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二章 兩都危急

諸侯討董卓

話說曹操逃出京師后,一路東歸,來到了成皋縣。成皋縣里有他的故人呂伯奢,曹操因此到他家去借住一夜。正巧呂伯奢出行,不在家里,招待曹操的是他的五個兒子。當時曹操是背著董卓的命令出逃的,因此他擔心這五個兒子會不安好心,將自己的行蹤報以董卓,所以曹操時刻保持著警惕。

到了夜里,曹操忽然聽見外面響起了磨刀聲,還有鐵器相撞鏗鏗而響。曹操大疑,覺得一定是呂家子要圖謀殺害自己,因此二話不說拿起劍,沖出房去,將所見之人盡皆殺死。待到發現原來是食器的聲音時,曹操自責不已。然而大錯已成,無可挽回,曹操因此安慰自己說:“寧我負人,毋人負我!”遂帶著滿腔悔意,黯淡而去。

后來曹操逃到中牟縣時,為一亭長所逮捕,送往縣里拘留。縣里功曹素聞曹操之名,以為亂世之時,不應該拘押當時英雄,遂偷偷將他放走。

曹操最后逃到了陳留,將他的財產盡數拿出,又得陳留孝廉衛茲的錢財贊助,于是在陳留召起了義兵,合五千人左右,于中平六年(189)十二月正式起兵討伐董卓。

當時的曹操并不是孤軍奮戰,在曹操舉兵之時,時任東郡太守的橋瑁就已假借朝廷三公名義,書寫董卓的惡狀,向各州郡發出興兵討伐董卓的號召。詔令傳至各州郡,各路英雄紛紛起兵,打出了討董的旗號來。當時這各路英雄除了勃海太守袁紹,還包括后將軍袁術、冀州牧韓馥、豫州刺史孔伷、兗州刺史劉岱、河內太守王匡、陳留太守張邈、東郡太守橋瑁、山陽太守袁遺、濟北相鮑信、廣陵太守張超。

各路軍團舉旗表態后,于漢獻帝初平元年(190)正月正式組成聯盟,稱關東(漢末時指函谷關以東)軍。聯盟一成,自然要有主,當時除了鮑信認可曹操,各路英雄皆認為袁紹甚有名望,因此均推舉袁紹為盟主,袁紹由為統領關東軍。

關東軍當時因其參與軍團之多而聲勢浩大,乍聽之下大有席卷的力量,所以其成立的消息傳到了洛陽時,朝野上下一片震驚。而董卓面對如此巨大的威脅,先是逼已經被廢為弘農王的少帝喝毒酒而死,又殺死了袁隗等五十多個袁氏族人,隨后將獻帝和洛陽百姓遷至長安,自己則屯駐洛陽對抗關東軍。

關東軍勢力雖大,但彼此之間互相猜疑,無法團結一致,對董卓更是有所顧忌,不敢輕易進軍。因此關東軍除了在名號上嚇人,跟各路散軍沒有兩樣。只有曹操認為,義軍有正義之名,兼之董卓無道,根本不足為懼,隨后向聯盟提出他的作戰計劃。然而聯盟里沒人聽從曹操的建議,只有張邈遣部將衛茲分兵跟隨曹操。曹操只好自己帶兵往西而行,準備進攻成皋。

曹操一路往西,進軍到滎陽汴水時,遭遇董卓部將徐榮,兩軍遂于滎陽展開遭遇戰。曹操勢單力薄,敗于徐榮,手下士卒死傷甚多,曹操自己也身中流矢,只好帶兵撤退,逃回了酸棗。此時酸棗正在舉辦宴席,宴席上有歌有舞,關東英雄們舉起酒杯相互敬禮。曹操剛敗,又見眾人如此不圖進取,因對聯盟失去信心,不由得怒中從來,嚴厲斥責他們后,退回后方招兵買馬,再等時機。曹操對于討伐董卓不能算是持之以恒的。若要說出一個堅定討董的人,那一定是孫堅。

