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古代寓言:中小學傳統文化必讀經典
- 楊元美 郭鵬 王大垚編著
- 707字
- 2020-11-29 09:47:44
以“偷”致富
齊國有一個姓國的人,家里很富有,而宋國有一個姓向的人,家里非常貧窮。姓向的人聽說姓國的人很有錢,特地從宋國到齊國去,向姓國的人請教發財致富的方法。
姓國的人告訴他說:“我之所以能夠致富,只是因為我善于‘偷’罷了。當年開始做盜賊時,第一年就能自己養活自己;第二年就有盈余;到了第三年就非常富裕了,我擁有了大片的土地、滿倉的糧食,有能力接濟周圍的街坊鄰居了。”
姓向的人聽了非常高興。回國以后,他便翻墻打洞,凡是手所能摸到的、眼睛所能看到的,無所不偷。沒過多久,官府以盜竊罪把他抓走了。經過審訊,官府不僅追回了所有的贓物,還把他原有的財產也沒收了。
姓向的人認為姓國的人騙了自己,便找上門去責怪他:“你騙我!我去偷怎么就犯了法呢?”
姓國的人問:“你是怎樣偷的呀?”姓向的人把偷盜的經過告訴了他。
姓國的人說:“唉,你根本沒弄懂我說的‘偷’的道理。都說天有四季變化,地有豐富物產,我偷的是這天時和地利呀!陽光、風雪、云雨能夠滋潤土地,山林沼澤里生長了無數的果木,棲息著種類繁多的禽鳥,我利用這些來種植我的莊稼。莊稼收獲之后,我便修墻、建房。在地上,我‘偷’飛禽走獸;在水里,我‘偷’魚、鱉等水產。風雪雨露、土地樹木、飛禽走獸和魚鱉都是自然界所擁有的,沒有一件是屬于我的。可是我偷了這些自然界的東西卻不遭殃。然而金銀珠寶、五谷布帛、錢財貨物,都是別人賺來的,沒有一件是屬于自然界的,你去偷這些東西當然會獲罪了,那怪誰呢?”

(據《列子》改編)
〔智慧啟迪〕
姓向的人只從詞句的表面意義去理解問題,不去反思和認真體會姓國的人所說的話的內涵,導致誤入歧途。這啟示我們:只有辛勤的勞動加上靈活的頭腦,才能創造出真正屬于自己的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