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輯一 前世今生說「水滸」

嘉靖文人的集體驚呼

明嘉靖十九年(1540)的某一天,京城有個叫高儒的武官,放下手中的筆,長吁了一口氣。他為家中的萬卷藏書編寫書目,歷經數歲,終于殺青。

高儒(1510?—1553),字子醇,號百川;叔祖高鳳是明正德朝司禮監大太監,官至一品。借著叔祖的權勢,高儒的父親高榮和伯父高得林,都做了錦衣衛的高官。高儒自己也入職錦衣衛,官至指揮同知。

錦衣衛是明代的特務機關,惡名昭彰。不過高家卻附庸風雅,喜歡藏書。經家族三代經營,積書萬卷,計兩千種。高榮很想編一部書目,卻始終未能如愿。高儒秉承父志,焚膏繼晷,在父親過世后的第五個年頭,終于將書目編成,就用自己的別號做書名,題為《百川書志》。(參考羅旭舟:《高儒生平家世與〈百川書志〉》,《中國典籍與文化》總第60期。)

武弁編書目,難免不夠“專業”。書中不僅收錄了經、史、子、集等“高大上”的典籍,連同難登大雅之堂的小說、曲本之類,也都一股腦兒收入。《忠義水滸傳》的大名,便赫然出現在《百川書志》中:

《忠義水滸傳》一百卷。錢塘施耐庵的本(按“的”,讀為dí,“的本”即真本),羅貫中編次。宋寇宋江三十六人之事,并從副百有八人,當世尚之。周草窗(周密)《癸辛雜志(識)》中具有百八人混名。(卷六《史部·野史》)

這條信息意義非凡。它幾乎是古文獻中頭一回披露百卷本《水滸傳》存世的消息,連同書名全稱、篇幅及作者信息,也都記錄完備。——只可惜這部“錢塘施耐庵的本”今天已經失傳;人們能見到的最早的、也是最完整的百卷本,是萬歷杭州容與堂刊本,比高藏本面世至少晚了七八十年。

《百川書志》只收了兩部小說,另一部《三國志通俗演義》,也是羅貫中所編,署名“晉平陽侯陳壽史傳,明羅貫中編次”。——嘉靖刊本《三國志通俗演義》今天還能見到,應即《百川書志》著錄的這一種。

說高儒編書目“不專業”,其實有失公允。一來,高儒不是替學府、書院選編書目,他編的是自家藏書,自然是有書必錄。二來,這兩部小說體量龐大,若按五卷一冊裝訂,都在二十冊以上;論部頭,超過任何一部儒家經典,乃至“碾壓”史書《三國志》,直與《史記》《漢書》相頡頏!這樣的皇皇巨著,無論擺在案頭還是插上書架,都是令人難以忽視的。

高藏本《水滸傳》固已失傳,好在還有嘉靖版《三國志通俗演義》在,可以概見此類書籍的面貌。細看這部《三國志通俗演義》,字用趙體,刻印精美。每遇多音字,還以小圈在四角不同位置標出四聲。——學者指出,這是典型的內府刻書款式。

小說歷來被視為稗官野史、草民讀物。然而這兩部質、量空前的新型小說,顯然不是印給百姓看的。高家能獲此兩書,全仗著錦衣衛高官的位勢,又焉能不編入書目、諛辭稱頌?《百川書志》著錄《三國志通俗演義》時,便附有高儒精心編撰的評語:“據正史,采小說,證文辭,通好尚,非俗非虛,易觀易入,非史氏蒼古之文,去瞽傳詼諧之氣,陳敘百年,該括萬事。”

其實《百川書志》著錄小說,只是個開端。稍后出現的兩部書目:晁瑮的《寶文堂書目》和周弘祖的《古今書刻》,也都收入了這兩部小說。——晁、周二位都是嘉靖進士;晁瑮官至國子監司業,相當于是中央大學副校長。他們編訂的書目,誰還能說“不專業”嗎?

《寶文堂書目》列有《三國志通俗演義》《水滸傳》《忠義水滸傳》三書,前兩書都標有“武定版”字樣。——嘉靖朝大官僚武定侯郭勛“雅好文藝”,最喜刻書,家刻典籍質量一流,“武定版”名揚天下。

《古今書刻》所收《三國演義》《水滸傳》均列名“都察院”名下。都察院是明代的中央官署,相當于前朝的御史臺。如此莊嚴的衙門,居然也刻起小說來,這倒是件有意思的事兒。這些書印出來,顯然也不是給老百姓讀的。給誰讀呢?大概除了衙署內的官員,主要還是呈送宮中、贈給朝臣吧。

有個現象特別值得關注,幾乎所有關于《水滸》(還有《三國演義》)的信息,都是在嘉靖朝“一窩蜂”出現的。除了書目著錄,嘉靖朝的學者郎瑛和田汝成,也在各自的著作《七修類稿》《西湖游覽志馀》中講到這兩部小說,對羅貫中則有褒有貶。

在眾人爭說《水滸》的聲浪中,有一個聲音“分貝”最高,那是以太常寺少卿李開先為代表的一伙文官發出的,他說:

崔后渠、熊南沙、唐荊川、王遵巖、陳后岡謂《水滸傳》委曲詳盡,血脈貫通,《史記》而下,便是此書。且古來更無有一事而二十冊者。倘以奸盜詐偽病之,不知敘事之法、史學之妙者也。(《一笑散·時調》)

李開先等人所讀《水滸》“一事而二十冊”,正應是按五卷一冊裝訂的百卷(回)本。而把一部通俗小說拿來跟國史開山之作《史記》相提并論,亦可謂石破天驚!

請注意這些發聲者的身份和年齡:他們大都是嘉靖朝(1522—1566)進士出身(內中包括“嘉靖八才子”的成員),除了崔后渠(崔銑)、熊南沙(熊過)年紀稍長,李開先、唐荊川(唐順之)、王遵巖(王慎中)、陳后岡(陳束)全都生于十六世紀開頭的十年,幾乎跟高儒同齡。

通俗小說一向被視為“下里巴人”,排斥于九流之外。誰曾料想,最早不惜工本、出資刊刻的竟是中央衙署都察院,以及郭勛等當紅貴族,而最先追捧它的又是高踞文壇之巔的士夫朝官、文化精英!——這不能不讓我們對十六世紀“稗官野史”在文學領域所獲的位置,予以重新評估。

主站蜘蛛池模板: 迁西县| 九龙县| 永城市| 太康县| 工布江达县| 宝丰县| 巩留县| 长治县| 原平市| 博湖县| 姜堰市| 石门县| 吉水县| 宿州市| 大城县| 青海省| 孟津县| 通许县| 五家渠市| 同心县| 水城县| 调兵山市| 鄂伦春自治旗| 天台县| 朝阳县| 广元市| 宁晋县| 兴业县| 新余市| 黎城县| 洛阳市| 嘉定区| 田林县| 南涧| 新田县| 文山县| 且末县| 黎城县| 全椒县| 西昌市| 天津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