孫堅,吳郡富春人,生于永壽元年(155),據說是春秋時期軍事家孫武的后代。

群雄興兵討董,孫堅也參與其事,到魯陽會見袁術。袁術表奏孫堅為破虜將軍,兼領豫州刺史,所以孫堅也被稱為孫破虜。于是,孫堅在魯陽休整部隊,厲兵秣馬,做好了進攻洛陽的準備。

英雄自是英雄

漢獻帝初平元年(190)冬,孫堅在魯陽稍事休整之后,便準備出兵攻打董卓。出發前,他派長史公孫稱回州郡督促軍糧。為送行公孫稱,孫堅于魯陽城東門外搭起了幔帳,在帳篷里擺起了酒宴,邀請眾部屬前來聚會。眾人在酒席上飲酒作樂、談天論地,幔帳里氣氛輕松,一片其樂融融。忽然,孫堅的手下來報,說董卓派兵前來魯陽迎戰,已有數十輕騎兵接近魯陽城東。

原來,董卓那邊聽說孫堅準備起兵,因此先派遣了數萬步騎進攻魯陽,打算將其扼殺。這消息一到,帳篷里原來輕松的氣氛頓時凝結,仿佛有巨大石頭從天而降,眾人一聽,嚇得臉都綠了。

孫堅驚慌了一下,隨后便立即恢復了他鎮定自若的神情。他命令帳篷外頭的部隊整頓陣容,沒他的命令不得輕舉妄動,然后舉起手里的酒杯,一副無事發生的樣子,笑著讓部屬們繼續飲酒。部屬們不曉得孫堅心里在計劃著什么,也只好一邊擔心著,一邊故作鎮定地舉起酒杯和孫堅同飲。

外面的敵軍陸陸續續而來,越來越多,直至最后已有數萬。孫堅這才緩慢地放下手里的酒杯,站起身來,不慌不亂地引領著將士們一一進城而去,隊伍有條不紊,毫無慌亂之象。董卓的部將看見孫堅不慌不忙,因此不敢貿然進兵,后又見孫堅的部隊兵馬整齊、紀律嚴明,遂放棄攻城的念頭,撤兵而走。

孫堅魯陽退敵后,便于漢獻帝初平二年(191)二月率領了十萬豫州兵向梁東(今河南省汝州市東)進發,準備攻打洛陽,孫堅也從此吹響了討伐董卓的第一戰。

孫堅領兵屯扎梁東時,遇董卓大將徐榮帶兵包圍。孫堅敵不過徐榮,全軍潰敗。孫堅帶著數十騎親信,一路殺出,奮力突圍。

孫堅初戰不利,慘遭大敗,先前浩浩蕩蕩的大軍現在只剩下數十騎而已。但孫堅沒有氣餒而是重新打起精神,一路收集梁東一戰時逃出的散兵,最后來到了太谷陽人縣。

當時陽人縣里有董卓大將華雄督兵,孫堅為奪城池,與之交戰。華雄不敵,被孫堅斬殺。孫堅因此成功攻占了陽人縣,在陽人縣里休息整頓,并做好防守的準備,待時機成熟,再行進攻之事。

董卓這邊一聽陽人被攻占,都督華雄被斬殺,氣惱萬分,便立即派出陳郡太守胡軫和呂布帶領五千人馬進軍陽人。

胡軫部隊來到了廣城,距離陽人城還有幾十里。當時天已經暗了,士兵一路奔波略顯勞累,加上董卓之前也命令胡軫必須先在廣城休整兵馬后,再乘著夜色進兵,這樣可趕在天剛明亮的時候攻城,所以胡軫就打算按董卓的意思行事。然而胡軫的部將大多都對他極其嫌忌,因此沒有人希望他成功。于是,呂布等人便對胡軫說:“陽人城中賊已走,當追尋之;不然失之矣!”胡軫深信,遂拋開了董卓的叮囑,率軍連夜進發。

