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歷史的星火: 那些點亮了歷史的小人物

史上最牛獄卒:皇帝派人來殺犯人,他緊閉監(jiān)獄門不讓進

01

《漢書·宣帝紀》有這么一句:曾孫雖在襁褓,猶坐收系郡邸獄。

意思是曾孫還在襁褓中的時候,就被關(guān)進了郡邸獄。

西漢時期的王侯、郡守及各郡國,喜歡在京城的邸舍臨時設(shè)置羈獄,這就是所謂的“郡邸獄”。

這里所謂的“曾孫”,指的是漢武帝劉徹的曾孫劉詢。

劉詢原名劉病已,提到這個名字,人們便會想起“史上唯一在監(jiān)獄中長大的皇帝”這個標簽,這個皇帝,便是堪稱一代明君的漢宣帝。

公元前91年,“巫蠱之禍”發(fā)生,漢武帝受酷吏江充蒙蔽,逼反了太子劉據(jù),結(jié)果劉據(jù)造反失敗,導(dǎo)致全家被殺,長子劉進和妻子王翁須也不例外。

劉進的兒子劉病已,也就是漢武帝劉徹的這個曾孫,當時才幾個月大,尚在襁褓中,僥幸“逃”過屠殺,但被關(guān)進了郡邸獄。

這么小的孩子被關(guān)進監(jiān)獄那種條件惡劣的地方,又沒父母照顧,連奶都沒得吃,能不能活下去,沒人能保證。但他遇到了一個好獄吏,才得以幸存。

這個獄吏,名叫丙吉。丙吉是今山東人,小時候就對法律很感興趣,刻苦鉆研律令,長大后憑這個特長,在魯國當了個獄吏。

被征召到京城的時候,丙吉已經(jīng)不是普通的獄吏了,已因功升為廷尉右監(jiān)。

“巫蠱之禍”后,由于被株連的人太多,辦案需要大量人手,現(xiàn)有官員實在忙不過來,漢武帝便把丙吉抽調(diào)到京城,令他負責審理與“巫蠱之禍”案件有關(guān)的囚犯。

丙吉為人寬厚,對劉詢很是同情,何況才幾個月大的劉詢,本來就是無辜的,拋開其身份不說,即使是普通囚犯,這么小的娃娃也應(yīng)該得到好的照顧。

據(jù)《漢書·魏相丙吉傳》,丙吉在監(jiān)獄中挑選了兩名謹慎、厚道的女囚,一個叫胡組,一個叫趙徵卿,命她們好好照顧劉詢,特別吩咐她們,要把娃娃放在寬敞、干燥的地方。

02

四年后,因“巫蠱之禍”大病一場的漢武帝,病情更加嚴重。有所謂的風水師對他說,他經(jīng)常看到長安的監(jiān)獄中,像炊煙那樣冒出“天子氣”,漢武帝便派人去監(jiān)獄,將獄中關(guān)押的囚犯,無論罪行輕重統(tǒng)統(tǒng)殺掉。

只有這樣,才能防止監(jiān)獄中“誕生”一個皇帝。奉旨到監(jiān)獄殺人的是內(nèi)侍郭穰,他是晚上來到關(guān)押劉詢的郡邸獄的。

作為漢武帝身邊的人,其他人見了郭穰,莫不恭敬有加,甚至像耗子見了貓,因為他們明白,得罪了皇帝身邊的人,絕對沒好果子吃。

丙吉卻緊閉監(jiān)獄門,拒不開門,對郭穰說:“這地方你不能進!”

郭穰蒙了,請他給個理由,丙吉說,這里住著皇上的曾孫,他是無辜的,其他無辜之人都不能隨便殺死,何況是皇上的親曾孫!

一個非要執(zhí)行皇帝的命令,一個拒不開門,雙方就這樣僵持著,一直到天亮。

好話歹話說盡,口水說干了幾次,郭穰也未能踏進監(jiān)獄一步,氣急敗壞地回去了,回去后把情況報告給漢武帝,同時對丙吉進行彈劾:這家伙抗旨不遵,應(yīng)該殺頭!

