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上善的真意

老子提出了“上善”的概念,這讓很多人不解:在做人方面,我們大家都認(rèn)同善良這個準(zhǔn)則,可老子偏偏又提出了“上善”。說到這里,我們自然會想,難道還有個“下善”嗎?是的。下面我們就把大家既熟悉又陌生的“下善”展示出來,與“上善”做一個對比。我們從以下五個方面來對“上善”與“下善”做一個比較。

第一個方面,對于下善的人來說,“利他”只是幌子,所做的事都是與別人做交易,一旦不成就會翻臉;但對于上善者來說,則以純粹利他作為自己的信仰,不做交易,沒有外求。

第二個方面,下善之人只利自己或者對自己親近的人或者有用的人,對于他人,尤其是陌生的或者沒有什么用的人就不去利了;上善者則不同,利萬物而無分別心,也就是對待萬物萬事萬人都一視同仁。

第三個方面,下善之人,也就是沒有悟道的人,往往容易好心辦壞事,就是因為從自己的愿望出發(fā)而不考慮對方的特點(diǎn)與感受,結(jié)果,事也做了,但效果卻與預(yù)期相違背,甚至還可能自以為為別人做了好事還遭人恨,也就是平常所說的“好心辦壞事”;而上善者,則是運(yùn)善法而能生善果,也就是懂得利于他人與萬物的方法。

第四個方面,下善之人一旦對人好,就自以為有功或者借此追求自己的名利;上善者則不同,始終保持內(nèi)心清凈,絕不在幫了人后去揚(yáng)自己的美名或者追求回報。

第五個方面,下善之人,一旦做了好事就得意揚(yáng)揚(yáng)、驕傲自滿或者居功自傲,或者以恩人自居;而上善者,則能處眾人所惡而保持自己的質(zhì)樸與謙卑,而不是給別人幫忙后表現(xiàn)得很驕傲或者傲慢。

總結(jié)一下,老子以他深邃的智慧審視世間,為我們揭示了“上善”與“下善”相區(qū)分的“五道大坎”。

第一道坎,上善者純粹利他而無求;下善者則是利人就是利用別人。

第二道坎,上善者利萬物而無分別;下善者就是只利那些對自己有利益的人和事,沒有奉獻(xiàn)和付出。

第三道坎,上善者善利萬物,行善有善法,故能成善果;下善者則是號稱好心,卻無善法,結(jié)果好心辦壞事,辦了壞事還為自己辯護(hù)。

第四道坎,上善者不爭,成就萬物不爭名利;下善者則是,為別人做點(diǎn)什么都要求回報,要求感恩,自以為是好人,到處宣講。

第五道坎,上善者處眾人之所惡,成就了一切卻能夠處下;下善者則是,只要做點(diǎn)自以為的好事,就變得趾高氣揚(yáng)。

學(xué)習(xí)了老子上善的智慧,也就解開了我們心中的疑惑:

原來,“好人難做”的背后秘密是:想做好人又不會做好人,缺乏善法;

原來,“好心有好報”仍然是自己有私心,又把善變成了與他人的交易;

原來,“好人也是偏心的”,選擇性的善本身已經(jīng)偏離了真善、普善的方向;

原來,“真好人是經(jīng)得住考驗的”,真正的善者不管遇到什么困難和挫折,永遠(yuǎn)不會改變善的方向,只會自省不足并去不斷地優(yōu)化方法;

原來,“做了好事做恩人”也是心魔,“感恩被我們幫助的人”才能徹底戰(zhàn)勝自己的心魔!

主站蜘蛛池模板: 栖霞市| 小金县| 罗平县| 来宾市| 印江| 台湾省| 永吉县| 定襄县| 龙江县| 乌审旗| 科技| 青海省| 宜良县| 蓬溪县| 临安市| 崇明县| 顺义区| 开阳县| 东平县| 乌拉特后旗| 龙南县| 丰原市| 洛川县| 西平县| 福鼎市| 庆城县| 仪陇县| 游戏| 阿拉善右旗| 塔河县| 宝山区| 肥城市| 云梦县| 宾阳县| 务川| 娱乐| 彭阳县| 景东| 定襄县| 瓦房店市| 鄱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