部隊來到了陽人城下,但因孫堅早已做好了守城的準備,故陽人城守備嚴密,襲擊不了。軍隊一路趕來,中途沒有休息,早已饑渴困頓,士氣低落,因此來不及修筑工事防御,便紛紛卸甲休息。

這時呂布又令人傳布謠言,大喊:“城中賊出來。”睡夢中的士兵一聽敵軍進攻,慌得四處奔逃,盔甲兵器丟了一地,狼狽萬分。待逃出十多里之后,才發現原來并沒有敵軍。士兵們被這一番折騰之后,怨聲四起,士氣大降,待到明天再返回陽人城攻城時,自然無法盡全力而為,因此胡軫最終無功而返。

孫堅于陽人斬華雄、退胡軫,因此威望更著。人一有威望,顧忌他的人也就多了。此時袁術那邊就有人對袁術打起小報告,認為孫堅如果順利攻下洛陽,雖然除掉了董卓這匹狼,卻同時養肥了孫堅這頭猛虎。袁術聽了,有點擔心,遂不給孫堅發糧。孫堅進軍途中的軍糧都是袁術補給的,這時袁術不給孫堅發糧了,孫堅軍中自然缺糧。孫堅因此多次派人向袁術催糧,但袁術都不理。軍中無糧,孫堅著急萬分,因此他只好連夜直奔魯陽,面見袁術。

在袁術帳中,孫堅心情異常激動,他為了給袁術分析形勢和各方的利害關系,遂將地當成地圖,在地上畫來畫去,然后對袁術說:“所以出身不顧,上為國家討賊,下為將軍家門之私讎。堅與卓非有骨肉之怨也,而將軍受譖潤之言,還相嫌疑!”接著孫堅又舉出當初吳起和樂毅均因軍糧供應不上所以兵敗的例子,認為現在大功已在眼前,希望袁術能顧全大局。袁術見孫堅焦急之狀,覺得自己的行為難免小家子氣,因此慚愧萬分,同意給孫堅發糧,孫堅這才安心回營。從此袁術和孫家的恩恩怨怨就沒斷過。

孫堅回到陽人后,加緊訓練士兵,這次他勢必要直攻洛陽,拿下董卓這個惡賊。

王允之計

孫堅在陽人期間,表現英勇,名聲已然四揚。此時身在洛陽的董卓看孫堅勇猛,自也有幾分威脅恐懼之感,因此他必須先解決這個禍患。

若有辦法不戰而收孫堅,那自然是最好的,因此董卓先是派出將軍李傕作為代表到陽人縣去勸說孫堅,想要和孫堅結為婚姻之好,并讓孫堅自己開列他家族子弟中有能力官任刺史、郡守者,許諾向朝廷保舉任用他們。

孫堅在利誘面前義正詞嚴地拒絕了李傕,隨即派出大軍進兵大谷,屯駐于距離洛陽九十里的地方。既然孫堅不能為利益所誘,董卓也只好親自帶兵迎戰。于是,兩軍對戰于洛陽諸帝陵間,最終董卓不敵孫堅的勇猛,敗走澠池,留下呂布停駐洛陽作為掩護。

孫堅乘勝追擊,直入洛陽,大敗呂布。呂布逃走,將一座洛陽空城留給了孫堅。

此時為漢獻帝初平二年(191)二月。

孫堅一入洛陽,見京城一片空虛,到處是大火燃燒后的灰燼,不免惆悵不已,流下淚來,因此命令部隊清掃漢室宗廟,修復園陵,用太牢之禮祭祀。

孫堅將洛陽整頓完后,分兵澠池追擊董卓,然后引軍回到了魯陽。過了不久,孫堅得到了袁紹派周喁率兵襲擊陽人城的消息。想不到身為盟主的袁紹竟帶頭破壞了盟約,無可奈何,孫堅也只好回軍陽人,與周喁作戰。

