車型銷量減少,節能與新能源車型需求增加,未來節能與新能源車型將成為德國市場的新增長點。
在細分車型方面,以2017年乘用車市場為例,德國新能源乘用車銷量排行中,奧迪A3 e-Tron以4454輛獲得銷售冠軍,但市場份額只占8%,雷諾Zoe排名第二,銷量為4322輛,2016年的銷售冠軍寶馬i3下滑到第三,僅比第二名少了3輛。德國2017年新能源乘用車銷量前十車型詳見表1-3。
表1-3 德國2017年新能源乘用車銷量前十車型

1.2.2 引導政策
2009年8月,德國聯邦政府通過了《國家電動汽車發展規劃》(NEPE),這份由聯邦經濟和能源部、交通和數字基礎設施部、環境部及教育和科研部共同負責制訂的規劃,旨在推動德國電動汽車的研發力度,并大力開展電動汽車在德國的推廣普及和商務應用開發。
2010年5月,德國聯邦政府成立了由工業、科技、政策等部門代表組成的“國家電動汽車平臺”(NPE)。NPE定期發布《電動汽車進展報告》,總結德國電動汽車的當時發展狀況,并對后續發展提出建議。
2011年5月,德國聯邦經濟部與交通部聯合發布了《德國聯邦政府國家電動汽車發展規劃》,其目標是:至2020年德國上路行駛的電動及混合動力汽車達到100萬輛,至2030年至少達到600萬輛,至2050年電動交通網絡覆蓋全國城市區域。該規劃包括三個實施階段,第一階段(2009—2011年),在該發展規劃正式頒布之前,德聯邦政府投入的研發資金總額已達5億歐元,這也是2009年啟動的德國經濟刺激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研發重點包括電池技術、電力驅動技術、混合動力技術及公共電力交通網絡的構建等;第二(2012—2016年)及第三(2017—2020年)階段,除進一步加大研發力度外,還將大力開展電動汽車的全國推廣普及和商務應用開發等,以使德國成為全球電動汽車技術及市場的引領者。
德國推動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發展的主要措施如下。
1. 財稅政策
① 稅收方面,德國法律規定“傳統化石燃料汽車需根據溫室氣體排放量和發動機排量繳納年度保有稅”。為了向消費者普及電動汽車,德國政府出臺稅收優惠政策,規定在2011年5月到2015年12月之間購買的電動汽車,免征10年保有稅;2016年1月到2020年12月之間購買的電動汽車,免征5年保有稅。保有稅優惠結束后,德國政府將根據電動汽車整備質量征稅,但稅金額度仍將低于傳統燃油汽車。
② 德國政府出臺購買補貼政策(稱作“環境補貼”),于2016年6月2日正式實施,計劃向購買電動汽車的消費者提供總計12億歐元的補助,以鼓勵消費者購買電動汽車。其中每輛純電動汽車的環境補貼達4000歐元,每輛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的環境補貼為3000歐元,同時規定可獲補貼的電動汽車標價最高為6萬歐元。
2. 研發政策
德國政府通過發起“視窗”計劃和“燈塔”計劃,讓更多的科研機構、大型企業及眾多中小企業參與到電動汽車的發展進程中,旨在加快電動汽車的推廣和普及,并支持電動汽車領域的創新發展示范與試驗項目,提供資金達22億歐元(到2017年)。“視窗”計劃的實施期從2012年年末到2016年年末,項目的前三年聯邦政府投入資金達1.8億歐元,支持了90個項目(涉及從家用電動汽車各領域的不同解決方案到商用電動汽車的充電基礎設施)。與“視窗”計劃的全方位展示和推廣不同,“燈塔”計劃專門為驅動技術、電池技術、充電基礎設施、城市交通電網、循環與資源效率、信息與通信技術等不同領域的創新型技術提供資金。
3. 其他方面
① 統一充電標準。德國于2016年3月17日正式實施的《充電基礎設施條例》(LSV),明確規定了充電接口標準及充電設施安裝、運行的最低要求,規定所有新安裝的充電樁至少必須滿足歐盟充電接口標準。
② 完善充電設施。德國聯邦政府投資3億歐元用于改善充電基礎設施,其中2億歐元用于快速充電設施建設,1億歐元用于普通充電設施建設。
③ 公共采購倡議。德國聯邦政府提出目標,未來聯邦政府車輛(公務車)的20%將是電動汽車,并為此提供了1億歐元的資金。據2016年5月的數據顯示,德國聯邦經濟和能源部已完成了這一目標的20.83%。
2015年,柴油車深陷“排放門”丑聞,引起了公眾廣泛的討論和質疑。雖然德國聯邦參議院就禁售燃油車展開了激烈的辯論,但德國尚未制定柴油車退出時間表。德國就業人口中的2.4%直接來自汽車制造業,有13%與汽車行業相關。2015年,德國汽車工業總產值達到3480億歐元,約占全國工業生產總值的20%。德國政府也擔心“激進”的禁售燃油政策會對整個汽車產業產生重大影響,轉而采取了優化技術和更新軟件這種更加“柔和”的手段。德國總理默克爾多次重申反對禁售柴油車,德國外長加布里爾也在不同場合多次反對終止燃油引擎的提議。
大多數德國汽車制造商也支持這種“中間道路”,認為清潔內燃機技術仍有較大潛力,反對禁售令和禁行令,但同時又表示將積極參與發展電動汽車。盡管德國各大汽車品牌都推出了電動汽車,但由于售價高昂和充電樁不足等問題,并沒有達到刺激消費終端的目的。截至2017年年底,在德國4700多萬輛機動車當中,電動汽車保有量僅為10萬輛左右,尚未實現從產業導入階段到產業成長階段的轉變。
1.2.3 主流發展方向
歐盟通過新能源轉化框架來發展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歐盟將能源產業政策向節約能源、可再生能源和生物燃料發展,分別在1992年、1996年、2000年、2005年、2009年和2014年開始執行歐1、歐2、歐3、歐4、歐5、歐6排放法規。到2020年,二氧化碳的總體規劃將達到單輛車95g/km。
歐盟于2009年10月30日正式公告《歐盟交通道路電動化路線圖》(3.5版),詳見表1-4。首先規定歐盟電動車發展三大“里程碑”,設定在每一時段擬實現的目標,再設定六大技術領域的分階段細化目標,最后,按照技術領域分類,設定各具體事項的完成時間表。
表1-4 歐盟交通運輸電氣化路線圖

