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探望
- 時間的片段
- 艾心
- 1870字
- 2020-11-27 10:11:13
今天我們要去布里尼的養老院看望一位遠房的親戚——穆黑斯老人,他今年90歲了。年輕時是小鎮上的鐘表匠,幾年前老伴患中風去世了,緊接著他的兒子也因心臟病去世了。如今他越來越老了,口齒不清,行動不便,已經不適合一個人居住在家里了。于是,他的孫女卡契亞把他送進了養老院。
布里尼是位于法國北部的小鎮,距離第一次世界大戰西線的主戰場凡爾登僅40千米。從我們的城市到布里尼大約120千米,如果開車走鄉間公路大約2個小時就能到達。
早上9點鐘,我們出發了。天氣很好,藍天白云。金黃色的原野上有很多干草圈,這景色提醒我們,秋天到了。牛群、馬群、羊群在肥沃的草原上徜徉吃草,空氣中迷漫著草的清香。這令我想起了內蒙古的呼倫貝爾大草原,喚醒了我40多年前的記憶。這實在是太像了!只是由于地理緯度的不同,法國北方冬天最低溫度零下幾度,夏天最高溫度零上40度,這里生長的林木以綠色為主。而呼倫貝爾的大興安嶺林區,地處寒帶,冬天最低溫度可達零下45度,夏天最高溫度為28度左右,所以林區生長的各種林木到了秋天真是色彩斑斕,層林盡染。各種層次的紅葉、黃葉和綠樹葉,繪成了一幅美麗的秋天的油畫,就像一部森林交響樂回響在我記憶的深處,永遠都不會忘記。看著田野里那一望無際的壟溝,我又想起了當知青時去牙克石農場鏟地的情形:每個人一把鋤頭、一頂草帽,身背一個水壺和飯。從早上開始鏟,一直到黃昏才鏟到頭,一根壟就要翻過兩個山頭!頂著炎炎烈日,一天的勞累和辛苦,真是像古詩中描寫的那樣: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就是從那時起我下定決心再不浪費一粒糧食。幾十年過去了,那里現在應該是機械化的時代了。
“當……當……當”教堂的鐘聲把我從回憶中拉回到現實,我們的車正在穿過一個小鎮,來到一片曠野。
記得上次見到穆黑斯老人,還是在去年的家族聚會上。他的重孫子過生日,當時的他看上去精神很好。他身材高大,擁有典型的歐洲人的特征,金黃色的頭發與藍灰色的眼睛。那天,他穿著一件白色的雞心領毛衣,里面是一件淺藍色的襯衫,搭配了一條棕色的毛呢褲子。他說話的聲音很輕柔,給人的感覺是一個干凈、有教養、不多言的人。那時的他身體還很硬朗,可是我們聽說今年他的狀況不太好。
接近中午,我們到達了布里尼,提著禮物來到養老院,到達二樓剛出電梯,我們就看到了一個老人坐在輪椅上正在艱難地一點一點地向前推著輪子……從背影看,我們知道他就是穆黑斯。我們緊走幾步來到他身邊,俯下身體向他問候。他看到我們來了,眼中掠過一絲驚喜,他的嘴喃喃著,可我們聽不見聲音。我們示意幫他回到房間,他搖了搖手拒絕了。我們就在距離他輪椅后方一米遠的地方跟著他,只見他雙手用力地推著輪子一點一點地向前移動,我們沉默地跟在他后面一點一點地挪動著腳步。突然,他需要拐彎,而內側的輪子卡在墻角處不能動了,我們想上前幫助他,他搖搖手再次拒絕。多么堅強的老人!我們只能尊重他。他挪動輪椅向后一點,再次向前想拐過去,但沒有成功。他做了三次同樣的動作,最后一次他成功了。輪椅繼續向前挪動,終于,我們一起來到了他的房間。這一段距離大約20步遠,而他卻足足挪動了30分鐘。到了房間后,他挪動輪椅來到一個靠背椅的對面,看來他是想坐上椅子。我們又想幫忙,他再次拒絕了。他用他的雙臂顫顫巍巍地撐在輪椅的扶手上,一次、兩次,第三次他終于站了起來!我們看到了他的外褲一邊有些脫落,還露出了里面的“尿不濕”。這一次我們沒有提出幫助他,而是裝作沒有看見,為這位獨立、堅強的老人保持他的自尊。他自己整理了一下褲子然后慢慢轉身坐在了椅子上。稍作喘息,他努力地發出一點點聲音說話,由于含混不清,我們只能聽懂一些:看到我們來了他很高興,他的孫女帶著重孫也來看望過他了,如今他們一家正在葡萄牙度假。老人還說他自己在鎮子上的房子已經租出去了,這筆錢可以付養老院的費用。
我們看了一下他的房間,干凈、舒適、溫暖,就像法國其他地區的養老院一樣,無論從建造、規格、設備還是從設施配套上來看,都很人性化。大城市的養老院只是規模大,內部的活動室更完善,但是內部各人的房間跟鄉村小鎮的養老院是一樣的。特別是他房間的墻上還掛了一些家庭照片、重孫子的畫,還有重孫子為他畫的生日賀卡,這些都讓他的房間充滿了家庭的溫馨。這些情景能喚起老人的回憶,陪伴他度過人生的最后一站。每個人都會老去,每個老人都有他們自己獨立堅強的歌。
告別了老人,從養老院出來,我們發動了汽車返程。
我們又奔馳在原野上。太陽高照,一望無際的藍天,風景如畫。這時莫扎特的鋼琴協奏曲響起,歡快的旋律、流動的音符,一掃剛才有些凝重的心情。
生活還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