其實,就在孫堅一心攻伐董卓時,關東軍之間已經貌合神離。

先是,韓馥懼怕袁氏勢力過大會危害自己,因此漸漸減少對河內、酸棗聯軍的糧食輸送。前線軍糧耗盡后,聯軍本就無心攻打董卓,此時竟都各自回到屬地,只剩一個名號懸在那里。

其實關東軍從頭到尾不過是一個借以估量彼此實力的工具,因此非但對董卓沒有形成實質性的傷害,反而使各聯軍彼此之間結下私怨,激化了矛盾,實為后來各霸一方的序幕。而當時最有名望的袁紹和袁術反而是最早挑起這場內斗的人,因此遂形成了以袁紹、袁術為主的兩大陣營。

首先袁紹奪取了韓馥的地盤,接著與公孫瓚爭奪北方四州,而袁術則聯合公孫瓚、陶謙等與袁紹爭霸,袁紹也聯合劉表南北挾制袁術,中原遂處于混戰之中。

中原混戰,最得意的無疑是董卓。此時彼此火拼的軍團早已忽略了長安的董卓,得以讓董卓在漢室土地上更加胡作非為。既然京外人士已無心討董,那么誅殺董卓的重任只好由京內人士來自行解決。而當時接受這個歷史重任的人,便是王允。

王允是個剛正之人。董卓為亂朝廷時,王允是看在眼里的。他懂得董卓勢大,自己必須要有十足的把握才可出手。因此王允在表面上對董卓聽任順從。而董卓是個惜才之人,他見王允不但具有才識,對自己又表示支持,因此便把王允當成親信,“朝政大小,悉委之于允”。

王允表面敷衍董卓,暗地里找來了時任司隸校尉的黃琬和尚書鄭公業等人共同商議滅董計策。王允明白武裝力量是不可或缺的因素,因此他推薦保舉校尉楊瓚行使左將軍的權力,又舉薦了執金吾士孫瑞擔任南陽太守,企圖在外面掌握一定的勢力。然后王允又上書皇帝,讓皇帝命令士孫瑞出兵討伐袁術,其實王允是打算借討伐袁術為名,令士孫瑞伏擊董卓。然而士孫瑞的行動引起了董卓的懷疑,王允見狀,立即擢升士孫瑞為仆射,將其喚回了都城。

漢獻帝初平三年(192)春天,當時百姓的生活已經被董卓擾亂得難以為繼,又值此時天上連降兩個多月的雨,民間因此遭受嚴重的水災侵害。人禍天災相繼而來,民怨四起,士孫瑞認為這是一個很好的時機,王允也贊同士孫瑞的意見,認為必須要把握天機盡早行動。

然而天機不過妄談,董卓勢力相較以前有增無減,若只因兩個月的雨便想成功誅殺董卓,那是不切實際的想法。其實,王允得到的時機并非源于天時,而是人和,而這人和的時機,又是呂布送與王允的。

董卓之前收了呂布后,見其英勇非凡,又知道自己兇殘,引來不少人的怨恨,因此時常讓呂布跟在自己身邊來保護自己。有一次,呂布不知道做了什么事令董卓感到不滿意,董卓直接拿起手中的長戟就往呂布身上扔過去,幸而呂布手腳靈敏,才逃過一劫。后呂布向董卓道歉,董卓也因此原諒了他,然而呂布心中已因為此事而產生了對董卓的厭惡。后來董卓讓呂布防衛自己的內室,呂布卻和董卓的侍婢有染,因此非常害怕事情被董卓發現,心中十分不安。

呂布向來和王允有交情,此時深感無助,便去向王允述說董卓的惡狀,說董卓一直想殺了他。王允一聽,立即明白誅董之事有了苗頭。他心想,若找得呂布作為同黨,不說其武力高強,就是憑借內應的身份,都可令誅殺董卓的事情順利許多。于是王允便小心地對呂布說了自己和士孫瑞等人的計謀,并表示希望呂布可以加入。呂布答應了王允。