(1)基本階段及其總體目標。
① 第一里程碑,預定在2012年前為引導和調整階段;
② 第二里程碑,2012—2016年為過渡階段,第二代電動車問世;
③ 第三里程碑,預定在2016—2020年,為大規模生產階段。
(2)六大技術領域的細分目標。
對電動車發展的電能儲存系統、車輛驅動技術、系統一體化、電網一體化、交通系統、安全六大關鍵技術領域,設定了相應的細化目標(如表1-4所示)。
(3)具體技術領域下的工作事項細化目標。
歐盟路線圖為每一工作事項的啟動和完成都厘定時間表,根據《德國聯邦政府國家電動汽車發展規劃》,確定具體發展目標。
德國聯邦政府于2009年8月19日批準了《國家電動汽車發展計劃》,相關內容見表1-5。該計劃為德國電動汽車技術研發確定了兩大重點方向:一是電動汽車的電池技術,二是電動汽車的能效、安全性和可靠性。
表1-5 德國聯邦政府國家電動汽車的發展規劃

從德國聯邦政府的角度來看,《國家電動汽車發展計劃》制定的目標是與發展路線圖、技術、基礎設施、市場、標準、規范及外部環境的發展緊密聯系的。
為了達到這個目標,德國在促進節能與新能源汽車三個階段(市場準備、市場發展、市場成熟)發展的同時,也在大力加強科研開發,確保德國持續擁有技術優勢,引導全球市場。
具體企業方面,戴姆勒承諾在5到7年內,會在節能與新能源汽車領域投入100億歐元。預計2025年左右,其旗下的梅賽德斯奔馳乘用車將會有15%到25%的純電動車型,涵蓋純電動及插電式混合動力等技術路線;寶馬將在2025年前推出25款新車型,其中12款將采用純電動模式,同時寶馬i4、iX3(X3電動版)、iNext等車型已被官方正式確認,這些純電動車型會陸續在市場中推出;大眾汽車集團預計到2025年,集團銷售的新車中約有四分之一為純電動汽車,根據市場發展情況看,集團純電動汽車年銷量屆時或可達到300萬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