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都勻毛尖茶制作技藝
- 宋光智 張金華 何娟 歐平勇 張子全主編
- 2667字
- 2021-10-22 11:48:36
項目五 茶園肥水管理
任務目標
1.掌握豐產茶園培肥管理措施。
2.掌握茶園一年中不同時期的施肥方法。
3.掌握茶樹施肥的原則。
任務一 茶園施肥
1.肥料選擇的依據
(1)根據茶樹的生物學特性選擇肥料
喜酸:選用酸性肥料或中性肥料,如過磷酸鈣、硫酸鉀、尿素等。
喜銨:多施銨態氮肥,如硫酸銨、碳酸氫銨等。
嫌鈣:在pH值偏高的土壤中,不施含鈣的肥料,如過磷酸鈣等。
忌氯:不施含氯的肥料,如氯化銨。
富鋁:在pH值偏高的土壤中,施用硫酸鋁肥料。
(2)根據茶園土壤特性選擇肥料
土壤有機質豐富:多施含肥豐富的餅肥。
質地黏重,通氣性差的茶園:多施土雜肥。
質地粗、沙性重,通氣性較好的茶園:多施塘泥、河泥等。
pH值偏高的茶園:多施酸性肥料。
極度酸化的茶園:施用中性肥料或含鈣質較多的肥料。
(3)根據氣候特點選擇肥料
我國北方茶區,年降雨量少,土壤淋溶程度弱,宜施用酸性肥料,其增產效果好。在雨水集中的季節不宜施用硝態氮肥料,否則,硝態氮會因雨水淋溶而損失。
(4)根據施用方法選擇肥料
基肥:有機肥,磷鉀肥為主。
追肥:以速效氮為主,可溶性磷鉀肥為輔。
葉面噴施:微量元素、生長調節劑為主。
2.施肥方法
(1)茶園基肥
茶園基肥指每年茶樹地上部停止生長之后所施的肥料。其作用在于保證入冬時根系活動所需要的營養物質,同時,也為翌年茶芽萌發提供養分。
茶園基肥的施用時期主要取決于茶樹地上部停止生長的時間,一般在地上部停止生長后立即施用,宜早不宜遲。
1~2年生茶樹:在距根莖10~15厘米處開寬約15厘米、深15~20厘米平行于茶行的施肥溝施入;3~4年生茶樹:在距根莖35~40厘米處開寬約15厘米、深20~25厘米平行于茶行的施肥溝施入;成齡茶園:沿樹冠垂直下位置開溝深施,溝深20~30厘米;坡地或窄幅梯級茶園:要施在茶行或茶叢的上坡位置和梯級內側方位,以減少肥料的流失。
(2)茶園追肥
茶園追肥指在茶樹地上部處于生長時期所施的肥料。其作用是不斷補充茶樹生長發育過程中對營養元素的需要,以進一步促進茶樹生長,達到持續高產穩產的目。
催芽肥:每年茶樹地上部分恢復生長后,第一次追肥。施用時期以越冬芽鱗片初展期最好,一般在開采前15~20天為宜。夏秋肥:在春茶、夏茶結束后,新梢生長停止時進行。對于氣溫高、雨水充沛、生長期長、萌芽輪次多的茶區和高產茶園,需進行第四次甚至更多的追肥。每輪新梢生長間隙期間都是追肥的適宜時間。
追肥主要施速效氮肥,不同樹齡、有同生產能力的茶園,每年畝施氮肥數量應根據茶葉產量來確定。
茶園施肥要相對集中,無論是基肥還是追肥,條栽茶園要開條溝施,幼齡茶園可按苗穴施。
幼齡茶樹施肥穴與根莖處的距離:1~2年生茶樹為10~15厘米,3~4年生茶樹為15~20厘米;成齡茶樹應沿樹冠垂直開溝。
(3)葉面施肥
葉面施肥是根部施肥的一項輔助性措施,指將肥料噴施在茶樹葉片上的一種施肥措施。其主要的有點有:可排除土壤對肥料的固定和轉化;見效快,一發現缺肥癥,噴施后迅速見效;能與除蟲劑、生長素配合施用,方法簡便。
施肥位置:噴灑葉片背面為主。因為茶樹葉片正面蠟質層較厚,而背面蠟質層薄、氣孔多,一般背面吸收能力較正面高5倍。
噴施時期:晴天宜在傍晚,陰天可全天噴施。