這時候的漢武帝,醍醐灌頂,幡然醒悟,對郭穰說:“這是上天讓他這么做的啊!”

漢武帝的意思是,這是上天派丙吉去救我的曾孫啊!

醒悟過來后,漢武帝立即宣布大赦天下,被關(guān)在郡邸獄中的囚犯,“獨賴丙吉而生”。

《漢書》在講完這個故事后,還發(fā)了一句感慨,說丙吉一個小小的關(guān)門動作,簡直恩及四海,功德無量。

冒著違抗皇帝命令被殺頭的風險救了那么多無辜者的性命,他配得上這個評語。

03

然而,由于生下來沒多久就沒了爹娘,又長期生活在監(jiān)獄那種惡劣的環(huán)境中,劉詢的身體很差,經(jīng)常生病,幾次差點病死,這也是他為何之前被起名“劉病已”的原因。

無論名字是誰起的,起名字的人,都希望這個娃娃的病,一下子消失。

漢武帝大赦天下后,被關(guān)在郡邸獄的囚犯,都得以走出監(jiān)獄,重獲自由。

那時的劉詢雖然才四歲多一點,但也不該再呆在監(jiān)獄里了,丙吉便給京兆尹發(fā)了一份公文,要他安置。

與公文一同送去的,既有劉詢,還有在監(jiān)獄中照顧他的女囚胡組。

在京兆尹看來,漢武帝的曾孫“大駕光臨”,不但不是好事,反而是一個巨大的燙手山芋,他不敢接受,又把他送回,“物歸原主”。

那時候,丙吉給劉詢找的“保姆”胡組,也該回家了,劉詢對她已經(jīng)有了感情,舍不得她離開,丙吉便與其商量,征得對方同意后,便拿出自己的錢雇傭胡組,請她繼續(xù)照顧劉詢。

劉詢的身體很差,伙食需要開好一點,針對這個問題,丙吉專門找到掌管掖庭宮府藏的官吏,后者明白他的意思,但是他說,想給劉詢吃上等伙食,要有皇上的詔令才行,沒有詔令,是沒法解決的。

所謂的上等伙食,也不過是能吃到一點米和肉而已,丙吉也懶得向上面匯報了,更不等什么詔令,每月將自己的薪水拿一部分出來,解決劉詢的衣食。

生活問題解決了,但老是在外“漂泊”,不是長久之計,丙吉便把劉詢送到他祖母史良娣家,交給史良娣的兄長史恭,囑咐他好好撫養(yǎng)。

04

后來,丙吉當上了車騎將軍市令,又升為大將軍長史,成為大將軍霍光(霍去病之弟,漢武帝托孤大臣)的部下,深受霍光信任和看重,連后來漢昭帝駕崩,迎接昌邑王劉賀繼位這么重要的事情,霍光也是派丙吉去辦的。

漢昭帝是公元前74年駕崩的,那時候的丙吉,已經(jīng)官至光祿大夫、給事中。

誰知劉賀很不爭氣,繼位后違法亂紀,霍光一氣之下把他廢了。

廢掉劉賀之后,讓誰來填補這個空出來的位子,霍光與車騎將軍張安世等大臣,商議了很久也定不下來。

那時候的老劉家,基本上后繼無人了。

丙吉便向霍光匯報了劉詢的情況,說這個孩子現(xiàn)在十八九歲了,由他祖母的兄長親自撫養(yǎng)和教育,精通經(jīng)術(shù),既有文化又有才能,辦事也很穩(wěn)重,為人也很有禮節(jié)。

總而言之,根據(jù)丙吉的描述,這個劉家后裔,具備當天子的資質(zhì)。

當然了,丙吉并未斷言劉詢天生就是當天子的料,而是建議霍光先考察一下他的能力,如果覺得他還行,就先讓他入宮侍奉太后,讓天下人先知道有這么個人,然后再決定是否讓他繼位。

對于丙吉,霍光那是相當信任,既然他說那小子不錯,那就錯不了,霍光便派宗正(掌管皇帝親族或外戚勛貴等有關(guān)事務(wù)的官員)劉德和丙吉一起,去把劉詢接到宮里來。

