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前言

感受開啟人類文化傳奇

這本書所講述的是我的某種興趣和理念。我對人類情感,即情緒和感受的世界迷戀已久,并花費了多年時光來研究它:人們為何以及是如何做出情緒反應,產生感受,并運用感受來建構自我的;感受是如何協助或阻撓人們實現其最佳意圖的;腦與身體交互從而支持上述功能的原因和方式是什么。我想針對這些問題給出一些新的事實和解釋。

本書提到的觀點非常簡單:盡管感受(feelings)是人類文化事業的推動器、監督者和談判者,但它并未因此獲得應得的聲譽。人類區別于其他生物的地方在于人類已經制造出了數量可觀的器物,展開了形式多樣的實踐,提出了豐富多彩的觀念,這些構成了人們所共知的文化。人類文化包括藝術、哲學探詢、道德體系、司法、社會治理、經濟體制、技術和科學。人類的文化過程是為何又是如何開始的呢?人們對這個問題的回答往往會提及人類心智具有口頭語言這種重要能力,也會提及人類具有強烈的社會性和卓越智力等鮮明特征。對那些贊同生物學傾向的人來說,答案還會涉及發生在基因層面上的自然選擇。我不否認智力、社會性和語言在文化過程中扮演的關鍵角色,不言而喻,有能力發明文化的生物體以及他們在發明中所使用的特有能力,都是拜自然選擇和基因傳遞所賜才出現的。我想表達的觀點是:要開啟人類文化的傳奇,還需要另外一個東西,而這個東西就是動機。此外,我特別要提的就是感受,其一端是疼痛和困苦,而另一端是安康和快樂。

拿醫學來說,它是人類最重要的文化活動之一。醫學是技術與科學的結合,它起源于從物理創傷、感染到癌癥的各種疾病引發的疼痛和困苦,而與疼痛和困苦相對的則是安康、快樂和繁榮的前景。醫學不是作為一種智力運動而開始的,它的出現不是為了鍛煉一個人在診斷難題或解決生理學之謎時的智能。醫學始于患者的具體感受以及早期醫師的具體感受,包括但不局限于可能源于共情的惻隱之心。這樣的動機保留至今。請所有讀者都注意,看牙醫和做外科手術的條件一直在改善。改進高效麻醉劑和提高儀器的精度背后的首要動機就是為了處理人們不適的感受。工程師和科學家在這項事業中功不可沒,但他們的角度是帶有動機的。藥品和儀器行業的獲利動機也起了重要作用,因為公眾確實需要減輕困苦,而這些行業則對此需求做出了回應。

推動人們追求利益的是各種渴望、前進的愿望、聲譽乃至貪婪,而這些無一不是感受。如果不把感受視為這個文化過程的推動器、監督者和談判者,那么我們就不可能理解人們為開發治療癌癥或阿爾茨海默病的療法所付出的巨大努力。同樣,如果不考慮激發和抑制感受的不同網絡,我們也不可能理解西方文化何以對治療非洲的瘧疾或管控無處不在的藥物成癮熱情不足。語言、社會性、知識和理性是這些復雜過程的主要發明者和執行者,但它們一開始都是被感受激發的,感受執著于審核結果,并幫助協調以做出必要的調整。

本質上,我提出的這個觀點是:文化活動始于感受,并且深嵌于感受。如果我們想理解人類境況中的沖突和矛盾,那么我們就必須承認感受與理性之間有利或不利的相互作用。

在生命的歷史長河中思考心智與文化

人類為什么會分飾那么多種角色——受難者、托缽僧、歡慶者、慈善家、藝術家和科學家、圣人和罪犯、地球的偉大關愛者和試圖毀滅地球的怪物?對這個問題的回答需要歷史學家、社會學家以及藝術家建言獻策,充分發揮他們的敏感性和直覺,因為他們常常能發現人類這出戲劇的隱藏模式;但回答同樣需要來自不同生物學分支的專家的貢獻。

感受不僅驅動了第一波文化洪流,而且它仍然是文化演化不可或缺的內容。當我思考感受何以具有如此作用的時候,我找到了一種能夠將具有心智、感受、意識、記憶、語言、復雜的社會性,以及創造性智力的人類生命與38億年前的早期生命聯系起來的方式。為了建立這個聯系,我需要在漫長的演化史中為這些關鍵能力的出現和發展提出一個順序和一條時間線。

我所揭示的這些生物結構和能力所出現的實際順序違背了傳統的預期,并且如書名所暗示的那樣,是“古怪”的。至于該如何建構我喜歡稱之為“文化心智”(cultural mind)的美麗工具,生命史中發生的這些事件告訴我們的與人類形成的常規觀點并不一致。

