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上卷 天下騷動

第一章 亂局紛紛

劉、關、張從軍

所謂時勢造英雄,劉備便是在東漢末年群雄爭霸的混亂時勢下造就的一個英雄。劉備于漢桓帝延熹四年(161)生于涿郡涿縣,是漢景帝的兒子中山靖王的后代。

劉備少年時,父親便已不在,他是和母親靠著編草鞋、做席子過日子,簡單而又平凡。雖是如此,劉備卻從來不曾滅了自己的志氣。至15歲時,母親讓他師從盧植學習。

劉備禮賢下士,能服人,年少時就好結交英雄豪俠。當時有中山大商人張世平和蘇雙來到涿郡賣馬,就交友于劉備,并給予他錢財。后黃巾之亂起,劉備便用這些資本來招募兵士,這招兵不招則已,一招便招來了兩大武將,即關羽和張飛。

關羽是河東解良人,因逃亡來到了涿郡。關羽武藝高強,《三國志》作者陳壽稱他為“萬人之敵,為世虎臣”。張飛與劉備一樣,也是涿郡人。據傳張飛是個著名的書法家、畫家,擅畫美人,現如今還有其留存的畫像。張飛禮賢惜英,大有名士之風。

張飛的武藝和關羽不相上下,“萬人之敵,為世虎臣”也是用來評價他的。張飛最大的缺點就是脾氣暴躁,不懂得尊重下人,這也成了他日后遇害的原因。

再說黃巾兵起,劉備于涿郡招兵,結識了關羽、張飛。三人可謂相識恨晚,其關系親同兄弟。時恰逢幽州刺史郭勛的校尉鄒靖向郭勛提議從民間招賢納士,劉備于是率眾投往鄒靖,從此開始了三人的戎馬生涯。

劉備隨著鄒靖打贏了幾場勝仗,因此被封為安喜縣縣尉,隨即和關羽、張飛以及一起打仗的兄弟走馬上任。縣尉是一縣之長縣令的佐官,官職雖小,但劉備第一次當官,也難免滿面春風,躊躇滿志。

可好日子不長,劉備上任不久,朝廷就發布了命令:凡是因軍功坐上官位的人,都要經過重新挑選,好的留下,差的淘汰。這命令到了安喜縣,一個大搖大擺、挺著大肚子的官員也隨之走進了這座縣城。

這就是督郵。督郵官是漢代各郡的重要屬吏,代表各郡太守督察各縣各鄉。因此其地位雖不高,然而其權力極重,凡傳達教令、督察屬吏、案驗刑獄、檢核非法等,無所不管。

督郵隨著淘汰官的命令來到了安喜縣,劉備慌亂了。他懷疑自己是不是也在淘汰的官員名單里。可是劉備認為自己上任后,對百姓樂善好施,為官更是清正廉潔,為何朝廷對不滿自己呢?

劉備自認問心無愧,可是這就好像一個正直君子到了賭徒的社會,漢朝社會的走向是不以劉備的心為指標的。他充其量只是個小小的縣尉,朝廷若要罷免他,他也無可奈何。可是劉備也不想被貶得不明不白,所以他往督郵入住的驛站去了。

但督郵卻對劉備來個避而不見,命下人出去對劉備說自己生病了無法相見。主子囂張,下人自然跋扈。看著督郵的下人這般輕視自己,以皇室宗族自稱的劉備豈能受得了,他嘴角不由得抽搐了幾下,一股怒火直上胸腔。

劉備受不了這欺壓,怒氣沖沖地回到縣衙,將他的手下集結起來,帶領他們直入督郵的住所。督郵正悠閑享樂之時,忽見劉備破門而入,手中的扇子被蠻橫地奪過,摔在地上,隨后督郵只聽到了一句喊聲:“我被府君密教收督郵。”就不明不白地被劉備用繩子綁縛起來,拖到了院子,綁在了樹上。

劉備拿起鞭子往督郵身上狠狠地甩了下去,打了二百下后,想一不做二不休地殺了督郵。督郵苦苦哀求,劉備才作罷,放走了他。

劉備怒鞭督郵后,和關羽、張飛逃出了安喜縣。后來,大將軍何進派人到丹陽募兵,劉備得知消息,于途中加入,隨軍到下邳,力戰盜賊立功,被任命為下密縣縣丞。縣丞和縣尉一樣,都是輔佐縣令辦事的,也是個小官。不久劉備就辭官了,隨后又歷任高唐尉、高唐令等職。后來高唐縣被盜賊攻破,劉備無處可投,忽然一個身影在他的腦海里顯現了出來。

