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四節
皮膚針法

皮膚針屬多針淺刺法,是以一組短針輕刺人體一定部位(穴位)的針刺方法。是我國古代“半刺”“浮刺”“毛刺”等針法的發展。皮膚針通過刺激人體皮部、穴位和經絡,起到疏通經絡及調和臟腑的作用,達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一、針具

皮膚針是針柄、針頭和針束組成的呈小錘形針具,根據所用針束的針數不同,又可分為梅花針(五支針)、七星針(七支針)、羅漢針(十八支針)等(圖1-94)。

圖1-94

二、叩刺方法

用右手握針柄,以無名指、小指將針柄末端固定于手掌小魚際處,針柄末端露出手掌2厘米左右,以拇指和中指夾住針柄,食指壓在針柄上(圖195)。

正確的操作方法是:手腕放松,運用腕部的活動叩刺,使針尖接觸皮膚后,迅速彈起。針尖起落要與皮膚垂直,切忌壓刺、斜刺和拖刺。叩刺用力要均勻,不能忽輕忽重、忽快忽慢,頻率一般為每分鐘70~90次。刺激的強度可分為輕、中、重3種。

圖1-95

輕度刺激:輕刺用力較輕,沖力較小,叩打至局部皮膚略顯潮紅,但不出血。

中度刺激:介于輕、重度刺激之間,叩打至局部皮膚潮紅,出現丘疹,但不出血。

重度刺激:重刺用力較大,沖力也大,叩打至局部皮膚明顯發紅,出現滲血。

臨床治療可根據患者的年齡、體質、病情、部位的不同,選擇相應的手法。一般兒童、體弱、虛證、面部和頸部,宜用輕刺;成人、體壯、實證、腰部和背部,可用重刺。

三、叩刺部位

叩剌部位可分為局部叩刺、整體叩刺、辨證循經叩刺3種。

局部叩刺:即在病變的局部和周圍進行叩刺。

整體叩刺:叩刺脊柱兩旁,從后頸部至骶部,可以全段叩刺,也可分段叩刺。有調節臟腑功能,扶正祛邪的作用。

辨證循經叩刺:是按疾病的辨證選取經脈和穴位進行叩刺。

上述3種方法既可單獨應用,也可結合應用。

四、適應證

皮膚針的適應證涉及內、外、婦、兒等各科,治療范圍非常廣泛,同時還有健身保健、美容養顏的作用。臨床對面神經麻痹、斑禿、斜視、痤瘡、扁平疣等有較好的療效。

五、注意事項

(1)使用之前要檢查針具,如發現針尖彎曲、缺損或針鋒參差不齊時,應修理之后再使用。

(2)皮膚有創傷或潰瘍者,勿使用皮膚針。

(3)針具和施術部位均應消毒。有出血者要用酒精棉球擦凈并保持局部清潔,以免感染。

主站蜘蛛池模板: 瑞金市| 南华县| 湘乡市| 靖西县| 西安市| 无极县| 开原市| 会昌县| 永昌县| 任丘市| 松江区| 永兴县| 铜梁县| 南召县| 岚皋县| 理塘县| 松潘县| 禄丰县| 景谷| 康平县| 广河县| 会东县| 襄城县| 博爱县| 阳信县| 绥棱县| 高邮市| 新闻| 蓝山县| 育儿| 漳州市| 会宁县| 海伦市| 鱼台县| 芷江| 桑日县| 松溪县| 阳山县| 佳木斯市| 池州市| 全州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