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郯城風波(五)
- 三國醫師傳
- 小橋靜水
- 2600字
- 2020-11-17 14:08:17
一間寬敞的議室廳,陶謙一身錦袍滿面容光地跪坐在正前方,在他的下邊,只跪坐兩個人:一是他的親信曹宏,另一個是他的得力助手麋竺。曹宏腆著大肚皮,正瞇著眼睛,不知在想些甚么。麋竺體態安詳,一雙眸眼卻精明四射。
隨著小兵一聲“田刺史、劉原相請見”后,陶謙等人伸長了脖子,萬眾矚目中來使粉墨登場。
一個面色青白的中年將領和一個面色如玉的青年男子一前一后。前者相貌普通,衣著不凡,后者相貌堂堂,氣度不凡,看得陶謙等人均是暗自點頭。
只聽中年將領拱手下拜道:“見過陶公!吾乃青州刺史田楷,特攜平原相劉備劉玄德為解救徐州而來!這次救援也多虧有劉原相的幫忙,不然楷還真不知如何是好了!”
“晚輩劉備,字玄德,見過使君!”青年男子朗聲上前,亦是拱手下拜。
“哦?”盡管陶謙事先知道了這個消息,但還是不由地微微激動了一會兒,“多謝田刺史、劉原相的救援之恩!請稍作休息,讓老夫為你們接風洗塵!”
“多謝使君的美意,不過備想還是先解郯縣之危為好!”田楷尚未開口,劉備便先是拒絕,“請使君容許備有所請求——備希望您能允許備隨其兄弟一同上陣殺敵——”
“好,兄弟情深,理應答應。還有甚么?”陶謙對劉備的第一印象好極了。田楷在一旁看著,微微一笑,也不說話。
“備在途中偶遇一名神醫,姓華,名佗,字元化,想來此做軍醫,但是戰場之上千變萬化,備希望使君能召見他。”
“神醫?華佗?華元化?”陶謙的兩眼亮了起來,猛得站起來。他不禁喜滋滋的:這劉備的手筆真是讓人出奇不意——先是愿為郯縣解危,然后又是介紹一名醫術高超的神醫給他。
華佗之名他早有耳聞,聽說此人醫術高超,最是痛恨作惡多端的豪強,受廣大老百姓的愛戴。他不愿做官,總是游走于大江山河,經常找不到人。
沒想到,今天竟能見到他本人!
盯望眼前滔滔不絕的劉備,陶謙心中一動:聽說此人還是漢室宗親,不如……陶謙想到此處,心中樂不可吱,首先道:“既如此,讓他們都進來罷。”
于是,廳內又多了四個人:
走在前面的是兩個大漢。一個大漢滿臉胡須,白臉。另一個大漢身穿綠袍,紅臉。在他們后面,是一個老人和一個小孩。老人精力充沛,精神抖擻。小孩滿臉純真,靈動異常。
劉備趕緊介紹:“這兩位是備的結義兄弟:張飛張益德、關羽關云長。這是神醫華佗,字元化——”
陶謙還未說話,小孩不滿的聲音響起:“恩人大哥,你忘記小童了!”
陶謙一愣,劉備趕緊接口道:“還有這位小兄弟,他是華神醫的徒弟——龐林!乳名小童!”
“這還差不多。”小童用略微滿意的聲音說,“還算恩人大哥識相,沒有得罪未來的神醫——”
“你是未來的神醫,那現在你是甚么?”趁著陶謙還在愣神的工夫,一旁的麋竺看得有趣,忍不住開口戲謔。
“現在的神童!”小童回答得不假思索。
“哈哈——”嚴肅的氣氛被小童攪了,大家哄笑起來。
華佗在一邊敲了敲他的小腦袋,對他無奈地低斥道:“別再鬧騰了——真是沒大沒小!”
“神童,嗯——據老夫所知,有好幾個呢……”陶謙回想了一下,用開玩笑的口吻問,“難道龐林還想名動天下不成? ”
“有何不可?”小童的目光閃閃。
“哈哈!好小子,有志氣!那老夫就等你名動天下的時候薦你孝廉如何?”陶謙愣了愣,放聲大笑。
一番嬉鬧之后……
陶謙正色道:“劉原相,老夫馬上發你四千丹楊精兵,助你馬到成功!你若能打退曹軍,老夫就把徐州拱手相送于你——望劉原相你好生對待徐州百姓!”
