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上善若水
“上善若水”這個詞語,相信很多人都聽說過;在一些朋友的辦公室,也常常能夠看到題寫這個詞語的牌匾。但是有多少人知道這個成語的出處呢?原來,“上善若水”就出自老子《道德經》的第八章。在生活中,我們經常說到“善”或者“善良”,可老子為什么專門提出“上善”呢?那就讓我們看看老子是如何解讀上善的吧!
【經文】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釋意】
悟道后的善,謂之上善,就好像水一樣。
水善于滋潤萬物而不與萬物相爭,停留在眾人都不喜歡的低洼處,所以最接近于“道”。
最善的人,也就是悟道的人,善于選擇善地居處;心胸善于保持沉靜而不張揚,因為寧靜而與萬物相通達;待人善于真誠、友愛和無私,但不是世俗中所說的仁義,而是沒有分別的、理解一切的、不胡亂干預的、合于規律的那種仁義;說話善于恪守信用,這個信用不是胡亂夸口的,也不是包辦一切的,而是符合人與事物的自身發展規律的;為政善于精簡處理而能把國家治理好,這是合于天地人心的無為而治;處事能夠恰當地發揮自己的長處,更重要的是能激發別人的長處,而不是越俎代庖式的個人英雄主義;行動善于把握時機,看清大趨勢,跟著大勢的變化節奏,把握自己立身的節點,才是應天時、合人意的智慧。
悟道之人的所作所為,因為秉持不爭的大道法則而獲得大道規律的力量,不再動用自己的心機,不再使用主觀的意念,絕不謀私,也絕不使用個人自以為是的聰明,所以沒有過失,也就沒有怨咎。
【核心要義】
上善的真意。
“七善之法”。
心智程序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