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經七書(插圖版)
- 駢宇騫 李解民 盛冬鈴等譯注
- 1080字
- 2020-11-29 09:38:14
前言
《孫子兵法》,俗稱為《孫子》,《漢書·藝文志》著錄為《吳孫子兵法》,它是現存我國歷史上的第一本兵書。其內容博大精深,理論高度概括,邏輯縝密嚴謹,實踐層出不窮。它不但是我國古典軍事文化遺產中的璀璨瑰寶,而且也是我國優秀傳統文化寶庫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孫子像
關于它的作者問題,歷來眾說紛紜,有人認為是春秋時期客居吳國的齊人孫武所著,有人認為是孫武的后世子孫孫臏整理而成,有人認為是戰國初年某位山林處士編寫,還有的說是三國時代曹操編撰而成,等等。我們認為《孫子兵法》既非出自一人之手,也非成書于一時,它的成書,當為孫武的后學所輯。
該書自問世以來,對中國古代軍事學術的發展產生了巨大而深遠的影響,被人們尊奉為“兵經”“百世談兵之祖”。它不僅是歷代軍事家用于指導戰爭實踐的必讀之書,而且對于當今多數中國人來說也并不陌生,“知彼知己者,百戰不殆”“不戰而屈人之兵”“避實擊虛”等,這些古老的軍事格言已成為現代社會生活的智慧而廣為流傳。作為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古代兵書,其中多數作戰方式早已不適用于現代戰爭,但作為思想,其基本原則已滲透到現代軍事,乃至商業競爭、企業管理、體育競賽、外交談判等諸多領域。
《孫子兵法》作為中國古典兵學的杰出代表,有著一個非常全面而完整的體系,體現了戰爭與政治、經濟、文化等各方面的關系。《孫子兵法》對戰爭持十分慎重的態度,堅決反對在戰爭問題上輕舉妄動,窮兵黷武,但孫武同時也要求加強備戰,立足于未雨綢繆、有備無患。在戰略思想上,《孫子兵法》推崇“不戰而屈人之兵”的全勝攻略,提倡以最小的軍事代價取得最大的政治成果。《孫子兵法》的戰術思想是全書的精髓,其中最精要之句便是“致人而不致于人”,即要調動別人而不被別人所調動,要牢牢掌握主動權。《孫子兵法》的治軍思想諸如如何選拔將領、訓練部隊、調動士兵的積極性以及如何建設和諧軍隊,至今在軍事、商業等多個領域仍有廣泛的借鑒意義。
孫武的軍事思想具有樸素的唯物論和辯證法觀點,他強調戰爭的勝負不取決于鬼神,而是與政治清明、經濟發展、外交努力、軍事實力、自然條件諸因素有著密切的關系,決定戰爭勝負的主要原因就是要看以上這些條件具備得如何,這就體現了他樸素的唯物論觀點。此外孫武還認為世界是客觀存在的,而且世界上的事物都在不停地變化著,他強調在戰爭中應積極創造條件,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促使敵人朝著有利于自己的方向轉化,表明孫武已掌握了基本樸素的辯證法。正是因為孫武在這門具體學科中概括和總結出了異常豐富、多方面的哲學道理,才確立了他在春秋末期思想界中與孔子、老子的并列地位,被并稱為春秋末期思想界的三顆明星。