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魏晉南北朝 動蕩離亂中飄來仙風(fēng)梵音

寧為太平犬,不做離亂人。痛徹心扉后的錚錚誓言,并不能阻止戰(zhàn)亂頻仍。苦難中的吶喊與呼喚,比任何時候都更深刻更猛烈。應(yīng)聲而至的道與釋,雖不能創(chuàng)造和美世界,卻也為世人提供了新的生存思維、態(tài)度和方式,聊以慰藉心中的創(chuàng)傷。從此,嘉州山水平添一道人文景觀,仙風(fēng)梵音飄到今。

葛洪:煉丹不是浮云

人物小檔案

姓名:葛洪,字稚川,自號抱樸子

生卒年:284~364年

主要事跡:出身江南士族,“少以儒學(xué)知名,尤好神仙導(dǎo)養(yǎng)之法”。21歲,因戰(zhàn)功封“伏波將軍”(多年后賜爵關(guān)內(nèi)侯)。但他無心功名,認(rèn)為“榮位勢利,譬如寄客”,轉(zhuǎn)而專注于服食養(yǎng)性,修行煉丹,著書講學(xué),撰有《抱樸子》《神仙傳》《隱逸傳》《金匱藥方》《肘后備急方》等,是東晉時期著名的道教學(xué)者、煉丹家、醫(yī)藥學(xué)家。據(jù)《嘉定府志》,“(葛)洪嘗入蜀,取雄黃于武都山,色如雞冠,喜曰:吾丹成矣”,“夾江縣稚川溪,(葛)洪嘗煉丹于此”。

影響樂山指數(shù):★★★★

相關(guān)人物:陸修靜、李阿真人、陳瑞


那得一身閑,把酒憑欄,問五霸七雄而今安在?

休將百年計(jì),賦詩寄興,看清風(fēng)明月亙古如斯!


這是金頂華藏寺的一幅對聯(lián),清代和尚印銓撰。站在金頂,立于云天之上,四顧蒼茫無邊,反復(fù)默念此對聯(lián),能慨嘆的恐怕只有宇宙洪荒、人生短暫、神馬浮云……歷代對峨眉山趨之若鶩的隱逸高士所追求的不正是這種境界?

魏晉南北朝時期,峨眉山雖已是道家有名的福地,但道教流傳史料和之前一樣奇缺,只能從各種道教典籍中找出一鱗半爪的記錄。比如,佛教明果大師收編了的乾明觀,有專家考證,那是道士乾明修的,是四川最早的兩座道觀之一,另一座是青城山清都觀。至于乾明是個什么樣的道士,我們不得而知。又如,峨眉山頭號神仙天真皇人的神格定型也是在這個時期完成的,主要通過鮑靚及其女婿葛洪之手。鮑靚寫了《三皇經(jīng)》,說天真皇人“住峨眉山北絕巖,蒼玉為屋”,“泰帝之使,在峨眉山授黃帝真人五牙之法”。并宣稱,此經(jīng)是“登嵩高山,入石室清齋”,抄錄石壁古文而成,“凡諸侯有此文者必為國王,大夫有此文者為人父母,庶人有此文者錢財(cái)自聚,婦人有此文者必為皇后。”如此宣傳,朝廷自然恐慌,不僅將此經(jīng)列為禁書,還將鮑靚誅殺。葛洪繼承遺志,不僅將“三皇說”記入《抱樸子》,而且延展提升,夯實(shí)了峨眉山的正神、地仙說。從這個角度講,葛洪是將峨眉山塑造為“仙山”的重要功臣。