后劉詢即位,是為漢宣帝,丙吉被賜爵關(guān)內(nèi)侯。

把劉詢推上龍椅后,或許是為了避嫌,丙吉對之前對宣帝的救命之恩和關(guān)照絕口不提,所以朝廷上下,都不知道他的功勞。

當然了,丙吉之所以對此守口如瓶,也是他為人厚道的本性使然——“吉為人深厚,不伐善。自曾孫遭遇,吉絕口不道前恩,故朝廷莫能明其功也。”

而宣帝自己對于丙吉所做的這一切,因從未有人向他透露,他自然不知道。

05

直到劉詢親政,掖庭宮一個名叫則的婢女,讓其丈夫上書說,她曾經(jīng)護養(yǎng)過劉詢,漢宣帝這才知道,他的命,竟然是丙吉救下來的!

婢女則讓其夫上書陳述自己的功勞,當然是想得到相應(yīng)的好處,但她的話,漢宣帝不能隨便相信,自然要令掖庭令去查問。

那個婢女對負責查問的人說,你們?nèi)舨恍牛梢詭胰栍反蠓虮敃r的情況,他比誰都清楚。

丙吉確實比誰都清楚,但事實卻與則的說法稍有出入。

丙吉記得,則的確也照顧過劉詢,但他更記得,則的照顧很不用心,她還因此而挨過板子。

所以在丙吉看來,出了力的人不一定就有功,要說有功,只有渭城的胡組和淮陽的趙徵卿有功,她們照顧陛下的時候,才真正把陛下當親人對待,悉心照料。

既然提到了這兩位,丙吉覺得,是時候給她們表功了,便把她們當初如何辛苦地照料宣帝,寫成材料匯報上去。

漢宣帝立即詔令丙吉把她們找來,但她們都已不在人世,宣帝厚賞了她們的子孫。

而對于在丙吉看來沒有功勞的則,漢宣帝同樣給予了厚賞,除下詔免除她的奴婢身份,還賞錢十萬。

獎賞了這幾位“保姆”,漢宣帝意識到,這個丙吉,怎么對這些情況了解得這么清楚呢?他在其中,又扮演了什么角色呢?

他把丙吉召來,親自詢問,丙吉先是不肯說,再三追問之下,才透露了一點。

宣帝非常感動,給丞相下詔說,朕落難的時候,御史大夫丙吉對朕恩重如山,說明他有很美的德行,《詩經(jīng)》說得好,凡是恩德都該報答,丙吉應(yīng)封為博陽侯,食邑一千三百戶。

不料,正要給丙吉封侯時他病了,而且病得很重,劉詢很著急,想搶在他離開人世之前,完成授予封地的程序。

見皇上擔心丙吉再也不能起來,太子太傅夏侯勝安慰他說,陛下別擔心,臣聽說有陰德的人,一定會享受到他的快樂,并影響到子孫,如今丙吉雖然病重,但他還未享受到得到報答帶來的快樂,所以他不會死的。

原本是一句安慰話,誰知這話說過沒幾天,丙吉的病竟然痊愈了!

病好后,丙吉做的第一件事,是上書謝絕封侯,而且態(tài)度非常堅決。

在他看來,這是憑空名受賞,歷來為他所不齒,所以他不接受封賞。

公元前59年,丞相魏相去世,丙吉接替丞相職務(wù),又活了四年,于公元前55年正月去世,謚號定侯。

主站蜘蛛池模板: 高雄市| 肃北| 陆川县| 永州市| 大厂| 桃园县| 山西省| 两当县| 丽水市| 麻江县| 镇宁| 扶余县| 城步| 台湾省| 永昌县| 襄垣县| 龙泉市| 鄂尔多斯市| 牡丹江市| 垫江县| 云浮市| 桐城市| 宁津县| 深州市| 塔城市| 龙门县| 集贤县| 库伦旗| 阿图什市| 罗定市| 柞水县| 桓仁| 仁怀市| 乃东县| 云南省| 定陶县| 阳高县| 金阳县| 隆尧县| 中方县| 彭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