陶謙豪氣許諾,眾人皆是一愣。
“多謝使君!”劉備原本聽了前半段的話眼里欣喜一閃而逝,但是后段的話卻讓他大吃一驚。他為難道:“使君,但這、這事似乎有些不妥——”
“父親,不行!”同一時間,陶應的聲音也響起,并且氣急敗壞。
“甚么?”眾人反應皆是齊齊一愣,只見陶應一臉豬肝色地跑過來,他的后面跟著陶商。
“父親大人,你怎么可以讓一個外來人接手徐州?你這樣要把兒子置于何地?就算兒子有甚么不對的地方,你怎么讓一個外來人——你讓兒子以后怎么活啊?”陶應的聲音很大。
“你!……”陶應的話讓陶謙氣得白了臉。陶謙渾身顫抖,咬牙道:“老夫——老夫怎么有你這個……還不退下!……”陶謙住了口,臉色有些難看。見自家的父親不理他了,陶應只得怏怏地退守在一邊。
“嗯?這不是華神醫么?”這時,陶商的眼里分明閃出一縷陰冷,但轉眼之間,便煙消云散,快得讓人覺得自己是眼花了。只聽他驚訝道:“華神醫,你不是在大廳里等著為吾父治病么?怎么才一會兒的功夫,就跑到這兒來了?還有,你怎么和劉原相認識?”一句話竟把眾人的目光紛紛引到華佗身上來。
華佗皺了皺眉頭,眼中的厭惡之情毫無掩飾地一閃而來。他干脆地對陶謙道:“若是陶公允許的話,在下現在就為您治病。”
陶謙冷冷地瞥了陶商一眼后才笑著點頭。眾人默默讓開一條路讓華佗上前,都不想錯過這個神醫是怎樣治病的。只見華佗把食指中指輕輕搭在陶謙的手腕上,靜靜地為他把脈,然后問:“敢問陶公平常吃的是甚么藥?”
“還吃藥哪?” 陶謙搖頭苦笑,“現在吃藥都不中用了,只是在屋里點了檀香,還算有點效果……”
華佗喃喃道:“檀香么?那可是能助人安神養生……”他細細地觀察了一番,鼻子微微一皺,良久微微一笑,輕聲道,“陶公脈搏正常,只因操心過重,若是多加休息,病自然會好!”
這就完了?眾人睜大了雙眼,很是懷疑地斜視華佗。之前的醫師們每每把脈后都開了一大堆草藥,說了一大堆“之乎者也”之類的話語,聽得陶謙自暴自棄,對他們是敬而遠之,所以大家心中都不約而同地認為自家主公的病很嚴重。
“你在胡說罷?”陶應怒氣沖沖,首當質問。
華佗笑了笑,胸有成竹道:“陶公只是操勞過度,沒有好好休息罷了。陶公,您難道就沒有注意到實際上檀香亦可作為安神、補身之藥么?只是藥喝多了起反作用而已!要知道藥入三分是毒啊。”
“‘藥入三分是毒’,不愧是華神醫!”麋竺細細品味。他瞅了瞅眼神閃動的陶謙,忽問:“嗯,敢問神醫現居何處?”
試探下的招攬之意溢于言表,陶謙聽罷滿意地點頭。
華佗淡淡地道:“不敢——草民只是一介游醫爾。平凡如草芥,只愿做那天邊浮云矣。”
“哦。”麋竺聽罷有些失望。只聽華佗對陶謙道:“陶大人,草民實話實說了——草民來此,只為醫治,望這次戰爭結束后,請容許草民和小徒回鄉!”
“好!神醫既然如此,那老夫也就不必強求了!老夫答應你——老夫先替郯縣百姓謝謝您!”說著,竟要下拜。眾人大吃一驚,華佗終于變色,最后沉著道:“老朽盡當歇力——這是老朽的職責!”
大廳里回蕩著華佗的錚錚聲響,眾人的臉上皆是動容。只是誰也不知道,陶家兄弟在看向劉備的時候眼里閃過一絲冰冷的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