當要講述人類感受的實質和重要性時,我認識到,人類思考心智和文化的方式與生物現實并不協調。當生物體在社會環境中表現出讓人印象深刻的聰明行為時,我們會認為那些行為一定是基于遠見、慎思和復雜性考慮的,而這些都來源于神經系統。然而,現在我們清楚地知道,這類行為也可以由一個單細胞(即生物圈誕生之際的細菌)生物憑借其簡陋的裝置來完成。“古怪”一詞在描述這個現實時甚至顯得太溫和了。

有一種解釋能夠包容這些違反直覺的發現。這種解釋利用了生命本身的機制和生命調節的條件。生命調節的現象通常用“內穩態”這一術語來指代。感受是內穩態的心智表達(mental expression),而在感受的掩蓋下運行的內穩態是一條功能線索,它將早期的生命形式與身體-神經系統這組杰出的搭檔聯結在一起。這組搭檔是具有意識和感受的心智出現的原因,而心智又是人性中最鮮明的文化和文明出現的原因。感受就是本書內容的核心,而它們是從內穩態那里獲得力量的。

將文化與感受和內穩態聯系起來的做法加強了文化與自然的關聯,也加深了文化過程的人性化。感受和具有創造性的文化心智是在一個很長的過程中組合完成的,在這一過程中,由內穩態引導的遺傳選擇扮演著一個重要角色。將文化與感受、內穩態以及遺傳學聯系在一起,這可以反駁一種日益深入人心的觀念,即認為文化觀念、實踐和器物是超然于生命過程之外的。

很明顯,我建立的聯系并沒有削弱文化現象一直以來需要的自主性。我沒有把文化現象降低到只剩生物學屬性,也不打算用科學來解釋文化過程的所有方面。單靠科學是不能描繪出人類的全部經驗的,因此我們還需要藝術和人文學科的幫助。

關于文化形成的討論常常受到兩個對立解釋的折磨:一個解釋認為,人類行為是自主的文化現象的產物;而另一個解釋認為,人類行為是基因所表達的自然選擇的結果。但我們無須贊同一個而反對另一個。人類行為很大程度上是兩者共同作用的結果,只是這兩者在不同的情形中產生影響的程度和順序有所不同。

說來也怪,在非人類的生物中探索人類文化的根源絕不會削弱人類的獨特地位。每個人的獨特地位都源自人類苦難和繁榮產生的獨一無二的意義,而這些意義就呈現在我們對往事的追憶以及我們對不斷預期的未來所建構的記憶的背景中。

這本書講了什么

人類天生就是講故事的能手,而我們發現,講述關于萬物如何起源的故事會給人一種強烈的滿足感。對于講述一種策略或一段關系,人類已經取得了合理的成績,愛情和友情因此成為起源故事中的偉大主題。當轉向自然世界時,我們卻沒有做得那么好,甚至常常很糟。生命是如何開始的?心智、感受或意識是如何開始的?社會行為和文化是什么時候首次出現的?解答這類問題并非易事。當獲得諾貝爾獎的物理學家埃爾溫·薛定諤(Erwin Schrodinger)把注意力轉向生物學并寫下他的名著《生命是什么?》(What Is Life?)的時候,值得我們注意的是,他的書名并不是《生命的“起源”》(The “Origins” of Life)。如果他看到這個題目,他肯定認為這會是一項愚蠢的差事。

但是,這項差事有無法抗拒的魅力。本書就致力于呈現心智形成背后的一些事實,而我們知道心智能思考,能創造敘事和意義,能回憶過去和想象未來;本書還致力于呈現感受和意識的機制,這些機制負責心智、外在世界及不同生命之間的相互連接。當人類需要應對處于沖突中的心靈時,渴望調和由苦難、恐懼、憤怒與追求安康所構成的各種矛盾時,他們開始充滿驚異和敬畏,并逐漸發展出音樂、舞蹈、繪畫和文學。人類繼續著他們的奮斗,開創出美麗但有時也蘊含殘缺的史詩,這些史詩以宗教信仰、哲學探詢和政治治理之名流傳下來。從生到死,這些就是文化心智譜寫人類戲劇的方式。

主站蜘蛛池模板: 都兰县| 方山县| 上杭县| 唐河县| 临泉县| 耒阳市| 桓仁| 屏东市| 绥化市| 阳泉市| 墨江| 伽师县| 垣曲县| 鹤岗市| 曲沃县| 吉木乃县| 石门县| 鲁山县| 政和县| 乌拉特后旗| 增城市| 东至县| 泾源县| 巴青县| 潜江市| 原平市| 太和县| 安化县| 长子县| 牡丹江市| 连山| 射洪县| 和平区| 铁力市| 长泰县| 梁河县| 陕西省| 沁阳市| 天门市| 临夏市| 鞍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