這就是公孫瓚。

公孫瓚出身貴族,卻因為生母地位卑賤,只當了個郡中小吏。公孫瓚相貌堂堂,聲音洪亮,人也聰明。當時涿郡太守劉基很賞識他,于是就將女兒許配給了他。公孫瓚曾和劉備一起跟隨盧植學習,因此二人在年少時已有較深的友誼。后來公孫瓚受命征討北方少數民族,因喜愛騎白馬,北方人皆稱其“白馬將軍”,后征討有功,拜了高官,劉備因此投他去了。

公孫瓚見劉備來投,非常高興,于是向朝廷舉薦劉備為別部司馬,直屬于司馬,而司馬又直屬于大將軍。后來劉備因隨青州刺史田楷平青州叛亂有功,因此代理平原縣縣令,后更領平原國相。時漢獻帝初平二年(191)。

董卓進京

大將軍何進和袁紹為了對付張讓等宦官勢力,給各方猛將豪杰下了勤王的詔令。這各方豪杰包括河東太守董卓、河內太守王匡、東郡太守橋瑁、武猛都尉丁原等。

當董卓收到何進的詔令時,他知道自己的機會來了,便立即召集人馬,馬不停蹄地往京城奔去。只是在董卓的進軍路上,京城這邊卻發生了巨變。

洛陽城里,張讓等十常侍已經知道了何進的計劃,因此集結起眾宦官,進行了一場緊急的討論。他們決定,與其等人來滅自己,不如自己先下手為強。于是張讓便讓段珪矯太后詔令,喚何進入宮。當時袁紹在旁,認為這是張讓等人的計謀,勸何進不要上當。然而何進不聽,竟大大方方地往宮里走去。

張讓等人在何進進宮之前便做好了準備,個個帶著兵器在身,并安排了刀斧手埋伏于宮中。何進一踏入嘉德殿,只見尚方監渠穆對面迎來,何進正待打個招呼,渠穆二話不說便亮出了兵器,手起刀落,何進的頭便落到了地上。

何進的部下袁紹等人在宮外等候,卻遲遲不見何進出來,因此在外面大喊:“請大將軍出共議。”里面張讓聽了,大聲回應:“何進謀反,已伏誅矣。”隨后拿起何進的頭顱,往墻外一甩,何進的頭顱便被扔到了宮外。在宮外等待何進的部下吳匡、張彰等人一看,知道事情敗露,遂帶兵沖進皇宮。然而宮門此時已緊鎖,吳匡等人在外面久攻不下,此時恰逢袁術帶兵而來,吳匡大喜,兩人合兵共同攻打宮門。宮門不久即被攻破,兩軍直入宮中,到處搜捕,仍然不見張讓等人。袁術于是放火燒了南宮九龍門和東、西兩宮,想盡一切辦法要把張讓給逼出來。

張讓見大禍已經臨頭,因此帶領著一伙人面見太后,向太后誣蔑何進反了,在外頭燒起了宮殿。太后還沒來得及反應,就被張讓一伙人架起了胳膊,往北宮走去。張讓等人劫持的不僅僅有太后,還有少帝劉辯和陳留王劉協,以及一些官員。

張讓等帶著皇帝一群人往北宮逃去。當時太后由段圭劫持著,慌亂著往北跑去,卻在閣道上遇到了盧植。盧植手持一把長戈凜然站立在閣道窗下,瞪著段圭。段圭見狀,只有放了太后,自己逃亡而去。

當時吳匡、袁術等人還在宮里四處搜尋著宦官。此時袁紹先是和他的叔叔袁隗矯詔招來樊陵、許相,將他們斬殺,然后和何進的弟弟何苗領兵追到了北宮。趙忠被何苗斬殺。吳匡見何苗前來,懷疑他和宦官是同謀。其實是吳匡和何苗不和,吳匡看形勢混亂便利用這一個機會挑起了士兵們的怒火,借機殺死了何苗。

