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書法史
- 朱天曙
- 1109字
- 2020-11-29 09:58:04
陳智超先生增訂版序
書法藝術是中華文化中最有代表性的精神符號,它以漢字為表現對象,滲透了中國傳統的思想觀念,區別于世界各國的文字和藝術。祖父陳垣先生在《元西域人華化考》中曾說:“書法在中國為藝術之一,以其為象形文字,而又有篆、隸、楷、草各體之不同,數千年來,遂蔚為藝術史上一大觀。”朱天曙教授兼歷史和藝術兩長,多年來致力于中國書畫篆刻史的研究,這部《中國書法史》就是其成果之一。該書2009年由文化藝術出版社出版后,受到學界廣泛好評。現在中華書局要再版這部書,非常及時,謹表祝賀。
中國書法藝術在長期的發展中,形成了字體演變、流派風格、書學文獻為特色的歷史和文化,有著豐富的內涵。天曙教授先后在清華大學、北京語言大學、中央美術學院講授中國書法課程,在教學講義基礎上修訂成書。前輩南京大學教授卞孝萱先生在原序中曾引柳詒徵《中國文化史》弁言中“吾人繼往開來,所宜擇精語詳,以詔來學,以貢世界,此治中國文化史者之責任”語相勉,指出此著“述書史之變遷,揚書藝之精神,有承先啟后之功”,我是十分贊同的。這部書法史,囊括了各個時期書法技法、審美和文化精神的重要內容,其中如早期的甲骨文、金文的分期,“隸變”的內涵,漢代書體的嬗變與文人書家的興起,三國禁碑風氣、魏晉書法精神、南北書風的融合、刻帖與金石學的發展,元代少數民族書法、碑學的興起與實踐等,雖未具體展開詳細討論,但這些書法史上的重要現象,都做了扼要明了的梳理,可謂金針度人,啟發后人進一步思考。從某種意義上看,這是一部當代中國書法史研究的精彩導讀之作。
作為新一代的書法家,天曙教授不光重視書法的技藝,還特別重視傳統文人品格的塑造,這是十分難得的。他在進行書法史研究的同時,還長期從事古典文獻的整理與研究,先后出版了《周亮工全集》(十八冊)、《印說》(明代周應愿著)、《齊白石論藝》等文獻整理著作。我在主編《陳垣全集》時,陳垣先生批注清代學者全祖望《鮚埼亭集》也是請他校讀整理的。這部《中國書法史》在藝術風格上的討論之外,尤其重視吸收文獻學、文字學和歷史學的成果和研究方法,考鏡源流,評騭精審,非惟拘于點畫技法之論。如書法史關于“金”、“石”與“帖”、“碑學”與“帖學”、“刻帖”與“著錄”以及附錄書學文獻舉要、中國書法基本書目等內容,精審校理,門類貫通,體現了他在歷史學和文獻學研究上的用力和關注。
傳東漢蔡邕《筆論》論書曾有“沉密神彩,如對至尊”語,我雖未專門研究書法一藝,但對書法史研究也是這個態度的。天曙教授年富力強,研思銳精,注重藝術創作、研究、文獻整理三位一體,正見力學,取得可喜的成果。現在這部《中國書法史》重版,嘉惠學人,以茲命世,鑒于后生,不亦善乎!
2016年9月于勵耘書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