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導(dǎo)讀
- 大作家的語文課:魯迅經(jīng)典必讀
- 魯迅
- 981字
- 2020-11-30 15:09:20
魯迅去世后,很多文化界人士都寫了有關(guān)魯迅的回憶文章。其中蕭紅的《回憶魯迅先生》深得讀者喜愛。蕭紅是小說家,文學才能曾得到魯迅的贊揚,蕭紅與晚年魯迅交往密切,這使她得以深入了解魯迅。蕭紅之所以將魯迅寫得如此生動,還有一個原因,是她在寫作上受了魯迅的啟發(fā)和指導(dǎo)。魯迅在為蕭紅《生死場》作的序中寫道:“這自然還不過是略圖,敘事和寫景,勝于人物的描寫,然而北方人民的對于生的堅強,對于死的掙扎,卻往往已經(jīng)力透紙背;女性作者的細致的觀察和越軌的筆致,又增加了不少明麗和新鮮。精神是健全的……”蕭紅看到魯迅的評價,一定有得到“知音”的愉快和欣喜。她后來的寫作,繼續(xù)遵從魯迅贊賞的道路。魯迅準確地捕捉到蕭紅文字的兩個特點:“細致的觀察”和“越軌的筆致”,還有更重要的是,總體上說“精神是健全的”。我們可以拿這些特點來看蕭紅寫的回憶魯迅的文字。
蕭紅把讀者領(lǐng)進魯迅家門,細致地描繪臥室的陳設(shè),院內(nèi)的草木,介紹魯迅一家三口生活起居的習慣,魯迅的飲食愛好、衣著、工作情況及臨終前的病容,描述了家屬的壓力、兒子的頑皮、老保姆的樣態(tài)。文章緊貼魯迅日常生活細節(jié),不嫌散漫瑣碎,先使文章充滿了生趣。作者隨時將感情投入,一邊捕捉,一邊體味,一開始似乎沒有謀篇布局,但讀下去,細節(jié)逐漸連貫,組成完整畫面,讓讀者體察到魯迅豐富的個性和十足的人情味。
蕭紅把魯迅家作為自己漂泊人生的港灣,一個她可以尋求庇護的安全之所。她從東北來到上海,居無定所,生活艱難。她是文學家,自然希望建立自己的“文學之家”——魯迅的家是一個很好的參照,她有一個時期幸運地得以自由出入。她以一個文學漂泊者的好奇和子女對長輩般的溫情敘述魯迅的家庭生活。她觀察這個家庭成員之間的關(guān)系,其中最能打動她的是魯迅父子關(guān)系,她用了好幾段文字寫魯迅怎樣呵護和尊重兒子,這種現(xiàn)代家庭關(guān)系一定讓她羨慕不已。蕭紅童年、少年時代很少得到父愛,后來的戀愛和婚姻也不順利,就是在寫作這篇回憶文章時,與異性的關(guān)系也還處于磨合階段,充滿緊張和矛盾。這些地方寫得出神入化,是因為這里面有她的神往。
蕭紅捕捉日常生活細節(jié),隨時起興,最后把許多看似散漫零碎的印象連貫起來,組成一個較為完整的魯迅晚年家庭生活圖景,而且將魯迅堅剛而親切的形象樹立起來。這就是魯迅所說的“精神是健全的”。精神健全,就是不沉溺于雞零狗碎,不低級趣味,這是蕭紅回憶魯迅文章膾炙人口的奧妙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