再說何苗死后,袁紹領兵將北宮團團圍住,命令他的士兵們凡是看見沒留胡子的,都一并殺絕。袁紹就這樣采取了濫殺政策,死者竟達兩千多人。張讓等人陷入如此困境,也只有出逃了。于是他們劫持著皇帝和陳留王等,從小門逃出,官員們大多追不上,只有盧植和閔貢尾隨其后。到了黃河的渡口小平津時,張讓一伙人被閔貢追上。閔貢大聲斥責張讓等人禍國亂政,隨后斬殺了好幾個宦官。張讓等見大勢已去,紛紛跳河而死。

董卓在進軍洛陽途中得知何進被殺的消息,遂快馬加鞭,往京城而去。

董卓到了京城后,聽說少帝已經到了皇城北邊,就快要回宮了,于是他召集了一批大臣和他的士兵一起到雒陽城北的北芒阪迎接皇帝。當時董卓一行人看到了皇帝歸來,急忙迎上前去。

少帝見了董卓,一直哭,一句話都說不出來。董卓見少帝抽抽搭搭的,遂不想再問他,于是轉而問少帝旁邊的陳留王劉協禍亂的始終。劉協回應了董卓,從頭到尾,詳細地講了一遍。董卓一聽,大喜,便將劉協抱起,一起帶走。董卓從此就有廢少帝立劉協之意。

霸權之心

進了京城后,董卓所統部屬的兵力其實不多,他明白,沒有掌握強大的軍事力量,要想征服百官,威懾朝廷,是不可能的。所以,董卓想出了一個辦法:他每隔四五天,就派部隊偷偷地溜出京都,然后第二天再讓他們浩浩蕩蕩地開進來。這就給在朝文武百官造成了千軍萬馬浩蕩不絕的錯覺,于是整個洛陽,遂威懾于董卓的奸計之下。然而,這畢竟不是長久之計,部隊在往復表演之時,董卓也趁機在暗中收攬著兵士。

何進、何苗已死,其生前所統軍隊到最后就都給董卓收編了去。另外,當初何進召各方豪杰時,有一個叫丁原的率軍前來幫忙。董卓看中了他的部隊,便有心殺之。當時丁原旁邊有一員猛將,名叫呂布,臂力過人,武藝高超,號為飛將。呂布深得丁原信任,董卓于是便用利益引誘呂布殺了丁原。丁原死,所統部隊遂全部歸了董卓。而董卓也收了呂布。

收編了何進等人的部隊后,董卓兵力大增,不需要再像以前那樣做表面功夫了,于是董卓撕掉了偽裝,暴露出了本來面目。

何進死后,袁紹接管了西園八校尉,曹操等人都隸屬于袁紹之下。西園八校尉在靈帝之時極為顯赫,然而幾經波折后,也大不如前了,起碼較之董卓的勢力,是不能相比的,所以袁紹對董卓還是有所畏懼。當時有一個叫鮑信的人就曾勸說袁紹趁董卓勢力未發展之機先殺了他,然而袁紹懼怕董卓,不敢亂來。

董卓偷偷叫來袁紹,和袁紹商議廢帝之事。倘若袁紹贊成,廢帝之事自然順利許多,袁紹也和他成了一伙。若是袁紹不贊成,當然也阻擋不了他廢帝的進程,而他也剛好找個理由和袁紹撕破臉,趁機消除袁紹的勢力。

袁紹是絕對不愿意劉協成為皇帝的。當時罷免董太后之時,他和何進是一伙的,劉協雖小,但應記得董太后的撫養之恩。劉協成為皇帝,對他是有害而無利。袁紹找了個借口,說這是大事,他要找他的叔叔袁隗商量一下。

出了宮門后,袁紹知道董卓這回是要針對自己了,留在洛陽只怕夜長夢多,因此他就逃往冀州投靠韓馥去了。董卓也開始派人捕抓袁紹。之后,袁術和曹操也因為不想參與董卓的廢帝,紛紛出逃。

有志之士盡皆出逃,而董卓仍舊繼續著他的廢帝陰謀。他廢掉了何太后和漢少帝,立陳留王劉協為帝,是為漢獻帝。董卓自封太尉,掌管全國軍事,后又給自己封侯,拜自己為相國,此時,整個漢朝已然成了董卓手中的玩物。

