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九一八” 研究·第十六輯
- 范麗紅
- 2001字
- 2020-12-10 20:05:07
前言
Introduction
九一八事變是20世紀30年代初期發生在沈陽的重大歷史事件,它不僅是日本以武力侵略中國的開始,也是偉大的中國人民14年浴血抗戰的開端。它的爆發標志著亞洲戰爭策源地的形成和第二次世界大戰序幕的揭開,同時打破了第一次世界大戰后形成的相對穩定的世界格局。九一八事變雖然發生在沈陽,但它對歷史產生的影響在空間上已遠遠超出了東北、中國乃至整個亞洲,在時間上亦已遠遠超出20世紀。
沈陽“九·一八”歷史博物館是以“九一八”歷史為主題策劃、修建的紀念性博物館,是迄今為止國內外唯一一家全面反映九一八事變歷史的博物館。開展九一八事變史以及相關的東北抗戰史、中國抗戰史、第二次世界大戰史研究既是我館義不容辭的責任,也是我館獲得長足進步和長遠發展的堅實基礎。為此,沈陽“九·一八”歷史博物館自建館以來,即與省內相關高校和研究單位聯合成立了“九一八”歷史研究中心,特別聘請一批在國內外具有深厚學術造詣的專家學者作為研究員,與我館科研人員一道積極開展對“九一八”歷史的研究工作,并確定了打造“九一八”歷史研究基地、建設永久性學術研究中心的宏偉目標。
近年來,在“九一八”歷史研究中心諸位專家的全情投入和幫助下,我館積極開展學術研究,始終堅守在東北地區乃至全國九一八事變史研究的前沿。先后出版了《“九一八”研究》(1—15輯)、《“九一八”研究學術文集》《中國抗日戰爭全景錄·遼寧卷》《東北抗戰圖志》等30余部學術專著,在國內外期刊刊發學術論文400余篇,在“九一八”歷史相關問題的研究方面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對于推進“九一八”歷史遺跡的保存、“九一八”歷史資料的進一步發掘和整理、偉大抗戰精神的宣傳等方面發揮了積極而重要的作用。
為不斷深化和引領“九一八”歷史研究,使國內外學者有一個相互了解、擴大共識、加強交流、增進友誼的學術平臺,我館每年都會圍繞九一八事變舉辦相關主題的學術活動。2016年是九一八事變85周年。85年前,日本在沈陽蓄意制造的九一八事變激起了中國人民的抗日怒潮,也成為中國人民14年抗戰征程的起點。國恥,刻骨銘心;抗爭,波瀾壯闊。九一八事變是民族屈辱,更是中華民族重新崛起、走向勝利的開端。回眸九一八事變的慘痛歷史,追溯九一八事變發生的歷史背景,能夠清晰地看到九一八事變是中日兩國在中國東北地區政治、經濟、軍事、文化、外交等諸多方面和領域矛盾逐次升級的必然結果,是日本長期策劃武裝占領滿蒙的最終陰謀。為此,我館將2016年學術研討會的主題確定為“九一八事變85周年暨九一八事變歷史背景研究”,以此更好地推進“九一八”歷史史料的挖掘整理、學術研究的深入開展。
本次學術研討會的召開得到國內史學界同人的積極響應,來自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廈門大學、吉林大學、中國國家博物館等40余家科研院所、高校、博物館單位的專家學者80余人參加了研討會。大會共收到學術論文近70篇,經過嚴格遴選,最終收錄文集的共有45篇。這些論文主要圍繞“九一八事變歷史背景”這一主題,涉及日本“大陸政策”思想的形成,日本政治的逐步軍國主義化,日本對中國東北的早期政治、經濟、文化侵略,九一八事變前日本在東北的軍事準備,九一八事變前國民政府的對日政策以及九一八事變前中國民眾的反日斗爭情況和中國共產黨在東北領導反日斗爭情況等十五個方面的研究內容,涉及五大重要研究領域。本書中收錄的論文雖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但對于填補相關領域研究空白,完善“九一八事變歷史背景”相關問題的學術研究,構建“九一八事變史”的完整學術體系,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開拓作用。
2017年是全面抗戰爆發80周年,又正值教育部確定將“14年抗戰”概念編入中小學教材舉措的歷史節點,我們重拾厚重的《“九一八”研究》系列,不禁感觸,這部傾注了四代館領導班子心血和汗水的論文集已結集出版16輯,累計收編論文900余篇,文字總量竟達到650萬字之多。面對過往的成績我們來不及欣喜,而是深深地感到,對于“九一八”歷史的研究工作還有很多空白,很多微觀史實還有待厘清,對于“九一八”歷史研究的學術體系構架還很不完整。這些問題的存在,無疑也為我們今后的工作提供了廣闊的空間。
在未來的發展中,沈陽“九·一八”歷史博物館將秉持“學術立館、學術興館、學術強館”的理念和目標,決心以“九一八”歷史研究中心為核心,努力推進以“九一八”歷史研究為重點兼及抗戰史研究為一體的科研工作的深入開展,努力將沈陽“九·一八”歷史博物館打造成為海內外專家學者發表學術成果、交流學術觀點、闡述學術見解的基地平臺,樹立“九一八”歷史研究的權威學術高地,進而全面提振沈陽“九·一八”歷史博物館的學術水平和學術影響力,以學術研究的成果帶動和引領博物館各項事業的發展與繁榮。
我們真誠希望能有更多的專家學者與我們一道開展深入的學術研究,通過廣泛的交流、爭鳴,互相啟迪,相互促進,不斷在學術上取得新的突破,為“九一八”歷史研究的繁榮與發展注入新的生機與活力!
范麗紅
2017年3月21日于沈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