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學習,五年高薪變低薪
絕對不要把提高工作能力僅寄望于公司培訓上。
相信看過《命運呼叫轉移》的朋友都記得這么一個場景,偏遠山村的大齡單身漢老三(葛優飾)為了給手機充電,騎車走了幾十里的山路去尋找電源。因為他知道,失去電的手機,同廢鐵并無區別。
人也如此,無論你“電力”多強勁、“容量”多龐大,終歸有耗盡“電量”的一天,就如同你當年花大價錢買來的車子、房子隨著歲月流逝會不斷折舊一樣。在風云變幻的職場,怎樣才能讓自己不斷“保鮮”?
古人云:“活到老,學到老。”美國職業專家更是明確指出,現在職業半衰期越來越短,所有高薪者若不學習,用不了五年就會變成低薪者!信息社會的核心競爭,已經發展為學習力的競爭。
如果你想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增加自己的業務知識,那么參加公司組織的員工培訓是必要的。但是,幫助我們獲得快速提高的最好方法未必是公司培訓:中規中矩地坐進培訓室,接受培訓師的常規培訓。
因為人絕對不可能通過一兩次培訓就脫胎換骨。相反,集體培訓中學到的東西往往是最派不上用場的。這就好比是食堂燒的大鍋菜,總沒有你最想吃的東西。既是如此,那為什么大師傅還是照燒不誤呢?因為這樣做容易,并且不容易得罪人。
很多剛剛參加工作的職場“菜鳥”,什么都不會,卻理直氣壯地認為這沒什么:“很正常嘛,因為公司還沒有進行培訓。等我接受了培訓,就全都會了。”很顯然,他們把參加培訓和達到效果很幼稚地畫上了等號。殊不知,集體培訓往往只是一個遮人耳目的“過場”,你可能得不到任何具有實際操作價值的信息。
這時,你可能又要發出疑問了:“既然公司培訓沒有什么實際價值,那為什么許多大學畢業生在選擇公司時,還是非常看重所選公司有沒有組織培訓呢?”
我的感悟是,期待公司培訓的大都是這樣一種人:他們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知識、什么技能,也不知道有哪些學習知識和技能的途徑。基于這些原因,他們只好被動地等待別人來發現自己想要什么,并且等待別人主動教自己。
其實,這種想法是完全錯誤的,單靠聽課、靠培訓師機械地把同樣的東西傳達給所有人,你永遠無法得到比別人更多的知識,永遠無法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如果你一無所知,還滿懷希望地等待別人可憐你的無知而施舍你知識,那你會為你的無知付出更多的代價。
所以,絕對不要把提高工作能力僅寄望于公司培訓。與其在這方面浪費精力,倒不如把更多的心思放在日常工作的每一天、每一分、每一秒。
你是剛步入職場的“菜鳥”,還是打拼職場多年的“老槍”,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不要忘記時常給自己“加油”。因為只有這樣,你才能在職業發展的道路上越走越寬、越走越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