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二、群眾的思想呈現新的特點

改革開放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實踐,不僅極大地解放和發展了社會主義的生產力,也給人民群眾的思想帶來了深刻的影響。

在領導活動領域,雖然人民群眾的概念依舊如此,但值得注意的是,人民群眾的思想意識已經發生了多層次、全方位、深內涵的變化。正像胡錦濤同志當年在黨的“十七大”報告中所說的:“人們思想活動的獨立性、選擇性、多變性、差異性明顯增強”。概括說來,人民群眾的思想意識主要有以下三大變化:

(一)價值觀念由一元變多元

我國的社會體制轉型,實際上是一種整體性的發展轉變,涉及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

全方位的社會變革,同樣也沖擊著人民群眾原有的價值觀念體系。

經濟成分、組織形式、就業方式、利益關系和分配方式的多樣化,使得人民群眾在計劃經濟體制下形成的重集體、輕個體的價值準則和重精神、輕物質的價值取向受到了動搖,人民群眾一元的價值觀被打破,代之以多元的價值觀。

所謂一元價值觀,就是“一個社會只有一種價值觀,這種價值觀在這個社會中具有核心價值觀的地位,并發揮著對其他各種價值觀的主導作用,那么這種價值觀就具有‘一元’的性質。多元價值觀則表明一個社會擁有兩個以上相互作用的價值觀。”廖小平:《價值觀變遷與核心價值體系的解構和構建》,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3年版。

計劃經濟體制下的一元價值觀,主要表現為集體主義的價值觀,這種價值觀居于核心主導地位。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育發展壯大,這種一元價值觀被打破,代之以一元主導與多元并存的價值觀。

盡管集體主義依然是社會主導的價值觀,但個人主義、享樂主義、物質利益至上的價值觀也滲透到人民群眾的價值理念中。

這種一元價值觀代之以一元主導與多元并存的價值觀,給新時代各級干部的領導工作帶來了巨大的挑戰。

(二)思維方式由簡單變復雜

在計劃經濟時代,人民群眾工作生活在大體相同的環境中。由于經濟地位、政治地位、價值觀念的趨同,人民群眾對黨和政府有一種感恩性的認同。因此,他們對黨的號召、政府的指令、上級的部署、領導的要求,一般是采取不加置疑或不折不扣執行的態度。

而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人民群眾工作生活在不同的經濟環境中。面對著社會經濟成分、組織形式、就業形式、生活方式等多樣化,面對著復雜多變的國內外形勢和社會轉型期大量凸現的現實矛盾,人民群眾的思想感情和思維方式也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他們對黨和政府的評價更多的是以執政績效為標準,對黨和政府的認同更加理性化、功利化了。因此,他們對黨的號召、政府的指令、上級的部署、領導的要求,不再是那種不加置疑、不折不扣執行的態度和思維方式,而是加以思考,加以置疑的復雜思維方式。

(三)民主意識由缺乏變增強

在計劃經濟的條件下,計劃的強制性以及計劃的無所不在,使得人民群眾形成了一種依賴的被動適應心態,因此,他們習慣于按照各級干部的意志去做事,對各級干部言聽計從,缺乏民主意識,缺乏主動的政治參與熱情。

市場經濟的建立,使這種傳統的依賴以及被動適應的意識受到了根本性的沖擊。近些年來,人民群眾的政治參與熱情在增加,民主意識在增強,他們對各級干部的依賴程度在逐步降低。人民群眾已經不再習慣于對各級干部俯首聽命,而是喜歡根據自己的意愿去做事。

“政府權力2.0”PK“民告官2.0”就說明了這一點。以往,就是借老百姓一個老虎的膽子,他也不敢告政府告領導,但現在民告官并不鮮見。

從2015年5月1日起,我國24年來首次大修的《行政訴訟法》正式實施。這部新版法律標志著中國“民告官”進入“2.0時代”。

政府權力在簡政放權的背景下,在一系列制度規范下,應該講,也是進入“2.0時代”。

據2017年6月13日中國新聞網報道:“2016年,全國各級法院共受理一審、二審和再審行政案件331549件,同比上升10.6%,新收加舊存案件共計386886件。2016年審結的一審行政案件中,行政機關的敗訴率同比小幅上升。

“行政機關的敗訴率同比小幅上升”,從另一個方面說明告官的主體——“民”的勝訴率上升了。

我在調研中,就曾經聽到基層領導干部說過這樣一段話:“現在的群眾,是生活富了不求你,懂得政策不怕你,有了困難就找你,你要不辦就告你。”

人民群眾民主意識的增強,是社會的進步,但與此同時,也是對新時代各級干部的挑戰。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家居| 龙川县| 朝阳市| 将乐县| 扶沟县| 尼勒克县| 衢州市| 灵川县| 屯门区| 平安县| 通道| 浦城县| 施秉县| 桃源县| 乌鲁木齐县| 陇川县| 清新县| 虞城县| 临江市| 柳林县| 五寨县| 武功县| 松潘县| 徐汇区| 巨鹿县| 姜堰市| 孝感市| 伊金霍洛旗| 富川| 宾阳县| 彭水| 隆化县| 嘉鱼县| 盐山县| 安康市| 筠连县| 雷州市| 离岛区| 老河口市| 灵丘县| 呼图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