董卓拜相后,擁有了贊拜不名、入朝不趨、劍履上殿等特權。大凡要控制朝野,家族勢力就必須龐大。董卓深知這一點,所以也給他的家人大肆加封。他母親被封為池陽君,還超過禮數所規定的范圍,私自配備家臣,地位有如皇家公主。他弟弟董旻被封左將軍、雩侯。這還不夠,連家族的孩子都沾了光。董卓年幼的孫女被封為謂陽君,“卓侍妾懷抱中子,皆封侯,弄以金紫”。

此外,董卓還在大臣中拉黨結派,培植自己的勢力,無形中解除了黨錮之禍,征召起用了許多名士,其中蔡邕就是一個。

蔡邕是蔡文姬的父親,東漢末年的文學家、書法家,還通天文、音律等,是個博學之人。

董卓召蔡邕為官,蔡邕不是很愿意,于是稱病不就。董卓十分生氣,說他的權力足以滅人九族。蔡邕害怕連累人,不得已才去當了官。

董卓固然惜才,前提是這才子必須對他的政治無所威脅,他才會去惜他愛他,可見董卓霸權之心,勝過一切。

專欄 董卓廢帝

對于董卓北芒阪迎主一事,據說于漢靈帝末年民間就有童謠傳出。童謠是這樣唱的:侯非侯,王非王,千乘萬騎上北芒。

關于“侯非侯”一句,因劉辯少時寄養在道人史子眇處,故稱“史侯”,所以“侯非侯”說的便是少帝劉辯登基的事,而“王非王”說的是陳留王劉協將取代劉辯為帝的事,而“千乘萬騎上北芒”說的自然是董卓帶領著他的士兵和一批大臣到北芒阪迎接皇帝的事。

這首童謠以諧趣的方式道出了當時政局的混亂。當然,這首童謠不可能產生于漢靈帝期間,現代的研究基本都認為是獻帝時編造的,其目的自然是愚民,從而鞏固統治者的位置。

進了京城后,董卓便考慮廢帝之事。他召集來一批大臣,對他們說:“大者天地,次者君臣,所以為治。今皇帝暗弱,不可以奉宗廟,為天下主。欲依伊尹、霍光故事,立陳留王,何如?”

天下換主,是不得已而為之的事,在無緣無故的情況下是不可能換主的。只是董卓蠻橫,擺明著廢帝之事是必然的,跟大臣議論不過是走走形式,給大家一個面子而已,因此大臣們都不敢回應他。董卓見無人回應,更加大聲地說:“昔霍光定策,延年案劍。有敢沮大議,皆以軍法從之!”厲聲至此,大臣更懼,為求自保的只得唯唯諾諾,任由董卓蠻橫而行。只是漢室雖敗,也有正直之臣,這時就有人站出來反對了。

“案尚書太甲既立不明,伊尹放之桐宮。昌邑王立二十七日,罪過千余,故霍光廢之。今上富于春秋,行未有失,非前事之比也。”這話是盧植說的。董卓想不到有人敢出來頂撞他,因此大怒,會議不歡而散。事后,董卓想殺了盧植,幸得侍中蔡邕苦苦相勸,得免。盧植被罷官,逃到上谷,從此隱居不問世事。

董卓廢帝之事沒有就此罷休,因此他又會合百官,對百官說:“太后逼迫永樂太后,令以憂死,逆婦姑之禮,無孝順之節。天子幼質,軟弱不君。昔伊尹放太甲,霍光廢昌邑,著在典籍,僉以為善。今太后宜如太甲,皇帝宜如昌邑。陳留王仁孝,宜即尊皇祚。”盧植走了,這次沒人出來反對董卓了,董卓隨了自己的意。

主站蜘蛛池模板: 柯坪县| 临泽县| 顺昌县| 方正县| 祁门县| 桐柏县| 盐津县| 杭锦后旗| 团风县| 奎屯市| 阳城县| 安徽省| 施秉县| 峨山| 武清区| 苏州市| 宿州市| 镇赉县| 阿鲁科尔沁旗| 宝丰县| 栖霞市| 洛宁县| 阿拉善右旗| 宁远县| 邹城市| 朝阳县| 都安| 三台县| 龙泉市| 襄汾县| 衡阳市| 锡林郭勒盟| 西宁市| 望城县| 石屏县| 昌平区| 康乐县| 利津县| 哈密市| 清徐县| 资兴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