盡管葛洪對峨眉山作出了如此巨大的貢獻(xiàn),但清同治《嘉定府志》對他是否入蜀仍持懷疑態(tài)度,認(rèn)為那時“劉聰、石勒亂于中原,李特、李雄亂于西蜀”,葛洪作為東晉出了名的公職人員是不大可能入蜀的;除非是在桓溫平蜀之后,但此時葛洪已經(jīng)過了63歲,主要居住在廣東羅浮山,專心煉丹和著書立說。民國《夾江縣志》卻斬釘截鐵地說,“稚川溪,縣北三十五里,源出峨眉后麓,三折而入于江。晉葛稚川曾煉丹于此,遺跡尚存,故名。”這一說法同樣值得懷疑:葛洪既然到了峨眉山腳的稚川溪,為何不住到山上,像我們所知的隱逸高士、大德高僧?著實(shí)讓人難以理解。其實(shí),讀了《抱樸子》就會發(fā)現(xiàn),葛洪對天下名山充滿了敬畏:欲求仙藥“石芝”,必入名山;而“(石芝)恍兮忽兮,其中有象;恍兮忽兮,其中有物”,一般不會向人示現(xiàn),除非“久齋至精”。而且,入山過程極為考究,充滿了隆重的儀式感:入名山,必須是在“石芝”現(xiàn)世的三月或九月;進(jìn)山那天,“勿以山佷日,必以天輔時,三奇會尤佳。出三奇吉門到山,須六陽之日、明堂之時”;隨身還得有些必備品,“帶靈寶符,牽白犬,抱白雞,以白鹽一斗,及開山符檄,著大石上,執(zhí)吳唐草一把以入山。山神喜,必得芝”;一路上,還要不斷念叨九字真言“臨兵斗者,皆陣列前行”,這樣才能“無所不辟”……如此等等,不難理解葛洪為何不住峨眉山上了。

可以這樣說,葛洪到峨眉山,不是朝圣,也不為修仙,只是沖著山中的芝草仙藥。他是否找到了仙藥,我們也不得而知。倒是今人屠呦呦從他的《肘后備急方》中獲得靈感,提煉出治療瘧疾的青蒿素,得了諾貝爾獎。這就再次證明,中華傳統(tǒng)文化中有許多優(yōu)秀的東西,即便是擺在一兩千年后的今天,同樣精彩。葛洪活了81歲,死時“兀然若睡,世以為尸解也”。尸解,只是地仙中的下品。其實(shí),僅憑葛洪的醫(yī)學(xué)成就,世人就該稱之為福佑黎民蒼生千秋萬代的不死“神仙”。

葛洪之后,到過峨眉山的名人還有南朝劉宋時期的陸修靜。這也是一位宗師級的人物,對道教尤其是南朝天師道的教理、組織、齋醮儀式等作出了重大改革和完善,且主張儒、佛、道三教合流,影響極大。和葛洪一樣,陸修靜到峨眉山也不是為了朝圣修仙,有自己的特殊目的——道教典籍《玄品錄》說他“南詣衡陽九嶷,訪南真之遺跡;西至峨眉,訪清虛之高躅”。“清虛”即太素清虛真人王褒,字子登,西漢晚期名人,通過修煉得道成仙,是道教神仙譜中資格較老的人物。王褒在峨眉山上留下了些什么,史料不詳。陸修靜到峨眉山又找到了些什么,更不得而知。

近水樓臺先得月。這個時期,受峨眉山道教氛圍的影響,樂山本土也出了兩個人物。一個是李阿真人。他是晉代犍為南安“太清鄉(xiāng)歸仁里人也,賦性清雅,愛佳山水。顧天下喪亂,偕妹媭入金釜山(洪雅縣余坪鎮(zhèn)的道教勝地),服食養(yǎng)性、聚氣煉形、短褐單衣,皓首而顏如少容。常乞食于成都市井,所得歸悉散貧,朝往暮還……”另一個叫陳瑞。五斗米道第三代掌教張魯投降曹操,率眾北遷,留下了教團(tuán)發(fā)展的土壤。“犍為人”陳瑞趁此機(jī)會,打著五斗米道的旗號發(fā)展自己的教團(tuán),又快又好,像巴郡太守這樣的高官都成了他的信徒。于是,陳瑞過上了鮮衣怒馬的日子,他的話比朝廷旨意還管用。益州刺史王濬實(shí)在看不下去了,就根據(jù)其“父母妻子之喪不得撫殯入吊及問乳病者”的教規(guī),給陳瑞定了一條“不孝”罪名,將該集團(tuán)重要頭目全部誅殺,那些有官身的信徒也全部免職。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文安县| 新源县| 墨玉县| 枝江市| 葵青区| 沅陵县| 潼关县| 潍坊市| 广西| 延长县| 商河县| 木里| 梅州市| 文化| 招远市| 始兴县| 疏勒县| 仪征市| 崇义县| 杭锦后旗| 泗阳县| 涪陵区| 阜新| 林甸县| 柳州市| 定南县| 鹤壁市| 兰考县| 宿松县| 玉龙| 于田县| 灵台县| 赤水市| 鄱阳县| 清镇市| 高安市| 呼伦贝尔市| 吉安市| 安塞县| 吉安市| 达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