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詩經》里的植物

子曰:“小子何莫學夫《詩》? 《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于鳥獸草木之名。”《詩經》這部中國最古老的詩歌總集,多依托自然界中的鳥獸草木來感物抒懷。據著名植物學家潘富俊先生在《草木緣情》中記載,《詩經》305篇中有135篇出現植物,植物種類多達137種。潘先生按用途不同把《詩經》植物分為食用植物、衣用植物、器用植物、觀賞植物四大類。

食用植物出現的種類最多,包括野菜類。“參差荇菜,左右流之。”(《關雎》)“荇菜”別稱莕菜,漂在水面或扎根在淤泥中,葉子形狀像睡蓮的葉子,開黃花,是古人餐桌上的常客。“采薇采薇,薇亦作止。”(《小雅》)“薇”,俗稱野豌豆,多年生草本,詩經時代著名野蔬。“采采芣苢,薄言采之。”(《周南》)芣苢(fú yǐ),即車前,草地、溝邊、濕地、路旁等處常見到它們的身影。“菁菁者莪,在彼中阿。”“莪”為“莪蒿”,俗稱“抱娘蒿”(即“播娘蒿”),多年生草本植物,生在水邊,嫩的莖葉可當蔬菜吃。另外還有諼草(黃花菜)、蕨(蕨菜)、芑(苦荬菜)、薺(薺菜)、芄蘭(蘿藦)等至少30種。古人極少種植蔬菜,基本上都是吃采來的野菜。“采葑采菲,無以下體”(《谷風》)中“葑”即蔓菁,“菲”即蘿卜,這兩種應該是種植類蔬菜。其他谷物類有5種:麥(小麥)、牟(大麥)、稷(黍)、粟(小米)、菽(豆類)。水果類有棘(酸棗)、瓜(甜瓜)、桃、梅、李、梨等。《詩經》中食用植物占大多數。

荇菜/龐博 攝

桑/龐博 攝

衣用植物如“糾糾葛屨,可以履霜”(《葛屨》)句中“葛”,豆科,葛屬,多年生草質藤本植物,《詩經》時代常使用葛纖維作紡織原料。“東門之池,可以漚麻。”“東門之池,可以漚纻。”(《東門之池》)“麻”指大麻,一年生直立草本,雌雄異株,莖皮纖維可制繩。“纻”指苧麻,多年生草本,莖皮纖維是重要的紡織原料。“終朝采綠,不盈一匊。”“綠”即藎草,一年生草本植物,枝葉煮成黃色染料后可用來染衣物。

器用植物如“泛彼柏舟,在彼中河”(《柏舟》),柏木用來造船。“維桑與梓,必恭敬止”, “梓”,紫葳科落葉喬木。木材可用于建筑或制造器物。其他還有松、檀(青檀)等喬木。也出現一些制作生產生活用具的草本植物,如“晝爾于茅,宵爾索绹”, “茅”就是白茅,多年生禾本科植物。意思是說白天要去割茅草,夜里趕著搓繩索。此外還有葦、蒲、柳、楚(黃荊)等。

觀賞植物如“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中的“桃花”, “山有扶蘇,隰有荷華”中“荷華”即荷花,“有女同車,顏如舜華”中“舜”為木槿花等。

先秦時代人們喜歡賦予植物一定的意象用以抒情達意,這些植物也是當時人們生活環境和風俗人情的真實寫照。

“桑”是《詩經》中提到篇數最多的,這說明桑樹在當時已非常普遍,與人們的生活密切相關。“維桑與梓,必恭敬止。”(《小雅·小牟》)“桑梓”即指家鄉,意思是見了桑樹和梓樹就會引起對家鄉父母的思念,從而生出恭敬之心。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國風·秦風.·蒹葭》)“蒹葭”泛指蘆葦。句意是:蘆葦茂盛,晨露凝霜,我思念的人兒啊,就站在水的那一方。思念之心像蘆葦那般茂盛,直接抒發思慕之情。

“彼采蕭兮,一日不見,如三秋兮。”(《國風·王風·采葛》)“一日不見,如隔三秋”源出于此,今指戀人或友人間的殷切思念。“蕭”即艾蒿,比較受古人青睞,他們常以此為祭祀植物,對其充滿敬畏。

另外《詩經》中也有一些“惡植”,象征惡的事物。如“既方既皂,既堅既好,不稂不莠。”(《小雅·大田》)“稂”俗稱狼尾草,“莠”俗稱狗尾草,它們都是田間雜草,為惡草,農人欲除之而后快。句意是說禾苗已經進入秀穗灌漿期,很快就會籽粒堅挺飽滿,田間沒有妨礙莊稼生長的雜草。這兩種惡植也用來形容人群中的“害群之馬”。

豐富多彩的《詩經》植物從近兩千五百年的歷史中一路走來,且就在我們身邊生息繁衍。好多植物生長在曹妃甸,如野生植物蒹葭(泛指蘆葦),溝塘邊、濕地里,凡是水源充足的地方到處可見茂盛的葦林,由于其易生長,成規模,頗具觀賞價值、經濟價值和環保作用,所以稱得上是曹妃甸野生草本植物之魁首。其他像芑(苦荬菜)、薺(薺菜)、芄蘭(蘿藦)、芣苢(車前)等野菜更是雜生于田間地頭,甚或進行專門種植,被邀請到餐桌上,成為倍受推崇的綠色營養野味菜蔬。

鄭麗娜

主站蜘蛛池模板: 青海省| 高碑店市| 沂源县| 新民市| 佛山市| 花莲市| 邯郸市| 鞍山市| 道孚县| 衡阳县| 宝清县| 张掖市| 西丰县| 留坝县| 仙桃市| 惠水县| 库尔勒市| 惠安县| 库尔勒市| 通道| 台南市| 同心县| 巴东县| 子洲县| 瑞丽市| 仙桃市| 昌乐县| 高雄市| 玉林市| 高密市| 余姚市| 沙田区| 通山县| 凉城县| 汝城县| 同心县| 虹口区| 柏乡县| 萍乡市| 武宣县| 黑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