漢獻帝初平三年(192)四月,獻帝的病痊愈了,因此于未央宮里大擺宴席。在董卓進宮的路上,王允令李肅帶領呂布的十多名心腹,個個穿上宮廷侍衛的服裝,潛伏在宮殿側門兩邊,等待董卓的到來。

等到董卓一踏進未央宮門時,李肅立即將手中的長戟往董卓身上刺去,可惜董卓身披堅甲,長戟難以刺入。只是這突如其來的一戟也令董卓有點慌亂,因此他立刻環顧左右,大喊:“呂布何在?”呂布隨聲應他:“有詔討賊臣。”董卓一聽,大罵呂布是狗。呂布憤怒不已,拿起長矛往董卓身上用力刺去,董卓遂死。

專欄 孫堅獲玉璽

關于孫堅入洛陽,《吳書》還記載了這樣一則故事。當時孫堅的部隊發現洛陽城南的甄官井里射出五種顏色的光束,大家皆以為有鬼怪,不敢靠近。孫堅于是令人下井探尋,結果撈到了傳國玉璽。

所謂傳國玉璽或傳國璽,是中國古代皇帝信物。相傳秦始皇滅六國統一中國后獲得和氏璧,就將其琢為傳國玉璽,并命丞相李斯在和氏璧上寫“受命于天,既壽永昌”八個蟲鳥篆字,由玉工孫壽刻于其上,后為歷代王朝正統的象征。

裴松之認為孫堅這件事情十有八九是假的,他認為這不過是吳國的史書借玉璽來彰顯國家的威嚴。裴松之進一步指出,吳史這樣編造無疑壞了孫堅的忠誠之名。因為孫堅若真的撿到玉璽而獨自藏匿起來,那一定是有所圖謀。不過這件事情既然有所記載就不能說是虛的,最起碼這個玉璽應該是在這個時間點被找到的,而當時在洛陽的部隊只有孫堅的部隊,因此后人就把這個寶物的最終歸宿給了孫堅。

不過,即便是孫堅真的把傳國玉璽私自藏了起來,也不能夠作為孫堅對漢室不忠的證據。從孫堅對待董卓的種種作為上來看,應該是可以相信他對于漢室是忠心耿耿的。因為沒有任何史料記載表明,孫堅知道傳國玉璽就在洛陽的一口廢井之內。所以孫堅沒有理由為了傳國玉璽而在戰場上那么出生入死英勇無敵。就算是他藏起了傳國玉璽,也一定是希望把這件寶物看管好,不讓奸險之徒得到才密不報告的。

當時的十八路諸侯真可謂是各懷鬼胎,傳國玉璽的消息越少人知道才越好。當然,這些僅僅是一些推測,并不能成為真正的歷史。但《三國演義》中,這件事情被明確地說明是孫堅所為,并且進一步說明孫策起兵之時,向袁術借兵的砝碼便是這個傳國玉璽,這傳國玉璽就成了袁術后來稱帝的一個確切的原因。讓人不得不佩服羅貫中天才的想象力,這一切本不是事實,卻被他編得行云流水繪聲繪色,實在是精彩。而傳國玉璽真正的下落,恐怕只有傳國玉璽自己才知道。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太谷县| 安塞县| 海门市| 桂东县| 阿拉善右旗| 监利县| 塔城市| 青海省| 图木舒克市| 镇赉县| 东乡县| 安顺市| 毕节市| 鄱阳县| 遵化市| 长治县| 依安县| 故城县| 平凉市| 临汾市| 阿克陶县| 苏尼特右旗| 迁安市| 金川县| 上犹县| 贵溪市| 开远市| 徐州市| 浪卡子县| 峨眉山市| 龙海市| 鱼台县| 本溪市| 姚安县| 隆化县| 安远县| 陆河县| 长泰县| 凤山县| 嘉义市| 屯留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