噴施次數:微量元素及植物生長調節劑可每季噴1~2次。芽初展時噴較好;大量元素可每7~10天噴1次。
注意事項:混合施用幾種葉面肥時,應注意只有化學性質相同的(酸性或堿性)才能配合。正確把握噴施濃度,濃度太低無效果,太高易造成肥害,應以噴濕茶叢葉片為度。
(4)茶園施肥原則
重施有機肥,有機肥與無機肥相結合。
氮肥為主,氮肥與磷、鉀肥和其他元素肥料結合。
重施基肥,基肥與追肥相結合。
掌握肥料性質、做到合理用肥。
根部施肥為主,根部施肥與葉面施肥相結合。
因地制宜、靈活掌握。
(5)豐產優質茶園施肥方案實例
“一基”:白露前后,茶樹地上部生長停止生長后立即施入,在茶棚垂直下方開深20~30厘米的施肥溝,也可結合秋冬茶園深耕時開溝施肥,施入全年施肥量的40%~50%氮肥和全部磷鉀肥,肥料以有機肥為主,如餅肥、豬牛欄肥、堆漚肥、人糞尿、茶葉專用肥等,配合施用磷鉀肥。成年采摘茶園,畝施有機肥1500~2500千克,增施餅肥100~150千克,過磷酸鈣25~50千克,硫酸鉀15~25千克。
“四追”:在每輪新梢開始萌動時或采摘前15~20天,分別追施速效性化肥,在秋季追肥應控制在立秋前后結束。秋季追肥過遲,秋梢生長期長,會產生新梢“戀秋”現象,青枝嫩葉過冬,對茶樹安全越冬不利。春茶前的催芽肥用肥量約占三次追肥總用量的40%~50%,其余夏、秋茶各占追肥量的25%左右。成年茶園追肥量一般根據茶葉生產量確定,一般每生產100千克干茶,畝施氮肥約12~20千克、磷肥約6千克、鉀肥約5千克。
“多噴”:在茶樹生長季節,用化肥或生長調節劑進行根外噴肥,常用的有1%硫酸銨、0.5%尿素溶液以及一些植物生長調節劑等進行噴施,一定要噴濕葉面和葉背,噴施時間以茶樹一芽一葉初展效果最好。
任務二 茶園灌溉
1.灌溉水質要求
茶園灌溉用水應是含鈣量少,呈微酸性的水。在使用石灰巖地區的自然流水時應謹慎做好水質檢驗工作。茶園灌溉用水要求不受污染,符合《農田灌溉水質標準》(GB5084-1992)。
2.適時灌溉
在茶樹尚未出現因缺水而受害的癥狀之時,即土壤水僅減少至適宜范圍的下限附近,但不低于下限之時,就補充水分。
判斷灌溉適期的指標主要有以下兩種:
土壤含水量:以田間持水量70%作為茶園土壤含水量的下限,此時,必須進行灌溉。
茶樹形態指標:生長速度變慢,芽梢短,對夾葉增多,幼嫩莖葉萎蔫,老葉干枯。
3.灌溉方式的選擇與設置
茶園灌溉方式主要有澆灌、流灌、滴灌和噴灌四種。
澆灌:勞動強度大,但水土流失小,可節約用水。
流灌:灌溉效率高,但水的有效利用系數低、灌溉均勻度差,易導致水土流失,且龐大的渠系占地面積大,影響耕地利用率。受地形因子要求嚴格,一般只適于平地茶園和水平梯式茶園以及某些坡度均勻的緩坡條植茶園。另外,給水周期長,不能經常維持土壤水分于最適水平。
滴灌:能相對穩定土壤含水量在最適范圍,具有經濟用水、不破壞土壤結構和方便田間管理等特點,還可配合均勻施肥和藥殺地下害蟲。
噴灌:茶園中理想的灌溉方式。可提高產量和品質,其優點有:節約用水,通過對噴灌強度等的控制可有效地避免土壤深層滲漏和地面徑流損失,較之地面流灌可省水30%~50%,且灌水較均勻;節約勞力,可以提高工效20~30倍;少占耕地:可減少溝渠耗地;保持水土,減少地面徑流;擴大灌溉范圍,不受地形條件的限制。缺點是表面濕潤較多,深層濕潤不足。
思考題
1.茶園基肥施肥如何確定施肥位置?
2.如何進行茶園追肥?
3.嘗試制訂一項豐產茶園的年度肥水管理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